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四册哲学与文化总复习ppt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4694721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PPTX
  • 页数:54
  • 大小:2.9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四册哲学与文化总复习ppt课件.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政治 统编 必修 第四 哲学 文化 复习 ppt 课件 下载 _必修4 哲学与文化_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_政治_高中
    资源描述:

    1、上饶艺术学校高二政治期末考试复习备考(2022年9月-2023年1月)壹贰选择题考点预测主观题答题模板总结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4.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5.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6.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

    2、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7.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9.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1.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1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3.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1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

    3、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15.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16.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17.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不是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18.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它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19.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20.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

    4、化趋向21.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是量变和质变22.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2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24.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26.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2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矛盾)28.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29.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30.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31.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32.事物的性质主要

    5、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3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34.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35.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36.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37.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唯一标准、目的38.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39.真理的特点: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40.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4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2.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4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

    6、本问题44.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45.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6.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47.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48.改革的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4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50.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51.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52.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

    7、路线。53.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劳动发展史54.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55.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56.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57.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58.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59.59.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主体差异性、阶级性、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主体差异性、阶级性、社会历史性60.60.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8、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61.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的存在方式62.62.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63.认识事物顺序的“总公式”:实践实践认识认识再实践再实践再认识再认识特殊性普遍性特殊性64.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65.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66.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67.文化是文化是人类人类社会实践社会实践

    9、的产物,的产物,纯粹纯粹自然的东西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不能称为文化68.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69.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70.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71.71.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7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7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7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7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76.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77.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78.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10、: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79.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80.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81.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82.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83.伟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84.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85.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86.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87.文化多样性表

    11、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88.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89.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90.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9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92.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93.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94.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成、更持久的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2)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

    12、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3)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4)社会科学前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为什么说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革?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

    13、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哲学原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

    14、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误的意识。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内部的本质和规律。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

    15、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3.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1 1)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据(一个尊重)(一个尊重)(2 2)要

    16、)要求我们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一(一个发挥)个发挥)(3 3)要求我们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两个结合)(两个结合)(4 4)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17、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两个反对)(两个反对)联系联系的特点的特点1、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3、联系的多样性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整体和部分的辩证

    18、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原理内容】整体与部分既互相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居于主导整体与部分既互相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应当

    19、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维方法认识事物。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20、,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坚持适度原则。发展观发展观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2、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发展的状态或形式)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做好量

    21、的积累,为实现事物质变创造条件。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飞跃。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保护新事物的成长。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4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积极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

    22、展的环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矛盾矛盾的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及方法论【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

    23、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即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统一是对立中的统一,是包含差别的统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总之,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总之,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动力。【方法论方法论】a.a.我们要用一分为二我们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

    24、看问题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使矛盾向有利方向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转化,趋利避害。趋利避害。b.b.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

    25、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性。【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办事情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强调主要矛盾)要求我们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统筹兼顾,恰当地解决好次要矛盾。(强调次要矛盾)要求我们要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

    26、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要求我们坚持用一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2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3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

    27、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要求我们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5 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6 6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着重抓住主流,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着重抓住主流,又不忽视支流。又不忽视支流。7 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28、、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3.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29、。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将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A.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B.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实践是认

    30、识的来源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实践是认识目的目的【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的,在下,二者可以。【原理】: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

    31、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

    32、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方法论】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二、二、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

    33、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历史的本质1.劳动是社会历史

    34、的起点。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3.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并不完全同步。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历史的发展社会历史

    35、的发展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

    36、碍社会前进。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即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的主体原理: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7、 方法论: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地位地位:1.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2.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原理内容】(1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

    38、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产关系的变革。(2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使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原理及方

    39、法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原理内容】(1 1)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2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反作用。当上层建筑当上层建筑适合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当它不适合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时,它就促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当它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为落后的经济基

    40、础服务时,则时,则束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阻碍阻碍社会前进。社会前进。【方法论方法论】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方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使上层建筑适合先进的经济基础。面和环节,使上层建筑适合先进的经济基础。原理: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原理内容原理内容】(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 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选择正确,才能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误,就会遭到

    41、失败。(2)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价值观影响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价值观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和生活目标。(3)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错误的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3.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

    42、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5.正确处理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要把个人、集体、社会利益三者的统一作为选择的标准。二、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3.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原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阶级性和主体差异性,价值

    43、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体现。【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既要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怎么样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和实现价值的创造和实现一、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二、1.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

    44、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2.正确认识和追求人的个性发展1.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2.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3.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4.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并不完全一致。文化的功能1

    45、、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功能。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在当代中国,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既是一个在当代中国,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既是一个“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的过程,也是一个“推推陈

    46、出新、革故鼎新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的过程。今天,我们要今天,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对国家发展的意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2)对中华民族的意义: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

    47、共同的精神标识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3)对今天解决问题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提供有益借鉴。(4)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和理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

    48、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3)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扬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2.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

    49、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4.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5.有助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6.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7.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伟大的XXX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在内涵上具有一致性。8.伟大的XXX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人们勇作新时代的追梦人和奋斗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50、9.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代代传承、历久弥新。伟大的XXX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时代性的体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弘扬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1)内容: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3)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四册哲学与文化总复习ppt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69472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