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16 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doc

  • 上传人(卖家):云出其山
  • 文档编号:4711289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16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16 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doc》由用户(云出其山)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16 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 教学 设计 年级 语文 下册 下载 _七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17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2.积累文言词句。3.朗读并背诵这两篇短文。过程与方法1.陋室铭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两篇文章的旨意均非直白显豁道出,而是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出来的,意境隽永、韵味深长。两文中涉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固有审美取向,如“陋巷之乐”的美德,莲、菊、牡丹的文化象征意义等,可做简单介绍,点到即可。2.本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实词有“馨”“独”“益”“鲜”“蔓”“枝”等。还有一些词语经常出现在

    2、诗文等文学作品中,有较为固定的文学文化含义,也有必要积累,如“鸿儒”“白丁”“金经”“丝竹”等。还有像“何陋之有”这样的宾语前置句子,因其有较强的代表性,可让学生有所关注。3.一方面,在基本了解课文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诵读,将全文意思大体掌握。另一方面,这两篇文章骈散结合,尤其是陋室铭极富韵律,宜通过诵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语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洁脱俗的情怀。学习重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

    3、程学习陋室铭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环节一新课导入古代名士文人特别喜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此这些客观事物就有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如松、竹、梅,如高山、名川、清风、明月。也可以是一所简陋的房屋,还可以是一株出自淤泥的莲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短文两篇,看看古人是怎么托物言志的。环节二自主学习环节二自主学习一、助学资讯1.作者作品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之为“诗豪”。有刘梦得文集传世。著名的诗作有竹枝词西塞山怀古秋词江南春浪淘沙等。2.写作背景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4、。唐顺宗时,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失败后被降职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和州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三厦的官邸。但是,和州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百般刁难,半年之间,让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一家老小无法安身,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太甚,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一文,并请人刻在石碑上,立在门前。3.文体知识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鉴戒之意。二、字词句积累1.字音德馨(xn) 苔痕(hn) 鸿儒(r) 案牍(d) 西

    5、蜀(sh)2.词义(1)一词多义之:何陋之有 (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丝竹之乱耳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2)古今异义惟吾德馨(古义:能散布很远的香气,文中指德行美好;今义:芳香)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今义:形状)(3)词类活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做动词,出名,有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形容词做动词,神异)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4)文言句式倒装句: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即“有何陋”)三、 整体感知1.听教师范读,划出朗读的停顿。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6、/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2.大声读课文,划出押韵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3.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下列重点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参考译文】(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3)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4)没有世俗

    7、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成堆的)官府公文劳神伤身。4.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意。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惟吾德馨”)以类比的方式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伏笔。第二层:(“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描写居室环境与日常生活。第三层:(“南阳诸葛庐孔子云:何陋之有”)运用类比手法,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环节三合作探究环节三合作探究一、 深层探究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句的?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灵”来比“馨”。3.作者是

    8、从哪几方面写“陋”室不“陋”,从而表现室主人品德高尚的?环境清幽、交往高雅、情趣脱俗三方面。4.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用意何在?自比古代贤人,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像他们一样因为自己的高雅脱俗获得别人的尊敬与景仰。5.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一方面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即本文开头所说的“惟吾德馨”。6.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这是什么写法?高尚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9、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二、 语言赏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妙在何处?“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三、 探究写法1.托物言志陋室铭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2.类比类比是同类事物或有同种性质的事物之间的比较。陋室铭开头“山不在高有龙则灵”类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也可借高尚之士散发芬芳;结尾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

    10、室比美。环节四点拨归纳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教学板书环节五拓展延伸试仿写陋室铭。示例一:写作铭写不在多,有字则灵。词不在好,能用则行。斯是作文,惟吾真心。段落巧安排,构思有创新,叙写中外事,感慨古今情。可以用记叙,抒真情。无文体之规范,无语法之束缚。议论说明文,叙事抒情篇。学子云:作文何难?示例二:交友铭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则灵。斯是好友,惟吾真情。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难。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嫉之劳形。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示例三:学生铭天赋不

    11、高,有志则行。成绩不佳,发奋则灵。斯是求学,惟苦惟勤。读书破万卷,求知凭悟性。谈笑添学问,思辨助长进。可以明事理,冶性情。无世俗之乱耳,有墨香之赏心。学海巧为舟,书山行捷径。吾辈云:何乐不为?学习爱莲说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环节一自主学习环节一自主学习一、助学资讯1.作者作品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朱熹、李士真并称为“石鼓七贤”。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2.写作背景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卷三(中华书局2009年版),是周敦颐

    12、于熙宁元年(1068)擢为南康(现在江西星子县)郡守时写的。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40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鼻。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污浊,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3.文体知识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二、字词句积累1.字音蕃(fn) 淤(y) 濯(zhu) 亵(xi) 鲜(xin)2.词义(1)一词多义之: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予独爱莲之

    13、出淤泥而不染(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远:香远益清 (动词,远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形容词做状语,从远处)(2)古今异义亭亭净植(古义:竖立;今义:栽种)(3)词类活用不蔓不枝(名词做动词,生藤蔓;生枝茎)香远益清(形容词做动词,显得清幽)(4)文言句式判断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也”表判断)省略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濯”的后面省略介词“于”)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读时注意节奏、重音,要正确、流利、有感情。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3.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下列重点句子

    14、。(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参考译文】(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但(并)不(显得)妖艳。(2)(它的茎)中间贯通、外部挺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水中)。4.再次朗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菊(陶渊明独爱)、牡丹(世人甚爱)。(2)“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先写它们?菊:迎寒斗霜,清高避世

    15、,品格高洁,超凡脱俗;牡丹:花色艳丽,雍容华贵,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用牡丹反衬莲,以菊花正衬,突出莲的高贵品质。(3)作者把“莲”比作君子,而将“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呢?菊隐逸者惜;牡丹富贵者厌。环节二合作探究环节二合作探究一、 深层探究1.作者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这几句话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莲花的品格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

    16、的高尚的品质,写物是为了写人。托物言志的写法。4.篇末作者对花的“爱”这样评价的:“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中你看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二、 语言赏析1.朗读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2.作者在爱莲说中赋予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请具体说说下列句子的象征意义。“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

    17、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三、 探究写法1.托物言志,立意高远。作者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文中分别赋予菊、牡丹和莲以特定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做了精辟的概括,突出地表明作者“出淤泥而不染”这一为人立本的道德信念。2.巧用衬托手法。本文先后用菊花、牡丹衬托莲: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喜爱的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了莲的品格高

    18、于百花;第三次衬托,以牡丹反衬,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环节三点拨归纳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品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教学板书环节四拓展延伸课外搜集咏“莲”佳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莲曲(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4)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5)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6)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大名湖对联(7)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8)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古乐府民歌江南曲 (9)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教学反思这堂课我采取不同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并提出来;接着又齐读,以学生互译,师生互译来疏通文意;最后品析课文,讨论探究重点句段思想。这堂课,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也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16 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711289.html
    云出其山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