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一编先秦文学概论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710323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PPT
  • 页数:94
  • 大小:424.4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一编先秦文学概论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一 先秦 文学 概论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 一 编v先先 秦秦 文文 学学 概概 论论v先秦先秦,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夏、商、周、春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统一之前。这是一个极为漫长秋、战国到秦统一之前。这是一个极为漫长的历史阶段。在这漫长的年代中,中国社会的历史阶段。在这漫长的年代中,中国社会形态跨越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形态跨越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初期三个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是中初期三个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是中国文学产生、奠基阶段。国文学产生、奠基阶段。概概 论论v一、先秦时期的社会概况v炎黄时代:约五六千年前,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其后期已出现了私有财产和部落与部落联盟首领的特权

    2、。v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v商、西周:奴隶社会的兴盛时期。先后出现了大政治家武丁、伊尹、傅说、周文王昌、大思想家周公旦等。西周末期奴隶制开始动摇。v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奴隶制逐渐走向崩溃。概概 论论v二、思想文化概况 v 1.原始宗教、原始艺术;氏族、部落;传说,氏族成员教育原始的歌谣、神话由此产生v 2.刻画符号文字(仰韶文化)v 宗教迷信了巫和史(殷商)v 制礼作乐重视史(西周初年)v 易占卜文化v 士阶层 百家争鸣(春秋末期)概概 论论v三、文学概况 v1.原始歌谣:二言四言、三言句。v2.诗:诗经诗乐舞结合、诵诗v3.神话:影响到叙事文学、诸子散文、诗歌创作。v4.史书:尚书

    3、左氏春秋国语。v5.散文:语录体记言体专题论文v 孟文犀利,庄文恣肆,荀文深厚,韩文峻峭v 战国策是以纵横家为主的说辞、书信v 吕氏春秋集列国各家学说而成第一章上古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v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与原始歌谣 v第二节 古代神话 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与原始歌谣v一、文学的起源 v 1.神灵赐予说v 2.巫术说v 3.游戏说v 4.模仿说v 5.心灵表现说v 6.劳动说(科学解释)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与原始歌谣v二、原始歌谣 v 1.反映了原始社会的生产与生活;其内容与劳动联系紧密。v 2.节奏短,句子单纯。从二言到四言,反映了人最基本的节奏感。v 3.是口头文学。文学艺术在文字发明之前就已产生

    4、。歌谣和神话主要是口头流传。v 4.与音乐、舞蹈紧密结合。v 5.原始歌谣散见于后世典籍,如周易、礼记、吕氏春秋、尚书、左传等。形式简单、内容古朴。是后世诗歌的源头第二节 古代神话v一、神话的起源:v神话是歌谣之外远古人民创作的另一种口头文学 v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v神话产生于人类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幼年时期,一旦生产力发展了,科学发达了,神话也就消失了v 我国神话大约产生在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第二节 古代神话v二、我国古代神话的特色 v1.反映了上古之初人同自然斗争的业绩,歌颂了人民战天斗地的恢宏气魄和坚强意

    5、志。形式上幻想丰富,极富浪漫主义精神。v2.其人物多充满了善良、纯洁、优美的感情,充满了伟大、高尚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与希腊神话多表现个人享乐、嫉妒以及爱情纠葛的情况不同第二节 古代神话 v三、神话保存及流传的情况三、神话保存及流传的情况 v华夏文明最早发祥于黄河流域,早熟而富于理性,华夏文明最早发祥于黄河流域,早熟而富于理性,民重实际而黜虚无。长期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中民重实际而黜虚无。长期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中原地区受儒家影响极深,而儒家原地区受儒家影响极深,而儒家“不语怪、力、乱、不语怪、力、乱、神神”。中国文明一开始即重史,有些神话传说被简。中国文明一开始即重史,有些神话传说被简单地曲解

    6、为信史。单地曲解为信史。v典籍没有完整的神话著作,只有只言片语的记载,典籍没有完整的神话著作,只有只言片语的记载,多见于多见于山海经山海经、穆天子传穆天子传、楚辞楚辞、淮南子淮南子、列子列子等。等。第二节 古代神话v四、神话对后代的影响 v神话是我国非写实文学的源头,是古代文学素材和文学形象的宝库。v想象、夸张、拟人化的手法成为非写实文学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古代神话v五、作品解读v(一)女娲补天v 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斗争,概括了人类智慧和对自己力量的自信。v(二)后羿射日v 不仅反映出战胜自 然灾害的愿望,还表现了远古人民对天体自然的认识,以及对人类伟大发明弓箭的赞美。第二章 诗经v第

    7、一节 关于诗经的几个问题 v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v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色与影响 第一节 关于诗经的几个问题v一、诗经的名称 v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即从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公元前六世纪)大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作品。原称诗或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经典,称为诗经。第一节 关于诗经的几个问题v二、二、诗经诗经的内容、组成的内容、组成 v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六义:风、雅、颂、赋、比、兴。v 风、雅、颂是风、雅、颂是诗经诗经的三类内容;的三类内容;v 风:是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是不同地区的民歌。v 雅:是西周王畿内的诗歌雅:是西周王畿内的诗歌 v 颂

    8、: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v 赋、比、兴则是指赋、比、兴则是指诗经诗经所用的创作原则与所用的创作原则与方法。方法。v内容: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表达了劳动人内容: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真实情感。民的真实情感。第一节 关于诗经的几个问题v三、诗经各部分的大体产生年代 v诗经各部分产生的年代很难具体确定,大体上说,周颂全部和大雅大部分为西周初期的作品;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为西周后期的作品;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的全部为春秋时期的作品。第一节 关于诗经的几个问题v四、诗经中民歌的收集 v中国古代有王官采诗的制度 v诗经中作品的地域范围,北至今河北,东至山

    9、东省东部,西至今甘肃,南至今湖北省北部。这样广大地域上的诗歌,被收为一集,总有一个收集的机制和过程。天子的轩车使者或遒人(行人)不可能在各个诸侯国家都有,所以,这只能是诸侯国通过采诗之官收集上来,由诸侯国的乐师进行整理、挑选之后再献给天子。第一节 关于诗经的几个问题v五五、诗经诗经的编定:的编定:v1、诗经是两次编成的。国风中王风不在开头而在中间。国风中第一次所收集只有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以下之十国风为第二次增编时所加入。v2、雅诗分为小雅、大雅两部分,固然因其篇幅太大,但从内容方面看是两次集结而成。v3、从召南周南邶鄘卫和小雅中作品产生的时间可知,诗经第一次编集在东周初年。第一

    10、节 关于诗经的几个问题v六、诗经诗经的编者的编者v1、召穆公、周定公的子孙为了昭显其祖上的、召穆公、周定公的子孙为了昭显其祖上的功绩,而收集能反映那一段历史的作品为一功绩,而收集能反映那一段历史的作品为一集。集。v2、公元前六世纪前期,有人将周太师或守藏、公元前六世纪前期,有人将周太师或守藏史所藏其他诸侯国的民歌及周王朝的乐歌混史所藏其他诸侯国的民歌及周王朝的乐歌混在一起,在一起,v3、孔子删诗说不可信孔子删诗说不可信第一节 关于诗经的几个问题v七、诗经的传授与流传七、诗经的传授与流传v东周时代,贵族重视学诗。东周时代,贵族重视学诗。v先秦时代,儒家很重视学习先秦时代,儒家很重视学习诗经诗经。

    11、v汉传授汉传授诗经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的有鲁、齐、韩、毛四家v 鲁诗:鲁人申培所传鲁诗:鲁人申培所传v 齐诗:齐人辕固所传齐诗:齐人辕固所传v 韩诗:燕人韩婴所传韩诗:燕人韩婴所传v 毛诗:鲁人毛亨所传,因汉代毛苌而显。毛诗:鲁人毛亨所传,因汉代毛苌而显。v 前三家汉初为显学,先后立为学官。今三家诗亡,前三家汉初为显学,先后立为学官。今三家诗亡,独存毛诗。独存毛诗。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v一、反映社会的各种矛盾的作品。v1.反映了社会下层被压迫人民的呼声。如魏风伐檀、硕鼠;秦风黄鸟v2.讽刺统治阶级的贪婪、无耻与荒淫。如鄘风相鼠邶风新台鄘风墙有茨、齐风南山、陈风株林v3.统治阶级中头脑比较清

    12、醒些的人以及在内部斗争中受到倾轧的失意者的抒怀之作,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深刻矛盾。如小雅北山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v二、反映战争、徭役的诗歌:如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豳风东山、小雅采薇、何草不黄皆是。v三、反映劳动生产:如豳风七月小雅甫田大田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v四、关于婚姻家庭和恋爱的诗歌。v1.反映劳动人民恋爱生活:v 郑风溱洧 郑风 萚兮 v2.反映了妇女的婚姻悲剧:v 卫风氓邶风谷风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v五、反映社会习俗的作品。v 宴饮所用乐歌和一般嫁娶、生子、宫室落成所用贺诗、颂歌或各种祭祀和礼仪活动 v 周南桃夭、唐风椒聊v 小雅车舝、小雅斯干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v六、周部族的史诗

    13、。v 大雅中有五首较长的叙事诗,分别叙述周民族发展过程中几位伟大祖先的事迹。v 生民:歌颂后稷的事迹。v 公刘:叙述后稷的后裔、不窋的孙子公刘,v 绵:写周文王的祖父古公 亶父 为避敌人的侵害,带领本族人民迁居周原(陕西岐山南面)的史实。v 皇矣:从太王(古公 亶父)、王季叙述到文王伐密伐崇。v 大明:写周人在上帝的保佑下使殷人再不能挟制四方,而天下都要被周人所统治。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色与影响 v一、赋、比、兴与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 v1.比,就是譬喻。朱熹诗集传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v2.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朱熹诗集传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v3.赋,诗集

    14、传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色与影响 v二、叙事艺术 v 很多作品借叙事以抒情,或抒情与叙事相结合,或根据抒情的需要安排叙事的层次,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v 如大雅绵生民等叙述周人历史,都能突出某一重点,加以较细致的描述,形象而生动,避免了流水帐的罗列。v 秦风 蒹葭 全是借叙事以抒情,叙事虽朦胧,而情感则极为深沉感人。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色与影响v三、人物刻画:用多种手法表现抒情主人公的形象。v1.以第一人称表现的诗,有的直接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愿望,有的则体现出一定的个性。v2.以第三人称表现的诗,有的在简短的篇幅中表现人物一定的特征;有的着重于外形和行动描写。

    15、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色与影响 v四、诗经的形式 v1.句式:一言至八言皆备v2.结构:国风皆重章叠句,小雅大雅向整体谋篇发展v3.押韵:有句句押者,有偶句押者,有奇句押者,有隔两句押者、有以一种押韵方式到底者,有两种以上押韵方式结合运用者;有首句入韵者,有首句不入韵者。从韵部来说,有一韵到底者,有中途换韵者等等,真是五花八门。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色与影响 v五、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v 1.其民歌部分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v 2.为后代提供了许多的诗歌样式:如抒情诗、叙事诗、劳动诗、恋歌、祭歌、战歌、哀歌、悼亡诗、颂诗,讽刺诗等 v 3.其比兴手法为近

    16、代诗人所继承、丰富和发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基本特色。v 4.启示后人应该重视民歌,从民歌中吸取新鲜血液,来推动当代的文学创作,以避免文学体裁的僵化。作品解读v一、卫风卫风氓氓v(一)内容分析(一)内容分析v 1.通过一个妇女的悲惨遭遇,揭露、控诉通过一个妇女的悲惨遭遇,揭露、控诉了二三其德的负心男子。了二三其德的负心男子。v 2.通过主人公自身的感受,对整个男权社通过主人公自身的感受,对整个男权社会提出了强烈的控诉。会提出了强烈的控诉。作品解读v一、卫风卫风氓氓v(二)艺术特色(二)艺术特色v 1.善于剪裁善于剪裁v 2.工于叙事工于叙事 v 3.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更容易做到抒情运用第一人

    17、称的手法,更容易做到抒情与叙事的水乳交融。与叙事的水乳交融。v 4.表现人物用两相对比之法,突出特征,表现人物用两相对比之法,突出特征,很是传神很是传神 作品解读v二、二、卫风卫风伯兮伯兮v(一)背景一)背景v(二)分析(二)分析v 1、诗写妻子对远征的丈夫的怀念。一方面为、诗写妻子对远征的丈夫的怀念。一方面为丈夫的英武出众感到骄傲,另一方面对他深切思念,丈夫的英武出众感到骄傲,另一方面对他深切思念,曲折含蓄的反映出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曲折含蓄的反映出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v 2、诗的表现上很有技巧。首先,作者能通过、诗的表现上很有技巧。首先,作者能通过典型的细节来表现主人公的心情,其次

    18、,用了比喻典型的细节来表现主人公的心情,其次,用了比喻的手法的手法 作品解读v三、秦风秦风蒹葭蒹葭 v(一)题解:这首诗表现了对所思慕之人的追求与向往。至于抒情主人公所追求的对象是什么人,或以为是贤人,或以为是朋友,今人多从情诗方面理解之,似较与诗的情境相合。v(二)分析:v 1.开头点出了时令与具体时间,并描绘出一个寂静、清冷画面,表现了“我”的孤独。v 2.诗人是希望走近他所想往的人,但总不得如愿。这种心情是失望、急切掺杂交互着的。v 3.诗不正面刻划或赞美“伊人”,因而更具象征意义。v 4.抒情意味浓厚,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作品解读v四、豳风豳风七月七月 v(一)内容:这首诗具体描绘了三千

    19、多年前以农业起家的周民族的生产生活及先周时期农夫和部族首领之间的生产关系。农夫们一年到头忙忙碌碌:而收获的粮食,不论黍稷重稑、禾麻菽麦,都得纳于部族首领的仓库,即使打猎所得,农夫也只能得到小的动物。作品解读v四、豳风豳风七月七月v(二)艺术特色:v 1、全诗以节序为经,以衣食为纬,层次分明,主题突出。v 2、诗中特别将农夫的生活与豳公等部族首领的生活状况进行比较。v3、既言物,又言情,抒情与记叙有机地结合起来。作品解读v五、五、小雅小雅何草不黄何草不黄v(一)、思想内容:(一)、思想内容:v 这是一首役夫的歌。从诗本文看,包括了从事运输、修筑城堡工事等徭役之事。它反映了西周末年战乱频仍,很多人

    20、服役,而且长年奔波于外、劳累饥寒、难以生存的状况。作品解读v五、五、小雅小雅何草不黄何草不黄v(二)表现手法(二)表现手法 v1、每章开头用比喻指出徭役生活的普遍艰苦,役夫如同野兽一样,长年奔波于野外。v2、用反问句增强了肯定的语气,表现出了役夫愤怒的情绪。v3、诗的前三章是总写役夫之苦,第四章具体写及作者自己,“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是写他们同狐狸一样,在野草中拉车行走。这同上面“匪兕匪虎,率彼旷野”相照应。第三章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先秦历史散文 v上编上编v先秦历史散文先秦历史散文 第一节第一节 夏商至春秋的历史散文夏商至春秋的历史散文v 一、甲骨卜辞一、甲骨卜辞: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我国散文

    21、的最早源头 v v二、商周铜器铭文二、商周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由简至繁 的发展。的发展。v三、三、尚书尚书:我国第一部散文集我国第一部散文集v 商周记言史商周记言史 料的汇编料的汇编v 文字古奥典雅文字古奥典雅v 单独成篇,结构完整单独成篇,结构完整第一节第一节 夏商至春秋的历史散文夏商至春秋的历史散文v四、四、春秋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v v(一)释义:春秋原是先秦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后仅鲁国(一)释义:春秋原是先秦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后仅鲁国之史存,之史存,“春秋春秋”便成为鲁国史书的专称。后经孔子删益,便成为鲁国史

    22、书的专称。后经孔子删益,因而成为儒家主要的经典。因而成为儒家主要的经典。v v(二)(二)“春秋笔法春秋笔法”:指:指春秋春秋在记事时,选择恰当的词在记事时,选择恰当的词语来暗寓褒贬之意,对历史人物、事件进行评判。明王道,语来暗寓褒贬之意,对历史人物、事件进行评判。明王道,褒周宝,辨是非,别嫌疑。褒周宝,辨是非,别嫌疑。v v(三)语言往往简括而有力,(三)语言往往简括而有力,“简而有法简而有法”,“一字见义一字见义”,“一字褒贬一字褒贬”。第二节第二节 左传左传v一、体例与性质v v1.体例:编年体v v2.性质:左丘明为春秋所作的注释第二节第二节 左传左传 v二、思想内容二、思想内容v(一

    23、)唯物的民本思想;(一)唯物的民本思想;v(二二)颂扬了一批顺应历史潮流的人物颂扬了一批顺应历史潮流的人物;v(三)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学立场。(三)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学立场。第二节第二节 左传左传v三、艺术成就:三、艺术成就:v (一)记事有详有略,巨细不遗(一)记事有详有略,巨细不遗v (二)善于刻画人物。(二)善于刻画人物。v (三)语言简练、含蓄、富有文采(三)语言简练、含蓄、富有文采v (四)战争描写(四)战争描写第二节第二节 左传左传v四、影响四、影响 v 1.对对史记史记和后来的史传、讲史、历史小说和记和后来的史传、讲史、历史小说和记叙散文都有很大影响叙散文都有很大影响 v 2.它

    24、既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典范,也是我国历史小它既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典范,也是我国历史小说的滥觞。说的滥觞。v 3.为后世的小说、戏剧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为后世的小说、戏剧提供了丰富的题材。第三节第三节 国语国语v一、作者与思想内容一、作者与思想内容 v v 1.旧说国语也是左丘明所作。看来也是瞽史所传,可旧说国语也是左丘明所作。看来也是瞽史所传,可能经过左丘明的编定。能经过左丘明的编定。v v 2.国语国语实由两部分组成实由两部分组成v 记言:周语、鲁语、郑语、楚语和记言:周语、鲁语、郑语、楚语和晋语晋语v 叙事:吴语、越语和晋语叙事:吴语、越语和晋语 v v 3.形式与左氏春秋相同,当是瞽史讲述的底本

    25、,后人形式与左氏春秋相同,当是瞽史讲述的底本,后人收集汇编为一书。国语的思想倾向与左氏春秋相同。收集汇编为一书。国语的思想倾向与左氏春秋相同。第三节第三节 国语国语v二、艺术成就二、艺术成就 v 1.有些故事性较强的篇章有些故事性较强的篇章 v 2.有些记叙具有教育意义或讽刺意味有些记叙具有教育意义或讽刺意味第四节战国策第四节战国策 v一、战国策的性质和编纂过程一、战国策的性质和编纂过程 v 1.战国时士人汇编一些有名的书信和说辞,以为战国时士人汇编一些有名的书信和说辞,以为提高游说诸候时分析能力和言辞表达能力之参考。提高游说诸候时分析能力和言辞表达能力之参考。或曰国策,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

    26、或曰国策,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曰长书。v 2.汉初蒯通曾加以编集。刘向根据各篇人事所涉汉初蒯通曾加以编集。刘向根据各篇人事所涉及的国家,以国为类,定名战国策。及的国家,以国为类,定名战国策。第四节战国策第四节战国策v二、主要内容二、主要内容 v 1.反映了战国时代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情况。v 2.往往有意抬高“士”的地位,强调“士”在政治斗争中的作用。v 3.爱国思想、民本思想第四节战国策第四节战国策v三、文学成就三、文学成就 v1.说理论事,纵横驰聘,指陈利害,危言耸听。分析事理常用归纳演绎之法。v2.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深刻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v3.描绘了许多个性鲜明

    27、的人物形象。v4.语言生动形象,流畅活泼,感情充沛,气势逼人,显示出纵横家的语言特色。第四章第四章 诸子散文诸子散文 一、诸子概况:春秋末至战国初春秋末至战国初,奴隶制崩溃奴隶制崩溃,封建制代之而起。儒、道、阴封建制代之而起。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家、杂家、小说等十家并出。其中,对社会阳、法、名、墨、纵横、农家、杂家、小说等十家并出。其中,对社会有大影响的是有大影响的是儒儒、墨墨、道道、法法、纵横纵横 数家。数家。二、诸子散文的发展二、诸子散文的发展阶段阶段:v 第一阶段,语录体,以第一阶段,语录体,以论语论语、墨子墨子的出现为标志。的出现为标志。v 第二阶段,对话体,以第二阶段,

    28、对话体,以孟子孟子、庄子庄子为代表。为代表。v 第三阶段,说理散文,以第三阶段,说理散文,以荀子荀子、韩非子韩非子为代表。为代表。第一节第一节 春秋时代的诸子散文春秋时代的诸子散文 v一、老聃与一、老聃与老子老子 第一节第一节 春秋时代的诸子散文春秋时代的诸子散文v一、老聃与 老子v 1.老子生平简介v 老子,先秦文献中均称作“老聃”,或“老耽”。宋人,为周柱下史(征藏典籍之史),后闲居于沛。孔丘曾先后几次向老子请教。v 2.老子特点v 常以形象的比喻阐述哲理和政治主张。想象丰富,感情强烈。往往夹杂韵语,句式错落有致,富于变化。v老 子 出 关第一节第一节 春秋时代的诸子散文春秋时代的诸子散文

    29、v二、二、孔子与孔子与论语论语 v(一)生平与思想v 1.生平v 2.思想:其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仁、义、礼、乐,提出以“仁”为最高道德标准。他主张为政以德,反对暴君苛政,企图以此调和阶级矛盾,维护西周宗法制度与礼教。在教育方面有很多可贵的主张和卓越的见解。v 3.重视文学的政治教化作用。主张文质兼备。v 4.论语的编集与传授简介。第一节第一节 春秋时代的诸子散文春秋时代的诸子散文v二、二、孔子与孔子与论语论语 v(二)论语的文学性v 1.语言 简短而意味深长。v 2.人物具有一定的形象性:v (1)有的篇章逼真地记述了孔子说话时的神态和口吻v (2)简单的对话、行动中展示人物的形象。v (3)所

    30、记述的很多人在全书中贯穿首尾,故给人以较深刻的印象,如孔丘、子路、颜渊、曾皙等。第二节第二节 墨翟与墨翟与墨子墨子v一、墨翟、一、墨翟、墨子墨子与墨家学派与墨家学派简介简介 v墨翟,墨翟,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姓墨名翟,鲁国人(滕州),墨子出身平民,自称“北方之鄙人”v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原有71篇,现存33篇,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v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第二节第二节 墨翟与墨翟与墨子墨子v二、墨子的文学性二、墨子的文学性 :v 1.墨家注重实践,主张“先质而后文”

    31、,故其文注重内容的明白、完善,文辞上很少修饰。墨子的文章观点鲜明,语言尖锐,表现的情感也很动人。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v 2.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文章题目可以统摄全篇。开我国说理文之先河。第三节第三节 孟轲与孟轲与孟子孟子第三节第三节 孟轲与孟轲与孟子孟子v一、孟轲生平与思想一、孟轲生平与思想 v 1.生平:孟轲,名轲生平:孟轲,名轲,字子舆字子舆,鲁国邹鲁国邹(今邹县今邹县)人人,是战国是战国 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继承并发挥继承并发挥了孔子的学说和思想了孔子的学说和思想,是儒家学派的主要代是儒家学派的主要代 表人物。表人物。后世尊为后世尊为“亚圣亚圣”。v

    32、 2.“仁义”是孟子思想的核心,主张用“王道”、“仁政”统一天下,反对暴虐统治,反对杀人盈野的兼并战争。民本思想是孟子的主要政治思想。“性善论”是仁政学说的理论根据。其“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理论为后代剥削者提供了理论根据。第三节第三节 孟轲与孟轲与孟子孟子v二、孟子散文的特色二、孟子散文的特色v 1.观点鲜明,感情强烈,气势磅礴,辞锋犀利,富于战斗性、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v 2.善于掌握对方心理,因势利导地进行辩论,往往设立机巧,引人入彀,先纵后擒。然有时在论辩中也强词夺理,流于浮夸和诡辩;v 3.善于运用巧妙的比喻、幽默的小故事和寓言来阐明道理。第四节第四节 庄周与庄周与庄

    33、子庄子 第四节第四节 庄周与庄周与庄子庄子v一、庄周生平简介。庄周,又称庄子,战国时思想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人。生卒年说法不一 v二、庄子简介v 1.庄子为庄周及其弟子、后学著作的集结,孱入个别非庄周学派的文章。v 2.就全书所表现的思想而言,第一,对纷乱的社会现实极端不满,无情地嘲讽,尖锐地揭露封建统治者,表现了愤世嫉俗、蔑视礼法权贵的思想;第二,认为在乱世中只能苟全性命,求得“养生”、“尽年”,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幻想忘掉现实世界和自己,达到不受任何限制的逍遥游世界;第三,主张“无为”,一方面反对统治阶级的一切统治活动及儒墨的奔走说教,另一方面用“无为”来引导人们逃避现实。第四节第

    34、四节 庄周与庄周与庄子庄子v二、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二、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v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轶事与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想象奇幻,富有浪漫主义色彩。v气势雄伟,意境开阔,善于写惊险的场面。v刻画人物能抓住特征加以夸张的表现,善于传神,v行文变化多端,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节奏感。往往押韵。第四节第四节 庄周与庄周与庄子庄子v二、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二、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v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轶事与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想象奇幻,富有浪漫主义色彩。v气势雄伟,意境开阔,善于写惊险的场面。v刻画人物能抓住特征加以夸张的表现,善于传神,v行文变化多端,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节奏感。往

    35、往押韵。v逍遥游逍遥游读解读解v一、一、逍遥游逍遥游主旨主旨 v 一个人应当透破功、名、利、禄、权、一个人应当透破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束缚,而使精神活动臻于优势、尊、位的束缚,而使精神活动臻于优游自在,无挂无碍的境界。游自在,无挂无碍的境界。v 二、二、逍遥游逍遥游的结构的结构 v 第一层(第一层(1、2、3):总论如何才能作):总论如何才能作到逍遥到逍遥 反面设喻而引出主题反面设喻而引出主题大鹏、大鹏、斥鹌、列子犹有所待,不逍遥。乘天地之斥鹌、列子犹有所待,不逍遥。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可以无待,是逍遥;正,御六气之变,可以无待,是逍遥;v第二层(第二层(4、5):向下落实,阐

    36、明如何做):向下落实,阐明如何做到无已、无功、无名到无已、无功、无名通过尧让天下写通过尧让天下写去名、去功,借肩吾问连叔、宋人资章甫去名、去功,借肩吾问连叔、宋人资章甫写至人无已的精神境界;写至人无已的精神境界;v无己:即去己去欲,扬弃小我,臻至与天无己:即去己去欲,扬弃小我,臻至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境界;无功:即无为的政地精神独往来的境界;无功:即无为的政治观。无名:即独善其身的人生观治观。无名:即独善其身的人生观v第三层(第三层(6、7):大瓠之例说明得其用则):大瓠之例说明得其用则大,不得则小。大树之例则说明以无用之大,不得则小。大树之例则说明以无用之用为天下大用。阐明遗形去智、同于无用、

    37、用为天下大用。阐明遗形去智、同于无用、破除自我中心,方能远害全身、逍遥物外破除自我中心,方能远害全身、逍遥物外。v三、三、从从逍遥游逍遥游看庄子文章的特征看庄子文章的特征v1、诡异怪诞的构思。、诡异怪诞的构思。“天之下,地之天之下,地之上,随目所见,随口所言,随耳所闻,随上,随目所见,随口所言,随耳所闻,随手所触,皆庄子之文也。来不知其所自来,手所触,皆庄子之文也。来不知其所自来,去不知所自去去不知所自去”(徐廷槐(徐廷槐南华简钞南华简钞)。)。v雄奇开阔的意境。v意象的怪诞奇特:意象的怪诞奇特:v A动物类如鲲、鹏、斥鹌、惠蛄、朝菌等;v B人类如肩吾、连叔、神人等;v C其他如大瓠、大树、

    38、无何有之乡等。v思想、想象的超乎寻思想、想象的超乎寻常:常:无用之用、变化、逆向思维等。v3、变幻神奇的笔法。、变幻神奇的笔法。v “篇中忽而叙事,忽而引证,忽而譬喻,篇中忽而叙事,忽而引证,忽而譬喻,忽而议论,以为断而非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忽而议论,以为断而非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蒙,往反纸上,顷刻之间,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蒙,往反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异观。顿成异观。”(林云铭(林云铭庄子因庄子因)第五节第五节 荀况与韩非荀况与韩非第五节第五节 荀况与韩非荀况与韩非v一、荀况生平与思想一、荀况生平与思想v 1.生平:荀况,即荀子,号卿。战国时赵国人。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

    39、中的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v 2.思想:v (1)继承发展了春秋以来朴素唯物主义的天道观,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v (2)继承发展了孔子的礼乐学说,也批判地吸收了战国以来百家之学,主张以礼治国,反对暴君暴政;v (3)提出“性恶论”,作为提倡礼治、法治的理论根据。第五节第五节 荀况与韩非荀况与韩非v二、荀子散文的特点二、荀子散文的特点v 1.多长篇专题论文,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性。其题目可统摄全篇。学问博通,涉及面广,对其他学说多所批评。v 2.句法整练,词汇丰富,多用排偶句法。有的文章比喻层出不穷。第五节第五节 荀况与韩非荀况与韩非v一、韩非生平与思想简介一、韩非生平与思

    40、想简介v 1.生平:生平:韩非是韩国人韩非是韩国人,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者。曾为韩国公子,后为李斯迫害而死。曾为韩国公子,后为李斯迫害而死。v 2.思想:韩非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思想:韩非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又吸收了荀况、慎到、商鞅、申不害等人的思想,又吸收了荀况、慎到、商鞅、申不害等人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地主阶级专政理论。韩非学说的核提出一套完整的地主阶级专政理论。韩非学说的核心是法、术、势结合的法治思想。韩非认为治国的心是法、术、势结合的法治思想。韩非认为治国的措施应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作相应的改变,坚决反对措施应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作相应的改变,坚决

    41、反对复古。主张奖励耕战、富国强兵,用中央集权的专复古。主张奖励耕战、富国强兵,用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来统治国家,鼓吹君权神圣。制制度来统治国家,鼓吹君权神圣。第五节第五节 荀况与韩非荀况与韩非v二、韩非散文的特色二、韩非散文的特色v 1.峻峭挺拨,锋芒毕露,直言不讳,善于揭露矛盾,驳难对方。v 2.推证事理,切中要害,有很强的分析能力,体现了法家文章的特点。如亡征列出可亡之道四十七条之多,其末尾部分用词确切,逻辑性强,又具有辩证的观点,颇能引人深思。v 3.利用大量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与感染力。第六节第六节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与李斯的散文与李斯的散文第六节第六

    42、节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与李斯的散文与李斯的散文v一、先秦诸子言论存在的三种形式一、先秦诸子言论存在的三种形式v1、以作者为单位集结为一集。如论语、老子、荀子、韩非子等。v2、附在学派创始人著作之后,或被夹杂入学派创始人著作之中。如庄子的外篇、杂篇中庄周学生和后学的著作,墨子中墨翟学生和后学的著作。v3、性质大体相同,不论作者,总集为一书。如战国策基本上为纵横家书信、说辞的汇编。v4、后人杂集各家之说重编为一书,其大部分篇章的学派、作者尚可寻绎。如吕氏春秋。管子一书情况亦与之相近,只是管子大体上是稷下学派汇集齐地所流传的学术著作(包括管仲佚书)。第六节第六节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与李斯的散文与李斯的散

    43、文v二、吕氏春秋二、吕氏春秋v吕氏春秋是吕不韦招集门客集体所编,成书于秦统一六国之前。以儒家和黄老思想为主而兼收各家,重加编述。v写作特点:风格平实,洗练畅达。比喻和寓言迭见层出。其体例对淮南子和后代类书有一定影响。第六节第六节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与李斯的散文与李斯的散文v三、李斯与秦代文学三、李斯与秦代文学v李斯最有文采的散文是谏逐客书,作于秦统一之前。多用排比、比喻的手法,音调铿锵,很有气势。v秦统一之后,只有一些刻古文字,歌功颂德而缺乏文采。民间流传的歌谣也只有一首“生男慎勿举”留下来。第五章第五章 屈原和楚辞屈原和楚辞 v楚辞的产生,源于江楚辞的产生,源于江汉间的民歌,且受到汉间的民歌,

    44、且受到具浓厚神话色彩的楚具浓厚神话色彩的楚地巫歌的影响。地巫歌的影响。v 在形式上的明显标在形式上的明显标志是每隔一句,都有志是每隔一句,都有个个“兮兮”缀于句末,缀于句末,篇幅较诗长,文辞繁篇幅较诗长,文辞繁丽,感情丰富,有不丽,感情丰富,有不歌而诵的发展趋势。歌而诵的发展趋势。第一节第一节 屈原和楚辞屈原和楚辞 v一、楚辞的名称与来源一、楚辞的名称与来源 v 楚辞:产生于楚地的新诗体;楚辞:产生于楚地的新诗体;v 楚辞楚辞楚辞作品集,集部之首。楚辞作品集,集部之首。v二、楚辞的文体特征二、楚辞的文体特征 v 名楚物、纪楚地、作楚声名楚物、纪楚地、作楚声 v 强烈的主观色彩、悲剧特征强烈的主

    45、观色彩、悲剧特征 第一节第一节 屈原和楚辞屈原和楚辞v三、屈原的生平三、屈原的生平v屈原,名平,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从小深受南北文化的滋养。怀王十年任左徒之职,参与联络五国伐秦。后受命制定宪令,进行政治改革,受到旧贵族的反对与陷害,怀王十六年被疏。在楚国连续受到秦国打击的情况下,出使齐国恢复齐楚联盟。怀王二十四、五年秦楚亲善,屈原被放逐汉北,在汉北写成离骚等作品。怀王末年返回朝廷,曾谏止怀王入秦。顷襄王立,又被放于江南之野,顷襄王十六年闻秦楚会于鄢郢,作怀沙,投汨罗江而死。第一节第一节 屈原和楚辞屈原和楚辞v四、屈原作品简介四、屈原作品简介v 橘颂为二十岁行冠礼时期志之作。离骚、天问、抽思、思

    46、美人、惜诵皆屈原被放汉北云梦时的作品。涉江、哀郢为顷襄王时放逐江南之野时所作。怀沙为其绝笔。九歌为屈原根据沅湘一带的民间歌舞辞所创作。九章为后人收集编成,其中惜往日、悲回风二篇为后人悼屈之作。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前人或疑非屈原所作,皆无充分根据。卜居、渔父、招魂皆应作于汉北云梦时。大招形式较招魂为古朴,应作于屈原任左徒之前的青年时期。-第二节 屈原作品的思想内容 v一、热爱祖国、依恋故土,表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v二、以民本思想为基础,主张法制,又重视仁、义的美政。v三、注重自身的修 洁,具有为实现政治理想“九死未悔”的大无畏精神。第三节第三节 屈原的艺术成就屈原的艺术成就 v一、创造

    47、了新诗体v 二、完成了歌诗向诵诗的转变 v三、刻画了崇高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v四、丰富的想象、夸张 v五、比兴艺术的综合运用第四节第四节 屈原的地位与影响屈原的地位与影响v其精神与作品哺育了我国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作家和志士仁人。v骚体诗奠定了我国传统诗歌的主要特征。v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和九歌对宋玉赋及汉代散体赋的形成以一定影响。v奠定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第五节第五节 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 v一、宋玉的生平与作品简介一、宋玉的生平与作品简介 v宋玉,屈原之后楚国辞赋家,宋玉,屈原之后楚国辞赋家,鄢人,主要生活在顷襄王时代。鄢人,主要生活在顷襄王时代。曾为小官,后因谗去职。曾为小官,后因谗去职。v九辩、高唐赋、神九辩、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钓赋、对楚风赋、钓赋、对楚王问为宋玉之作。王问为宋玉之作。v九辩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九辩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就第五节第五节 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v二、唐勒与二、唐勒与远游远游、惜誓惜誓v 补充内容补充内容 v先秦寓言先秦寓言 “寓言寓言”一词,早见于一词,早见于庄庄子子,是通过虚构故事,寄托深理,起到,是通过虚构故事,寄托深理,起到一种讽刺、劝戒的作用的文学体裁。一种讽刺、劝戒的作用的文学体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一编先秦文学概论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71032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