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一为政以德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696973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PPT
  • 页数:175
  • 大小:3.0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一为政以德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为政 课件
    资源描述:

    1、論論 語語 孔子孔子1 孔子,名孔子,名 ,字,字 ,家学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政治上主张张 ,鼓励人们,鼓励人们 ,即,即“出来做出来做事事”。开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开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人,身通六艺者人。孔子本人人,身通六艺者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至圣先师。世界十大。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思想家之首。丘丘仲尼仲尼儒儒仁仁礼治礼治入仕入仕私人私人 三千三千 七十二七十二 2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

    2、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颁奖辞】【颁奖辞】3 “如果人类要在如果人类要在2121世纪继续生存下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去,必须回头两千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五百年,去吸取孔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子的智慧。”-19981998年年1 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得者集会巴黎巴黎时的宣时的宣言言4

    3、1、删诗经、删诗经尚书,尚书,定礼记定礼记乐记,乐记,赞易经,赞易经,修春秋,修春秋,以传先王之道。以传先王之道。一、孔子的历史贡献一、孔子的历史贡献5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世家2 2、兴办私学、兴办私学v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3000弟弟子,其中优秀的有子,其中优秀的有7272人。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

    4、代文献整理与传播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整理诗、书等古代典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籍,删修春秋。其学。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论语中。6v 孔子倡明孔子倡明“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之教,以善处人与自之教,以善处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然的关系,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仁民民”,也要,也要“爱物爱物”的道理。的道理。v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富之教之”的德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孔子认为文明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孔子认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社的最高成就在

    5、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会,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内圣外王之道”,以达,以达到到“天下为天下为 公公”、“大同世界大同世界”:之境界。:之境界。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才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才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万世师表。9于丹在于丹在“百家讲坛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心得开讲论语心得v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的自信。v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容易迷惑。v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定力去对抗外界。v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

    6、包容。与包容。v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命的张力。子曰: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10论语v论语是早期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录体散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v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多方

    7、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v在在表达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体散文的典范。v在在编排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11 论语是一部体散文集,是孔论语是一部体散文集,是孔子的和所辑录的孔子子的和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合称为合称为“四书四书”。语录语录 门人门人 再传弟子再传弟子 大学

    8、大学 中庸中庸 孟子孟子 v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有四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有四种体式种体式:v格言体格言体 答问体答问体v对话体对话体 议事体议事体12 为为政政以以德德131 1背诵背诵2.12.1、2.32.3、l3.6l3.6、l6.1“l6.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至至“而在萧墙之而在萧墙之内也内也”。2 2理解下列词语与现代意义的区别:理解下列词语与现代意义的区别:民免而无耻;节用爱人;祸起萧墙;民免而无耻;节用爱人;祸起萧墙;分崩离析;鸣鼓攻之;既来之,则安分崩离析;鸣鼓攻之;既来之,则安之。之。14注意下列字的读音:注意下列字的读音:第一章:第一章:譬譬如如 共共

    9、之之 第二章:第二章:道道之以政之以政第三章:第三章:冉冉有有 既既庶庶 第五章;第五章;道道千千乘乘之国之国第六章:第六章:颛臾颛臾 社社稷稷 何以伐何以伐为为 虎虎兕兕 柙柙 椟椟 近于近于费费 第八章:第八章:盍盍彻乎彻乎 第十章:第十章:偃偃第十二章:南宫第十二章:南宫适适 羿羿善射善射 奡奡荡舟荡舟 躬躬稼稼15为政以德为政以德为:治理,动词为:治理,动词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孔子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政治主张:共:同共:同“拱拱”,音音 gng居其所居其所而众星而众星共共之之处在自己的位置。处在自己的位置。16为什么孔子主张要以德为政呢?为什么孔子主张要以德为政呢?这种为政之道的好处(重

    10、要作用)是:这种为政之道的好处(重要作用)是:居居其所其所而而众星共之众星共之 无为而治无为而治 众望所归众望所归 比喻比喻 如果统治者实行德治,群臣吏民就会自动如果统治者实行德治,群臣吏民就会自动围绕着他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围绕着他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道德教化为治国原则。这是孔为治国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酷法。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酷法。17 道:同道:同“导导”,训导,训导 句式:状后句句式:状后句第二章第二章 道道之以之以政政,齐齐之以之以刑

    11、刑,民免,民免而而无耻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格。政:法制、禁令政:法制、禁令齐:整治、整顿。齐:整治、整顿。无耻:没有羞耻心,古今异义无耻:没有羞耻心,古今异义格:至、来,这里指内心归依,格:至、来,这里指内心归依,心悦诚服心悦诚服18德,升也。(说文)德,升也。(说文)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老子老子 四十九章四十九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仁君,百姓之德也。(礼记)仁君,百姓之德也。(礼记)三岁贯女,莫我肯德三岁贯女,莫我肯德本义:登高,攀登本义:登高,攀

    12、登通通“得得”,取得,获得,取得,获得恩惠,恩德恩惠,恩德福气福气感激感激19v道德:道德:先秦道德两字很少连起来用的,先秦道德两字很少连起来用的,道是道,德是德。道是道,德是德。“德德”表示好的行为表示好的行为的成果和作用。古人解释的成果和作用。古人解释“德者得也。德者得也。”因此孔子讲的因此孔子讲的“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是好行为的是好行为的成果。行道而有得于心成果。行道而有得于心,其所得其所得,若其所固若其所固有有,故谓之德性。故谓之德性。(钱穆钱穆)v 道的本义是人走的路,然后再引申出道的本义是人走的路,然后再引申出方法、引导、道德等意思,方法、引导、道德等意思,如如:道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

    13、不相为谋 道之以政道之以政 道千乘之国道千乘之国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论语论语20v无耻:无耻:课文为课文为动宾词组,指没有羞耻心动宾词组,指没有羞耻心,与,与“有有耻耻”相对。古义较今义宽泛。相对。古义较今义宽泛。耻是一种道德观念,耻是一种道德观念,是指违背道义礼法而产生的羞辱感,与光彩、体面、是指违背道义礼法而产生的羞辱感,与光彩、体面、荣誉之类的概念相对。荣誉之类的概念相对。这一点古今是相同的。但古这一点古今是相同的。但古代凡不能自觉遵守道义礼法、为社会所公认的不光代凡不能自觉遵守道义礼法、为社会所公认的不光彩不体面的言行都可以称为无耻,用今天的眼光看,彩不体面

    14、的言行都可以称为无耻,用今天的眼光看,其中有品德方面的问题,也有价值观念方面的问题,其中有品德方面的问题,也有价值观念方面的问题,如寡妇改嫁叫无耻,战败逃跑叫无耻,贪污腐败叫如寡妇改嫁叫无耻,战败逃跑叫无耻,贪污腐败叫无耻,甚至富贵子弟因家道中落沦落为劳动者也被无耻,甚至富贵子弟因家道中落沦落为劳动者也被视为无耻,因为这样不体面,使父母宗族蒙羞。视为无耻,因为这样不体面,使父母宗族蒙羞。v现代汉语中多为形容词,与现代汉语中多为形容词,与“高尚高尚”等相对,主要等相对,主要指道德水平低下,含义比古代窄。指道德水平低下,含义比古代窄。2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15、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孔子在此举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孔子在此举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治国方针:治国方针:法治与礼治。法治与礼治。孔子认为:刑罚只能让人避免犯罪,不能孔子认为:刑罚只能让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事实证明,武力、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事实证明,武力、刑名、阴谋等方式只能治丝益棼,使社会越来刑名、阴谋等方式只能治丝益棼,使社会越来越坏、越来越乱,无道的政权虽能得逞于一时,越坏、越来越乱,无道的政权虽能得逞于一时,但终究不能长治久安);但终究不能长治久安);而而道德教化既能使百姓循规蹈矩,又道德教化既能使百姓循规蹈矩,又能使百姓

    16、有羞耻心,心悦诚服地归顺。能使百姓有羞耻心,心悦诚服地归顺。这反映了这反映了道德道德在治国时的作用。在治国时的作用。22为什么孔子主张要以德为政呢?为什么孔子主张要以德为政呢?这种为政之道的好处(重要作用)是:这种为政之道的好处(重要作用)是: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众望所归众望所归 无为而治无为而治 民有耻且民有耻且格格 自我约束、心悦诚服自我约束、心悦诚服 比喻比喻 法治与礼治的对比法治与礼治的对比23政与刑是用法令规定人们不能做政与刑是用法令规定人们不能做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惩罚。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惩罚。德与礼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德与礼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做什么,主要实施

    17、手段是教育熏做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教育熏陶。陶。政与德、刑与礼主要区别在哪里?政与德、刑与礼主要区别在哪里?课后练习第三题课后练习第三题24v 孔子强调以孔子强调以“德德”来治理政事,主张用来治理政事,主张用道德来教育和感化天下人,使之去恶从善,道德来教育和感化天下人,使之去恶从善,以期达到社会和国家的和谐稳定、兴旺发达。以期达到社会和国家的和谐稳定、兴旺发达。v 孔子孔子反对反对传统的传统的“道之以政,齐之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刑”,主张,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指出。指出前者的结果是前者的结果是“民免而无耻民免而无耻”,后者则是,后者则是“有耻且格有耻且格”。把。把“德

    18、德”、“礼礼”与与“政政”、“刑刑”明确地对立起来,指出两种作法会导明确地对立起来,指出两种作法会导致两种结果,这是孔子在治国治民方面的创致两种结果,这是孔子在治国治民方面的创见。见。只强调政、刑,把庶民置于残暴奴役之只强调政、刑,把庶民置于残暴奴役之下,必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化。下,必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化。25v 而强调而强调“德德”、“礼礼”,这是孔子仁政思,这是孔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展开,即承认庶民也和贵族一样,想的具体展开,即承认庶民也和贵族一样,是能够是能够“知耻知耻”的人,只要统治者以自身的的人,只要统治者以自身的德行去德行去“示范示范”,被统治者就会像草随风倒,被统治者就会像草随风倒一

    19、样跟上来。而一样跟上来。而“齐之以礼齐之以礼”则是使庶民产则是使庶民产生羞耻之心的条件,从而改变了传统的生羞耻之心的条件,从而改变了传统的“礼礼不下庶人不下庶人”的作法,的作法,把原来作为贵族专利品把原来作为贵族专利品的的“礼礼”推广到群众之中,使每一个社会成推广到群众之中,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纳入礼的规范之中。员都纳入礼的规范之中。26 小结:小结:第一章第一章:孔子主张为政要以德,并指出其中孔子主张为政要以德,并指出其中的好处是的好处是众望所归众望所归,可以,可以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第二章:第二章:孔子认为,德治、礼治,能使人孔子认为,德治、礼治,能使人对不守规则感到羞耻,从而对不守规则感到羞耻

    20、,从而心悦诚服心悦诚服的的遵守。遵守。27 孔子孔子“为政以德为政以德”的治国思想,侧的治国思想,侧重于强调道德的作用,却忽视了法制在重于强调道德的作用,却忽视了法制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建设法治政治国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建设法治政府,是我国依法行政的观念上的一次具府,是我国依法行政的观念上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步。德治与法治相辅有里程碑意义的进步。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中国才能更好地发展。相成,中国才能更好地发展。现实意义:现实意义:28 我们在朗读时可能已发现,孔子不是一个我们在朗读时可能已发现,孔子不是一个普通的政治爱好者,他的身份似乎有些特殊。普通的政治爱好者,他的身份似乎有些特殊

    21、。在所选的章节里,他的角色至少有两个,能看在所选的章节里,他的角色至少有两个,能看出是哪两个吗?出是哪两个吗?政治老师、政治顾问政治老师、政治顾问 把后面章节归一下类,归类的标准是孔子把后面章节归一下类,归类的标准是孔子谈话的情景,一般可分成三种:谈话的情景,一般可分成三种:一是孔子对学生指导和批评的,一是孔子对学生指导和批评的,一是回答在位者的,一是回答在位者的,一是没任何情景的(如第五、九章)一是没任何情景的(如第五、九章)29 以前我看过一则报道,说北京某校的一以前我看过一则报道,说北京某校的一位数学老师,教学很出色,他培养学生的目位数学老师,教学很出色,他培养学生的目标是考清华北大,所

    22、以对学生要求很严格。标是考清华北大,所以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孔子培养学生也有个目标,就是孔子培养学生也有个目标,就是把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政府官员。培养成一个合格的政府官员。我们先来看看我们先来看看孔子指导学生和批评学生的章节,看看孔子孔子指导学生和批评学生的章节,看看孔子是如何培养学生从政的。是如何培养学生从政的。30治国的目标和步骤。治国的目标和步骤。适:到,往,动词适:到,往,动词第三章第三章仆:驾驭马车,赶车仆:驾驭马车,赶车庶:庶:又何加焉:又该实施什么了呢?又何加焉:又该实施什么了呢?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多民多民富民富民教民教民shsh富庶、众多。富庶、众多。富之富之:使他们富

    23、起来。使动用法使他们富起来。使动用法加何,下一步做什么加何,下一步做什么。31实行德治的具体办法:实行德治的具体办法:(1 1)重教化,轻刑罚。)重教化,轻刑罚。孔子认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必须在孔子认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必须在满足百姓生活富裕的基础上,加强教化满足百姓生活富裕的基础上,加强教化。在礼刑问题上,孔子主张礼教是根本在礼刑问题上,孔子主张礼教是根本的、不得已而用刑,必须慎用。他认为的、不得已而用刑,必须慎用。他认为宽宽猛相济,政事才会和谐。猛相济,政事才会和谐。宽猛结合,就是宽猛结合,就是文武两手并用,德治与刑治都要。文武两手并用,德治与刑治都要。32治国的方略:取信于民治国的方略:

    24、取信于民必:如果,表假设必:如果,表假设第四章第四章斯:这,指示代词斯:这,指示代词先:以先:以为先,把为先,把放在前放在前 面,先做面,先做 意动用法意动用法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足足食,足兵:食,足兵:使充足,使动用法使充足,使动用法立:立:存在,生存。存在,生存。33 指示代词:这指示代词:这 于斯三者何先于斯三者何先 逝者如斯夫逝者如斯夫 有美玉于斯有美玉于斯 论语论语 连词:就,那么连词:就,那么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句中句末语气助词:句中句末语气助词:哀我人斯(诗经哀我人斯(诗经豳风)

    25、豳风)斯斯 34 探究问题:探究问题: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富之”后后“教之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一方面又宁可去“食食”留留“信信”,二者有没有矛盾?怎样理解,二者有没有矛盾?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这句话?35主张先主张先“富之富之”后后“教之教之”v 孔子孔子“先富后教先富后教”的思想,是正确的的思想,是正确的。孔子的天道观是唯物的,崇尚自然的,他孔子的天道观是唯物的,崇尚自然的,他不会高唱仁爱的赞歌而忽视老百姓的温饱不会高唱仁爱的赞歌而忽视老百姓的温饱的。的。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想方设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想方设法让百姓

    26、富裕起来,(法让百姓富裕起来,(“民以食为天民以食为天”)民富则安乡重家,敬上畏罪,比较好治理。民富则安乡重家,敬上畏罪,比较好治理。民贫则危乡轻家,犯上作乱,所以难以治民贫则危乡轻家,犯上作乱,所以难以治理理。因此,。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想方善于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想方设法让人民富裕起来,这就是富民政策。设法让人民富裕起来,这就是富民政策。36主张先主张先“富之富之”后后“教之教之”v 所以在与冉有的对话中他先强调所以在与冉有的对话中他先强调“富富之之”,然后才是,然后才是“教之教之”,子贡问政时,子贡问政时,他先强调他先强调“足食足食”,然后才是,然后才是“民信之民信之”。v 当然,

    27、这种思想不是放弃道德教化,当然,这种思想不是放弃道德教化,而是先抓经济基础建设,然后再而是先抓经济基础建设,然后再“教之教之”。但也不是说但也不是说“富之富之”比比“教之教之”更重要。更重要。在孔子的思想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在孔子的思想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物质与精神都不容忽视而更倾要的问题,物质与精神都不容忽视而更倾向于精神。向于精神。37 在现实生活中,在现实生活中,“富富”与与“教教”应应是互相渗透的、互相推动的,没有也不是互相渗透的、互相推动的,没有也不可能有这样泾渭分明的先后顺序。单纯可能有这样泾渭分明的先后顺序。单纯追求追求“物质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或或“精神文明

    28、建精神文明建设设”都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在今天的都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也应相辅相成。设两个方面也应相辅相成。v现实意义:现实意义:38 宁可去宁可去“食食”留留“信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v 从孔子从孔子“均无贫均无贫”、有若、有若“百姓足,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君孰与不足”等言论看,孔子是等言论看,孔子是认识到足认识到足民的重要性民的重要性的,不能由于他的去食主张就的,不能由于他的去食主张就否认他的足民思想。否认他的足民思想。“去食去食”一说,是在一说,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

    29、调。特定的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孔子认孔子认为,为,对统治者而言,如果道德不行,不受对统治者而言,如果道德不行,不受百姓爱戴,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就失了百姓爱戴,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就失了作为统治者的最根本的条件。作为统治者的最根本的条件。这也体现了这也体现了孔子的孔子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39v在孔子的思想中,物质与精神都不容忽视而在孔子的思想中,物质与精神都不容忽视而更倾向于精神方面,所谓更倾向于精神方面,所谓“重义而轻利重义而轻利”。所以,当子贡提出二者必选其一的两难选择所以,当子贡提出二者必选其一的两难选择时,孔子做出时,孔子做出“去食去食”的选择,这正体现了的选择,这正体现了儒家舍生

    30、取义的思想主张。儒家舍生取义的思想主张。这正如后来孟子这正如后来孟子那个著名的选择一样:舍鱼而取熊掌,舍生那个著名的选择一样: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而取义。孔子认为为政要孔子认为为政要“足食、足兵、民足食、足兵、民信之信之”,这三个方面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这三个方面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起码条件,其中起码条件,其中“取信于民取信于民”最重要,最重要,只有只有“兵兵”和和“食食”,而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而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这样的国家也就不能存在下去了。那这样的国家也就不能存在下去了。孔子并孔子并非不重视非不重视“足食,足兵足食,足兵”,而是,而是“必不得已必不得已而去而去”。这是我们必须

    31、注意的。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40v朱熹朱熹说:说:“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不免。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而不失信于我也。愚谓以人情而言,则兵而不失信于我也。愚谓以人情而言,则兵食足而后吾之信可以孚于民。以民德而言,食足而后吾之信可以孚于民。以民德而言,则信本人之所固有,非兵食所得而先也。则信本人之所固有,非兵食所得而先也。是以为政者,当身率其民而以死守之,不是以为政者,当身率其民而以死守之,不以危急而可弃也。以危急而可弃也。”41 子曰:子曰:“富与贵

    32、,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里仁“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述而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述而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仲管仲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42孔子论述的是政府的问题还是

    33、老百姓的问题?孔子论述的是政府的问题还是老百姓的问题?v孔子在本文段中论述的是孔子在本文段中论述的是政府(国家)的生存政府(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和发展的问题。v从古到今,粮食、国防、信义都是一个国家赖从古到今,粮食、国防、信义都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本问题。以生存的基本问题。v粮食充足可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粮食充足可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v军备充足就不会有军备充足就不会有“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挨打”的危险,的危险,v取信于民就可以使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取信于民就可以使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使社会进步而繁荣。如果有一天,人民对社会,使社会进步而繁荣。如果有一天,人民对社会,对政权都

    34、已经失去基本的信任,那才是一个民对政权都已经失去基本的信任,那才是一个民族真正可悲的。族真正可悲的。43治国原则:治国原则:道:同道:同“导导”do,治理,治理第五章第五章敬:做事请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敬:做事请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用:名词,费用,用度用:名词,费用,用度使民以时:按一定的时节役使百姓使民以时:按一定的时节役使百姓敬敬事而信,节事而信,节用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而爱人,使民以时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44儒家的政治思想就是儒家的政治思想就是实现仁政实现仁政,仁政的核心,仁政的核心是是以民为本以民为本。孔子在这里提出了他的治国之。孔子在这里提出了他的治国之道:道:统治者要首先考虑人民的利益,

    35、处处为统治者要首先考虑人民的利益,处处为老百姓着想,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老百姓着想,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1 1、做事严谨,严守信用;、做事严谨,严守信用;2 2、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3 3、关心爱护老百姓;、关心爱护老百姓;4 4、不在农忙时爱派劳役。、不在农忙时爱派劳役。仁者,爱人仁者,爱人敬敬事而信,节事而信,节用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而爱人,使民以时45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这种民本思想,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这种民本思想,更加鲜明地提出了:更加鲜明地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46课后探究之二:课后探究之二:孔子说孔子说“均无贫均无贫”这个是这

    36、个是否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否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等贵贱,均贫富贫富”的均相同?朱熹的论语集注把的均相同?朱熹的论语集注把它解释为它解释为“各得其分各得其分”,你认为有没有道,你认为有没有道理?这和说文解字理?这和说文解字“均,平均,平”的解释的解释矛盾么?矛盾么?指责用兵,阐明治国主张指责用兵,阐明治国主张均无贫均无贫第第 六六 章章47 1、“均均”在说文解字在说文解字中解为中解为“平平”(公平),这是它在词典中的意义。词在(公平),这是它在词典中的意义。词在词典中的意义是抽象的、概括的。一旦用词典中的意义是抽象的、概括的。一旦用到言语里,有了具体的语境,词的意义就到言语里,

    37、有了具体的语境,词的意义就由语言义变为言语义,就会添加很多临时由语言义变为言语义,就会添加很多临时性的附加成分,由抽象变为具体,由一般性的附加成分,由抽象变为具体,由一般变为个别变为个别。“均贫富均贫富”和和“均无贫均无贫”的的“均均”词典义都是词典义都是“平平”,但到了,但到了“均贫均贫富富”和和“均无贫均无贫”这两个不同的句子里,这两个不同的句子里,却有不同的解释。却有不同的解释。48 “均无贫均无贫”与与“均贫富均贫富”含义不同。含义不同。均贫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是站在穷人即“贫贫”的立场上提出的立场上提出的,要求重新确立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重新分的,要求重新确立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

    38、重新分配社会财富,是起义的纲领,配社会财富,是起义的纲领,均无贫:均无贫: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富”的立的立场上提出的,用于调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仍场上提出的,用于调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仍有等级差异的有等级差异的 政治理想。政治理想。“均贫富均贫富”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而强烈主而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主张张维护等级制度,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子”的孔子不可能具有这种思想。的孔子不可能具有这种思想。这并不是说孔子主张均贫富,孔子主张的是上下各这并不是说孔子主张均贫富,孔子主张的是上下各得其分(根据自己的名分、地位,该得多少是

    39、多少,该得其分(根据自己的名分、地位,该得多少是多少,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干什么就干什么)。49 孔子说孔子说“均无贫均无贫”,这个,这个“均均”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等贵贱,均贫富”的的“均均”意思是否相同?朱熹意思是否相同?朱熹的论语集注把它解释为的论语集注把它解释为“各得其分各得其分”,你认为有没,你认为有没有道理?有道理?答题要点答题要点:“均无贫均无贫”与与“均贫富均贫富”两者含义不同。两者含义不同。“均无贫均无贫”则是站在统治者即则是站在统治者即“富富”的立场上提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而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而“均贫富均贫富”是站

    40、在是站在穷人,即穷人,即“贫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富的纲领,“均贫富均贫富”实际含义是劫富济贫,强实际含义是劫富济贫,强烈主张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烈主张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因此,朱熹的解释应该是符合孔子原意的。因此,朱熹的解释应该是符合孔子原意的。50批评冉有搜刮民财批评冉有搜刮民财富富于于周公:比周公:比第七章第七章为:替,介词,音为:替,介词,音wi徒:类、辈,指同一类的人徒:类、辈,指同一类的人攻攻:批判,指责:批判,指责小子可以鸣鼓而攻之可也!小子可以鸣鼓而攻之可也!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附附益益:使:使增加

    41、、增益增加、增益51 鲁国的三家曾于公元前鲁国的三家曾于公元前562562年将公室,年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辖的土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即鲁国国君直辖的土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季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奴隶瓜分,季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的剥削方式取代了奴隶制的剥削方式。公的剥削方式取代了奴隶制的剥削方式。公元前元前537537年,三家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年,三家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分之二。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政治分得四分之二。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经济措施,所以很快富了起来。孔子的和经济措施,所以很快富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学生冉求帮助季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

    42、,所以孔子所以孔子很生气很生气,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让其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的学生,而且让其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求。52阐明君与民的关系阐明君与民的关系如之何如之何:对这件事该怎么办?:对这件事该怎么办?第八章第八章盍盍:兼词,何不,音:兼词,何不,音h孰与孰与:跟谁:跟谁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固定短语固定短语彻彻:十分抽一的田税制度:十分抽一的田税制度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减轻赋税减轻赋税藏富于民藏富于民用:用:用度,费用。名词用度,费用。名词53实行德治的具体办法有:实行德治的具体办法有:(2 2)反对过度榨取,主张反对过度榨取,主张“

    43、使民以时使民以时”就是役使老百姓不要过分,要适宜。就是役使老百姓不要过分,要适宜。孔子看到了当时两极分化、贫富差距过大孔子看到了当时两极分化、贫富差距过大的现实,认为这是造成社会不安、国家颠的现实,认为这是造成社会不安、国家颠覆的基本因素,因而提出覆的基本因素,因而提出平均主义的经济平均主义的经济主张。主张。他说他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季氏将伐颛臾)臾)54 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食)送死(丧)和祭祀。统治者要生(食)送死(丧)和祭祀。统治者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4、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他反对横征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苛政猛于虎。当自己的学生为。当自己的学生为季氏敛财时,他公然号召其它学生季氏敛财时,他公然号召其它学生“鸣鼓鸣鼓而攻之可也。而攻之可也。”他劝鲁哀公他劝鲁哀公减轻人民的赋税减轻人民的赋税,要,要藏藏富于民富于民:“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足,君孰与足。”55 有若为何要提出有若为何要提出“十分抽一十分抽一”的的建议?建议?一般来说,财政支出不足,就要一般来说,财政支出不足,就要提高税收,但有若却反其道而行之,提高税收,但有若却反其道而行之,建议减少税收,让人乍一想来觉得难建议减少

    45、税收,让人乍一想来觉得难以理解,其实,有若的以理解,其实,有若的“十分抽一十分抽一”的建议,反映了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的建议,反映了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其核心是其核心是“富民富民”思想。这反映的是思想。这反映的是“富民兴国富民兴国”的治国思想。的治国思想。56 鲁国所佂的田税是十分之二的税率,即使如鲁国所佂的田税是十分之二的税率,即使如此,国家的财政仍然是十分紧张的此,国家的财政仍然是十分紧张的。这里,。这里,有若的观点是,有若的观点是,消减田税,减轻百姓的经消减田税,减轻百姓的经济负担济负担,积极性高涨,生产水平提高,积极性高涨,生产水平提高,生活富足,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税收生活富足,只要

    46、百姓富足了,国家税收虽然只是虽然只是“十分抽一十分抽一”,也会水涨船高,也会水涨船高富足起来,国家就不可能贫穷;富足起来,国家就不可能贫穷;反之,反之,如果生产水平不高,对百姓征收过重,这种如果生产水平不高,对百姓征收过重,这种短期行为必将导致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短期行为必将导致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会随之衰退了,就是抽得再多,也照样会入会随之衰退了,就是抽得再多,也照样会入不敷出。如此看来,有若很有辩证思想不敷出。如此看来,有若很有辩证思想,对,对问题考虑得更为全面、深远。问题考虑得更为全面、深远。57 所以于统治者而言所以于统治者而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患贫

    47、而患不安。”当然对百姓的教育当然对百姓的教育是必需的:是必需的:“既富矣,又何加焉?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曰:“教之。教之。”教什么?教之以礼、信、孝教什么?教之以礼、信、孝悌。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格。”(2.3)“”(2.3)“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立。”“”“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是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是 道德至上的社会道德至上的社会58执政者执政者以身作则以身作则的重要性的重要性正:端正正:端正第九章第九章行:施行,行得通行:施行,行得通其身其身正正,不令而,不令而行行;其身不正

    48、,;其身不正,虽虽令不令不从从虽:即使虽:即使从:服从从:服从59 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行下效 孔子曾说:孔子曾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意思是统治者自身行为端正,从政治意思是统治者自身行为端正,从政治国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行为,国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行为,又怎么能去端正别人呢?又怎么能去端正别人呢?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都是强调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都是强调统治统治者的表率作用。正人先正己,者的表率作用。正人先正己,表率的作用表率的作用是什么时候都不能忽视。是什么时候都不能忽视

    49、。60反对暴政,主张德治反对暴政,主张德治无道无道:不守道义的人;:不守道义的人;有道有道:道德高尚的人:道德高尚的人第十章第十章就就:靠拢,亲近,动词:靠拢,亲近,动词道道:指道德规范,为人处世的准则:指道德规范,为人处世的准则焉焉:哪里:哪里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何如何如:怎么样,:怎么样,固定短语固定短语善善:行善,:行善,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61君子之德君子之德风风,小人之德,小人之德草草。“风风”:“草草”:好比风。好比风。好比草。好比草。上:加,上:加,名作名作动动偃:偃:yn仆,倒伏,仆,倒伏,比喻被折服,被感化比喻被折服,被感化名作动名

    50、作动第十章第十章反对暴政,主张德治反对暴政,主张德治62v就就 靠拢,接近:靠拢,接近:如杀无道,以就有道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论语论语完成,成功:完成,成功: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伤仲永伤仲永 一蹴而就一蹴而就成全,成就:成全,成就:然嬴欲就公子之名然嬴欲就公子之名 史记史记担任、就任担任、就任陈力就力,不能者止陈力就力,不能者止63上行下效,要上行下效,要以身作则以身作则劝:努力、勤勉劝:努力、勤勉第十一章第十一章庄:庄重的态度,庄:庄重的态度,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临:面对临:面对善:优秀的人,有才能的人善:优秀的人,有才能的人临临之以庄,则敬;之以庄,则敬;孝慈孝慈,则忠;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为政以德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69697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