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4《唐诗三首》 教学方案.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4《唐诗三首》 教学方案.pptx》由用户(云出其山)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4唐诗三首 教学方案 人教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24 唐诗 教学 方案 下载 _八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24唐诗三唐诗三首首第第 1 课课时时石壕石壕吏吏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在中国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曾是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 繁荣的时代,那么你们知道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什么吗?资料链接:安史之乱见相应教学资源(官网可下载)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把握情感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正音正字。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情感。3.学生借助注释和参考资料,疏通诗文大意。目标导学二:研读,质疑释难1.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明确: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辞”。诗的前四句写“致辞”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
2、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老妇致 辞又可分为两层:816 句写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1720 句写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2.本文的主体部分是“吏”与“老妇”的对话,老妇的回答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的?明确:一是服役惨景;二是家中困境;三是被迫应役。3.老妇人是心甘情愿去应征吗?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提示:抓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了解“一何”的含义,体会“呼”“怒”中吏的凶狠和“啼”“苦”中妇的凄苦。挖掘“夜久语声绝”中“夜久”隐含的内容,老 妇长时间地苦苦哀求,最终还是被无情拒绝。教师小结:并非自愿,因为保护丈夫、儿媳、小孙心切,故作恳请,老妇之凄苦可见一 斑,亦
3、可见差役之冷酷。4.从诗题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吏,但诗中对差吏描写很少,为什么不写差吏的话?明确:这是一种“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写作手法,差吏的话可以推测出来。5这首叙事诗表现了什么主题?明确: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三、板书设计石壕吏差吏夜捉人老妇哭诉苦难老妇自请服役战乱灾难 官吏横暴忧虑时局第第 2 课课时时茅屋为茅屋为秋秋风所破风所破歌歌1.反复诵读,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2.品味诗中精彩的描写。3.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一、导入新
4、课同学们,我们知道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一般人看来,这样伟大的诗 人生前一定过着非常舒适、安逸的生活,身居华屋,锦衣玉食。可事实远非如此。“文章憎 命达”,无数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恰恰是作者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产物。对诗人杜甫来 说,更是这样。他不仅没有过上安稳的生活,甚至饱受战乱带来的饥寒之苦,我们今天将要 学习的这篇文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他在这种情景下的真实写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走近作者,了解作品背景1.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 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被称为“诗圣”,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
5、忧民的诗篇,其诗作被称为“诗史”。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其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等。2.背景资料。759 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盖 了一所茅屋。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 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万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不 朽的诗篇。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 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唐由此由盛转衰,这次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 劫。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
6、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广大人民 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目标导学二: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体裁及内容1.初读诗歌,说说这首诗歌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从字数、音韵、句式等方面回答)明确:全诗篇幅较长,诗歌竟然长达二十四句;以七言为主,也夹杂九言;押韵,但是 并不是一韵到底,韵脚换了很多个。2.介绍歌行体。3.细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的大意,并给每段拟写八字小标题,体会作者当时的复杂心情。明确:(1)狂风屋破,茅草乱飞。(焦灼苦痛)(2)群童抱茅
7、,倚杖自叹。(愤懑无奈)(3)屋漏衾裂,彻夜难眠。(忧思不绝)(4)愿现广厦,大庇寒士。(忧国忧民)总结:第 1 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 2 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 3 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 4 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 挫”的风格。目标导学三:品味语言,升华文章情感 第 1 段赏析:1.在本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秋风的?写出了秋风的哪些特点?明确:作者用“怒号”一词描写秋风,将秋风拟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