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中国古代史思维导图和阶段特征解读 ppt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4694743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PPTX
  • 页数:105
  • 大小:15.99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中国古代史思维导图和阶段特征解读 ppt课件.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 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中国古代史思维导图和阶段特征解读 ppt课件 统编 必修 上册 中国 古代史 思维 阶段 特征 解读 ppt 课件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高一历史组 王海月中中国国古古代代历历史史朝朝代代简简表表夏夏前前2070-16002070-1600商商前前1600-1600-前前10461046西周西周前前1046-1046-前前771771秦秦前前221-221-前前207207西汉西汉东汉东汉25-22025-220魏国魏国蜀国蜀国吴国吴国西晋西晋221-263221-263220-266220-266222-280222-280266-316266-316陈陈东晋东晋宋宋梁梁齐齐十十六六国国东魏东魏西魏西魏北齐北齐北周北周隋隋北魏北魏唐唐317-420317-420581-618581-618618-907618-907五代五代十

    2、国十国宋宋辽西夏金辽西夏金元元清清907-960907-9601271-13681271-1368 1368-16441368-16441644-19121644-1912北宋北宋 960960-1127-1127南宋南宋 1127-12761127-1276西夏西夏1038-12271038-1227金金 1115-12341115-1234辽辽 916-1125916-1125386-534386-534534-550534-550535-556535-556550-557550-557557-581557-581420-479420-479 479-502479-502 502-5575

    3、02-557 557-589557-589新新前前202-202-公元公元9 99 9-23-23北朝北朝439-581439-581南朝南朝420-589420-589东周东周:春秋前春秋前770-770-前前476476、战国前、战国前475-475-前前221221思思想想文文化化政政治治经经济济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夏朝夏朝BC2070-BC1600BC2070-BC1600商朝商朝BC1600-BC1046BC1600-BC1046西周西周BC1046-BC771BC1046-BC771春秋春秋BC770-BC476BC770-BC476战国战国BC475-BC221BC475-BC221

    4、古史传说古史传说;半坡彩陶;半坡彩陶;图画文字。图画文字。夏小正夏小正;夏历夏历殷历殷历(天干地支天干地支););甲骨文甲骨文信史信史;国之大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祀与戎;敬天尊神敬天尊神。金文金文;历史传承;历史传承;学在官府学在官府;礼乐制度;礼乐制度;敬天保民敬天保民。孔子整理六经孔子整理六经;学在民间学在民间,私学兴起;,私学兴起;百家争鸣,思想奠基;百家争鸣,思想奠基;华夏认同华夏认同;诗经;离骚;诗经;离骚;司南;人物龙凤图;司南;人物龙凤图;文明起源文明起源多元一体多元一体禅让制禅让制原始民主原始民主刀耕火种刀耕火种王位王位世袭制世袭制耜耕或耜耕或石器锄耕石器锄耕内外服制内外服

    5、制地方分权地方分权神权色彩神权色彩青铜器;青铜器;少量青铜农具少量青铜农具宗法制宗法制分封制分封制井田制井田制基础基础 工工 商商 食食 官官地缘地缘政治政治大分裂大分裂/大融合大融合/大发展大发展;礼崩乐坏礼崩乐坏,王权式微王权式微;士阶层崛起士阶层崛起;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国家统治国家统治理性化理性化;变法运动变法运动,富国强兵富国强兵,局部统一局部统一;社会转型社会转型铁犁牛耕,井田制破坏;铁犁牛耕,井田制破坏;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精耕细作;城市发展;城市发展;私商私商;都江堰等。;都江堰等。秦秦汉汉大大一一统统先秦时期(远古时期公元前先秦时期(远古时期公元前221221年)年)

    6、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1.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夏朝建立前)(夏朝建立前)阶段特征:阶段特征:长长:时间长,跨度远。:时间长,跨度远。低低:生产力水平低,但也有发展。(刀耕火种,频繁迁徙,物物:生产力水平低,但也有发展。(刀耕火种,频繁迁徙,物物交换)交换)神神:神话传说,:神话传说,“传说时代传说时代”。无无:没有国家,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贫富不均;但晚期出:没有国家,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贫富不均;但晚期出现私有制和社会分层。现私有制和社会分层。有有:政治生活:政治生活:“禅让禅让”传说,氏族制度。传说,氏族制度。经济生活:农业、畜牧业、制陶业(新石器时代标志)经济

    7、生活:农业、畜牧业、制陶业(新石器时代标志)文化生活:宗教观念、图腾文化、绘画、音乐舞蹈、玉文化等。文化生活:宗教观念、图腾文化、绘画、音乐舞蹈、玉文化等。多元化多元化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特点。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特点。2.2.夏商周三代(夏商周三代(BC2070BC2070年年-BC770-BC770年)阶段特征:年)阶段特征:政治政治:王权受限,地方分权王权受限,地方分权(夏商松散的方国联盟、西周分封制,夏商松散的方国联盟、西周分封制,由血缘关系逐渐向地缘关系演变,由部族、方国联盟逐渐向天下共由血缘关系逐渐向地缘关系演变,由部族、方国联盟逐渐向天下共主演进主演进);贵族政治贵族政治(血缘世

    8、袭血缘世袭);神权统治神权统治(占卜,事神的目的在于占卜,事神的目的在于教民事君教民事君);母系影响母系影响(兄终弟及到父死子继,母系影响逐渐减弱,兄终弟及到父死子继,母系影响逐渐减弱,父系血缘影响加强父系血缘影响加强);部落政权部落政权(频繁迁都,周代改变频繁迁都,周代改变);家国一体家国一体。经济经济:青铜时代青铜时代;井田制井田制;工商食官工商食官(生产力水平低,政府控制生产力水平低,政府控制手工业和商业,和后世冶铁官营不同,少数贵族掌握先进的生产手工业和商业,和后世冶铁官营不同,少数贵族掌握先进的生产力力)。文化文化: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国之大事,在

    9、祀与戎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礼器与兵器,政治上神权的显著特征器与兵器,政治上神权的显著特征);学在官府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贵族垄断教育);华夷之辩华夷之辩(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敬天尊神敬天尊神到到敬天保民敬天保民;周公;周公制礼作乐制礼作乐,礼乐礼乐文化文化。东东周周BC475BC475年年BC221BC221年年战战国国“尊尊亲亲尊尊亲亲”的的文化氛围文化氛围“协调凝聚协调凝聚”的的政治体制政治体制“贵贱有序贵贱有序”的的等级社会等级社会那是个那是个“大大”的时代的时代大动荡大动荡:王室衰微,群雄并起,诸侯混战,礼乐崩坏。:王室衰微,群雄并起,诸侯混战,礼乐崩坏。大转型大转型:社会分化,革

    10、故鼎新,变法图强,文化勃兴。:社会分化,革故鼎新,变法图强,文化勃兴。大变革大变革:铁犁牛耕,井田瓦解,土地私有,个体农耕。:铁犁牛耕,井田瓦解,土地私有,个体农耕。大发展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西西周周BC1046BC1046年年BC771BC771年年战国策战国策 300300年年春秋即一部由统一而分裂的历春秋即一部由统一而分裂的历史。史。250250年年战国历史呈现出分裂继续加剧,战国历史呈现出分裂继续加剧,转而又进入兼并统一的历史趋势。转而又进入兼并统一的历史趋势。BC770BC770年年BC476BC476年年春春秋秋春秋春秋 铁犁牛耕铁犁牛耕出

    11、现,出现,水利兴修水利兴修。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 井田制瓦解,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奴隶社会变为封建社会)(奴隶社会变为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小农经济逐步形成,由集体耕种变为逐步形成,由集体耕种变为个体经营个体经营;生产关系变化生产关系变化青铜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铁器时代3.3.春秋战国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时代特征(大分裂大分裂、大动荡大动荡、大变革大变革、大发展大发展、大融合大融合)政治政治:王室式微,权力下移王室式微,权力下移,礼崩乐坏;,礼崩乐坏;诸侯争霸诸侯争霸,大分裂、大,大分裂、大动荡,动荡,变法运动变法运动兴起;兴起;贤能为标准、按军功爵定等级的贤能为标准、按军功爵定等级的官

    12、僚制度逐官僚制度逐渐替代世卿世禄制渐替代世卿世禄制;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分封、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分封、贵族分权贵族分权体制体制逐逐步发展为步发展为以君主为中心的郡县地方行政体系以君主为中心的郡县地方行政体系和和以将相为首脑的中央以将相为首脑的中央集权集权的的君主政治君主政治;社会阶层相对凝固的等级关系剧烈变动;各民族;社会阶层相对凝固的等级关系剧烈变动;各民族各地区各地区大融合大融合,局部统一局部统一。经济经济:铁犁牛耕,:铁犁牛耕,生产力大发展生产力大发展导致导致生产关系大变革生产关系大变革,土地制度,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发展为封建土地私有制;经营方式由集体耕作到由井田制发展为封建土地私有制;

    13、经营方式由集体耕作到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工商食官工商食官”走向瓦解走向瓦解,出现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工商业,出现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工商业发展,出现发展,出现新兴城市新兴城市;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政策逐步确立。政策逐步确立。文化文化:学在官府到: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学在民间,私学兴起,私学兴起,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士阶层活跃;,士阶层活跃;三代天命鬼神观念受到冲击;孝悌观念之外,产生适应官僚制度的三代天命鬼神观念受到冲击;孝悌观念之外,产生适应官僚制度的忠君观念忠君观念;现实主义文学(诗经)和浪漫主义文学(楚辞)形成。;现实主义文学(诗经)和浪漫主义文学(楚辞)形成。思思想想文文化化政政治

    14、治经经济济秦朝秦朝(BC221-BC207)(BC221-BC207)西汉西汉(BC202-AD9)(BC202-AD9)文化专制文化专制,焚书坑儒焚书坑儒;书同文书同文(小篆小篆),),行同伦行同伦;以法为教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以吏为师;汉初汉初,黄老思想黄老思想,无无为而治为而治;武帝武帝,罢黜百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太学和郡国学太学和郡国学;西汉初西汉初发明纸发明纸;汉乐府汉乐府,汉赋汉赋;司马迁史记司马迁史记;西汉末东汉初西汉末东汉初,佛教佛教传入中国传入中国;道教传播道教传播;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皇帝制度皇帝制度;朝议朝议;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广泛推行

    15、郡县制广泛推行;官僚政治官僚政治;编户齐名;编户齐名;车同轨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货币(半两半两,圆形方孔圆形方孔),),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郡国并行郡国并行;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推恩令推恩令;中外朝制中外朝制;1313州部州部刺史制刺史制;察举制察举制;武帝北击匈奴武帝北击匈奴,通西域通西域;小农经济发展小农经济发展;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武帝盐铁官营武帝盐铁官营,改革币制改革币制,均输平准均输平准,算缗告缗财产税算缗告缗财产税;柔道治理天下柔道治理天下,光武中兴光武中兴;事归台阁事归台阁;外戚宦官专权外戚宦官专权;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田庄田庄(政

    16、治经济相结政治经济相结合的社会基层单位合的社会基层单位)东汉东汉(25-220)(25-220)楚汉战争楚汉战争新新(9-23)(9-23)秦汉大一统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公元前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公元前221-221-公元公元220220年)年)4.4.秦汉秦汉(前前221221-公元公元220220=440=440)阶段特征阶段特征:统一统一 大一统大一统政治政治:奠定奠定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的基本格局,边疆控制加强边疆控制加强。秦朝开创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全面推广郡县乡里行政体系、秦朝开创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全面推广郡县乡里行政体系、编户齐名,官僚政治取代贵族

    17、政治,编户齐名,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以皇权为核心的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并巩固集权制度确立并巩固,制度建设成为历代王朝政治制度蓝本。,制度建设成为历代王朝政治制度蓝本。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布衣将相,郡国并行到推恩令,削弱王国。布衣将相,郡国并行到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中外朝、察举制、刺史制度,势力,中外朝、察举制、刺史制度,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东汉初,柔道治天下,事归台阁;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初,柔道治天下,事归台阁;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大一统大一统”理念理念大

    18、一统大一统“大大”不是大小,而是不是大小,而是重视、尊崇重视、尊崇。“一统一统”指天下诸侯系于天子,指天下诸侯系于天子,“大一统大一统”不同于不同于“大大统一统一”,不只是单纯的地域上的统一,更多的是指在国家不只是单纯的地域上的统一,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政治上的整齐划一治上的整齐划一(保持统一,不容有对立政权的存在,权力、(保持统一,不容有对立政权的存在,权力、威望集中于一人,便于控制和驾驭)威望集中于一人,便于控制和驾驭),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上的高度集中。经济上强调一定限度的均平,以抑止分化,经济上强调一定限度的均平,以抑止分化,维持社会的和谐安定;借助对绝大多数

    19、编户齐民的控制,落维持社会的和谐安定;借助对绝大多数编户齐民的控制,落实租税、徭役。实租税、徭役。“大一统大一统”理念理念由由“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统”的秦朝变为现实。的秦朝变为现实。经济经济:经济统制经济统制,封建经济初步发展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重农抑商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重农抑商;西汉初休养生息,汉武帝西汉初休养生息,汉武帝盐铁官营,打击王国和富商大贾势力盐铁官营,打击王国和富商大贾势力;东汉田庄经济东汉田庄经济;丝绸之路为主要路线的陆路贸易发展。丝绸之路为主要路线的陆路贸易发展。文化文化:思想统制思想统制。秦朝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20、以吏为师”,焚书坑儒;书同文、车同轨、,焚书坑儒;书同文、车同轨、行行同伦同伦。西汉初,崇尚黄老无为思想,汉武帝西汉初,崇尚黄老无为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国家统一,生产力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得到加强,科技国家统一,生产力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得到加强,科技发达,文学艺术各放异彩。发达,文学艺术各放异彩。道教产生道教产生;域外文化如佛教传入中国;中外文化交流,以中国为域外文化如佛教传入中国;中外文化交流,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远及欧洲和非洲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远及欧洲和非洲思思想想文文化化政政治治经经济济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

    21、(220-581)(220-581)隋朝隋朝(581-618)(581-618)唐朝唐朝(618-907)(618-907)三教并存三教并存,贵儒尊道贵儒尊道,儒学危机儒学危机,魏晋玄学魏晋玄学;志怪小说志怪小说;艺术发展自觉阶段艺术发展自觉阶段;东晋书圣王羲之东晋书圣王羲之,顾恺之顾恺之“以形写神以形写神”;”;南北朝灌钢法南北朝灌钢法;北朝贾思勰齐名要术北朝贾思勰齐名要术;北朝白瓷北朝白瓷;西晋裴秀禹贡地域图西晋裴秀禹贡地域图;三教合归儒三教合归儒;李春赵州桥李春赵州桥;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专业化专业化,诗圣杜甫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画圣吴道子,书法艺术新风格书法艺术新风格;雕版印刷金刚经雕版印

    22、刷金刚经;三教并行三教并行;唐末火药用于军事唐末火药用于军事;千金方唐本草千金方唐本草曹魏曹魏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东晋门阀政治东晋门阀政治;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封建化封建化););西魏府兵制西魏府兵制;民族交融民族交融;魏晋三省魏晋三省;江南经济得到开发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庄园经济庄园经济(集体协作,自给自足集体协作,自给自足););寺院经济寺院经济;北魏北魏均田制均田制;租调制租调制;创立创立三省六三省六部制部制(程序分程序分工工)和科举制和科举制(自由报名自由报名)均田制均田制,坊市制坊市制;隋开通隋开通大运河大运河,加强南北经济加强南北经济交流交流;完善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三

    23、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从府兵制到募兵制从府兵制到募兵制;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藩镇割据;中外交流频繁中外交流频繁,遣唐使遣唐使,玄奘西玄奘西行取经行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海路丝绸之路兴盛海路丝绸之路兴盛,陶瓷之路陶瓷之路;均田制衰落均田制衰落,租庸调制租庸调制到到两税法两税法,征税由以人为主到以财产为主征税由以人为主到以财产为主.分裂中孕育着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统一,动荡中孕育着动荡中孕育着发展发展,传承中孕育着传承中孕育着创新创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907-960)(907-960)5.5.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阶段特征阶段特征:承上启下:承上启下(220220魏国建立魏

    24、国建立-589589隋朝统一隋朝统一),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动荡中孕育着发展,传承中孕育着创新。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动荡中孕育着发展,传承中孕育着创新。政治上政治上: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分裂中孕育着统一:A.A.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中央集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分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中央集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北方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北周五次统一,裂中孕育着统一,北方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北周五次统一,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部统一,东晋偏安江南及南朝时,南方相对统一。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部统一,东晋偏安江南及南朝时,南方相对统一。B.B.南北方民族大融合进一步发展,南北方民族大

    25、融合进一步发展,汉化与胡化共存汉化与胡化共存,加速中华民族,加速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人民渴望统一。的发展,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人民渴望统一。民族交融是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趋向一致。民族交融民族交融生活方式上:穿汉生活方式上: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贵族。汉族妇女制作汉族妇女制作少数民族的传少数民族的传统食物蒸馍与统食物蒸馍与烙饼砖画烙饼砖画 胡

    26、床在中原地区得胡床在中原地区得到广泛流传。替代到广泛流传。替代了当时人们了当时人们“席地席地而坐而坐”的习惯方式。的习惯方式。在生产方式上: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汉族的先进生产经验,成为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农业居民。(采桑)(采桑)文化生活上:文化生活上:少少数民族音乐不断传数民族音乐不断传入中原,胡汉合舞入中原,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风气。已成为普遍风气。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从表面上看是一个,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大分裂大动乱大分裂大动乱时期,深入时期,深入探究起来,它其实应该说是探究起来,它其实应该说是从分裂走向再统一从分裂走向再统一的时期。这一个的时期。这一个时期的

    27、时期的第一次统一第一次统一是后赵石勒实现的,他统一了除辽西的前燕是后赵石勒实现的,他统一了除辽西的前燕和凉州的前凉之外的北方地区,是北方短期的小统一。和凉州的前凉之外的北方地区,是北方短期的小统一。第二次第二次统一统一是前秦苻坚统一了整个北方,是北方短期的大统一。淝水是前秦苻坚统一了整个北方,是北方短期的大统一。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出现了更大的分裂局面,但是由于长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出现了更大的分裂局面,但是由于长期的民族融合,胡人汉化与汉人胡化的同步进行,终于走向了期的民族融合,胡人汉化与汉人胡化的同步进行,终于走向了北魏第三次统一北方北魏第三次统一北方。从这一视角观察历史,这一时期

    28、最值得称道的就是胡人汉从这一视角观察历史,这一时期最值得称道的就是胡人汉化与汉人胡化,即化与汉人胡化,即汉胡互化汉胡互化。以往史家把十六国的建立归咎为。以往史家把十六国的建立归咎为“五胡乱华五胡乱华”,显然是皮相之见。,显然是皮相之见。十六国的出现是北方民族大十六国的出现是北方民族大批入居内地,与汉族长期融合的结果批入居内地,与汉族长期融合的结果。樊树志国史概要樊树志国史概要传承中孕育着创新传承中孕育着创新:A.A.政治制度上,政治制度上,三省制中枢机构三省制中枢机构逐渐形成,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中逐渐形成,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削弱宰相权力,为隋唐三省六部制奠定基础;书省、门下省,

    29、削弱宰相权力,为隋唐三省六部制奠定基础;B.B.选官制度实行选官制度实行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承接汉代察举制,考试制度雏形,为,承接汉代察举制,考试制度雏形,为隋唐科举制准备条件。九品中正制按照门第高低享受政治权力,重隋唐科举制准备条件。九品中正制按照门第高低享受政治权力,重视出身,具有贵族政治色彩,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政权相对封闭。视出身,具有贵族政治色彩,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政权相对封闭。士族门阀制度兴盛士族门阀制度兴盛。“王与马,共天下王与马,共天下”,开启东晋门阀政治格局,削弱皇权。门,开启东晋门阀政治格局,削弱皇权。门阀士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占据优势,把持政权,形成门阀制度,阀士族在政

    30、治、经济、文化上占据优势,把持政权,形成门阀制度,南朝以后寒门兴起,士族衰落。南朝以后寒门兴起,士族衰落。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实质是封建化;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实质是封建化;从社会生产角度看,实质是农业化。从社会生产角度看,实质是农业化。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丞相制度变迁丞相制度变迁秦秦三公九卿制,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三公九卿制,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汉武帝汉武帝 中外朝制,外朝三公为执行机构,内朝为局策机构。中外朝制,外朝三公为执行机构,内朝为局策机构。东汉东汉设尚书台牵制三公。设尚书台牵制三公。“虽置

    31、三公,事归台阁虽置三公,事归台阁”魏晋魏晋三公已完全被架空,成为荣誉头衔,而三公已完全被架空,成为荣誉头衔,而尚书令、中书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中令、门下侍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宰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宰相,形成三省制雏形成三省制雏形。形。与秦汉相比与秦汉相比,进一步加强了皇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与隋唐相比,与隋唐相比,三省权力划分三省权力划分尚未制度化尚未制度化。明清明清1380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君主专制强化;年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君主专制强化;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门阀士族门阀士族是以是以宗族为纽带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

    32、封建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贵族特权的集团,的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士族享有特权,士族享有特权,把持政权,世代为官,等级严格,标榜门把持政权,世代为官,等级严格,标榜门第第,构成了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构成了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中古门阀制度,整个看来,最主要特征在于按门第高下选中古门阀制度,整个看来,最主要特征在于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至于士族免徭役、婚姻论门第,拔与任用官吏。至于士族免徭役、婚姻论门第,“士庶之际,士庶之际,实自天隔实自天隔”等特征,都是由前者逐渐派生的。等特征,都是由前者逐渐派生的。祝总

    33、斌门阀制度祝总斌门阀制度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九品官人法)(九品官人法)特点特点:世家大族按照门第高低享受政治权力世家大族按照门第高低享受政治权力(重视门第出身重视门第出身);具有贵族政治色彩;具有贵族政治色彩;政权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凝固性政权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凝固性(士族垄断政权士族垄断政权)。寒门(寒门(庶族庶族)指门阀士族以外的地主阶层,)指门阀士族以外的地主阶层,也称寒门,他们政治社会地位低下,只能任也称寒门,他们政治社会地位低下,只能任低级小官,被排挤在士族上层社会之外。低级小官,被排挤在士族上层社会之外。晋、宋之间,士庶区别日益严格,宋、齐时已达

    34、到僵化的程晋、宋之间,士庶区别日益严格,宋、齐时已达到僵化的程度。度。门阀贵族坚决反对把新兴的或假冒的士人处于自己的同一等门阀贵族坚决反对把新兴的或假冒的士人处于自己的同一等级,他们认为必须保持原来独占的统治轨道。士庶区别的严格化发级,他们认为必须保持原来独占的统治轨道。士庶区别的严格化发生在此时,正因为士庶有混淆的危险。所以这里并不表示门阀势力生在此时,正因为士庶有混淆的危险。所以这里并不表示门阀势力的强大,相反的倒是由于他们害怕这种新形势足以削弱甚至消除他的强大,相反的倒是由于他们害怕这种新形势足以削弱甚至消除他们长期以来引以自傲的优越地位。们长期以来引以自傲的优越地位。唐长孺唐长孺南朝寒

    35、人的兴起南朝寒人的兴起士族门阀士族门阀就是世人家族、官僚家族和豪强家就是世人家族、官僚家族和豪强家族的三位一体族的三位一体 门阀政治在南朝毕竟已是强弩之末,日趋衰微。士族腐门阀政治在南朝毕竟已是强弩之末,日趋衰微。士族腐朽不堪,不能担任武职,掌管军事,庶族出身的人便以武职朽不堪,不能担任武职,掌管军事,庶族出身的人便以武职为升官阶梯。南朝的四个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齐高帝萧道为升官阶梯。南朝的四个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陈武帝陈霸先,都是庶族出身,先掌握军成、梁武帝萧衍、陈武帝陈霸先,都是庶族出身,先掌握军权而后取得政权。权而后取得政权。庶族出身庶族出身的的皇帝皇帝当然要提

    36、拔庶族官吏作为当然要提拔庶族官吏作为自己的辅佐,因为士族没有处理实际政务的能力,只能担任自己的辅佐,因为士族没有处理实际政务的能力,只能担任清闲之职,享受高官厚禄。清闲之职,享受高官厚禄。樊树志国史概要樊树志国史概要乌衣巷乌衣巷 刘禹锡刘禹锡(唐唐)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北魏统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北魏统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淝水一战失败后迅速崩溃,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前秦,淝水一战失败后迅速崩溃,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矛盾的矛盾的焦

    37、点焦点集中在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在这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在这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是文明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是文明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樊树志国史概要樊树志国史概要 冯冯太太后后平城平城洛阳洛阳地理地理位置位置地理位置偏僻,水地理位置偏僻,水旱易发,交通不便旱易发,交通不便地处中原,交通便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利,经济经济 产粮有限,不足承产粮有限,不足承载发展需要载发展需要农业发达农业发达;政治政治 保守势力强大保守势力强大中原政治文化中心中原政治文化中心军事军事 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威胁利于控制中原利于控制中原历史历史 北魏定都近北魏定都

    38、近100100年年众多汉族王朝先后众多汉族王朝先后建都建都 “初谋南迁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乃示为大举,因此协定群情。外谋南因此协定群情。外谋南伐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多所不愿,内惮南征内惮南征,无敢言者无敢言者,于是定都于是定都洛阳。洛阳。”魏书魏书孝文帝孝文帝请你分析这两尊佛像在服饰上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请你分析这两尊佛像在服饰上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生活方式汉族化生活方式汉族化社会经济上社会经济上,动荡中孕育着发展,南北方经济发展为统一奠定基,动荡中孕育着发展,南北方经济发展为统一奠定基础。础。A.

    39、A.北方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北方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北方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北方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农耕文,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不断撞击融合,北方经济破坏与发展交替。北方商业明与游牧文明不断撞击融合,北方经济破坏与发展交替。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北魏以后,商品经济一度遭到严重破坏,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北魏以后,商品经济有所恢复,艰难曲折中继续向前发展,南北互市、中外贸易不绝;有所恢复,艰难曲折中继续向前发展,南北互市、中外贸易不绝;屯田制、占田制、屯田制、占田制、均田制均田制、租调制等出现为隋唐时期奠定基础。、租调制等出现为隋唐时期奠定基础。B.B.东晋、南朝时期,江

    40、南经济得到开发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区域经济发展多样性日益,区域经济发展多样性日益突出,凸显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的要求,南北经济差距逐突出,凸显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的要求,南北经济差距逐渐缩小并趋于平衡,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基。渐缩小并趋于平衡,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基。C.C.小农经济为主小农经济为主,士族庄园经济士族庄园经济和和寺院经济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占有重要地位。公元公元485485年,北魏颁布年,北魏颁布均田令均田令,实行均田。这,实行均田。这是土地私有制确是土地私有制确立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土地制度改革立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土地制度改革,它的目的不是改变土地私有,它的

    41、目的不是改变土地私有制,也没有实际地改变当时私有土地的占有状况,但它第一次在制,也没有实际地改变当时私有土地的占有状况,但它第一次在土地的分配上作了大胆的尝试,土地的分配上作了大胆的尝试,把公有土地平均分配给耕种者把公有土地平均分配给耕种者,在基本上在基本上不改变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使不改变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使耕者有其田耕者有其田,尽可能地,尽可能地平平均使用土地均使用土地,然后要求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承担同等数额的租赋。,然后要求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承担同等数额的租赋。桑田不再收回,等于桑田不再收回,等于在一定条件下给予了农民一定的私有土地在一定条件下给予了农民一定的私有土地;均田土地不许买卖,均田土

    42、地不许买卖,抑制了土地兼并的进一步发展抑制了土地兼并的进一步发展。这些措施对。这些措施对于于缓和社会矛盾、安定社会秩序和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一定的积缓和社会矛盾、安定社会秩序和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极作用。杨宁一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 庄园经济庄园经济是士族在经济上广占良田而形成的。庄园主占是士族在经济上广占良田而形成的。庄园主占据许多山、田、河流等,雇佣大量农民从事生产,农民承担据许多山、田、河流等,雇佣大量农民从事生产,农民承担着地租等沉重的赋税负担,着地租等沉重的赋税负担,庄园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庄园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地主庄

    43、园占有大量土地,却不向国家承担各种赋税和徭役,地主庄园占有大量土地,却不向国家承担各种赋税和徭役,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兵役杂税的来源。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兵役杂税的来源。同时这种经济具有同时这种经济具有明显的封闭性明显的封闭性,是这一时期,是这一时期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士族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占有大量土地和依附农民依附农民,形成形成庄园经济庄园经济,影响国,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和兵役杂税,具有明显的封闭性,是导致家财政收入和兵役杂税,具有明显的封闭性,是导致分裂割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据的经济基础。佛教盛行,佛教盛行,寺院经济寺院经济膨胀膨胀。寺院。寺院广占田宅广占田宅,与官府争夺劳与

    44、官府争夺劳动力动力(不在国家户籍)(不在国家户籍)和税收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农民负担加重。年份年份 东汉东汉 157157西晋西晋 280280 下降下降户数户数 10677960106779602459840245984077%77%口数口数 56486856564868561616386316163863 71.4%71.4%魏晋户口下降的原因虽有多方面,但根本原因在于魏晋魏晋户口下降的原因虽有多方面,但根本原因在于魏晋时期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使大量户口沦为私家的佃客。时期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使大量户口沦为私家的佃客。唐长孺唐长孺 魏蜀吴三国总户数魏蜀吴三国总户数146146万余,

    45、人口万余,人口767767万余。万余。280280年,西晋年,西晋灭吴后,全国有户灭吴后,全国有户246246万,人口万,人口16161616万余。万余。282282年,全国有户年,全国有户377377万。万。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江南经济得到开发。江南经济得到开发。西晋末年以来,西晋末年以来,北方长期战乱北方长期战乱,中原人口南迁,不仅为南方地区中原人口南迁,不仅为南方地区经济发展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经济发展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自然条件优越,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沛,气候温润,(雨量充沛,

    46、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适合农业发展,资源丰富,交通发达资源丰富,交通发达 ,蕴含着发展农,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耕经济的巨大潜力。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民族融合民族融合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经济发展发展。统治者的政策统治者的政策:南方统治者为:南方统治者为为了维护统治为了维护统治,增强实力,重视发增强实力,重视发展经济,展经济,采取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一系列采取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促进南方经济发展。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促进南方经济发展。江

    47、南经济发展江南经济发展:新的农作物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新的农作物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民族融合民族融合江南开发江南开发胡人内迁胡人内迁北人南迁北人南迁长期长期分裂分裂民族交融民族交融人口迁徙人口迁徙思想文化思想文化:动荡中孕育着发展动荡中孕育着发展,思想多元化思想多元化,异常活跃。,异常活跃。道教和佛教等兴盛道教和佛教等兴盛,道教贵儒又尊道,佛教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道教贵儒又尊道,佛教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缜对佛教进行抨击。土化。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缜对佛教进行抨击

    48、。魏晋玄学魏晋玄学(研究易经、老子、庄子,即三玄)(研究易经、老子、庄子,即三玄)流行流行,一方面让汉,一方面让汉代确立正统地位的儒家思想遭受危机;另一方面,儒学开始吸收佛代确立正统地位的儒家思想遭受危机;另一方面,儒学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精神,为后代唐宋儒家思想新发展提供了机遇,教和道教精神,为后代唐宋儒家思想新发展提供了机遇,特立独行的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士人群体的形成,推动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的形成,推动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展。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中亚、天竺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中亚、天竺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东晋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

    49、集大批梵文经典。东晋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大批梵文经典。隋唐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在隋唐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在整合中创新整合中创新。所谓所谓整合整合主要是主要是民族的融合民族的融合、南北文化的融合南北文化的融合、中外文化的融合中外文化的融合,以及以及儒道释各种思想的融合儒道释各种思想的融合。盛唐气象,又是在盛唐气象,又是在前代文明的基前代文明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础上不断创新的结果。的结果。袁行霈中华文明史袁行霈中华文明史隋唐凸显整体性社会发展与文化整合隋唐凸显整体性社会发展与文化整合 与南朝相比,与南朝相比,北朝的官僚政治北朝的官僚政治在在运作上更为富有效能运

    50、作上更为富有效能,而且在制度上赢得众多进步。所以我们认为,而且在制度上赢得众多进步。所以我们认为,北朝的强盛来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的力量自体制的的力量,而体制的进步活力,则可以最终归结为北,而体制的进步活力,则可以最终归结为北方的独特历史道路。方的独特历史道路。交替的交替的“胡化胡化”和和“汉化汉化”孕育出了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阎步克阎步克 北朝北朝特点特点:“胡汉杂糅胡汉杂糅”和和“胡汉分治胡汉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中国古代史思维导图和阶段特征解读 ppt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694743.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