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复习 ppt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4695563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PPTX
  • 页数:43
  • 大小:1.2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复习 ppt课件.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 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复习 ppt课件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第二 经济 社会生活 期末 复习 ppt 课件 下载 _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高二历史期末复习高二历史期末复习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高二(18,19)班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班固白虎通义载,“为之神农何?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这段历史材料()A可以印证神农创建了古代传统农业B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先民的生产生活C由此确立神农为中国农耕文明象征D证明神化是农业技术推广主要途径根据材料“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可知,材料记载了神农氏制作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因此这段历史材料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先民的生产生活,B项正确;白虎通义属于文献史料

    2、,不能印证神农创建了古代传统农业,排除A项;材料记载了神农氏的功绩,但是不能由此确立神农为中国农耕文明象征,排除C项;此项说法本身错误,神化不是农业技术推广主要途径,排除D项。故选B项。B据材料“要回到他们较不完美的古老发明创造中去可能已为时已晚”可知,殖民扩张侵略给殖民地带来了西方先进膳宿和艺术,冲击了殖民地原有的社会环境,A项正确;材料中有提及到殖民者对自身文化技术的优越性,但这不是作者陈述的本质意图,排除B项;殖民地人民认为必须抛弃本国传统文明,“必须”的说法过于绝对,不是所有的殖民地人民都抛弃本国传统文明,排除C项;殖民本身就是不平等的,排除D项。故选A项。2航海家库克在他的日记中曾提

    3、到:“对于这些可怜的人来说,如果他们不曾知道我们在生活变得舒适的膳宿和艺术方面具有优越性,情况可能会好的多要回到他们较不完美的古老发明创造中去可能已为时已晚,这些发明创造他们已看不起,并已停止使用,因为我们的已经被引进。”作者意在说明()A殖民侵略冲击了殖民地原有的社会环境B殖民者对自身的文化技术优势充满信心C殖民地人民认为必须抛弃本国传统文明D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应以平等互利为前提A3下表为2001-2011年中国主要农业机械数量和增艮率。据此可推知()年份小型拖拉机(万台)年均增长率(%)大中型拖拉机(万台)年均增长率(%)联合收割机(万台)年均增长率(%)200113058328200615

    4、683.717215.75715.3201118112.944120.711114.3A我国走在现代化农业的前列B现代化农业机械得到全面推广C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D工业化决定农业现代化的水平C根据材料数据可知,2001-2011年我国大中小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的数量都有所增加,这说明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C项正确;我国并未走在农业现代化的前列,排除A项;受国情影响,现代化农业机械并未全面推广,排除B项;D项中的“决定”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故选C项。根据材料“从1770一1840年,英国每个工人的日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与此同时,英国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

    5、磅,增加到1840年的45590万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640吨。”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因为使用了机器生产,工人的生产率、工厂的生产力都有很大的提高,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英国垄断了世界贸易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无法直接得出两大对立阶级形成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工人的生产率提高,工作强度是否增大,材料信息无从得知,排除C项。故选D项。4从1770一1840年,英国每个工人的日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与此同时,英国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590万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

    6、640吨。据此可知()A英国垄断了世界贸易B两大对立阶级形成C人们的工作强度增大D机器生产效率大增D518世纪末,英国城市的盗窃率逐年提高,特别是工业盗窃,进厂务工的手工业者和农民在工作后顺手拿走原材料和工具的案件屡有发生;19世纪50年代末,以工业盗窃罪名起诉的案件占总起诉案件的36%。这表明()A工业化造成民众道德水平的滑坡B手工工场管理体制落后C工业文明建设滞后于工业化发展D城市化成为犯罪的温床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而进入工厂的工人原先多为手工业者或农民,不熟悉现代工厂制度的规章,对于企业财产和个人财产的概念区分不清,且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工

    7、厂管理体制跟不上发展速度,导致工业盗窃频繁发生,这反映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工业社会文明建设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C项正确;导致工业盗窃行为发生的原因不是工业化,而是工业文明建设的滞后,排除A项;这一时期英国已经由手工工场进入工厂阶段,材料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工厂管理的不足,排除B项;材料重点阐述了工厂中的工业盗窃,而非城市中的犯罪现象,排除D项。故选C项。C6唐朝,丝纺和麻纺在安州都较普及。唐高宗显庆年间(656661年),“以货殖见称”的安州富商彭志筠上表政府“请以家绢布二万段助军,诏受其绢万匹,持授奉议郎,仍布告天下”。这反映出当时()A丝织品成为大众的衣料B抑商政策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C

    8、安州丝织技术最为先进D私营纺织生产已具备一定规模根据材料“请以家绢布二万段助军,诏受其绢万匹,持授奉议郎,仍布告天下”可知,安州富商彭志筠能以自家纺织的二万段绢布捐给军队,并因此被授予官职,体现了当时私营纺织生产已具备一定规模,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大众穿衣问题,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因而安州丝织技术水平最高无从得出,排除C项。故选D项。D719世纪以前,习惯于做农活的人们根据季节、日出、日落的变化和气候波动决定自己的劳动日程。19世纪中后期,工厂的汽笛轰鸣从早到晚,产业工人一般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整整一天里,工人的步伐都要跟上机

    9、器单调的运转。这一变化植根于()A全球气候的变暖B工业革命的开展C阶级矛盾的激化 D自然环境的破坏从材料可以看出,19世纪以前,习惯于干农活的人们往往根据季节、日出、日落的变化和气候波动来决定自己的劳动日程,但这种局面在19世纪中后期得以改变,产业工人的工作日程都得围绕机器运转,这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机器大生产代替了手工操作,B项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与这一变化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来阶级矛盾的激化,排除C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工人围绕机器运转也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B8马克思指出:“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

    10、,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是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英国向印度倾销工业品 英国掠夺印度的原料英国摧毁了印度传统的手工业 英国垄断贸易获取利润ABCD根据材料“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是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可得出英国向印度倾销工业品的信息;根据材料“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可得出英国摧毁了印度传统的手工业的信息;材料未体现英国掠夺印度

    11、的原料的信息;材料未体现英国垄断贸易获取利润的信息;所以符合题意,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A9旅行者以往靠双腿、马车经过数日乃至数月跋涉和颠簸才能到达的目的地,现在跨上火车几个小时就解决了问题;远洋货轮把英国的消费商品运销到世界各个角落,又把英国所需要的各种工业原料、生活用品运回。闭塞、孤立、结构简单的经济单位,被交通大动脉以及无数个“毛细血管连成高等的经济生命体。依据材料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交通运输推动世界市场的成熟B欧洲经济步入资本输出的时代C欧美国家社会流动性大大增强 D18世纪的英国己步入铁路时代根据题干在火车和轮船没有出现之前,传统的交通工具速度较慢,而新

    12、型交通工具能够迅速的将人和商品运送到世界各个角落,进而增强了社会的流动性,C项正确;交通运输工具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并未最终形成,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洲经济进入资本输出时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18世纪的英国尚未进入铁路时代,排除D项。故选C项。C101500年,一百个英国农户家庭只能供养106户家庭(包括他们自己),农业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74%。到了1801年,这一致字上升到136户,而此时农业劳动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6%。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民主政体的有效保证B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C殖民扩张政策的成熟D工业革命的有力推动根据材料可知,1500-180

    13、1年农业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降低以及一百个英国农户家庭供养家庭数量上涨,反映了农业生产力的进步,这是因为工业革命的有力推动,D项正确;民主政体不会直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排除A项;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是由于生产力的进步,主要还是工业革命的有力推动,排除B项;殖民扩张政策的成熟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D根据材料“1843年中英协定关税前后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的新旧税率的变化信息”可知,体现了1843年中英协定关税后,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大幅降低,这就为列强倾销商品打开了方便之门,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列强达成共同支配中国协议的信息,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仅凭部分进口商品的关税降低,无法得出“清政

    14、府的财政收入逐渐减少”的结论,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开通了通商口岸,虽然主要进口商品税率降低,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近代化,排除D项。故选B项。货物单位1843年前税率1843年新税率新税率较旧税率减少百分数棉花担24.195.5677.02棉纱担13.385.5658.45头等白泎布疋(同“匹”)29.936.9576.78二等白泎布疋(同“匹”)32.536.9578.64本色洋布疋(同“匹”)20.745.5673.19斜纹布疋(同“匹”)14.925.5662.7311根据下表,晚清政府进口货物税率的变化表明()1843年中英协定关税前后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的新旧

    15、税率水准(从价%)A列强达成共同支配中国协议 B关税降低助推了列强商品倾销C清政府的财政收人逐渐减少D阻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近代化B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汉代不同行业中存在雇佣劳动力,有酒肆中“涤器”者,有官府雇佣运输盐、铁者,而且出现了以货币作为雇佣报酬的现象,这些形式多样的雇佣劳动力的出现表明汉代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这些雇佣劳动力不仅仅局限在民间手工业中,排除A项;根据材料“冬则避寒,入蜀为佣,夏则违暑,反(返)其邑”可知,这一时期的雇佣劳动力不同于依附于地主的依附农民,拥有相对的自由,因此材料无法体现剥削的加剧,排除B项;这些受雇佣者多为无地或少地的农民,雇佣劳动力的发展正是土

    16、地兼并加剧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C项。12下表是不同史书中关于汉代“佣”的相关记载。据此可知,当时()记载出处(司马相如)与庸保杂作,涤器於市中史记时以行客,货作富家,为其役使,一岁数千太平经良家以道次发俄(佣)运盐、铁,烦费,百姓病苦之盐铁论(夷人)冬则避寒,入蜀为佣,夏则违暑,反(返)其邑后汉书A民间手工业趋于活跃B封建剥削日渐加剧C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D土地兼并受到抑制C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美元加息,“加剧跨境资本流动,导致美元快速回流美国,从而导致其他国家货币贬值压力加大,部分新兴经济体深陷债务危机,甚至将重蹈上世纪滞胀的覆辙”,这说明了世界金融体系还不完善亟需调整,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

    17、了美元不断加息给金融体系带来了不利影响,没有体现世界经济危机周而复始,排除A项;材料中反映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受影响的原因主要是外部因素,排除C项;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彻底崩溃,排除D项。故选B项。132022年美联储在6月、7月以及9月连续3次加息75个基点,利率由1.75%达到了3.25%,加剧跨境资本流动,导致美元快速回流美国;欧元、英镑、日元等经济体货币贬值压力加大,部分新兴经济体深陷债务危机,甚至将重蹈上世纪滞胀的覆辙。这主要反映了()A世界经济危机周而复始B世界金融体系亟需调整C新兴经济体经济基础薄弱D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B根据材料“输送到欧洲的白银约40%仍然被送到了亚洲”

    18、“欧洲的白银在明朝中后期运往中国最常用的路线”及所学知识可知,里斯本是葡萄牙共和国的首都,果阿位于印度西海岸,澳门位于中国。里斯本果阿澳门属于欧洲的白银在明朝中后期运往中国最常用的路线,C项正确;伦敦是英国的首都,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的城市,亚历山大港是埃及在地中海南岸的一个港口,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波斯湾是阿拉伯海西北伸入亚洲大陆的一个海湾,介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岛之间;马六甲海峡是位于马来半岛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漫长海峡;泉州地处中国福建省东南部。而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阿卡普尔科是墨西哥一座的城市,马尼拉是菲律宾的首都城市和最大的港

    19、口,澳门位于中国。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4根据欧洲学者统计,从美洲运到亚洲的白银,约占美洲白银产量的30%。其余70%以上是输送到欧洲大陆的。但是,输送到欧洲的白银约40%仍然被送到了亚洲。欧洲的白银在明朝中后期运往中国最常用的路线是()A伦敦威尼斯亚历山大港B波斯湾马六甲海峡泉州C里斯本果阿澳门D阿卡普尔科马尼拉澳门C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同一时期中外国家使用不同的货币,反映了各自国家商业发展水平,因此具有较强的文明特性,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外货币交流情况,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西方货币的统一,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外铸币技术的比较,排除C项。故选D项。15下面展示了同一时期的中外

    20、货币图像。由此可知()A中外经济贸易往来频繁B西方的货币已实现了统一C中国铸币技术较为先进D货币具有较强的文明特性D16下表反映出到20世纪30年代各国在华贸易地位的变化。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935年各国对华贸易比重(%)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18923715114210686112501451A甲午中日战争 B“瓜分狂潮”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华北事变根据材料可得出,20世纪30年代,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在华出口所占比重较小,而美国占比最大,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欧洲国家受到削弱,再加上经济危机影响,美国成为对华贸易中出口最多的国家,C项正

    21、确;甲午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排除A项;“瓜分狂潮”是19世纪末,排除B项;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华北地区蓄意制造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C17如图所示为明清时期江浙部分地区的市镇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个)据表可以推知,明清时期江浙地区()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B发展成为全国经济中心C重农抑商有所松弛D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由图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市镇数量大幅度增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变化缘于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由此出现了一批专业化市镇,这也表明这些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全国经济中心”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

    22、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材料没有其他区域经济的相关数据,无法做出对比,排除D项。故选A项。A根据材料“北宋后期全国镇市有1900有余初步形成了江南、川峡、北方、西北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联系所学可知,北宋时期,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快速发展,商品的流通规模扩大,推动了草市的发展,进而形成了区域性市场,表明北宋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A项正确;材料仅体现出商品经济的繁荣,反映不出区域经济远超都城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对市场监管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18北宋后期全国镇市有1900有余,大者年税收万贯以上,经济地位超出其所属之县,草市作为乡村定期

    23、集市更加普遍。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川峡、北方、西北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这反映出当时()A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B区域经济发展远超都城C政府加强对市场的监管 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A19宋代的大型煤矿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其产品被大量运往都城供居民采暖;文献记载,当时的煤炭开采不再局限于地表,而逐渐深入地下,形成了一套复杂的设备和工作流程,这在当时的世界上绝无仅有。据此可推知,宋代采煤业的发展()A助推了城市生活发展 B催生了新型雇佣关系C带来了工业能源革命D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材料“宋代的大型煤矿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其产品被大量运往都城供居民采暖”可知,

    24、宋代的大型煤矿其产品被大量运往都城供居民采暖,助推了城市生活发展,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雇佣关系(或生产关系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只是强调煤矿的规模及产品的用途,未涉及工业能源问题,排除C项;材料只是强调煤矿的规模及产品的用途,未涉及自然生态平衡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A鸦片战争后,中国城市的布局发生激变,口岸城市及铁路沿线城市的迅速发展,在这之前,城市位于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江浙一带以及大运河和长江沿岸,上述两个区域有高度重合的部分,这必然会使得我国城市布局地域不平衡加剧,D项正确;A项错在“突变”,鸦片战争后。我国的交通体系并未发生突变,排除A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我国城市重心转移的方

    25、向,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0元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发达地带位于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江浙地区、长江沿岸、大运河沿岸。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城市的布局发生激变,口岸城市及铁路沿线城市的迅速发展成为其主要特征。这一变化可能会导致()A我国城市交通体系的突变 B我国城市重心转移到我国南方C列强入侵中国腹地更便利D我国城市布局地域不平衡加剧D21下表是东汉时期城市分布简表。据此可推知,东汉时期城镇的发展()地区校尉部、刺史部(个)郡城数(个)县城数(个)合计(个)黄河流城536395436淮河流城29141152长江流城,324250277东北1106576西南1635

    26、42西北1128093全国13979661 066A推动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B促进人口出现大规模南迁C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影响 D助推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东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因此黄河流域校尉部、刺史部、郡城数、县城数都超过了南方,说明东汉时期城镇的发展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影响,C项正确;表格数据无法推出城镇的发展推动南北经济趋向平衡,排除A项;东汉时期城市分布与人口出现大规模南迁、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BD项。故选C项。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南京的道路建设和交通工具明显改进,从而使得郊区与城市的联系不断加强,也使得新的建筑沿主干道建设,这表明新式交通的构建促进了城市的空间拓展

    27、,A项正确;城市的空间融合并不能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排除B项;南京新式交通的构建无法得出城市的管理水平提高,排除C项;南京新式交通的构建无法得出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排除D项。故选A项。23C2220世纪初,江宁马路和宁省铁路的建成,以及马车、火车的出现,使南京下关得以与主城密切联系起来,它们之间的空地始得开发利用,新的建筑纷纷沿主干道向城区东北部建设。这反映出南京新式交通的构建()A促进了城市的空间拓展 B改变了城市的经济结构C提升了城市的管理水平D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A23地铁是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力牵引的轨道交通。下表是2022年9月新开通的杭州地铁19号线的运营时刻表(部分)

    28、。对地铁快速发展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车站首班车末班车往火车西站方向往永盛路方向往火车西站方向往永盛路方向火车西站6:0423:15创景路6:096:0800:0523:19海创园6:066:0100:0223:22西溪湿地北6:006:0723:5623:27西湖文化广场6:075:5923:4423:39火车东站(东广场)6:006:0723:3623:47知行路6:116:1223:2200:01萧山国际机场6:036:2023:1400:09永盛路6:0023:11CA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B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C消除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D使城市居民的工作与生活更为便捷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

    29、所学知识可知,地铁的快速发展并没有消除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消除了”表述绝对化,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铁的发展有利于城市化的发展,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铁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铁的发展使得城市居民的工作与生活更为便捷,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根据材料“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一些的治疗效果已高于国际先进水平”,可以看出中西医在治疗疑难病上进行了交流取长补短,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坚持国家建构疾病防治体系,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弘扬中国优秀传

    30、统文化,排除B项;才能发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241960年,卫生部在关于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经验交流座谈会情况的报告中指出,“不少疑难病症如晚期血吸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聋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有显著的效果,其中有一些的治疗效果已高于国际先进水平”。这给我们的直接启示是()A坚持国家建构疾病防治体系 B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C不同科技文化交流取长补短D西医学习中医才能发展C25下表中通过的一系列文件,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A医疗保险主要惠及城市居民B政府的行政职能不断扩大C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D农民医疗问题的彻底解决据材料“1998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

    31、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2009年(民政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社会各阶层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及完善,这说明了我国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C项正确;据材料可知,材料不仅涉及城市居民,而且在农村也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而不是政府的行政职能的扩大,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未体现如何解决农民医疗问题,且D项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C二、材料分析题二、材料分析题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农业发展情况朝代春秋战国

    32、秦汉公元年代前770前221前221220耕地面积/万hm21533.33813.3粮食单产(kg/hm2)712.5825粮食总产/亿kg102.7295.7口粮总量/亿kg111.4208.8粮食需求/亿kg123.7232.0人口/万人32006000人均占粮/kg320.5492.9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材料二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

    33、,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多措并举、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才能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改编自李浩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秦汉农业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策支持和农业技术角度,概括现代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举措。(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秦汉农业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1)趋势:长足发展原因:农业工具:铁犁牛耕应用,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劳作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生产模式盛行。政策:重农(轻徭薄赋)、屯戍政策。水利灌溉:秦都江

    34、堰、汉龙首渠,东汉翻车,体现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技术体系:精耕细作。(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策支持和农业技术角度,概括现代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举措(2)政策支持: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制定法律法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业科技:大中小型相结合,提高农业机械化;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突破;提高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解析】(1)趋势:通过材料表格可以看出,我国春秋战国到秦汉,耕地面断增加,粮食单产、总产提高,人均占粮也在增加,概括为长足发展。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农业工具、劳作方式、政策、水利灌溉、技术体系等方面来分析。农业工具: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35、铁犁牛耕应用,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劳作方式:井田制瓦解,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生产模式盛行。政策:战国以来,统治者为在兼并战争中获胜,重视农业的发展,汉朝统治者也很重视农业发展,提出了重农(轻徭薄赋)、屯戍政策。水利灌溉:根据所学可知,秦国修建了都江堰,汉朝修建了龙首渠,东汉出现了较为新进的灌溉工具翻车,体现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技术体系:根据所学可知,小农经济注重精耕细作。(2)举措:政策支持:根据材料“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可分析得出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制定法律法规;根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升

    36、了粮食产量。农业科技:根据所学可知,大中小型相结合,提高农业机械化;根据所学可知,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突破提升了粮食产量;提高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27认知、交流与社会进步。材料一 赫里福德地图因作为赫里福德教堂的装饰画而得名,图中有亚洲、欧洲、非洲大陆及海洋,圣城耶路撒冷位于地图的中心。图中的内容涉及到地理学、宇宙学、历史学、民族学和动物学等。摘编自现存最大的欧洲中世纪T0地图蒙古山水地图(又名丝路山水地图)的地理范围从甘肃到阿拉伯半岛,数千公里山川道路均用大青绿山水技法绘制而成,表现出高山大川的恢弘气势。比较重要的城邑都画成中国式的带城门洞的四方城墙。一些重要的建筑如中亚撒马尔罕城外著

    37、名的望星楼,都画成中式建筑。摘编自林梅村明代中叶蒙古山水地图初探材料二 北京电报大楼大事记时间重大事件19531960年1953年开始筹建,设备主要由苏联引进,使用手工撕断凿孔纸条的半自动转报方式。1958年正式投入运营,成为传递国家大事和亲朋信息的场所。1960年电报量为 2014万份19801995年与经济有关的电报业务量猛增,1990年电报量为 4440万份。1995年,全部实现了电脑处理和自动转报方式,增加了预定鲜花、礼仪祝福等新业务20102017年2010年电报业务量为 10万份。2017年北京电报大楼正式结束电报业务,原址挪作它用材料三 现代化是指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

    38、及深入发展的过程,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关于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因素,学术界有很大争论。有学者认为,工业化是生产领域的经济现代化,是指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生产,工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所以在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最为重要。也有学者认为,市场化是流通领域的经济现代化,是指国内外市场的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市场化是经济现代化的基础与前提。所以在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市场化最为重要。(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两幅地图各自的特点,并指出二者共同的价值。(2)依据材料二,概括8090年代北京电报大楼电报业务的发展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简要说明21世纪北京电报大楼电报业务结束的原因。(3)

    39、你怎样看待上述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两幅地图各自的特点,并指出二者共同的价值27(1)特点:前者是现存T0地图中最大的地图;范围广;涉及地理学学、历史学等;曾作为教堂的装饰画。后者只涉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包括山川道路;采用中国传统的青山绿水技法。价值: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世界地理的认知,有引导交通的实用价值、地理。(2)依据材料二,概括8090年代北京电报大楼电报业务的发展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简要说明21世纪北京电报大楼电报业务结束的原因。(2)表现:增加了经济信息服务;技术由手工发

    40、展到自动化。背景:改革开放的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原因: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电报技术落后于时代。(3)你怎样看待上述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观点: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最为重要(市场化在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市场化最为重要;赞同工业化在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最为重要的观点。)论述: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生产,促进英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工业化在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最为重要。(赞同市场化在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市场化最为重要。论述:改革开放以来,并取得巨大成就,增强了中国的综合

    41、国力。)【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编自现存最大的欧洲中世纪T0地图”等信息可知,前者赫里福德地图是现存T0地图中最大的地图;根据“(赫里福德地图)图中有亚洲、欧洲、非洲大陆及海洋,圣城耶路撒冷位于地图的中心”“内容涉及到地理学、宇宙学、历史学、民族学和动物学等”“因作为赫里福德教堂的装饰画而得名”可知,赫里福德地图范围广,涉及地理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曾是教堂的装饰画;根据材料一中“蒙古山水地图(又名丝路山水地图)的地理范围从甘肃到阿拉伯半岛,数千公里山川道路”可知,后者只涉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包括山川道路;根据“均用大青绿山水技法绘制而成”可知,丝路山水地图采用中国传统的青山绿水技法

    42、。价值:综合材料一,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可知,两者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世界地理的认知,有引导交通的实用价值、地理。(2)表现:根据材料二中“(19801995 年)与经济有关的电报业务量猛增”“全部实现了电脑处理和自动转报方式”“增加了预定鲜花、礼仪祝福等新业务”等信息可知,经济和家庭服务类业务增长迅速,技术由手工发展到自动化。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等,促进了电报业务的发展。原因:根据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可知,电报业务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主要有,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和电报技术落后于时代。(3)论述:首先,

    43、综合材料一、二和相关问题,归纳出具体观点,如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最为重要;确定观点后,整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展开论述,如用工业革命对西方国家近代化的影响,说明工业化在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等;解题过程中注意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为了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使铁路适应社会发展,从20世纪初至50年代,德、法、日本等国都开展了大量有关高速列车的理论研究和试验工作。1964年,日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 高速铁路。高速铁路作为一项铁路高新技术重要成就,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特别是随着日本、法国以及德国等国家高速铁路取得巨大成功之后,高速铁路被推向了新一轮

    44、发展高潮。摘编自世界高铁的发展历程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了对高速铁路的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到2015年底,中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超过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从没有一寸高速铁路到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以较短的时间走完了一些发达国家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同时许多领域步入世界先进行列。摘编自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知识概括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原因。28(1)原因:适应了社会发展;高速列车理论发展;高速铁路技术进步;高

    45、速铁路自身具有的优势;高速铁路巨大成功的推动;(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知识概括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特点。(2)特点: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快;建设规模大;许多领域世界领先;(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详解】(1)原因:依据材料“为了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使铁路适应社会发展”,得出适应了社会发展;依据材料“德、法、日本等国都开展了大量有关高速列车的理论研究和试验工作”,得出高速列车理论发展;依据材料“1964年,日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 高速铁路。高速铁路作为一项铁路高新技术重要成就,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得出高速铁路技术进步;高速铁路自身具有的优势;依据材料“特别是随着日本

    46、、法国以及德国等国家高速铁路取得巨大成功之后,高速铁路被推向了新一轮发展高潮”,得出高速铁路巨大成功的推动。(2)特点:依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了对高速铁路的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得出起步较晚;依据材料“到2015年底,中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超过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得出发展速度快;依据材料“从没有一寸高速铁路到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以较短的时间走完了一些发达国家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同时许多领域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得出建设规模大;许多领域世界领先。三、论述题三、论述题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前期纺织、采矿和冶金行业的发

    47、展,要求改进运输工具,蒸汽机车和铁路应运而生,轮船逐渐取代了帆船。交通运输迅速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工业革命向全球扩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和内燃机逐渐代替蒸汽机,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运输费用。同时,以内燃机作为动力的汽车运输和飞机运输异军突起。从地面铁路、汽车,到水面轮船,再到空中的飞机,立体的运输体系逐渐完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对原子能的利用突飞猛进,原子能除了用于发电外,已经在海运中采用。交通动力飞跃发展,动力来源多样化。21世纪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合各种交通运输手段的“大交通”已经成型,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48、。摘编自卡洛M奇波拉欧洲经济史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29示例一论题:技术革新促进交通运输发展。论述工业革命时期,以改良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发明,促进了火车、轮船的产生,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工业革命进而向全球扩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发明层出不穷,特别是内燃机和电力的出现,引发了汽车、飞机的发明,逐步形成海、陆、空立体的交通运输体系,提高了运输效率,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原子能技术的应用推动交通动力发展,能源来源多样化,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加速各种交通工具的整合,推动

    49、“大交通”的形成。综上,技术进步有助于动力革新、交通工具的改进,运输体系的多元与整合,推动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示例二论题:交通发展加强世界各地联系。论述:言之有理即可。【详解】论述:首先,阅读材料,从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如根据“蒸汽机车和铁路应运而生,轮船逐渐取代了帆船”“以内燃机作为动力的汽车运输和飞机运输异军突起。从地面铁路、汽车,到水面轮船,再到空中的飞机,立体的运输体系逐渐完善”“原子能除了用于发电外,已经在海运中采用。交通动力飞跃发展,动力来源多样化”等信息,可得出论题技术革新促进交通运输发展;确定论题后,综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如通过分析两次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内燃机等动力的发明,促使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的问世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导致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的形成和世界各地的联系的加强,二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能源来源多样化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加速各种交通工具的整合,推动“大交通”的形成等;最后在史实论证基础上,总结、升华,如说明技术进步有助于动力革新、交通工具的改进,运输体系的多元与整合,推动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整个解题过程注意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复习 ppt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695563.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相关资源 更多
  • 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2期末复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2期末复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模块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模块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中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中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单元教学设计.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单元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复习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复习提纲.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15课全册教案.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15课全册教案.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教学设计(第13、14课).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教学设计(第13、14课).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