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素质测评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员素质测评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员素质 测评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人员素质测评 原理篇l第一节第一节 素质概述素质概述l第二节第二节 人员素质测评概述人员素质测评概述l第三节第三节 人员素质测评的产生与发展人员素质测评的产生与发展l第四节第四节 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程序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程序l第第五五节节 人员素质测评的人员素质测评的要素要素内内容容l一、素质的概念l二、素质的基本特征l三、素质形成的决定因素l四、素质的构成l素质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感知、技能、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动机等。概括起来有:心理、品德、能力、文化和身体这五方面的素质。l1.素质的基础作用性l2.素质的相对稳固性l3.素质的可塑性l4.素质的个体差异性l5
2、.素质难全性l6.素质的隐蔽性l7.素质的表出性l素质形成决定于两个基本因素遗传和环境。l1.遗传是素质形成的生物学前提l遗传是指生物个体前后代生理和心理上的相似性。个体素质是可以遗传的,素质离不开遗传。l2.良好环境是素质形成的根本条件l环境是指人的心理、意识之外的对人的素质形成发生着影响作用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具体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教育环境等。l1.身体素质,包括体质、体力和精力。l2.思想品德素质,包括思想观念、政治观念、伦理道德水平、以及纪律观念、法制观念等。l3.心理素质,是指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具体特征以及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的特征。l4.智
3、能素质,包括科学智能素质和社会智能素质。l一、人员素质测评的概念人员素质测评的概念 l二、人员素质测评的特征人员素质测评的特征l三、人员素质测评的功能三、人员素质测评的功能l四、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四、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l 人员素质测评是指为了特定的目的,借助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个体的人的生理和心理、品德和能力等方面的本来的、基本的性质进行的测量和评价。l1.明确的目的性特征l2.严谨的科学性特征l3.相对的稳定性特征l4.现实的实用性特征l 一、评价功能:对其个体做出评价,具有导向作用。反映测评者的态度和意向,表明要求被测者应达到的标准。l 二、区分功能:表现为不同特质的区分和不同等级的区分。
4、具有合理安置和激励作用。l 三、反馈功能:了解岗位要求,并反馈出人与岗位的适应情况。表现为诊断、协作与控制作用。l 四、管理功能:使被测者了解和认识标准和要求,从而激发出教育管理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使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克服主观经验管理的局限性。l 人员素质测评无论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职业生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积极作用更是非同一般。具体来说其作用重要在于:l1.对于个体的人来讲,测评是个体了解自我、设计人生的基础;l2.对于用人单位来讲,测评是求才、用才、育才的前提;l3.对于社会来讲,测评是促进人的全面l发展的手段和措施。l4.总体来说,具有甄选、安置、考核l和培
5、训的作用。l一、最早的智力测验一、最早的智力测验l二、心理测量在美国的崛起二、心理测量在美国的崛起l三、心理测量在工业人员选拔中的应用三、心理测量在工业人员选拔中的应用l四、心理测量在中国落户四、心理测量在中国落户l1.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应用价值的心理测验是法国心理学家、心理测验的鼻祖比奈于19世纪末设计的智力测验;l2.1905年的比奈与西蒙共创个体测验量表;l智商概念的引入标志着测评进入新阶段;l3.20世纪中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特曼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l4.今天,智力测验的版本数量众多,而且更为精确和全面。l 1.20世纪20年代,美国把心理测验用于军队的人才选拔中;l
6、2.一战后,团体施测形式产生。心理测验被普遍用于职业咨询、人才选拔和安置等工作中;l 3.市场经济和移民的大量涌入使得智力测验在美国社会中被大量应用;l 4.心理测验中的人格问卷被l广泛应用。l 工业应用中最常见的心理测验有智力测验、人格测验、职业兴趣测验以及动机测验;这些测验的应用是基于这样的人事管理思想:其一,工作的绩效和人的素质有关,要追求高的工作绩效,必须有高素质的人才;其二,不同的工作对人的素质结构的要求不同,必须有针对性地为不同的工作匹配不同的人才,才能确保各种工作的高绩效,做到恰当的人做恰当的事。这也就是最经典的“人事匹配”的思想。这种思想为心理测量在工业中的运用,为人员素质测评
7、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l 早在1900年,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便开始有了心理学课程和标准化的心理学课本;科学心理学率先落户北京大学是有其历史原因的蔡元培思想、北大办平民夜校等;l20世纪初,我国的心理学界就引进了心理测验方法,并制定出自己的各种教育和智力测验,而其中对中国心理测量领域影响最大的就是对比奈智力测验的引进和修订;l1936年修订的中国比奈测验仍然采用的是年龄量表;l1979年,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吴天敏教授对中国的比奈量表进行第三次修订;l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心理测量的大发展阶段。l一、确定测量的目的和测量内容;l二、确定测量的基本形式和测量工具;l三、测量的实施与数据采
8、集;l四、分析测量结果;l五、根据分析做出决策或提出决策的建议;l六、跟踪检查和反馈。确定测评目的(根据岗位职务任职要求确定检测内容)确定测评方法(确定测评的基本形式和测评工具)实施测评(测评的实施与数据采集)分析测评结果(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出报告)人力资源管理决策与建议(根据分析做出决策或对决策的建议)根据检验并反馈 l一、行为样本l二、标准化l三、难度的客观测量l四、信度l五、效度l 行为样本是指个体对所抽取出来的问题的解决行为。l为了保证行为样本的有效性,必须:1.行为样本的数量必须足够多,以使从样本到总体的推测的错误率尽可能的低;2.要保证所选样本具有对总体的代表性。l 标准
9、化是指测验编制、实施、记分和对分数的解释必须遵循严格的统一的科学程序,保证对所有被测者来说,施测的内容、条件、记分过程、解释系统都相同。它包括:l1.测验题目的标准化;l2.实施过程和记分的标准化;l3.选用有代表性的常模;l测验题目的难易水平直接影响着测验的客观性。无论是测验题目太难,还是测验题目太容易,都会使所有被测者的反应趋于一致,抹杀了个体差异,无法就某一素质将不同的被测者很好地区分开来,致使测验的目的无法达到。l题目过于容易被称为天花板效应;l题目过于难被称为地板效应。l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性、稳定性,即测验结果是否反映了被测者的稳定的、一贯的真实特征。这种可靠性体现在:l1.测验
10、结果跨时间的一致性;l2.测验内容的的一致性;l3.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l效度是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效度越低。l效度指标主要包括:l1.效标关联效度;l2.内容效度;l3.构想效度。l第一节第一节 人员素质测评的常用工具人员素质测评的常用工具l第二节第二节 人员素质测评方案的设计人员素质测评方案的设计l第三节第三节 人员素质测评的实施人员素质测评的实施 l一、标准化纸笔测验一、标准化纸笔测验l二、投影测验二、投影测验l三、行为模拟与观察类测验三、行为模拟与观察类测验l四、基于工作情景的综合类测验四、基于工作情景的综合类测
11、验l1.标准化纸笔测验就是只用纸和笔就能进行的测验,但它要求测验全过程(包括题目、回答方式、测验时间、评分及分数解释等)的标准化。l2.常用的标准化纸笔测验有:人格测验、成就测验、能力测验等。l3.对标准化纸笔测验的评价:优点:方便性、经济性、客观性;缺点:对被测者的行为表现无法测得、测验的实施较为程式化、无法避免考试技巧和猜测因素的影响。l1.投射测验的含义:l 投射测验主要用于对人格、动机等内容的测验。它要求被试对一些摸棱两可或模糊不清、结构不明确的刺激做出描述和反映,据此来分析和推断被试的内在心理特征。l2.投射测验的特点:l (1)非结构性l (2)掩蔽性l (3)整体性 l3.投射测
12、验的分类l(1)联想法投射测验;(2)构造法投射测验;l(3)完成法投射测验;(4)表露法投射测验;l(5)选择或排列法投射测验。l4.对投射测验的评价l(1)其科学性有待于进一步考察;l(2)计分和解释缺乏客观标准,难以做到公平;l(3)难以避免防御反应的干扰;l(4)耗费时间及精力大,对主试的要求高。l1.行为模拟与观察类测验的技术核心是行为观察法,它是通过安排一定的情境,在其中观察特定的个体或群体的特定行为,从中分析需要考察的内在素质或特征。这类方法具体包括:l (1)自然观察法。观察真实的生活和工作情景。l (2)设计观察法。其中常用的有:情境压力测验、无领导小组讨论、模拟情境测验及角
13、色扮演测验。l (3)自我观察。“工作日志”就是一种采用的方法。l2.对行为模拟与观察类测验的评价l优点:真实、预测效果好、可获取较多信息。l缺点:操作较为困难;测验成本高;分析较复杂。l 在并不指定负责人的情况下,安排一组互不相识的应聘者(通常68人)就给定的讨论题目进行自由讨论,并要求拿出讨论意见和决策。由于没有安排领导,而在讨论的过程中又需要有人来组织、引导、调节和总结,最终使意见归于一致,因此,具有领导才能的个体就必然会在讨论的情景中脱颖而出。l 在整个讨论过程中主试对每个被试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在一般情况下可使用摄录像设备,但主试不参与讨论。l1.个人特点:自信心、挑战性、自我表现
14、的主动性、主动寻求他人同意和赞赏的倾向等。l2.社交能力:言语表达的流畅性、组织性和逻辑性,对他人的说服能力、倾听的技巧等。l3.领导意识和领导能力:主动扮演领导角色的倾向、对进程的控制能力、意见的综合能力等。l基于工作情景的综合类测验主要有:l 1.公文筐测验,即让被试在所安排的假想的情境中扮演某一管理者的角色,进行一系列的公文处理,对其处理的方式方法以及结果等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l 2.面试,即考官针对与工作有关的内容,与被试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达到了解,评价的目的的一种方法。常用的面试有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l 3.调查法,即对员工的某些意愿、态度、观点或感受等认知性或情感性心理状态或
15、行为倾向进行信息搜集,并做出分析评价的一种方法。l一、素质测评方案设计的原则l二、测验题目的来源l三、题目的编制l四、测试题的预测试和分析l五、测验使用手册的编写内容l1.针对不同目的设计不同测评方案;l2.测评内容和形式要满足测评目标的要求;l3.根据测评的对象确定题目的形式。l(一)测验题目的主要来源有:l1.从已经出版的各种标准的测评工具中选择合适的题目;l2.聘请专家设计题目;l3.自行设计题目;l(二)收集题目应注意:l1.题目来源要尽可能的丰富;l2.题目要有普遍性l3.要尽量避免文化背景差异的影响。l(一)针对题目内容的原则l1.题目内容符合测评的目的;l2.题目取样具有代表性;
16、l3.各个题目彼此独立,不可互相重复或牵连。l(二)针对题目表达的原则l1.尽量避免主观性和情绪化的字句;l2.避免涉及社会禁忌或个人隐私;l3.避免诱导和暗示答案;l4.避免令被试为难的问题;l5.表达准确、不会引起争议和误解。l(一)常用的题目类型l 1.问答题 2.选择题l 3.是非题 4.匹配题l 5.填充题 6.操作性测验题l(二)题目的编排l1.将测验相同因素的题目排列在一起;l2.尽可能地将同一类型的试题组合在一起;l3.难度测验的题目应按由简到难的顺序排列;l4.对于人格测验,要尽量避免将测验同一特质的题目编排在一起。l为了对测试题目的效果进行把握,需要将准备好的试题进行一定规
17、模的小样本预先施测,测试后进行分析、修改,这一过程就叫做预测试。l预测试应注意:l1.预测试与正式测试的对象、环境等条件相同;l2.取样具有代表性,人数适中,一般不少于30人;l3.时间可适当放宽,最好使每个被试都能将题目答完,以便分析结果有效;l4.应对测试的情况做出较为详细的记录,以便以后在分析和修改中使用。l测验使用手册即在测验时使用的说明书。l测验手册的内容一般包括:l1.测验的一般信息:标题、作者、测试形式、记录形式等;l2.测验的目的和作用;l3.测验编制的背景和理论来源;l4.测验的实施方法、时间要求、以及注意事项;l5.测验的标准答案和记分方法;l6.常模表,常模适用团体、计分
18、解释系统及样本的选择方法;l7.测验的信度和效度资料以及这些资料取得的条件和情境;l一、测评的操作要领l二、主试的职责l三、实施过程中误差的产生l四、猜测的校正l五、计分的要领及误差的控制l 素质测评实施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使所有的应试者都能在相同的条件下表现出自己的真正行为。这就要求在测试时:l1.使用标准的指示语;l2.制定标准的时间限制;l3.采用合适的测试环境;l4.控制施测过程中可能影l响测试结果的其他因素l主试即考官或主考人,是控制测试进程的主要人员。一般来说,主试应做以下工作:l1.测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预告测验、熟悉测验指示语、准备测验材料、熟悉测验的基本程序、确保满意合适的测验
19、环境;l2.测验中主试的职责:在被试询问时做出澄清、做测试记录;l3.建立协调的关系。协调的关系是指主试与被试之间的友好的、合作的、有利于被试最大限度地作好测验的一种关系。主试应采取热情、友好、认真、客观的态度。l(一)主试对测验结果的影响l1.主试的人格特点l2.主试的期望l(二)被试特点对测验结果的影响l1.测验的技巧和练习因素l2.焦虑和动机因素l3.反应定势,主要有:求“快”与求“精”的反应定势、偏好正面叙述的反应定势、偏好特殊位置的反应定势、偏好较长或较短选项的反应定势以及猜测的反应定势。l在客观题中,猜测无疑会提高被试的分数,因此许多人认为有必要对猜测进行校正。l1.猜测的修正方法
20、:l2.猜测修正的优缺点:l优点:避免由于猜测使测验的信度降低,反映被试的真实能力和水平。l缺点:公式假设不成立;只有l被试答完的题目数量相同,修l正才有意义;猜测也是一种经l验的反映等。l如果不对猜测进行修正,则在编制测验题目时需注意:l1.选项数目要相对较多,45项较为合适。l2.测验的题目数量要足够得多。l3.测验时间要充裕,尽量使所有被试都能做完所有题目。l4.经常以题目分析评价和鉴定试题,并淘汰不好的试题。l(一)计分的一般程序l1.记录反应;2.检索标准答案;l3.反应与标准答案的比较。l(二)问答题的计分l问答题的主要缺点就是评分不够客观,容易受评分者的情感和态度的影响。因此要避
21、免宽容定势和晕轮效应。事先确定采用整体计分还是采用分析计分。l对问答题计分要遵循5项原则。l(三)客观题的计分l客观题的计分简单、客观。关键是如何确定不同答案的权数。l第一节 素质测评结果解释的概念l第二节 常模与基于常模的解释l第三节 效标与基于效标的解释l一、原始分数的概念l通过将被试的反应与标准答案相比较,直接获得的分数即为原始分数。l二、原始分数应用的局限性l原始分数的高低很难直接进行比较和评价。l三、标准分数的概念l原始分数通过与常模比较,可以转换成等值的导出分数,即为标准分数。l四、常模与常模参照解释的概念l获得标准分的过程即为常模参照解释。l五、效标与效标参照解释的概念l一、常模
22、样本的选择l二、常模的类型及解释l三、常模的表示方法l(一)常模样本的构成l即确定常模样本中各部分的数量、l比例及相互关系;l(二)常模样本的条件l1.常模样本的构成必须明确l2.常模样本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l3.样本的大小要适当 4.注意常模的时效性l(三)取样的方法l取样方法一般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组抽样、分层抽样等。分层抽样又有分层比例抽样和分层非比例抽样。l(一)百分位常模l 1.百分等级l (1)不分组的百分等级l (2)分组的百分等级l 2.百分点或百分位数l(二)标准分数常模l 1.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l z分数为最典型的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定 义、公式、性质以及Z分
23、数的转换。l 2.正态化的标准分数l 非正态转化为正态;T分数和标准九。l1.转换表l也叫常模表,它由原始分数表、l相对应的导出分数表和对常模样l本的具体描述这三个要素组成。l2.剖析图l是用图形表示测验分数的转换关系的一种模式图。从剖析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被试在测验以及测验的各个子测验或维度上的分数及其相对的位置。l一、效标的概念l效标是用来衡量测验是否达到要求,是否通过、是否成功的外在标准。l二、内容参照分数的解释l即根据测验分数来解释被试对某一特点的内容的掌握和熟悉程度。操作时,首先确定需要考察的内容,再确定其内容的等级,然后用其进行衡量。具体标准可以通过掌握分数和正确的百分数来表示。l三
24、、结果参照分数的解释l即将效标衡量测验的结果,看其测验结果是否达到了要求和标准,然后决定被试是否通过或成功与否。常用的表示方法是期望表。l第一节 信度的定义和作用l第二节 信度的评估方法l第三节 影响信度的因素l第四节 效度的定义性质以及l 与信度的关系l第五节 素质测评中效度的评估 l第六节 影响效度的因素l一、信度的定义l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性、稳定性和一致性,即指测验结果是否反应了被试的稳定的、一贯的真实特征。l二、对信度定义的理解l测验结果与真实情况会有误差,误差又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信度是从反面来考察随机误差的大小的,随机误差越大,信度就越低。反之,信度就越高。l三、信度的作
25、用l1.解释真实分数与实得分数的相关l2.说明可以接受的信度水平l一、重测信度l二、复本信度l三、内部一致性信度l四、评分者信度l(一)重测信度的概念及理解l又称稳定性信度,指同一测验在不同的时间上对同一群体先后施测两次的测验结果的一致性。这两次测验结果的相关系数即为重测信度系数。l(二)重测的间隔时间l重测信度所考察的误差来源主要是时间的变化所带来的随机影响,因此,必须注意间隔时间的长短。间隔时间的长短要根据测验的性质和目的来确定。如果希望测验成绩能够预测较长时间的变化,则间隔时间应该较长。例如,人格测验的重测间隔时间可规定在两周至6个月较为合适。l(三)重测信度的评估(见下页)l1.在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