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同课异构教学(教学设计).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驿路梨花》同课异构教学(教学设计).pdf》由用户(云出其山)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驿路梨花 教学设计 驿路 梨花 课异构 教学 设计 下载 _七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驿路梨花驿路梨花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彭荆风在打倒“四人帮”后重新提笔的第一篇作品。这一短篇小说,以小茅屋为中心,讲述了以梨花姑娘为代表的一群人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感人事迹,独出心裁,以新的角度和新的深度讴歌了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揭示了雷锋精神经久不衰、正在人民群众中代代相传的主题。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立意新而深;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标题譬喻深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的写作线索、写作顺序和悬念设置。2.学习略读,能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品析含义丰富的语句,学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手法。3.理解人物美好的心灵,学习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教学重
2、点教学重点学习略读,能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品析含义丰富的语句,学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手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人物美好的心灵,学习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第 1 1 课时课时一、激情导入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我们首先欣赏一首诗,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宋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这首诗最后一句“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是说,可以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
3、到达洛阳。表达了陆游听到收复西京的消息,异常高兴的心情。作家彭荆风借用这首诗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写了篇散文驿路梨花,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探究彭荆风要通过“驿路梨花处处开”表达怎样的情感?2.作者简介彭荆风,江西萍乡人。1929 年出生,1950 年毕业于二野军政大学四分校。1949 年参军,历任云南军区文化部编辑,昆明军区创作员、宣传部副部长,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理事、名誉委员,云南作协副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写作背景1977 年 5 月,彭荆风经历了“文革”7 年牢狱之灾后,出狱已近两年。一个下午,他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悬知寒
4、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他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人事,那都是他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的创作愿望也油然而生,作者忙披衣起床抓过纸笔来写作。情之所钟,使他的思绪完全进入了诗情画意的梨花林,以及那些朴实的哈尼族、瑶族人当中二、字词学习二、字词学习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驿路陡峭花瓣简陋撵走麂子恍惚修葺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恍惚:指神志不清,看得不真切。香气四溢:溢,水满外流;香气四溢,指香气浓郁,向四面飘散。修葺:修理房屋。葺,用茅草覆
5、盖房顶。折损:因过分尊敬或优待而使人承受不起。三、整体感知三、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素材里的素材里的“课文朗读课文朗读”音频音频)2.思考下列问题:文章的核心事物是什么?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出场的顺序是怎样的?他们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梳理文章的脉络。3.依据“我们”的见闻,全文共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明确:为课文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1-8)“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第二部分:(9-12)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劳。第三部分:(13-27)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28-36)梨花的妹妹讲述小屋的来历。第五部分:(37)赞美西南少数民族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