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4 河中石兽 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pdf

  • 上传人(卖家):云出其山
  • 文档编号:4711254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PDF
  • 页数:5
  • 大小:352.7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4 河中石兽 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pdf》由用户(云出其山)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4 河中石兽 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 河中 教案 年级 语文 下册 下载 _七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2525 河中石兽河中石兽教学教学目标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作者的观点。2.积累文言词汇,训练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训练质疑思辨能力。过程与方法1.熟悉课文所叙述的故事,并从中体验作者对僧人、讲学家的批评态度,发展和提升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2.借助注释,掌握文言字词的意思和用法,关注古今词义的异同,增加文言实词的积累量。3.对于课文,如果用现代科学知识来看,也会有一些疑问。可以根据课后资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2.遇事不可随意主观臆断,应根据客观事实进行分析。学习学习重点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

    2、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学习难点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学法学法指导指导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教学学内内容容环节一环节一新新课课导导入入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这样一则故事: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环节二环节二自自主主学学习习一、助学资讯作者作品作者作品纪昀(17241805),字晓岚,晚年自号石云,清代学者、文学家,乾隆年间进士,直隶

    3、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学识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他主编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贡献。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二、字词积累1.1.字音字音圮(p)募(m)棹(zho)杮(fi)环节二环节二自自主主学学习习湮(yn)啮(ni)溯(s)欤(y)2.2.词义词义(1 1)重点实词)重点实词一寺临河干(靠近)山门圮于河(倒塌)阅十余岁(经过,经历)求二石兽于水中(寻找)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众服为确论(正确的言论)可据理臆断欤(主

    4、观地判断)(2 2)重点虚词)重点虚词竟不可得(终了,最后)以为顺流下矣(认为)盖石性坚重(表议论的发语词,无实义)如是再啮(这样)然则天下之事(既然这样,那么)但知其一(只)(3 3)古今异义)古今异义一寺临河干(古义:水边,河岸;今义:一为与“湿”相对,二为做)二石兽并沉焉(古义:一起;今义:并列)阅十余岁(古义:动词,经历,经过;今义:阅读)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指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门学科)盖石性坚重(古义:发语词;今义:遮住或有遮蔽作用的器物)是非木杮(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词,是)但知其一(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却)(4 4)一词多义)一词多义之:闻之笑曰(代

    5、词,代指到下游寻石兽十余里这件事)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代词,代石兽)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议论)其反激之力(助词,相当于“的”)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被)众服为确论(动词,认为)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如:如是再啮(副词,像)如其言(介词,按照)3.重点句子翻译重点句子翻译(1)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的)踪迹。(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冲走呢?(3)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河兵所说的那样去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处找到了石兽。(4)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

    6、臆断欤?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表面现象,不知其中根本道理的有很多啊,怎么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臆断呢?环节二环节二自自主主学学习习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2.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讲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3.课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请概括各层大意。可分三层。第一层(1 段):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寻找未果。第二层(2 段):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第三层(3 段):老河兵讲解应当去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环节三环节三合合作作探探究究一、深层探究1.1.故事故事中几位人物各自提出的寻找河中石兽

    7、的道理和方法是什么?为中几位人物各自提出的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什么?为什么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什么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1)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去了,划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着。他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2)讲学家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埋没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他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却忽略了流水。(3)老河兵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冲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渐渐地越冲越深,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石头就会倒在这个洞穴中。像这样再冲,石头再转,一直转不停止,石

    8、头就反而逆流而上。所以应该到上游去找。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所以他的方法是对的。2.2.通过寻石兽的故事,比较三类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通过寻石兽的故事,比较三类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寺僧:毅力坚定而经验不足。讲学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骄傲自满,轻视他人。老河兵:有实际经验,能够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对事物作出准确判断。3.3.关于如何寻找石兽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有见识。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

    9、经验,综合考虑了各个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语言赏析文言中的一些字的含义在成语里还有留存文言中的一些字的含义在成语里还有留存。参照示例参照示例,写出含有下面加写出含有下面加点字(意思保持不变)的成语。点字(意思保持不变)的成语。示例:示例: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湮没无闻)(湮没无闻)1.尔辈不能究物理。(寻根究底、学究天人、研精究微)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不宁唯是、是可忍孰不可忍)3.一老河兵闻之(闻风丧胆、闻鸡起舞、闻过则喜、闻所未闻)三、探究写法环节三环节三合合作作探探究究1.1.语言平易,风格简淡

    10、。语言平易,风格简淡。叙述精到明快,没有多余的修饰。如第一段写打捞石兽,连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事情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简洁之至,又很生动。2.2.善于在叙述中制造节奏波澜,平而不板。善于在叙述中制造节奏波澜,平而不板。作者先写打捞石兽无果,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服为确论”,紧接着又引出了老河兵的“又笑曰”,谜底这才揭晓。3.3.寓意于事,立意高远。寓意于事,立意高远。作者的兴趣所在,不是渲染寻找石兽的神奇过程,而是引出最后的深层思考。环节四环节四点点拨拨归归纳纳文文章章主主旨旨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

    11、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教教学学板板书书人物人物寻找的寻找的位置位置理由理由结果结果道理道理寺僧寺僧求之下流以为顺流下矣寻十余里,无迹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讲学讲学家家求之地中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众服为确论(实则找不到)老河老河兵兵当求之于上流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果得于数里外环节五环节五拓拓展展延延伸伸课外阅读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进一步了解纪昀其人其文。教学反思本课在教学中要突出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在人文精神方面,着力将课文表现的思想观念,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情感意识。在语文素养方面,抓住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特点,重在品味和赏析短文形象化的语言特点。教学方法方面突出了朗读训练和思维训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符合新课改的精神。阅读过程注重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学生易于接受;问题的设置,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前后贯通,相互照应,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特别是在学法指导上,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4 河中石兽 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pdf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711254.html
    云出其山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