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历史文化地理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699993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PPT
  • 页数:73
  • 大小:1.5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历史文化地理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历史文化 地理 课件
    资源描述:

    1、 何谓人才?列宁说,人才是精明强干的人。辞海中说,人才是指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辞源中说,人才是指有才学的人。当今的人才概念是指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进行了创造性劳动,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可见,人才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它不同的含义。任何社会都不乏各种优秀人才,中国古代社会也是如此。政治家、经济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艺术家等大量涌现,他们在社会历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西汉人才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为齐、鲁、梁、宋地区(相当于今天的山东、河南)、关中地区、成都平原、东南地区。两汉时期的文学家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南阳、陈留、河南、汝南、颍川)、关中地区

    2、(京兆、扶风)、齐鲁地区(北海、齐郡、鲁国)一带,东南地区由于少儒学而多文学,所以沛国、会稽一带仍有较多文学家分布。看来,东汉人才重心有向东及东南迁移的趋势。三国是人才大量涌现的时期,各种精英尽显才智。魏、蜀、吴的人才以籍贯豫州者最多,其次是扬州、荆州、兖州和徐州。西晋时期,人才的重心转移到了司州,但豫州仍有“人士常半天下”之称。扬州此时却退到第四的位置 永嘉之后,大量北方士人南迁。在南迁的人才中,豫州第一,有89人。其他如徐州、兖州、并州也较多,司州从原来的第一位退至第五位。十六国时期,在统计的北方124位人才中,秦州最多,有28人。其次为并州、平州、雍州、凉州、司州,而豫州已无一人。东晋南

    3、北朝时期,北方地区出了160个文学家,而南方地区出了386个文学家,南北比例为7.1比2.9。南方的吴、会、荆、襄地区文学家最为密集,北方的中原和齐鲁地区的文学家仍有较大的比例。在唐代,新唐书和旧唐书中记载的人物有1889人。其中,关内道530人,河南道401人,河东道224人,河北道409人,山南道43人,淮南道58人,江南道147人,陇右道45人,剑南道19人,岭南道13人。可见北方地区仍占多数。唐代有宰相357人,北方326人,占总数的91.3,南方31人,占8.7,北方优势明显。唐代艺术家的分布则集中在关内道、河南道、江南道及河东道。就关内道来说,多集中在关中平原,河南道多集中在河南府

    4、、郑州、虢州,江南道多集中在润州、常州、苏州、湖州、杭州和越州,河东道多集中在河中、太原两府。在这些艺术家的籍贯中,南北还是存有差异的,唐前期北方占80,南方为20,后期北方为71,南方为29。说明唐后期的经济、文化重心在向南发展。从文学家看,南方有258人,北方有414人,南北比例为4.1 5.9,中国的文化重心还在北方。从进士看,河南省有184人,河北有160人,陕西有149人,江苏有115人,山西有96人,山东有77人,甘肃有59人,福建有56人,浙江有50人,江西有35人。进士也大多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宋、辽、金时期,随着中国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南迁,文化教育的中心也随之南迁。具体说,

    5、北宋与南宋的南北文化差异巨大。北宋时,北方仍是人才的重要地区,河南、河北、山东、山西诸省人才仍然众多,只有陕西人才稍少,南方江苏、四川、浙江等省人才超过陕西,位居第二集团。南宋时,两浙的人才最为密集,福建位居第二,江西居第三,四川居第四。两浙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福建路的人才占全国的53多,北方人才稍显匮乏。从文学家分布看,辽、北宋时,南方有226人,北方只有159人,南北比为5.8 4.2。金、南宋时,南方为505人,北方为189人,南北比为7.3 2.7,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北宋各省的进士分别是河南196人,福建138人,浙江132人,江苏104人,山东99人,江西91人,河北88人,四

    6、川84人,安徽53人,陕西53人。虽然南方进士的人数已经超过北方,但河南仍为全国进士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南宋时,浙江、福建、江西、四川、安徽诸省成为进士人数最多的地区。元代进士最多的地区分别是浙江(72人)、江西(68人)、河北(51人)、河南(49人)、山西(40人)、山东(33人)江苏(26人)、福建(21人)。北方地区进士人数有所回升,但南北差距仍然存在。元代文学家497人中,南方336人,北方161人,南北差距也还存在着。明朝,从明史列传及进士分布看,浙江和江苏仍是人才最多的地区,江西、安徽居次。明朝的89位状元,集中在南直隶、浙江、江西、福建,北方只有21人。明朝的1340位文学家中南

    7、方有1165人,北方只有175人,南北比为8.7 1.3。南北比例达到历史时期的最大差。清朝进士以江苏最多,浙江其次。状元112人中,苏南居多。在清朝的1740位文学家中,南方有1479人,北方只有261人,南北比例为8.5 1.5,南北差异仍很大。书院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从唐中叶到清末,经历了千年之久的办学历史,并形成了一套独具他色的办学形式、教授方法、管理制度等教育模式,使源远流长的传统私学趋于成熟和完善。、中央官府设立,用于收藏、校勘和整理图书的机构。、民间设立,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从宋朝开始,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正式形成。、也

    8、有叫书屋的,如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唐末至五代期间,战乱频繁,官学衰败,许多读书人避居山林,遂模仿佛教禅林讲经制度创立书院,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是实施藏书、教学与研究三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书院制度萌芽于唐,完备与宋,废止于清,前后千余年的历史,对中国封建社会教育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唐、五代时,全国书院的分布为:浙江6所,福建6所,江西13所,湖南8所,四川5所,贵州1所,陕西2所,山东1所,山西1所,河南4所。南方书院占优。北宋时,以讲学为主的书院日渐增多。南宋时随理学的发展,书院逐渐成为学派活动的场所。宋代最著名的有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

    9、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书院大多是自筹经费,建造校舍。教学采取自学、共同讲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以自学为主。它的特点就是为了教育、培养人的学问和德性,而不是为了应试获取功名。湖南衡阳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北石鼓山下。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位于江西省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星子县白鹿镇境内)湖南长沙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脚 河南登封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 河南商丘应天书院应天书院,又名睢阳书院、南京书院。位于商丘县城南 宋代书院的分布情况为:河北3所,山西4所,上海4所,江苏29所,

    10、浙江156所,安徽20所,福建85所,江西224所,山东9所,河南11所,湖北17所,湖南70所,广东39所,海南2所,广西10所,四川31所,贵州1所,陕西4所,香港1所。以东南沿海的省份多。元代书院分布为:北京3所,河北12所,山西10所,上海4所,江苏6所,浙江49所,安徽15所,福建11所,江西95所,山东23所,河南12所,湖北10所,湖南21所,广东9所,广西1所,四川5所,贵州3所,云南1所,陕西7所。明代书院发展到一千两百多所,但其中有些是官办书院。一些私立书院自由讲学,抨击时弊,成为思想舆论和政治活动场所。最著名的有江苏无锡东林书院。明朝统制阶级曾先后4次毁禁书院,然而书院有

    11、着顽强的生命力,多次毁而不绝,在严酷的政治压迫下,书院师生宁死不屈。东林书院的对联写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朝的书院分布为:北京6所,河北70所,山西61所,辽宁7所,上海5所,江苏66所,浙江199所,安徽99所,福建107所,江西287所,山东69所,河南112所,湖北69所,湖南103所,广东151所,广西71所,四川63所,贵州27所,云南68所,陕西28所,甘肃8所,青海1所,宁夏2所,海南17所,香港1所。清代书院达2000余所,但官学化也达到了极点,大部分书院与官学无异。到了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诏令各省的书院改为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

    12、的书院改为中学堂,各州县的书院改为小学堂。至此书院退出了历史舞台。清代书院的分布:北京18所,天津15所,河北150所,山西107所,内蒙古5所,辽宁18所,吉林11所,黑龙江2所,上海37所,江苏116所,浙江397所,安徽95所,福建162所,江西322所,山东149所,河南277所,湖北120所,湖南276所,广东338所,广西182所,四川362所,贵州141所,云南228所,陕西109所,甘肃62所,青海3所,宁夏11所,新疆4所,海南39所,台湾52所,香港31所。战国时期,群雄割据,各地学术文化特色十分鲜明。如秦国学术文化以法家为尚,重严刑苛法;而齐国学术开明,讲求顺其自然;楚国

    13、重巫信鬼,神秘文化发达。西汉时期齐鲁一带重经术,是儒家文化发源地。鲁国紧守经学,而齐国除此而外,黄老之学、纵横之学也较发达。三晋是战国法家与纵横家重地,故西汉仍是法家人物多,纵横学发达。淮南与吴越地区诗赋最为发达,其次是儒学、黄老之学、阴阳五行之学等。蜀地文学、文字学最发达,黄老学也有一定的地位。三辅地区接受法家学说和纵横家学说多,而极少接受儒学影响,其他如语言学、文学也有一定的成就。东汉时期经学的发展,使区域文化的特色大大减弱。比如西汉时巴蜀地区文学、黄老之学、小学等较为发达,特色鲜明,但到了东汉与豫兖青徐司地区一样,经学成为学术文化的主体成分。到了三国西晋时期,由于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造成

    14、了学术文化特色的再度鲜明。河南、南阳、兖豫一带为玄学重要流行地区,而青徐滨海地区玄学与经学并重,其他地区保持着汉代以来的学术特色。隋唐时期是文化十分发达的朝代,这个时期的文学、宗教、歌舞、教育、绘画在中国历史上都有其重要的地位。唐代儒学在北方的山东兖州、南方吴中最为发达,长江上游的蜀中儒学也比隋代发达。从文风上看,初唐时六朝颓靡绮艳之风盛行,南方文风占统治地位;在中唐和盛唐,陈子昂、杜甫、李白、韩愈和柳宗元文风气势动摇了六朝绮艳之风,北方的文风成为一时之风,到晚唐时李商隐和杜牧的感伤情调和温庭筠、李煜的脂粉气息,影响了文风。不过应该看到,唐代北方文化在势力上对南方有压倒的优势,故南北文化的对抗

    15、并不明显。宋代是理学最昌盛的时代。宋代的学术地域特色仍较明显,东南地区胡瑗、范仲淹的学术有较大的影响。在中国北方张载创立的关学和洛阳程颐等创立的洛学影响最大,朱熹创立的闽学也有较大影响,后世将程颐的洛学与闽学结合,形成程朱理学,成为官定的哲学,其影响直到近代。由吕氏家族创立的中原文献学,又称吕学,南渡后因吕好问移居婺州,故形成婺学,或者金华学。别外在川陕地区蜀学也影响深远,而四川的史学也影响较大。由于社会发展背影不同,宋代南北学风上差异较大。北方的士子往往长于经学,而南方的士子多长于诗赋。北方地区学术积累深厚,士子为学忠厚质朴,故学风笨拙求实;而南方地区学术积累浅薄,为人敏捷而长于阐发,故南方

    16、学风灵巧。在对经与传的态度上,北方学者多疑传,以求实为本,而南方学者多疑经,大胆激进 元代浙江的史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最多,但江西的经学家和书院居全国首位。明清以来,考证学在江南,理学在河北。在南方地区经世致用之学勃兴。一般认为佛教为东汉明帝时从西北传人中国,留有白马驮经的传说。两汉之际佛教传人中国后,最初主要在中国北方地区的洛阳等地流布,后逐渐传布中国其他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朝重在传播经学,而南朝重在崇尚建筑,庐山东林寺和建康道场寺为两个中心,南北佛教分域鲜明。北方僧人更多。北方僧人的分布更均衡,而南方地区相对更集中。这个时期的佛教石刻一般主要分布在北方。南方僧尼寺院的数量远比北方少,北

    17、方的僧尼寺分布相对比较平均。从高僧活动的分布来看,南方地区则明显比北方地区多。南方的入藏经典224种659卷,而北方只有106种共353卷 总的来看,北方的佛教基础广泛,更加世俗化,而南方的佛教学术研究更发达。隋唐宋元是中国佛教兴盛发达的时期,形成了天台宗、禅宗、律宗、密宗、净土宗等大的流派。据有的学者统计了唐代的555个高僧籍贯,有14都出于江南东道,河东道和京畿道次之。唐代后期南方的江南东西道等道僧人数有较大提高,其他地区仍是分布较少,有的地区还在下降。体现了唐代后期文化和宗教中心南移的趋势。宋代北方总数为ll5188人,南方总数为327000人,南方僧尼约为北方的3倍。宗教流派上来看,宋

    18、代北方多律宗,北宋中期以后禅宗才兴起,南方则以禅宗为主,但在南北各地天台宗、华严宗都有影响 元代崇奉喇嘛教,但在汉族地区,禅宗、天台宗、华严宗也仍在流传。明代随着蒙古统治从中原退出,喇嘛教也在内地衰落,汉族的佛教宗派流行起来,特别是禅宗、净土宗的影响很大。总的来看,在明清时期,由于内地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佛教的地域差异缩小。秦汉时期分成三个大的风俗区,即塞上塞外风俗区(塞上风俗区、塞外风俗区)、黄河中下游风俗区域(秦关中风俗区、魏地风俗区、周地风俗区、韩地风俗区、陈地风俗区、赵地风俗区、燕地风俗区、齐地风俗区、鲁地风俗区、宋地风俗区、卫地风俗区)淮汉地南风俗区(巴蜀及西南夷风俗区、楚地风俗

    19、区、吴地风俗区)。1.塞上、塞外风俗区:以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尚武、简朴 2.黄河中下游风俗区秦汉时期经济文化重心,可分为以下亚区:关中亚区:物产丰富,风俗不纯。魏地亚区:古“三河”之地,风俗大致相同。韩地亚区:郑地俗男女亟聚会、颍川尚忠、南阳夸奢。陈地亚区:其俗巫鬼。齐地亚区:人物辐辏,有鱼盐之利,尊贤而尚功。燕地亚区:愚捍少虑,敢于急人。宾客相过,以妇相待。赵地亚区:今河北中部“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女子游媒富贵,遍诸侯之后宫”太原、上党一带号“难治”。鲁地亚区:有圣人之教,西汉去圣久远,俗趋商贾,多伪巧。宋地亚区:重厚多君子,好稼穑。卫地亚区:郑卫之音,好气任侠。3淮汉以南风俗区:待

    20、开发区。巴蜀亚区:俗不愁苦,亡凶年忧。楚地亚区:不忧冻饿,信巫鬼,重淫祀。吴越亚区:轻死易发。东汉以后儒学为主,中原地区风俗逐渐趋同,三国后南北分裂,江淮不断开发,南北朝后,地域风俗形成南北之间的明显差异。隋唐以来,随着地方一级政区的变化,风俗区才有了一些变化。(秦风俗地区、梁州风俗区、豫州风俗区、兖州风俗区、冀州风俗区、扬州风俗区、荆州风俗区下面也有许多亚区,与汉代稍有差异)。宋代中国文化中心东移南迁,南北文化风俗仍差异很大。明清时期风俗区划可分为直鲁、松辽、晋绥、豫襄、秦陇、川滇黔桂、两粤、客赣、闽潮、苏浙、徐淮、荆江、湖湘等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讲的是在中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下,各地人文

    21、景观与文化风貌的差异。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在文化上中国北方与南方,东部与西部地区都存在明显的不同。“骏马秋风晋北,杏花春雨江南”就是中国古人对于地域文化差异的形象描述。常听人说:“北方人憨厚、率直、大方;南方人精明、善变、会估算”。这道出了南方、北方人在性格方面的地域差异。我国地域辽阔,类似这样的文化现象的地域差异很大,表现比较明显的是南北之差,这种差异除了与历史的沿革,社会的发展有关外,还与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首先,是民族性格的区域差异。南方人的性格比较婉约,北方人比较爽直。南细北爽是汉民族性格的主要区域差异。中庸中就说:“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

    22、强也,而强者居之”。林语堂中国人中也说:“北方的中国人,习惯于简单质朴的思维和艰苦的生活,身材高大健壮,性格热情幽默,吃大葱,爱开玩笑。”艾云的上海女人中则对南北方的女人描写得更为恰当,“当你见过东北女人的豪放爽快,西北女人的隐忍坚毅,边陲女人的剽悍英武,中原女人的酣畅明朗那么,你走到江南,走到上海,你会感到这里女人的那种特别的娴雅端丽。”就饮食来说,中国饮食文化的南北差异是很大的。人们通常说,南米北面,南方多米,北方多面。史记中说:“人民谣俗,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而“楚越之地,”“饭稻羹鱼”。晋人张华在博物志五方人民中记载,“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食水产者,龟蛤螺蚌以为珍

    23、珠,不觉其腥也,食陆畜者,狸兔鼠雀以为珍味,不觉其膻也。”南方盛产稻谷,主食以米饭为主。米粉、糕团、粽子、汤圆等风味食品都用米做成。北方盛产小麦,主食以面为首。太原有十大面:拉面、切面、揪面、擦面、刀削面、拨鱼、剔尖、烙烙、柳叶、猫耳朵。南方人认为面食只能当点心,当面点。北方人认为米饭是吃不饱的,有“三十里糕,四十里面”一说,只有吃了面食走长路才不会饿。北方饺子南方鱼是南北除夕团圆饭的差别。北方守岁不能没有饺子。饺子形状像元宝,进食寓意招财进宝的意思。南方守岁必备年糕和鱼。寓意“年年高”和“连年有余”的吉祥意义。南甜北咸反映了环境对饮食口味的影响。清朝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北方嗜浓厚,南方嗜清

    24、淡”,“清奇浓淡,各有妙处”。南方湿度大,人体蒸发量少,不需要过多盐分,又盛产甘蔗,因此爱食甜食。北方干燥,人体蒸发量大,需要补充大量盐分,性喜咸味。南方饮食比较细腻,北方比较粗犷。清人钱泳说:“北方人以肴馔丰、点食多为美,南方人以肴馔洁、果品鲜为美。然浓厚者未免有伤肠胃,清淡者颇能自得精华。”南方人吃饭讲求质量,北方人讲求数量,这也是有一定历史传统的。南方地区,临海区域广,四季常青,河湖众多,且有低矮的丘岭分布,主食大米,对菜肴有高的要求,通常所说的我国十大菜系,有九大位于南方地区,这些菜系共同的等点是取料广泛,有丰富的海鲜,多种淡水鱼、虾、蟹等水产品,又有鲜美的山珍野味,甚至奇异的蛇、猫、

    25、虫、老鼠等入席,且为上菜。因天气热,口味以鲜嫩、清淡、生脆、爽口为主,除川菜外,过分辛辣、膻、腥、烈、怪等味为大忌,甜酒、饮料为佐餐佳品,白酒绝无市场,至于食品的做工,都讲究精致实惠,可观可吃。食品上的鲜嫩、高营养,湿润的气候,对人们的肤色、肌肉和体态产生深刻的影响,形成白嫩俊秀、肤质细腻、体态匀称娇小等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地表水少,主食面食、高粱、玉米等,北方人对菜肴烹制欠佳,对面食的制作却有独到之处,什么饺子、包子、馄饨、拉面、擀面、剥面、馒头、煎饼应有尽有,令喜欢面食的人垂涎。为适应面食,口味重酸、辣、烈。因靠近牧区,少数民族长期定居,擅长烹制羊肉菜肴、烤羊肉、涮羊肉、羊肉泡馍等

    26、。这里缺少水产品,蔬菜品种少,且有漫长的断菜季节,所以北方人都擅长泡、腌、晒菜,以备过冬。为抵御严寒,白酒为北方人所钟爱,多杂粮、多肉类,使北方人形成红润、健康、高大的体格。南方地区青山碧水、夏长冬短,衣着及衣饰讲求流丽华彩,亦颇注重色泽线型的清丽柔和、淡雅隽永。北方地区冬季长而寒,衣着的御寒作用尤其重要,棉制品、皮制品大受欢迎,服装色彩以深色调为主。建筑和园林是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楼北陵,南方多名楼,北方多陵寝,这是一个地域差异的现象。黄鹤楼、岳阳楼、大观楼和滕王阁四大名楼都在南方,主要是南方多水。而北方从黄帝陵到秦始皇陵,到唐陵、宋陵,再到明陵、清陵(东陵和西陵),无一不是在北方。中

    27、国建筑和园林的伦理性和等级性明显。民居大多有中轴线,祖辈、父辈、子辈住房依次排列,尊卑有序。以北方的四合院为例,非常适合几代同堂的大家庭居住。“四”字是东南西北四面房子的门窗朝着中央院子开,“合”字是中央庭院将建筑融合成整体,关上院子大门,便与世无争。等级性表现在大门有明确规定。如大清会典事例规定,亲王府“正门广五间,启门三,红青油饰,每门金钉六十有三”;郡王府“正门金钉减亲王之二”;贝勒府“正门三间,启门一”;公侯以下官民房屋,“柱用素油,门用黑饰”。中国建筑与园林的隐蔽性、内向性也十分明显。一般说,房屋回廊相联,围墙环抱,进门是影壁,而后是装饰华丽的垂花门。西方的建筑不建围墙,园林规划整齐

    28、划一,均衡对称,直率开朗。中外建筑有差异,中国国内的建筑也有差异。北方民居外观上严实厚重,或设有火墙;南方则轻巧多姿,多竹楼、木板房。屋顶坡度从北至南逐渐加大,以防雨水的渗漏。房檐逐渐加宽,人可以在房檐下劳作、休憩、会客和就餐,房子明亮而人可防晒防雨。陕西的十大怪之一就是房屋半边盖,后墙高大结实,可以挡西北寒风,又可以防盗。正墙向阳既吸收阳光,增加温度又可节省材料。南方建筑多敞口,空气顺畅流通,北方多严实,可以严防寒冷;南方园林多私园,北方多皇园;宗教建筑北方多石窟寺,南方多佛寺、道观。民居而言,南方地区用料多采用砖瓦石竹等以防水、防潮,具有代表性的如江南地区的“四水川堂”式住宅(当地俗称,意

    29、为各屋顶内侧坡的雨水都注入天井,墙底部常用石板墙,其余用空斗砖墙,屋顶铺小青瓦,室内多以石板铺地)。江南水乡住宅往往临水而建,前门通巷,后门临水,每家自有码头,供洗濯、汲水和上下船。在西南傣族、壮族等居住的“于阑式住宅”,用竹、木等构成楼居,底层架空,用来饲养牲畜或放东西,上层住人,这种建筑防潮,并能防止虫、蛇、野兽等侵扰。北方地区民居注重防寒、采光,用料多样,可土坯垒墙,也可用砖瓦。墙比较厚、室内有火沆。代表的有北京、山东、东北一带的“四合院”,四合院的院子比较大,冬日可日照入室;庭院是户外活动的场地,尤其的在寒风凛冽的冬季。室内的火沆冬季可填入可燃的麦草等,温暖舒适。更具特色的是黄土高原的

    30、窑洞式住宅,利用黄土壁立不倒的特性,水平挖掘出拱形窑洞,省料技术简单,冬暖夏凉、经济实用。当然这也与黄土高原降水较少密不可分。我国园林也有南北之分。南方园林以规模小、淡雅朴素、精致秀气的江南宅院为代表建筑一般都是青瓦粉墙,褐色门窗,不施彩绘,没有大红大绿,显得自然恬静,古色古香。多因南方气候宜人,风景秀丽,为修身养性的理想游憩处,而吸引了商贾富豪、文人墨客在此造园。北方园林以范围大、气势宏伟而豪华富丽的皇家园苑为代表,讲究的是气派、华丽。在精神文化方面,南北也有很大的不同,这表现在语言、文学、性格等方面,南方表现出的是温柔、细腻、精明、勤劳、强烈的个体自立观念;北方却是明显的粗犷、大方、好客、

    31、比较强烈的群体意识。北方整天看着苍茫雄浑的山峰、大地,容易使人安静,形成端庄沉厚的心态。北方农闲时节长,一般有23个月,长则可达4个月,其间只需做一些烧饭、洗衣之类的轻体力活,这责任自然而然地落在妇女身上,养成了北方男性大男子主义严重,回家往炕上一坐,发号施令,使唤妻女,吃饱喝足,聚在一起侃大山。北方的春节也显得特别热闹,此时正值农闲时节,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过节期间,人们可尽情享受,走亲访友,吃喝玩乐,还有各种活动助兴,什么扭秧歌、踩高跷、耍大头、划旱船,宣泄出一年来的欢乐,显得热闹异常,吸引四面八方的人聚在一起热闹。另外,北方家里饲养的是大型的如牛、羊、猪等家畜,要么不杀,要么杀了就和别人共

    32、享。这些都形成了北方人大方、热情、较强的群体意识,这种品性低层次的表现如喜欢打群架,高层次的表现为重义气,待人诚朴,一诺千金;侃大山,神聊通宵,即使在文艺界中的京派也是以风趣、幽默的“侃”来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南方则一年两熟或三熟,农闲时节短甚至无,人们一年到头在田里忙碌,生活总是匆匆忙忙,很少能有机会聚在一起,南方饲养的也是小型的鸡、鸭、鱼、虾、蟹等小弄动物,自家杀、自家吃。南方人终日生活在流淌起伏的水的环境中,使人浮想联翩,跃跃欲动。这些使南方人形成强烈的个体意识,精明估算,各管各。这些品性低层次的表现如精明的过度浪费,斤斤计较。高层次的表现如科学文化往往具有新鲜性、灵活性,思维活跃,思路广

    33、阔;做事讲究科学实效,连语言都干脆利落以短音为主,不拖腔拉调。具代表性的海派艺术家及文艺作品大多是比较现实的,他们往往利用小的题材,通过缜密的文理,暗示出深刻的主题,把学理融于世俗,让世俗闪耀出智慧,产生涓涓细流式的震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水土培养出不同的人文特征。中国文化悠久而不断,与中国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地处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与其他大部分的亚洲国家相邻于喜马拉雅山的东西两侧。高大而险峻的山脉成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联系的巨大障碍,也成为外来侵略的一道屏障。中国历史上的政权分分合合很多,但都没有将文化打断,原因就在于此。“房子屋檐半边盖、路边灰土当煤卖、烙饼还有石头

    34、块、老陈醋也算一道菜、汾酒窝头把客待、土豆白菜论麻袋、新娘盖头给驴盖、刀削面还比飞刀快。”“房子屋檐半边盖”,在山西农村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为何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山西的房子为什么却是人字的一撇呢?据说,晋中干早少雨,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贵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又因为近百年来山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路边灰土当煤卖”,山西物产富饶,资源丰富,是产煤大省,污染严重。煤炭遍地都是,路边灰土都可以当煤卖。遍地生黑金,煤炭生产支撑着山西的经济命脉。煤储量

    35、大,煤质一流,大同煤矿集团是一个有70万职工家属,年产运能力上亿吨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最有意思的是,“新娘盖头给驴盖”。山西简称“晋”,陕西称“秦”。自古以来有“秦晋之好”一说,山西人和陕西人通婚时,要渡过黄河,过去没有汽车,只有坐小毛驴。到了河对岸,要把毛驴牵到船上过河,为了防止小毛驴害怕,新娘把自己的盖头盖在驴脑袋上,顺利过河后再摘下盖到自己头上。新娘盖头给驴盖,反映了节省的美德,也是山西商贾的经营之道。老陈醋、刀削面、汾酒,山西特产,名扬天下。农业经济作物,盛产玉米、土豆、白菜。老陈醋也算一道菜,可以健胃、生津、养颜、养生,保养有道。刀削面要比飞刀快,以面食为主,山西是中国八大面系之一

    36、。杏花村汾酒把客待,汾酒可是八大名酒之一,名酒待客,山西人热情好客。晋中平原干燥少雨,树少,尘多,适宜生长的农作物不多。土豆白菜,地道的当地特产,便宜实惠还有营养,论麻袋来卖,是家家户户的主要蔬菜。烙饼用的是黑石头块,先在铁锅里把石子炒热了,烙饼时把饼放在上边,再铺一层石子。石子饼,当地的一种特产,纯手工制作,香脆可口,别有风味。烙饼还用石头块,确实是一怪。另外,也流传着“墙上挖洞把房盖”之怪,其实是就地取材,依地势而建,突出了山西的地理特点,也反映了三晋人的智慧。东北十大怪是指:烟囱安在山墙边,窗户纸糊在窗外;四块瓦片头上盖,反穿皮袄毛朝外;十八岁姑娘叨烟袋,大缸小缸腌酸菜;草坯房子篱笆寨,

    37、下响睡觉头朝外;养活孩子吊起来,宁害一顿饭不至二人转。其实,除第十怪反映了东北人虎气实在,自得其乐的性格以外,前九怪都与东北的地理环境分不开,东北地区地处我国高纬地区,紧靠西伯利亚冷空气源地,三面环山的半封闭地形又不利于冷空气的外泄而长留在东北,因而冬季严寒漫长,农耕业不发达,以狞猎为主的农牧业生产方式。体现在住的方面,烧煤是抗寒的有效办法,烟道空过全屋,延伸至墙边引出排烟,既可以使室内有充分的热量,又不至于烟雾进屋。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窗户纸糊在窗外,因室外低温处于永冻状态,不容易破损。如果粘在室内,室内暖气很容易结霜溶化,纸就易损坏。另外,纸糊在窗户外,风从外风吹草动内吹也不容易吹掉。体现在

    38、穿的方面,东北毡帽四边有特别的长舌,随时翻焉得虎子可以防风保暖;用山羊皮做的袄、羊毛粗直,朝外反穿自然更舒服。体现在吃的方面,冬半年因为气温低农物物根本无法生长,浸泡的酸菜是冬半年传统的下饭菜,大缸小缸为的是有充裕酸菜。漫长的冬季没有什么农活可干,也谈不上现代丰富的文化生活,在家的姑娘因太闲也养成了抽烟的习惯。古代的东北开发较晚,原始森林中野兽很多,经常出入居民区,为了防止野兽,即使是晚上睡觉,也要十二分小心,把头朝外以便听到门外动静。另外,狞猎生活中,把孩子吊在树上,既可以减轻体力及劳力,又比较安全。可以说,东北“十怪”是与其严寒气候特点及农牧业生产方式分不开的。鸡蛋用草拴着卖:老乡们为了便

    39、于买主携带所购买的鸡蛋,又不被碰坏,便以竹蔑或麦草贴着蛋壳编,每个都隔开,十个为一串,可以挂在墙上,想吃的时候便吃几个拿几个。米饭饼子烧饵块:云南产大稻米,特香糯,把大米蒸熟舂打后,揉制成长条形的半成品,可炒吃、煮吃、蒸着吃,颜色白如雪,象内地做的白米粑,当地称饵块。竹筒能做水烟袋:当地人抽烟所用的烟袋很像内地的吹火筒,只不过吹火筒是往外吹,而它是往里吸,烟气经过水过滤,可以减低焦油的浓度,味道更加清凉香醇。摘下草帽当锅盖:云南竹林较多,因此许多用具都以竹子为原料,而锅盖就形似于内地的斗笠,只是顶略小一点,便于抓拿,而且用此做锅盖,透气保温,做出来的饭更加清香。这边下雨那边晒:这句话是用来形容

    40、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十里不同天的多变气候的。相差十里便会有不同的天气景象,而同一座山的两面也是一面艳阳天,一面雨倾蓬。四季服装同穿戴:云南地区气候多变,夏天不热冬天不寒,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较大,可以说是冷热瞬变,在街上四季服饰随处可见,长的、短的、厚的、薄的,颜色艳丽,绚丽多彩。四个竹鼠一麻袋:山区竹林很多,有繁茂的竹笋。食竹笋的鼠多肥硕,形壮与家鼠有很大差相异。用这样的山珍待客真是赛过鸡鹅。汽车还比火车快:由于有许多的高山峡谷,所以云南境内的铁路坡度很大、弯道较多,使得火车的速度特慢,形成了火车没有汽车快的独特景观。老奶爬山比猴快:云南多高山深谷,当地的妇女们从小到老都勤劳无比,爬山越岭、种地

    41、砍柴都习以为常,因此练就了一身矫健的身板与脚劲,七八十岁的老人登山往往如履平地。鞋子后面多一块:少数民族妇女在绣花鞋后面,用布巧做鞋曳,上面绣花精心点缀。既美观又有挡灰挡泥的实用价值。脚趾四季露在外:云南到处崇山峻岭,行路较不方便,爬山跑路多了会有较多的脚汗,于是就做成浅帮鞋,露出脚趾,能够感到更加凉爽。花生蚕豆数着卖:旧时滇省民风多纯善,喜欢以物易物,耻言商品交易,故花生蚕豆等物品都数堆卖,人心就是秤一杆。三个蚊子一盘菜:云南的许多地区,天气较为炎热,终年蚊蝇不绝,特别是野地与牲畜圈里的蚊子个头都比较大大,故夸张说3个蚊子一盘菜。姑娘被叫做老太:云南有些地区口音娘娘不分,喊姑娘其实就是指姑与娘,而把姑姑与娘娘喊为老太,所以你问姑娘他说老太,喊老太也就是内地人所称的小姨。娃娃全由男人带:云南的妇女们历来勤劳,所以很多外面的活都由她们来干,而男子们相对来说却比较清闲,大多都呆在家里带孩子。和尚可以谈恋爱:云南与几个信奉佛教的国家接壤,而佛教国家的男子上寺庙当和尚就像内地上学读书或服兵役一样,到时还可以还俗结婚生子,受其影响,边民也穿和尚服谈恋爱。背着娃娃再恋爱:少数民族期盼人丁,盛婚后数日媳妇便回门了,等有了娃娃再回婆家与丈夫相聚,开始真正的谈恋爱。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历史文化地理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69999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