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教学困境与解决之策 ppt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4694885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PPTX
  • 页数:42
  • 大小:4.0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教学困境与解决之策 ppt课件.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 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教学困境与解决之策 ppt课件 统编 必修 下册 教学 困境 解决 ppt 课件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中外历史纲要教学困境与解决之策叶小兵叶小兵 新知识占新知识占50%50%,甚至,甚至还多。教师两轮才能熟还多。教师两轮才能熟悉、适应。悉、适应。李晓风李晓风 教材的亮点并不尽教材的亮点并不尽如人意:点到为止、欲如人意:点到为止、欲言又止、过于简略。言又止、过于简略。任世江任世江新成果、新知识;内容多,课时少;结论多,过程少;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更新方法;案例1:“认同”语境下重新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路径:发现问题专业阅读重新认知教学尝试新成果、新知识:所有棘手的问题,都和所有棘手的问题,都和“认同认同”有关。有关。一、为何谈论一、为何谈论“认同认同”?二、二、何何为为“认同认同”?认同

    2、什么?认同什么?三、三、如何讲述如何讲述“认同认同”?一、为何谈论一、为何谈论“认同认同”?伴随着近现代国际体系的发育与形成,寻求伴随着近现代国际体系的发育与形成,寻求“国家认同国家认同”和和“民族认同民族认同”成为近两三百年来成为近两三百年来席卷整个人类社会的一股重大政治潮流。席卷整个人类社会的一股重大政治潮流。谁来决定我们是谁谁来决定我们是谁殊方未远殊方未远中国古代中国古代的疆域、民族与认同的疆域、民族与认同(20162016年版年版)谁来决定我们是谁谁来决定我们是谁(20132013年版年版)家国天下家国天下现代中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界认同(20172017

    3、年版年版)追寻追寻“我们我们”的根源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国家意识(20182018年版年版)一、为何谈论一、为何谈论“认同认同”?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共十八大中共十八大课程基本理念1 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2.2.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3.3.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 (学生首先认同自己是(学生首先认同自己

    4、是“中国人中国人”),能够从历史),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关心国家的命运的角度关心国家的命运 要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不断增强学生要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不断增强学生对伟大对伟大祖国的认同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形成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与关键能力。一、为何谈论一、为何谈论“认同认同”?【目标】【目标】在树立正确历史观基础上,从历史的角在树立正确历史观基础上,从历史的角度认识度认识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

    5、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和自豪感【内涵】【内涵】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为何谈论一、为何谈论“认同认同”?家国情怀: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所谓认同,就是一种归属感所谓认同,就是一种归属感。”一、为何谈论

    6、一、为何谈论“认同认同”?二、二、何何为为“认同认同”?三、如何讲述三、如何讲述“认同认同”?所谓所谓“认同认同”,是指自我在,是指自我在情感上情感上或者或者信念上信念上与他人与他人或其他对象联结为一体的或其他对象联结为一体的心理过程心理过程。也可以说,认同就是。也可以说,认同就是一种归属感一种归属感国家认同所讨论的,则是国家认同所讨论的,则是人们对于国家的人们对于国家的归属感的状态、性质和表达方式归属感的状态、性质和表达方式等问题。等问题。姚大力追寻姚大力追寻“我们我们”的根源的根源二、二、何何为为“认同认同”?谁的认同谁的认同?汉族?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在涉及在涉及“国家国家”“”“民族民族

    7、”和和“认同认同”的时候,历史就开始的时候,历史就开始像双刃剑,像双刃剑,“论述论述”的分寸显得相当微妙的分寸显得相当微妙,关键在于史家以什么,关键在于史家以什么立场、取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立场、取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葛兆光许倬云新著葛兆光许倬云新著华夏论述华夏论述解说解说首先,涉及到首先,涉及到如何书写如何书写“中国中国”?一、为何谈论一、为何谈论“认同认同”?二、二、何何为为“认同认同”?认同什么?认同什么?三、如何讲述三、如何讲述“认同认同”?从帝国体系的腹心地带(核心区),向遥远的帝国边疆从帝国体系的腹心地带(核心区),向遥远的帝国边疆(边缘区),王朝国家的(边缘区),王朝国家的政

    8、治控制能力与控制强度政治控制能力与控制强度依次递减,依次递减,经济形态经济形态依次由发达的农耕经济向欠发达的半农半牧,落后依次由发达的农耕经济向欠发达的半农半牧,落后的游畜牧经济过渡,的游畜牧经济过渡,社会结构社会结构亦由相对紧密、典型的汉人社亦由相对紧密、典型的汉人社会向相对松散的非汉人社会渐变,会向相对松散的非汉人社会渐变,文化内涵文化内涵则由以则由以“儒家文儒家文化化”为核心的华夏文化向尚武、为核心的华夏文化向尚武、“好巫鬼好巫鬼”的的“蛮夷文化蛮夷文化”递变递变与此同心圆式的结构相配合,其形成过程就被表述与此同心圆式的结构相配合,其形成过程就被表述为从为从王朝国家统治的核心,不断向外辐

    9、射其政治、经济与文王朝国家统治的核心,不断向外辐射其政治、经济与文化支配力的军事扩张、政治控制与开展化支配力的军事扩张、政治控制与开展“教化教化”的单向的的单向的“融合融合”或或“同化同化”的过程。的过程。这在本质上是这在本质上是“汉化汉化”的阐释的阐释模式。模式。鲁西奇“帝国的边缘”与“边缘的帝国”帝国在边缘:早期近代中国的文化、族裔与边陲读后1、来自“新清史”的批判如何书写如何书写“中国中国”?在在“汉化汉化”的阐释模式中,的阐释模式中,“边缘边缘”及居于其间的土著人群,及居于其间的土著人群,一直是一直是“被动的被动的”:他们首先是:他们首先是“被征服被征服”,然后是,然后是“被控制被控制

    10、”被纳入版籍,被编入里甲,被作为王朝国家的编户齐民,被纳入版籍,被编入里甲,被作为王朝国家的编户齐民,“被被传授传授”先进的生产技术,然后先进的生产技术,然后被被“教化教化”,“被标识被标识”为某种特为某种特定的身份或族群;与此同时,这样的区域定的身份或族群;与此同时,这样的区域“被移入被移入”汉人移民,汉人移民,其土地资源其土地资源“被开发被开发”为农耕地为农耕地这些被动态在英语语境下如这些被动态在英语语境下如此地令人触目惊心。此地令人触目惊心。“汉化汉化”阐释模式阐释模式完全忽视边缘人群完全忽视边缘人群在诸如族群认同、国家在诸如族群认同、国家建构中的地位与作用。建构中的地位与作用。鲁西奇鲁

    11、西奇“帝国的边缘帝国的边缘”与与“边缘的帝国边缘的帝国”帝国在边缘:早期近代中国的文化、族裔与边陲帝国在边缘:早期近代中国的文化、族裔与边陲读后读后如何书写如何书写“中国中国”?1、来自“新清史”的批判 长期以来,我们对长期以来,我们对征服型北族王朝征服型北族王朝的历史定位和历史评价,几乎的历史定位和历史评价,几乎完全以它们在治理汉地社会时吸收汉文化和采纳汉制的程度,也就是完全以它们在治理汉地社会时吸收汉文化和采纳汉制的程度,也就是以它们的以它们的汉化程度作为基本衡量尺度汉化程度作为基本衡量尺度。这样的做法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这样的做法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恰恰因为这些征服型北族王朝恰恰因为这些

    12、征服型北族王朝能能充分利用非汉族地区的本土制度因素充分利用非汉族地区的本土制度因素来实施对那里的有效统治,它来实施对那里的有效统治,它们才有可能在拓展和巩固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版图方面,们才有可能在拓展和巩固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版图方面,作出大大超出汉族中央王朝的杰出贡献。作出大大超出汉族中央王朝的杰出贡献。姚大力姚大力谈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和谈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和“中国认同中国认同”2、现代中国学者的反思如何书写如何书写“中国中国”?人们在人们在理论上理论上都承认各民族共同缔造中国的历史事实和今天都承认各民族共同缔造中国的历史事实和今天各民族的平等地位,但各民族的平等地位,但事实上

    13、却习惯于事实上却习惯于站在汉族或中原王朝的立站在汉族或中原王朝的立场上看问题,以所谓场上看问题,以所谓“华夷之辨华夷之辨”来认识中国历史上的疆域,以来认识中国历史上的疆域,以“炎黄子孙炎黄子孙”来代表中国人民来代表中国人民这些片面的、错误的认识使我这些片面的、错误的认识使我们无法实事求是地总结中国形成统一国家的历史经验,也无助于们无法实事求是地总结中国形成统一国家的历史经验,也无助于今天实现并巩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今天实现并巩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葛剑雄葛剑雄统一分裂与中国历史统一分裂与中国历史2、现代中国学者的反思如何书写如何书写“中国中国”?1古代中国的天下观2 3 4第一层:第

    14、一层:大一统王朝直接统治的郡县大一统王朝直接统治的郡县第二层:第二层:通过册封、羁縻、土司等制度通过册封、羁縻、土司等制度间接统治的边疆地区;间接统治的边疆地区;第三层:第三层:关系或远或近的朝贡国;关系或远或近的朝贡国;第四层:第四层:化外之地化外之地 图文参考许纪霖家国天下图文参考许纪霖家国天下整理整理2、现代中国学者的反思如何书写如何书写“中国中国”?华夏夷狄 与旧有清史研究比较,新清史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理论方法与旧有清史研究比较,新清史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理论方法和研究角度和研究角度更注重把满族而非汉族作为研究中心更注重把满族而非汉族作为研究中心(主体),主体),更强调满族对清朝所作的贡献。

    15、更强调满族对清朝所作的贡献。但过度强调此点,容易陷入但过度强调此点,容易陷入矫枉过正的泥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清史否定满族所建矫枉过正的泥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清史否定满族所建清朝(还引申到历史上蒙古族所建的元朝)是中国历史的一清朝(还引申到历史上蒙古族所建的元朝)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强调满汉民族冲突却忽视民族交融,强调满族特色却部分,强调满汉民族冲突却忽视民族交融,强调满族特色却忽视汉族和汉文化的主导作用,这有悖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忽视汉族和汉文化的主导作用,这有悖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事实。事实。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教学用书教师教学用书2、现代中国学者的反思如何书写如

    16、何书写“中国中国”?3、现代中国学者的新书写如何书写如何书写“中国中国”?什么是什么是“中国中国”?这是?这是一个看上去普通,却很难说一个看上去普通,却很难说清楚的问题。清楚的问题。葛兆光葛兆光因能容纳,而成其大;因能调适,而成其久。一个超越这个或那个具体王一个超越这个或那个具体王朝层面的、具有历史连贯性的政朝层面的、具有历史连贯性的政治共同体,它就叫中国治共同体,它就叫中国。姚大力姚大力 从公元前两千年到公元前一千年从公元前两千年到公元前一千年,华北各地的史前文化在强烈,华北各地的史前文化在强烈的交互作用与整合过程中,终于跨过文明的的交互作用与整合过程中,终于跨过文明的“门槛门槛”,发育成以

    17、,发育成以“三代三代”(夏、商、西周)著称的早期华夏文明。(夏、商、西周)著称的早期华夏文明。在公元前最后一千年在公元前最后一千年,华夏逐渐扩大势力范围,将未能被同化,华夏逐渐扩大势力范围,将未能被同化在自身文化圈内的其他人群排斥到边缘。华北开始呈现在自身文化圈内的其他人群排斥到边缘。华北开始呈现“内夏外夷内夏外夷”的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确立了自己作为中国经济文化核心地区的区位优势。空间分布特征,并确立了自己作为中国经济文化核心地区的区位优势。在那里形成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官僚制政权,开始把远超出华夏文明在那里形成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官僚制政权,开始把远超出华夏文明地域范围的疆土置于自己的统治之

    18、下。地域范围的疆土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公元后第一个一千年公元后第一个一千年,汉文明一波紧接一波地从华北向南方社,汉文明一波紧接一波地从华北向南方社会全面渗透,以越来越快的节奏推动中国经济文化均质化的进程。中央会全面渗透,以越来越快的节奏推动中国经济文化均质化的进程。中央王朝将西北部中国纳入自己版图的努力时断时续,事过于倍而功未及半。王朝将西北部中国纳入自己版图的努力时断时续,事过于倍而功未及半。公元后第二个一千年公元后第二个一千年,南方超越北方,中国经济文化重心南移,南方超越北方,中国经济文化重心南移完成。西部及西北各地区先后被元、清等政权稳固地整合到中央王朝的完成。西部及西北各地区先后被元、

    19、清等政权稳固地整合到中央王朝的疆域之中。疆域之中。姚大力姚大力追寻追寻“我们我们”的根源的根源 在过去习惯的关于在过去习惯的关于“中国中国”的历史论述中,最不容易被规整的历史论述中,最不容易被规整地纳入地纳入“中国中国”的,就是元朝和清朝两个帝国的历史。的,就是元朝和清朝两个帝国的历史。葛兆光葛兆光宅兹中国宅兹中国3、现代中国学者的新书写如何书写如何书写“中国中国”?雍正帝曾说雍正帝曾说“中国(此指汉族地区)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中国(此指汉族地区)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元清元清合合“中国中国”与与“塞外之一统塞外之一统”此此二者为一体的国家建

    20、构模式二者为一体的国家建构模式,其实就是从中华帝国的边疆区域发展,其实就是从中华帝国的边疆区域发展出来的内亚边疆帝国的国家建构模式。这一模式起始于辽,承袭于出来的内亚边疆帝国的国家建构模式。这一模式起始于辽,承袭于金,发展于元,成熟于清。金,发展于元,成熟于清。姚大力姚大力追寻追寻“我们我们”的根源的根源 清朝建立的大一统,与秦始皇建立的大一统不一样,清朝建立的大一统,与秦始皇建立的大一统不一样,不再是不再是“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而是在一个多民族的帝国内部创造而是在一个多民族的帝国内部创造了一个了一个双元的政教制度双元的政教制度。在。在汉族地区汉族地区的本部十八省,

    21、清朝继承了历的本部十八省,清朝继承了历代的儒家礼乐制度,以华夏文明治理华夏;而在代的儒家礼乐制度,以华夏文明治理华夏;而在满蒙藏边疆地区满蒙藏边疆地区,乃以喇嘛教为共同的精神纽带,在治理方式上更具有多元、弹性乃以喇嘛教为共同的精神纽带,在治理方式上更具有多元、弹性和灵活性,以保持历史的延续性。和灵活性,以保持历史的延续性。许纪霖多元脉络中的许纪霖多元脉络中的“中国中国”3、现代中国学者的新书写如何书写如何书写“中国中国”?满人入关,满人入关,接收了明朝的天下,循原有的统治方式,用汉制、接收了明朝的天下,循原有的统治方式,用汉制、汉官治汉人汉官治汉人满蒙藏地区,以藏传佛教为精神纽带,以婚姻为满蒙

    22、藏地区,以藏传佛教为精神纽带,以婚姻为亲缘纽带,以盟会朝觐为仪式,以朝贡赏赐为交换亲缘纽带,以盟会朝觐为仪式,以朝贡赏赐为交换满蒙藏事务满蒙藏事务统由统由理藩院理藩院、内务府及旗务系统管辖,直属于清朝皇帝、内务府及旗务系统管辖,直属于清朝皇帝 首都除北京之外,还有首都除北京之外,还有承德的夏都承德的夏都,蒙古王公、西藏喇嘛、,蒙古王公、西藏喇嘛、满洲贵族都在此朝觐会盟,一次一次地确认清朝皇帝的宗主权。满洲贵族都在此朝觐会盟,一次一次地确认清朝皇帝的宗主权。汉地体系与满蒙藏体系,叠合成为清帝国的二元体制汉地体系与满蒙藏体系,叠合成为清帝国的二元体制。许倬云万古江河许倬云万古江河3、现代中国学者的

    23、新书写如何书写如何书写“中国中国”?由清朝完成的对西北中国的征服,继承和改造了关于“中国”的认同到18世纪为止的清朝国家体制所确立的框架,使19世纪晚期的中华民族认同得以在其中实现。濮德培中国向西挺进濮德培中国向西挺进3、现代中国学者的新书写如何书写如何书写“中国中国”?人口分界线:36%土地96%人口;64%土地4%人口。雨量分界线:年降雨400毫米 经济分界线:东南方以农耕为经济基础;东南方以农耕为经济基础;西北方以游牧为经济基础。西北方以游牧为经济基础。文明分界线:其东部是农耕的,宗法的,科举的,儒教的一句话,是大多数人理解的传统中国;其西部则是或游牧或狩猎,是部族的,血缘的,有着多元信

    24、仰和生活方式的非儒教中国。发现中国 历史上农业区和牧业区的统一都是由牧业民族完成的历史上农业区和牧业区的统一都是由牧业民族完成的 在历史上他们长期在农耕民族和草原民族的夹缝之中求生存、在历史上他们长期在农耕民族和草原民族的夹缝之中求生存、谋发展,曾经被征服过,也征服过别人。他们深谙两种不同文明的谋发展,曾经被征服过,也征服过别人。他们深谙两种不同文明的不可调和,不可调和,一旦入主中原,获得中央政权,重建大一统帝国,历史一旦入主中原,获得中央政权,重建大一统帝国,历史上积累的生存经验便转化为统治的政治智慧。上积累的生存经验便转化为统治的政治智慧。许纪霖许纪霖家国天下家国天下现代现代 中国的个人、

    25、国家与世界认同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都来自于过渡地带(长城沿线),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都来自于过渡地带(长城沿线),这样的这样的民族熟悉草原与中原的制度民族熟悉草原与中原的制度。施展重述中国施展重述中国超越中原史观超越中原史观 统编教材是铸魂工程统编教材是铸魂工程战略目的就战略目的就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了实现中华民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张海鹏张海鹏努力编好统编高中历史教材努力编好统编高中历史教材 为铸魂工程添砖加瓦为铸魂工程添砖加瓦4、部编教材的书写如何书写如何书写“中国中国”?渗透七大主题教育(教材亮点之一)渗透

    26、七大主题教育(教材亮点之一)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第二第二,中华优秀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文化教育第三第三,教科书重视革命传统,教科书重视革命传统教育教育第四,国家主权、海洋意识及爱国主义教育第四,国家主权、海洋意识及爱国主义教育第五第五,重视法治,重视法治教育教育第六第六,注重民族团结教育,注重民族团结教育第七,贯穿生态文明第七,贯穿生态文明教育教育 徐蓝统编普通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理念与整体结构 4、部编教材的书写如何书写如何书写“中国中国”?何尊:目前所见何尊:目前所见“中国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宅兹中国宅兹中国”:让我安顿在

    27、中国这个地方。:让我安顿在中国这个地方。“中国中国”:天下的中心(具体指洛阳及周围地区):天下的中心(具体指洛阳及周围地区)4、部编教材的书写如何书写如何书写“中国中国”?话语体系:华夏认同(先秦)华夏认同(先秦)统一多民族国家形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秦汉)成(秦汉)民族交融(魏晋南北朝)民族交融(魏晋南北朝)统一多民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隋唐)族国家发展(隋唐)现代中国疆域奠定(元明清)现代中国疆域奠定(元明清)4、部编教材的书写如何书写如何书写“中国中国”?基本观点: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壮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壮大,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大,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从短时期与长时

    28、段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从短时期与长时段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元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元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的统一王朝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地图:各朝代各时期的形势图、疆域图地图:各朝代各时期的形势图、疆域图插图:插图:4、部编教材的书写如何书写如何书写“中国中国”?4、部编教材的书写如何书写如何书写“中国中国”?中原王朝的首都从黄河中原王朝的首都从黄河以南搬迁到北京,应该说以南搬迁

    29、到北京,应该说就是为适应征服型的北族就是为适应征服型的北族王朝领土结构变迁所留下王朝领土结构变迁所留下来的一个重大历史结果。来的一个重大历史结果。姚大力谈历史上的姚大力谈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和民族关系和“中国认同中国认同”地图:各朝代各时期的形势图、疆域图地图:各朝代各时期的形势图、疆域图插图:插图:教学案例教学案例2 2一、为何谈论一、为何谈论“认同认同”?二、二、何何为为“认同认同”?认同什么?认同什么?三、如何讲述三、如何讲述“认同认同”?教学案例教学案例1 1从早期国家到统一多民族国家从早期国家到统一多民族国家草原文明与华夏文明的碰撞与交融草原文明与华夏文明的碰撞与交融魏晋南北朝隋 唐辽宋

    30、夏金元(明)清华夏文明华夏文明华夏文明华夏文明华夏文明华夏文明华夏文明华夏文明融入拓展并立共生乱世华彩交融新生文明鼎盛文明鼎盛胡汉一家胡汉一家“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再造一统二元体制二元体制五族认同五族认同第第2 2课时:课时:草原文明与华夏文明的碰撞与交融草原文明与华夏文明的碰撞与交融融入教师说:内容多,课时少;结论多,过程少。路径:主题立意筑课魂;主题立意筑课魂;教学主线需明确;教学主线需明确;知识结构要清晰;知识结构要清晰;史料情景育素养;史料情景育素养;问题链条助深化;问题链条助深化;细节故事偶讲讲。细节故事偶讲讲。教学案例教学案例3 3学生道:任务太重;兴趣不浓。教学案例教学案例4 4大

    31、航海推动大变革大航海推动大变革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两极格局:形成形成 受到冲击受到冲击 最终瓦解最终瓦解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开始出现 不可逆转不可逆转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冷战国国际际格格局局1945195519791991发生发展终结一、冷战的发生与两极格局的形成(1945-1955)1 1、主角为什么是美苏?、主角为什么是美苏?2 2、美苏何以走向冷战?(原因)、美苏何以走向冷战?(原因)(1)为什么不再是盟友?(2)不成友,何以成敌?(3)为什么不是热战?3 3、美苏冷战怎么发生?(表现)、美苏冷战怎么发生?(表现)美苏空前强大,且势均力敌(1)消

    32、灭了法西斯,已无共同利益(2)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的对立和冲突4 4、冷战的结果是什么?、冷战的结果是什么?政治、经济、军事、地缘政治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不对称、不完全)牙医赫鲁晓夫给牙医赫鲁晓夫给卡斯特罗拔导弹牙卡斯特罗拔导弹牙1.漫画反映的是什么事件?2.这次事件的结局是什么?3.美苏在惧怕什么?4.美苏之间形成一种什么机制?5.这次事件中谁占优?肯尼迪对赫鲁晓夫说:肯尼迪对赫鲁晓夫说:咱们给这玩意加把锁吧!咱们给这玩意加把锁吧!赫鲁晓夫赫鲁晓夫肯尼迪肯尼迪教学立意是课之魂1.对教学内容 具有结构指引2.对教学对象 具有思想引领根据知识理解和新课标确定借助史学研究学术前沿

    33、构思基于教学内容的思想性挖掘以学科方法技能为载体架构立意高则课堂充满智慧,立意低则教学了无意趣。立意高则课堂充满智慧,立意低则教学了无意趣。朱可朱可 原则方法一、为何要设计“问题链”1激发学习兴趣2清除学习障碍3优化学习结构二、在哪里设计“问题链”三、“问题链”设计原则有哪些1针对性原则2指向性原则3梯度性原则1激趣点2突破点3拓展点 如何在知识的教学过程渗透学科素养,是如何在知识的教学过程渗透学科素养,是我们在新教材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思考的问题。我们在新教材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思考的问题。因为,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为,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教育留给学生更有益的东西,也是中学历史是教育留给学生更有益的东西,也是中学历史教学追求的更加教学追求的更加“上位上位”的东西。的东西。郭井生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T H A N K Y O U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教学困境与解决之策 ppt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694885.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相关资源 更多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必背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必背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单元+期末共10套学情评估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单元+期末共10套学情评估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详细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详细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九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九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六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六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期末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期末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