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察传》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吕氏春秋·察传》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吕氏春秋·察传 春秋 察传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察察 傳傳審察傳聞夫句首語氣詞,表下文要發議論。得言課本注釋:“得”應作“傳”。察審察。“察”是仔細看,看清楚。正因為“察”有仔細看,看清楚的意思,所以才有“視”“觀”“察看”等說法。(郭錫良本898頁)察察 說文:“察,覆也。從宀、祭。”徐鍇繫傳“察,覆審也。從宀,祭聲。”段玉裁注:“從宀者,取覆而審之,從祭為聲,亦取祭必詳察之意。”視:近看,引申出“視察”義。望:遠看,引申出“盼望”義。觀:有目的地看,引申出“欣賞”義。見:“視”“望”的結果。睹:“見”的同義詞(但少用)。看:探望、訪問。辨視、望、觀、見、睹、看教材第一冊220頁玃:大母猴。注意:母猴的性別。“沐猴而冠”。故狗似玃,玃似母
2、猴,母猴似人,人之與狗則遠矣。大過過,犯錯誤。“大過”,犯大錯誤。課本注釋為“用如動詞”之說,不可取。注意翻譯時句法成分的轉換。此愚者之所以大過也。所以 之所以(一)古代漢語裏的“所以”主要有兩種意義。第一種意義比較具體,大致和現代漢語的“用來的方法”,“憑它來的”等相當,說明“怎樣”。例如:吾知所以距子矣。(墨子公輸)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師說)來源:郭錫良本古代漢語333頁 “所以”的第二種意義比較抽象,用來表示原因,大致和現代漢語的“導致的原因”相當,說明“為什麼”。例如: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君不此問而問舜冠,所以不對也。(荀子哀公)所以
3、之所以(二)來源:郭錫良本古代漢語333頁 例一是先說結果,後說原因,“吾所以為此”的意思是“導致我這樣做的原因”,“所以”之前還可以加上“之”字,如果說成“吾之所以為此者”,意思完全相同。後兩例是先說原因,後說結果。所以 之所以(三)來源:郭錫良本古代漢語333頁 用“所以”來表示原因,現代漢語還一直沿用,但一般只限於先說結果,後說原因,而且一般只用“之所以”來表示,例如“敵人之所以不肯退出歷史舞臺,是由它的階級本性決定的。”所以 之所以(四)來源:郭錫良本古代漢語333頁而:連詞。聞而審,則為福矣;聞而不審,不若不聞矣。之代詞,指代“鮑叔”和“沈尹筮”。霸動詞,做(諸侯的)盟主。身自身,自
4、己。齊桓公聞管子於鮑叔,楚莊聞孫叔敖於沈尹筮,審之也,故國霸諸侯也。吳王聞越王勾踐於太宰嚭,智伯聞趙襄子於張武,不審也,故國亡身死也。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遊,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齊桓公聞管子於鮑叔(一)史記管晏列傳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
5、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齊桓公聞管子於鮑叔(二)史記管晏列傳齊桓公聞管子於鮑叔(三)“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於齊,有封邑者十餘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史記管晏列傳 孫叔敖、沈尹莖相與友。叔敖遊於郢三年,聲問不知,修行不聞。沈尹莖謂孫叔敖曰:“說義以聽,方術信行,能令人主上至於王,下至於霸,我不若子也。耦世接俗,說義調均,以適主心,子不若我也。子何以不歸耕乎?吾將為子遊。”楚莊聞孫叔敖於沈尹筮(一)呂氏春秋不苟沈尹茎:与他篇的“沈
6、尹筮”“沈尹蒸”“沈尹巫”等实为一人。沈尹莖遊於郢五年,荊王欲以為令尹,沈尹莖辭曰:“期思之鄙人有孫叔敖者,聖人也。王必用之,臣不若也。”荊王於是使人以王輿迎叔敖,以為令尹,十二年而莊王霸。此沈尹莖之力也。功無大乎進賢。楚莊聞孫叔敖於沈尹筮(二)呂氏春秋不苟 (文)種止句踐曰:“夫吳太宰嚭貪,可誘以利,請間行言之。”於是句踐以美女寶器令種間獻吳太宰嚭。嚭受,乃見大夫種于吳王。種頓首言曰:“原大王赦句踐之罪,盡入其寶器。不幸不赦,句踐將盡殺其妻子,燔其寶器,悉五千人觸戰,必有當也。”吳王聞越王勾踐於太宰嚭(一)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吳王聞越王勾踐於太宰嚭(二)嚭因說吳王曰:“越以服為臣,若將赦之,此國
7、之利也。”吳王將許之。子胥進諫曰:“今不滅越,後必悔之。句踐賢君,種、蠡良臣,若反國,將為亂。”吳王弗聽,卒赦越,罷兵而歸。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智伯,晉哀公時的權臣,和韓、趙、魏並稱爲晉國的四大家。張武,智伯的家臣,他勸説智伯糾合韓魏,把趙襄子圍在晉陽。趙襄子用張孟談的計策,暗地聯合韓魏,滅了智伯。智伯聞趙襄子於張武凡聞言必熟論,其於人必驗之以理。熟:深入,周詳。成語“深思熟慮”。論:研究。其:指代“言”,“言論”“說法”。凡是聽到傳聞的言辭,一定要仔細辨別,這種言辭涉及到人的,必須要用常情事理去檢驗它。復習:“議”“論”之別 “議”著重在得失,所以“議”的結果往往是作出決定;“論”著重在是非,
8、所以“論”的結果往往是作出判斷。“議”往往是許多人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地交換意見;“論”不一定要有許多人在一起。作為名詞用時,“議”和“論”更有分別:“議”是建議,而“論”是評論或議論。n來源:課本1066頁:辨議,論。正 主管人,長。如古代樂官之長稱“樂”。儀禮大射:“樂命大師曰。”後世有村”“裡”。(課本227頁)魯哀公問於孔子曰:“樂正夔一足,信乎?”“問”的句式分辨魯哀公問於孔子曰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孟孫問孝於我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子貢問君子司馬牛問君子孟武伯問孝“足/腳”的替換演變(一)“腳”的詞義發展和取代“足”的過程頗為複雜。從先秦起,“腳”就存在著泛指人體及動物下肢的傾向,在東漢魏晉
9、南北朝時期,這一用法得到空前的發展,並取代了相應的文言詞“足”,當時“腳”的詞義和今天的吳方言類似。這是“腳”字歷史發展的第一階段。汪維輝東漢隋常用詞演變研究5758頁 “腳”進一步發展成為專指腳掌,是唐以後的事(但在六朝後期的北方話中已經可以看出端倪),是它的第二階段。這一階段並未在所有的方言裡都完成,直到今天,吳方言仍停留在第一階段的狀態。“足/腳”的替換演變(二)汪維輝東漢隋常用詞演變研究5758頁孔子曰:“昔者舜欲以樂傳教於天下,(一)時間名詞+者 (語氣詞“者”)在時間詞“今”“昔”等字的後面也常常用“者”字。(課本364頁)“者”的另一種用法是放在數詞或時間詞之後表示一定的範圍或種
10、類。(郭錫良本330頁)傳教:傳播教化。教、化 教是教育,化是教育所產生的影響,有時候“化”還可以指潛移默化,二者並不相同。因此,“因俗以成化”不能說成“因俗以成教”。(課本1076頁 辨(二)教,化。)孔子曰:昔者舜欲以樂傳教於天下,(二)乃令重黎舉夔於草莽之中而進之,舜以為樂正。舉:推舉。草莽:等於說草野,指民間。進:推薦。以為:以之為,用他作。課外補充:草莽的含義草叢。亦指草木叢生的荒原。草野;民間。與“朝廷”“廊廟”相對。孟子萬章下:“孟子曰:在國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謂庶人。”趙岐注:“民會於市,故曰市井之臣;在野居之曰草莽之臣。”(漢語大詞典9/370371)課外補充: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