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基于课标指向的学习要点解读与教学建议ppt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4694827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PPTX
  • 页数:176
  • 大小:73.2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基于课标指向的学习要点解读与教学建议ppt课件.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 统编 必修 下册 基于 指向 学习 要点 解读 教学 建议 ppt 课件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纲要(下)基于课标指向的学习要点解读与教学建议纲要(下)基于课标指向的教与学教些什么教的程度考些什么如何备考古代中世纪:1-2单元 文明的多元面貌 不同文明间的早期联系;近代史:3-6单元 世界历史由区域联结成一个整体的过程;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现当代史:7-9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带来的国际格局的演变将中国历史置于世界史的每个阶段中(一)宏观主题把握“高中历史教研”公众号项目化学习:亚非拉主题中古时期的亚洲、古代非洲和美洲、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即4、5、12、13、16、21课【课标】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2、(第一单元)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学习要点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农业与畜牧的产生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农业最早产生于西亚,古代印度、中国、中南美洲等地随后独立发明了农业。农业与畜牧业的发明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生产者,促使人类使用金属工具,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阶级的分化,使人类走向文明成为可能。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二)教学实施建议对应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标】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

    3、一单元)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学习要点2:认识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分别产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受地理和历史条件的影响,古代文明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西亚和埃及文明产生于青铜时代,生产力相对低下,人类仍需要依靠集体力量与自然斗争,个体独立性有限,因而较早形成专制统治和地区性大国;印度在雅利安人征服和国家形成过程中出现了严格的种姓制度;巴尔干半岛多山少平原的环境与

    4、铁器时代生产力的结合,造成了古代希腊独特的城邦制度。对应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标】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一单元)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学习要点3: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张,促使波斯帝国、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等先后崛起,帝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古代文明区,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逐渐连成一片。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如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建立了经济和文化

    5、联系,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古代世界各地区的经贸往来,以及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是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对应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1.古代文明的扩展(学习建议:此目内容为学生自主学习内容)【教学建议】本单元教学建议2课时。(1)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人类文明产生的不同时空条件以及古代大帝国兴起的原因及早期文明之间的交流。两课在时间和内容上前后相继,共同说明上古时期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情况。同时又各有侧重,在注重纵向发展的同时,也强调横向联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增强。(2)教学中充分利用教科书和学习图册中的地图,引导学生指出早期文明

    6、兴起的几个主要地区,分析几个主要地区的地理特点及其与文明成就之间的联系,认识世界文明起源的多元性。(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到古代帝国的兴起是农耕文明不断发展和扩张的结果。建议通过适当的课外拓展阅读,了解古代各大帝国兴衰的历史,理解农耕文明不断发展和扩张和古代各大帝国兴起的关系。【学术观点】早期国家的形态和政体(第1课)所处阶段:前者处于青铜时代;后者为铁器时代。治理方式:前者以君主和宫殿或神庙为中心,对广大民众实行统治。后者形成一个公民集团,虽然制度上千差万别,但公民作为一个群体集体行使国家的统治权,所以多少有些民主成分。这与希腊古典时代的国家有何区别?埃及和两河文明共同影响了“新月

    7、地带”,新月地带出了腓尼基人和希伯来人(犹太人),为以后的西方和中东文明圈带来了文字和宗教【注:文字:腓尼基文字(希腊、拉丁、西里尔)、(亚兰、阿拉伯、希伯来);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或者说启蒙了西方和中东两大文明圈。其他音乐、美术、建筑、神话、思想都是在不断交流传承发展的。故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不能说古埃及和两河文明中断了,应该说是在相互影响、百花齐放,从而孕育了后来的西方文明和中东文明。【学术观点】古埃及和两河文明的延续(第1课)【学术观点】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第2课)独立并立交往冲突同化吸收农耕世界游牧世界范围较小空间广阔日趋缩小稳步扩展【学习活动建议】教师可充分利用和挖掘初中、

    8、高中教科书以及历史文献和网络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选择某个学习主题,查阅和整理资料,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或分组合作学习,了解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和联系,从而认识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第一目“人类文明的产生”为学生自主学习内容;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第一目“古代文明的扩展”为学生自主学习内容。【教学研究综述】第1课 朱可认为应该围绕“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这一教学之纲,精心选取教学资源(1),钱秩娜建议本课主旨可以确定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原初的(多元性)文明形式”(2),姚智老师认为本课的主题应当是文明,主要围绕文明的概念进行展开,重点应放在如何理解文明诞生的标准上(3),

    9、卞姗姗认为本课的重点在于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认为本课的教学主题应毫无疑义的确定为“文明的多元性”(4),张茂芹“建议抓住文明产生的标志和多元性特点,对各个文明的文化成就择重”介绍(5),在内容的选取上,卞姗姗认为“两河文明和埃及文明是大河文明的典型,希腊文明是海洋文明的典型”。因此将第 1 课的内容整合成“大河文明的多样性”及“希腊文明的独特性”,至于本课第一标题文明产生的内容实则描述的是文明的共性,卞姗姗认为“可以糅合于比較之中,无须单列(6)。【1.教材主旨】农业的产生,社会分工的形成与发展推动了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不同的地理条件深刻影响了早期人类文明的发展,使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10、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明的成果,并一直影响到今天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奴隶主奴隶主专政专政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专制制度专制制度法老法老制度制度?法老被视为神,是法律的来源。“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摘译自古埃及历史铭文城邦城邦民主民主【教学设计示例】第1课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古希腊伯里克利 多山少平原海岸线曲折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的历史文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1)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被认为是“史学之父”(2)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11、4)城邦民主 乌鲁克大约公元前3400-公元前3000年的泥板,记载着当时的行政文书,这块泥板清楚记载着在37个月内收到了29086单位的大麦。乌鲁克应属于哪个古代文明区域?(大麦-两河流域)文字与农业的关系;行政文书-专制统治古埃及象形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字腓尼基文字玛雅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 如果以能够识读的文字作为文明的主要标志的话,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堪称人类最早的文明。拱书玉世界文明起源研究 古代文明不仅纵向的时间上从古延续至今,从横向的空间上也呈扩散之势。比如左边这幅是古埃及的人物壁画,右边这幅是古代希腊的人物绘画,是不是绘画手法高度一致?最后再看小猪佩奇,是不是其创作手法沿袭的正是古代

    12、埃及的手法?周宽老师的设计【2.教材主旨】文明的发展取决于其能否吸收邻近文明的成果,波斯帝国吸收西亚埃及文明的成果成为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东征,在向东传播古希腊文明的同时也借鉴吸收波斯等文明的成果,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虽然落后,但在不断吸收希腊、埃及、西亚文明的基础上迅速崛起,成就了长达千年之久的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统治。广阔的帝国,既是文明交流的产物,又进一步推动了文明的交流。本课的教学立足点为基于文明交流理论视角下的古代帝国兴衰。农业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孤立的、闭塞的。但它也具有一定的扩张性和外向性,原因在于:其一,农业文明的发展,使文明区内人口愈来愈多

    13、,人口在激增的情况下便有可能离开文明中心而向四周迁徙。其二,农业文明物质资料手段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极易为文明周边原始部落所了解、所模仿,从而发展农业。其三,农业的先进性使生产出现了剩余,从而使一部分人能脱离农业而从事工商业,而工商业在本质上又是需要与外界交往的。-刘景华人类六千年总结总结1 1:古代文明扩展的比较:古代文明扩展的比较文明类型文明类型农耕农耕文明(埃及、巴比伦、亚述)文明(埃及、巴比伦、亚述)海洋海洋文明(希腊、腓尼基)文明(希腊、腓尼基)扩展方式必要性可能性武力(战争)移民(殖民)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组织能力航海技术武器的优势转移过剩人

    14、口发展和保护农耕经济工商业发展需要;城邦政治斗争的产物;社会贫富分化;人口过剩【教学设计示例】第2课朱诗琼 陈欢夸老师的设计古巴比伦古巴比伦古代埃及古代埃及(新王国)(新王国)赫梯赫梯 亚亚 述述赫赫 梯梯古希腊古希腊埃埃 及及新巴比伦新巴比伦波波 斯斯亚历山大亚历山大(马其顿)(马其顿)扩 展扩 展军事接触军事接触古代帝国的文明交流古代帝国的文明交流印印 度度文化佛教交流文化佛教交流 (公元前(公元前10001000纪以后)文明蕴于不同历史主体之中的独立发展时代在近东纪以后)文明蕴于不同历史主体之中的独立发展时代在近东结束了。结束了。未来世界文明的基础正在酝酿之中。未来世界文明的基础正在酝酿

    15、之中。英英J.M.J.M.罗伯茨罗伯茨我们世界的历史我们世界的历史1 1:古典时代:古典时代罗罗 马马中中 国国(东汉)(东汉)经贸文化交流经贸文化交流农业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孤立的、闭塞的。但它也具有一定的扩张性和外向性,原因在于:其一,农业文明的发展,使文明区内人口愈来愈多,人口在激增的情况下便有可能离开文明中心而向四周迁徙。其二,农业文明物质资料手段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极易为文明周边原始部落所了解、所模仿,从而发展农业。其三,农业的先进性使生产出现了剩余,从而使一部分人能脱离农业而从事工商业,而工商业在本质上又是需要与外界交往的。-刘景华人类六千年帝国帝国时间、发源地时间、发源地疆域疆域统治方

    16、式统治方式波斯帝国公元前6世纪伊朗高原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北部1.君主专制、君权神授2.地方推行行省制3.建立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王国从马其顿、希腊、埃及到印度河流域1.继承波斯基本制度(君主专制、君权神授、行省制)2.推广希腊文化(希腊化)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意大利中部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1.完善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2.控制军队,强化元首权力3.发展奴隶制经济,完善税收4.法律的不断调整5.保护各地区的经济贸易活动总结总结2 2:古代三大帝国的比较:古代三大帝国的比较领领 域域传传 播播 途途 径径农耕技

    17、术西亚的农耕技术,向东传到伊朗高原;向西传入希腊,并进一步传到西欧和北欧;向南传入埃及和非洲冶铁技术冶铁技术最初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人类从此进入铁器时代神话故事西亚的神话曾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后影响罗马神话雕刻艺术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字母文字由腓尼基字母向东演变为阿拉马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基督教公元1世纪产生于巴勒斯坦地区,4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后成为极具世界影响的三大宗教之一总结总结3 3:古代文明的多领域传播:古代文明的多领域传播教材知识结构教材知识结构古代文明的扩展古代世界的帝国文明的

    18、交流生产技术交流生产技术交流思想文化交流思想文化交流(文学、艺术、文字)(文学、艺术、文字)经济贸易交流经济贸易交流促进促进结结 果果古代埃及古代埃及 古巴比伦古巴比伦亚述亚述古希腊古希腊波斯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罗马帝国【课标】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第二单元)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学习要点1:了解中古时期世界不同文明的发展与变化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成为其基本特征。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产生,

    19、推动了王权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东欧的拜占庭帝国继承了罗马帝国的遗产,一度强大;俄罗斯在反抗蒙古的斗争中逐渐崛起。对应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多元的原因:中古时期的文明仍以农本经济为基础,具有自给自足的特性,这决定文明仍然呈现出各个地区基本独立发展、多元并存的状态。多元的表现:西欧的封建制度明显不同于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的中央集权;学习要点2:认识中古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课标】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学习要点1:了解中古时期世界不同文明的发展与变化 亚洲的阿拉伯帝国、奥斯

    20、曼帝国以及中国的隋唐宋元等王朝成为区域内和跨区域文明交流的推动力。对应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多元的原因:中古时期的文明仍以农本经济为基础,具有自给自足的特性,这决定文明仍然呈现出各个地区基本独立发展、多元并存的状态。多元的表现:阿拉伯帝国明显有别于印度的笈多帝国以及德里苏丹国,日本和朝鲜都不同程度受到中国的影响;学习要点2:认识中古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课标1-16】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学习要点1:了解中古时期世界不同文明的发展与变化 东非和西非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

    21、路,东非为城市国家,西非为帝国。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创造了独特的古代美洲文明。对应第5课 中古非洲与美洲 多元的原因:中古时期的文明仍以农本经济为基础,具有自给自足的特性,这决定文明仍然呈现出各个地区基本独立发展、多元并存的状态。多元的表现:非洲和美洲除了极具特色的区域文明之外,其内部文明本身也具有多元性和差异性,各自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学习要点2:认识中古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教学建议】本单元教学建议3课时,每课时建议45分钟。(1)本单元上承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下启走向整体的近代世界。这一时期的各区域文明依然呈现出多元面貌。学习本单元,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中古时期西欧文明与东

    22、欧文明、欧洲文明与亚洲文明以及欧洲古代、中古时期及近代时期的文明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与比较,理解中古时期各个不同的文明都对人类历史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培养学生的开放心态和世界意识;引导学生概括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明的不同特点,明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并不是世界的普遍现象,使学生感悟到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差异性,并进一步理解今日世界的一些现象,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古时期。(2)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核心素养为标准,把握本单元关键问题,以问题为引领,通过具体的史料和史事,对本单元的重点加以突出,难点加以突破,给出自己的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带动学生在了解中古时期世界不同文明的发展与变化的基础上,深入

    23、探讨和认识中古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3)本单元的时空定位于中古时期的欧洲、亚洲等世界各区域文明。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借助地图,适当地整合、联系纲要(上)中国古代史部分和纲要(下)第二、四单元和的有关内容,使学生在更宽阔的历史视野中认识把握这一时期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理解历史进程中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原因与结果,进而建构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4)教学中可运用图表法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类梳理,借助史料、历史叙述、史论等,帮助学生了解、感受、体会历史的真实境况和当时人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更好地理解历史和解释历史。【学术观点】奴隶社会是否为人类社会必经阶段(第3课)持反对观

    24、点的人的理由如下:第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等从未明确宜布人类社会必然经历从原始社会经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单线发展模式。第二,奴隶制真正发达的地区非常少。如日耳曼人、斯拉夫人、阿拉伯人未经奴隶社会直接进入了封建社会。第三,奴隶和农奴很难区分,尤其是所谓奴隶社会中的奴隶并不多,而所谓封建社会中的奴隶并不少。因此,马克思所说的“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希腊罗马的、封建的生产方式”并不是前后相继的关系,即分别代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而是同时并列的三种生产方式。【学习活动建议】可以围绕“中古时期西欧和东欧封建制度有何异同?各自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学习探究活动。第04课古代南亚

    25、的国家(“南亚与东亚的国家”一目前3段)、第0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的具体状况(说明:要知道古代非、美洲文明的主要国家)可作为自主学习内容。【3.教材主旨】罗马帝国建立在吸收希腊文化的罗马文化基础之上,但希腊罗马文化的差别又最终造成了罗马帝国的分裂。灭亡西罗马帝国的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重建了政治秩序,封建制度、庄园制度和教会一统是这一时期西欧文明的主要特征,这种多权力中心的格局有利于新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产生和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是建立在古希腊文化基础上的东欧地区虽然也出现了封建制度和庄园制度,但教会服从王权是东欧东正教文明不同于西欧文明的突出特点,深受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影响的俄罗斯在同样突

    26、出王权的同时,其侵略扩张的特性尤为突出。本课的教学立足点为文明史观视角下的中古时期欧洲史。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 西欧封君封臣制度中权利与义务是双向的 封土产生庄园,9-10世纪进入封建社会 庄园自给自足自己管理,农奴有份地【教学设计示例】第3课作战的人祈祷的人劳作的人北仑胡海丰设计这又是什么“人”?与领主的愿望相悖的是,当时的农民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从农村移居到城市也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选择,因为当时的城市已经发展起来随着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了一定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汇编自 河原温等 图说中世纪生活史 第24-25页和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8页【4.教材主旨】由

    27、于历史地理与文化传统的不同,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文化。西亚地区由于伊斯兰教文化影响,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都呈现出明显的政教合一的特点,而印度教文化影响的南亚地区则一直保持着种姓制度,甚至在穆斯林当中也出现了种姓,东亚由于中华文明的先进与富强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汉字文化圈,东亚各国深受中华文化影响但也极力保持各国自身特色,形成丰富的不同文化。大食与大唐:大食与大唐:“怛(怛(d)罗斯之战)罗斯之战高仙芝高仙芝 “伊历伊历133133年年 双方在怛罗斯河相遇,穆斯林战胜了他们,对方大约有五万人被杀,双方在怛罗斯河相遇,穆斯林战胜了他们,对方大约有五万人被杀,大约有两万人被俘,剩下的人逃回了中国。此

    28、事发生在一百三十三年十二月。大约有两万人被俘,剩下的人逃回了中国。此事发生在一百三十三年十二月。”伊斯兰通史著作伊斯兰通史著作历史大全历史大全应启明设计课堂探究:课堂探究:1 1、阿拉伯帝国何以能战胜强大的唐帝国?、阿拉伯帝国何以能战胜强大的唐帝国?2 2、此战之后,阿拉伯帝国并没有乘势向东扩张,、此战之后,阿拉伯帝国并没有乘势向东扩张,是出于什么考虑?是出于什么考虑?3 3、指挥这场战争的大唐将领怎么会是一位高丽人?、指挥这场战争的大唐将领怎么会是一位高丽人?【教学设计示例】第5课【课标】全球联系的建立(第三单元)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

    29、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学习要点1: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必然性 14-15世纪,欧洲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伴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黄金成为商品贸易的主要支付手段,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奥斯曼帝国兴起后,逐渐控制了欧洲传统的通往东方的商路,东西方贸易严重受阻,西欧商人迫切需要开辟绕过地中海东岸直通东方的新航路。传播基督教,也是欧洲人开辟新航的重要动因。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保障。人类在地理知识、航海技术和造船水平等方面的进步,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对应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课标】全

    30、球联系的建立(第三单元)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学习要点2:简要说明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达伽马发现了绕道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的新航路;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欧洲人还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全球海路大通。(P37“其他航路的开辟”为自主阅读)对应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课标】全球联系的建立(第三单元)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

    31、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学习要点3:认识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全球海路大通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阶段,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新航路开辟后,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大大扩展、认识世界的能力不断提高;新航路开辟引发的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人种、物种的迁移与交换,使全球建立了初步联系,也影响到中国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和西欧的殖民掠夺,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历史发展进程。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时代。对应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教学建议】本单元教学建议2课时。本单元两课内容是紧密的因

    32、果逻辑关系,教学中应注意两课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行整体设计。教师可以通过文字史料、图片资料等创设15世纪欧洲社会的历史情境,从经济、社会、政治、思想、技术等角度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必然性,培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要与地图相结合,利用地图了解主要的新航路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培育时空素养。要把新航路开辟置于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理解这一事件对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重要意义,注意培养学生的全局眼光和国际视野。从新航路开辟对欧洲、非洲、美洲、亚洲等不同地区造成的不同影响,辩证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领悟历史解释的多样性,体会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

    33、不平衡性。【学术观点】对“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现象的称谓(第6课)人民版历史必修二P8215-17世纪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新航路开辟【学术观点】对“土耳其阻断商路”说的质疑(第6课)(1)东方经红海和波斯湾至欧洲的两条商路,由伊斯兰商人和意大利商人把持,葡萄牙人无法染指,所以急于寻找直达远东的航路;(2)当葡萄牙为首的西欧人探险时,土耳其人还不曾登上历史舞台;1498年葡萄牙人到达印度时,土耳其势力还没有发展到东地中海的埃及;(3)葡萄牙人到达印度后,就回过头来破坏阿拉伯商人的活动,割断了旧日东西方贸易的交通线;(4)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后有计划地堵塞了旧商路,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重开旧商路的努力

    34、因西欧人的阻挠而未成功。西欧人说土耳其人阻断商路,纯属捏造。雷海宗(1902-1962)据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编雷海宗与二十世纪中国史学,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69-75页;【学习活动建议】建议学生开展以“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为主题的思想辩论活动。通过引入史学界对新航路评价的不同观点,由学生分组查找、研读、运用史料论证不同的观点依据,并在课堂中陈述各自不同的观点,开展一次思想辩论,辩证、客观的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此活动重在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表达能力。指导学生以地图和表格结合的方式学习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自主在世界地图上大致描绘出西班牙、葡萄牙开辟的主要新航路,并比较两国开辟新航路的特点。“

    35、其他航路的开辟”一目内容,可以指导学生以自主学习方式在地图上描出路线,编制相关情况简表。【6.教材主旨】不同区域的古代文明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是相互隔绝的状态不利于文明的进步发展。15-16 世纪欧洲社会经济的变化推动欧洲开辟了连接欧亚的新航路,持续不断的航海探索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地理知识,开辟的新航线将其它大洲和大洋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从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整体发展,特别是欧洲文明的发展。【教学设计示例】第6课 GOLD:海上贸易可以带来巨大的财富:黄金、香料、象牙与奴隶;GOD:航海冒险的意义在于将异教世界的财富运回基督教家乡,再把基督教送到异教世界;GLORY:追求荣耀的骑士精神将

    36、他们的宗教狂热与世俗精神结合起来,创造出人类史上的奇迹;GUN:三桅三角帆葡萄牙式远洋快船成为一座活动炮台,它可以在200码之外击毁各个方向的敌船。周宁中西最初的遭遇与冲突(1)请概括学者关于葡西等国进行远航的原因。(2)以葡西为代表的西欧国家为什么狂热追求黄金等财富?“远洋快船”上除了炮台还有哪些东西?(3)除了“4G”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原因或条件?【7.教材主旨】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商业贸易的变化,海外贸易的巨大发展进而带动人口与物种的大流动与大变迁,同时影响到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欧洲的殖民侵略与掠夺为自身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给亚非拉带给深重的灾难,

    37、逐渐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课标】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四单元)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学习要点1:理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 14到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人文主义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的新的社会思潮,其思想核心是对人的发展和对自我的肯定。在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向英国、德意志、法国和欧洲其他地区传播时,宗教改革兴起。宗教改革实际上是反对天主教会的、反封建专制的社会政治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相互联系

    38、,共同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提高了人们对社会和自然界的认识,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到来。启蒙运动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推动了人们对科学、理性和社会进步的信仰,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对应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标】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四单元)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学习要点2:认识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影响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以改变政治体制为目的的革命或改革,有的国家是通过

    39、暴力冲突完成的,有的国家是通过改革完成的。以民主政治为基本特征的新型政治体制成为西方国家普遍的政治体制,自由、财产、权利等相关政治思想理念被西方人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是,这种政治制度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对应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建议】3课时 本单元的内容呈现出明显的因果关系。学习本单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历史时空框架下,整体把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解释历史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和资本主义制度在历史上的进步性和时代的、阶级的局限性,既要看到以民主政治为基本特征的新型政治体制的确

    40、立,也要结合本册教科书其他相关课文和初中知识,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相关历史和现实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对相关史料进行收集、整理和辨析,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上升到理性分析,从而把握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基本脉络。建议教师利用图表法,帮助学生对欧洲思想解放运动、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进行比较和综合,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能力。【学习活动建议】建议学生开展以“探寻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思想文化渊源”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从而提升学生提取史料信息、建构时空关联、探寻因果关系等方面的能力。学生分组

    41、研读有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资料,围绕“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筛选出史料信息;通过编制图表、撰写小论文、制作演示文稿等活动,呈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联系;各组展示活动成果,师生共同完成对学习情况的评价。针对“资本主义的扩展”这一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就“资本主义在欧美的扩展”(说明:保留了日本)开展自主学习活动。【8.教材主旨】中世纪晚期,西欧经济和社会逐渐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还有近代科学的兴起推动了思想观念的变迁,这种变迁依然遵循着从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的规律,先后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此后的欧洲社会出

    42、现了巨大的变革,此起彼伏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最终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本课的教学立足点为思想解放。【9.教材主旨】近代欧洲社会生活的变化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根据理性的原则提出了不同的政治思想理论,受这些理论的影响,资产阶级领导发起了一场又一场的革命,并根据启蒙思想家的理论建议了新的国家制度,受这些革命的冲击,一些封建君主也被迫进行内部改革,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也因此不断扩展。【课标】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第五单元)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学习要

    43、点1:认识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特点 两次工业革命,也可以理解为工业革命的两个阶段。工业革命既是生产技术的全面变革,也导致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涉及政治、经济、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兴起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自然科学取得丰富成果的背景下的深入发展,它几乎是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的,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一些后起的国家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各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工业革命的进程也各具特色。对应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课标】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

    44、革命(第五单元)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学习要点2: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使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它深刻影响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人口增加明显,城市化进程开

    45、始并加快,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等。工业革命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如环境污染、疾病与犯罪、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等。对应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课标】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五单元)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通过了解马克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学习要点3: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创造了条件。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理论来源。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于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

    46、克思主义诞生。之后,马克思、恩格斯继续进行理论探索,创立了唯物史观,马克思还创立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主义诞生是近代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开展。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人类社会运动中的重要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对应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学建议】2课时(1)本单元主要围绕着工业革命的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意义展开。本单元两课内容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两课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讲述,帮助学生理清它们之间的时空联系,了解发展线索。教师要深刻认识和理解两课的重点,围绕“影响世界”和“诞生与传播”两

    47、个重点展开。(2)教师要指导学生将本单元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面阅读、深度思考,加深理解历史进程中的变化和延续、继承与发展、原因与结果的各种联系,提高历史解释的能力。在教学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时,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认识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体会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增强学生的历史现实感。也可由学生讲述著名科学家为科学奋斗、献身的故事,激励他们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实、求真和创新的科学态度。(3)教师通过对历史情境和史料的分析,促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思考工业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世界意义。帮助学生学会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做到论从史出、史

    48、论结合。对“工业革命”的影响的分析,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如: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或上网查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或整理资料,或把小组的观点做成课件,然后各小组展示成果,在此基础上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用联系的方法学习历史,如联系中外历史纲要(上)中“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及以往所学知识,讨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4)教师应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可以利用教科书中“学习聚焦”“学思之窗”“思考点”等栏目的问题设计,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问题,也可以指导学生讨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与意义是什么?共产党宣言

    49、的主要内容等,则可指导学生通过列表格、绘制图表、提炼关键词等方法掌握。(5)要重视利用巨人的魅力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可以介绍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事迹,使学生体验历史巨人探索和坚持真理、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献身的可贵精神。【学术观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科学有没有发挥作用?(第10课)第一次技术革命主要是在实践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反映的是当时工艺上的最出色成就,工业革命进程中大显身手的大多是直接活跃在生产现场的能工巧匠。在大多数情况下,近代自然科学与工业实践之间并未建立起直接的、密切的联系。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第二编 工业文明的兴盛:16一19世纪的世界史 也有学者认为

    50、,尽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时许多发明创造都是由能工巧匠完成的,但是,17世纪中期以后英国成为欧洲的科技中心之一,特别是许多科学家热衷于生产技术的改进、从而为技术的进步奠定了知识基础。因此,毫无疑问,英国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之一。纲要(下)P57【学术观点】对巴黎公社的认识(第11课)但实际上公社扼杀了第一国际毫无疑问,英国的工联主义者,有理智的和稳健的人,与这种做法和这类学说是格格不入的。1872年以后,第一国际在生活中逐渐消失了。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充分体现了工人阶级的历史首创精神和革命英雄气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基于课标指向的学习要点解读与教学建议ppt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694827.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相关资源 更多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提纲详细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提纲详细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必背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必背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单元+期末共10套学情评估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单元+期末共10套学情评估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详细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详细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九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九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六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六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