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第一—十单元复习ppt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4694688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PPTX
  • 页数:50
  • 大小:4.4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第一—十单元复习ppt课件.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 统编 必修 上册 第一 单元 复习 ppt 课件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纲要上1-10单元提升复习第一单元第一单元知识体系概览知识体系概览主题归纳整合一、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1多元一体(1)新石器时代多元一体的格局初步奠定。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从“满天星斗”走向“中原核心”;满天星斗新石器时代中期,六大文化区系并行不悖;中原核心新石器时代晚期,只有中原区系龙山文化维持在较高水平。(2)战国时期多元一体的格局正式形成。从商周至战国时期,华夷杂处,华夷交融;战国时期,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格局正式形成。(3)从秦代开始,多元一体的格局被大一统的政治所巩固。2源远流长(1)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指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2)上万年的文明起步(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3

    2、)五千年的古国(中华文明的形成)。(4)两千年的中华统一实体(秦代以来的大一统局面)。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特征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特征1经济方面:经济方面:铁器、牛耕的铁器、牛耕的使用使用,生产力飞跃;井田制逐渐瓦解生产力飞跃;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2政治方面:政治方面:王室衰微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崩溃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崩溃,开始出现县制开始出现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由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由奴隶制贵族政治向封建的官僚政治演变。奴隶制贵族政治向封建的官僚政治演变。3文化方面:文

    3、化方面:礼乐制度礼乐制度崩溃崩溃,形成了形成了“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潮流。4民族关系:民族关系:“华夷华夷”观念削弱观念削弱,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在征伐和交流中逐渐融合在征伐和交流中逐渐融合,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5军事方面:军事方面: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全国统一的步伐。三、秦汉三、秦汉(公元前公元前221公元公元220年年):中华文明的形成和: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发展阶段1阶段阶段

    4、特征特征秦汉时期包括秦朝秦汉时期包括秦朝(公元前公元前221前前207年年)、西汉、西汉(公元前公元前202公元公元9年年)、东汉东汉(公元公元25220年年)等王朝等王朝,是我国的是我国的“大一统大一统”、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时期。(1)政治上:政治上:“大一统大一统”的实现的实现,秦汉王朝加强了对周边少数民族地秦汉王朝加强了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区的管辖,政权基本稳定;秦朝建立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政权基本稳定;秦朝建立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到西汉时得以巩固。汉时得以巩固。(2)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导的封

    5、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度量衡、货币,两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两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黄河流域是当时的于经济发展;黄河流域是当时的经济重心;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经济重心;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3)思想思想文化上:秦朝文化上: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西汉汉武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西汉汉武帝时帝时“罢黜百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文化迅速发展技文化迅速发展,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文学、艺术各放异彩;佛教的

    6、传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文学、艺术各放异彩;佛教的传入与传播。入与传播。2汉代汉代“大一统大一统”局面形成的措施及影响局面形成的措施及影响(1)政治方面政治方面汉武帝颁布汉武帝颁布“推推恩令恩令”,成功分解了诸侯王的势力。加上采取其他一成功分解了诸侯王的势力。加上采取其他一些打击手段,诸侯国不些打击手段,诸侯国不再对中央形成威胁。再对中央形成威胁。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听命于皇帝的中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听命于皇帝的中朝。朝。实行察举制,大量选拔人才,重视官吏的任用和考核,加强皇帝对地实行察举制,大量选拔人才,重视官吏的任用和考核,加强皇帝对地方官吏的控制。方官吏的控制。实行

    7、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实行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州部州部,负责对辖区内郡级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豪强、严厉镇压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2)经济方面:改革币制经济方面: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均输平准、盐铁官营、实行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算缗”、“告缗告缗”等经济政策等经济政策,打击私营工商打击私营工商业者。业者。(3)思想方面: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尊崇儒学尊崇儒学,提倡提倡“大一统大一统”思想

    8、思想,逐步确立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尊地位,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的政,逐步确立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尊地位,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统治需要。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治统治需要。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3从从“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到思想到思想“大一统大一统”的发展演变的发展演变(1)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时期,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不同学派根据自身实际需要提出各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不同学派根据自身实际需要提出各自的治国思想主张自的治国思想主张,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即即“百家百家争鸣争鸣”。(2)战国晚期战国晚期,伴随兼并战争的进

    9、行伴随兼并战争的进行,社会出现统一的趋社会出现统一的趋势势,秦朝建立后秦朝建立后,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巩固统治需要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巩固统治需要在思想领域实行在思想领域实行“焚书坑儒焚书坑儒”。(3)汉代为巩固大一统的需要汉代为巩固大一统的需要,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的思想的思想,确立儒学的独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尊地位,这说明中国古代治国思想从这说明中国古代治国思想从“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纷争阶段发的纷争阶段发展到思想展到思想“大一统大一统”阶段。阶段。第二单元第二单元知识体系概览知识体系概览主题归纳整合主题归纳整合一、三国两晋南

    10、北朝时期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年)封建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交融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交融1阶段特征:阶段特征:魏晋南魏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北朝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交融时期。的分裂和民族大交融时期。(1)政治上:政治上:长期处于国家分裂时期长期处于国家分裂时期,战乱不断战乱不断,民族交融加强。九品中正制维护士族的政治特权民族交融加强。九品中正制维护士族的政治特权,选选拔官员看重出身和门第拔官员看重出身和门第,不注重才能。不注重才能。政治制度上出现了三省政治制度上出现了三省制。制。(2)经济上:北方经济遭到破坏经济上:北方经济遭到破坏,南方经济得到发展。南方经济得到发展。(3)文文

    11、化上:化上:此时佛教盛行此时佛教盛行,佛教文化突出。佛教文化突出。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段,出现了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大家。东晋顾恺之的绘画讲究出现了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大家。东晋顾恺之的绘画讲究“以形写神以形写神”推动了绘画艺术发展。推动了绘画艺术发展。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是我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比较系统、完整地介绍了农林牧副渔比较系统、完整地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生产经业生产经验和知识。验和知识。2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1)江南经济开发江南经济开发,北方发北方发展相对缓慢:展相对缓慢:秦汉时期

    12、秦汉时期,南方经济明显落后于黄河流域。南方经济明显落后于黄河流域。三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规模较大、破坏性较大的动乱多发生在北方规模较大、破坏性较大的动乱多发生在北方,而而且战乱局面持续时间很长且战乱局面持续时间很长,南方则相对较安定。南方则相对较安定。(2)庄园经济占有主庄园经济占有主要地位:由于士族享有特权要地位:由于士族享有特权,佛教盛行佛教盛行,地主庄园经济、寺院庄园地主庄园经济、寺院庄园经济膨胀。这一时期经济膨胀。这一时期,战乱频仍战乱频仍,劳动力损失极大。庄园经济恶性劳动力损失极大。庄园经济恶性膨胀膨胀,大量隐匿农户大量隐匿农户,封建国家与地主、寺院争夺对封建国家与地

    13、主、寺院争夺对土地和劳动力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非常剧烈。的控制非常剧烈。(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融。我各民族经济交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民族交融中汲取了新的发展能量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民族交融中汲取了新的发展能量,为隋唐的经为隋唐的经济繁盛提供了新的台阶。济繁盛提供了新的台阶。(4)各民族经济生活交流加强。魏晋南北朝各民族经济生活交流加强。魏晋南北朝时期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反映出胡汉杂陈、相互交融的特点。时期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反映出胡汉杂陈、相互交融的特点。二、隋唐五代时期二、隋唐五代时期(581960年年)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再次分裂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再次分裂阶段特征:

    14、阶段特征:全面繁荣全面繁荣,成就突出成就突出,影响深远影响深远,中华文明鼎盛时期。中华文明鼎盛时期。1政治方面政治方面(1)隋朝是隋朝是我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重要朝代。隋朝开创或沿用前代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我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重要朝代。隋朝开创或沿用前代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和府兵制对唐朝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府兵制对唐朝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唐以唐以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为界年安史之乱爆发为界,分为前分为前后两期。后两期。唐前期: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唐前期: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政治比较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政治比较清明明,阶级矛盾相对缓和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社会经济相对繁荣社会经济

    15、相对繁荣,民族关系和睦融洽民族关系和睦融洽,对外交流盛对外交流盛况空前况空前,文化事业兴旺发达文化事业兴旺发达,出现了出现了“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开元盛世世”。唐朝后期: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而衰。此后唐朝后期: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而衰。此后,地方上形成藩镇割据地方上形成藩镇割据,政局混乱。政局混乱。2经济方面经济方面(1)隋朝继续实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租调制隋朝继续实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租调制,开凿了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经济曾一度繁荣经济曾一度繁荣,为唐的封建经济繁荣打下基础。为唐的封建经济繁荣打下基础。(2)唐朝前期唐朝前期,封建封建经济呈现全面繁荣的景象。唐

    16、后期经济呈现全面繁荣的景象。唐后期,安史之乱使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安史之乱使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土地兼并土地兼并使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使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两税法也没有能使经济复苏两税法也没有能使经济复苏,但奠定了唐后期但奠定了唐后期至明中叶中国古代赋税的基础。至明中叶中国古代赋税的基础。3民族关系方面民族关系方面(1)隋朝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隋朝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唐朝统唐朝统治者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与周边各族的关系,各民族进一治者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与周边各族的关系,各民族进一步交融,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步交融,

    17、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家的重要发展阶段。4对外关系方面对外关系方面唐朝时唐朝时,我国经济和文化处于世我国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界先进地位,对外交通发达对外交通发达,采取较开放的对外政策采取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同亚洲、唐朝同亚洲、欧洲各国间的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欧洲各国间的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5思想文化方面思想文化方面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的建筑、雕版印的建筑、雕版印刷、天文、医药学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哲学、史学、刷、天文、医药学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哲学、史学、宗教兴盛;文学艺术光耀千古;体育活动也空前活跃;唐文化泽被深宗教兴盛;文学艺

    18、术光耀千古;体育活动也空前活跃;唐文化泽被深远,促进了亚洲文明的发展和西方文明的进步,是远,促进了亚洲文明的发展和西方文明的进步,是“中华文化圈中华文化圈”的的源流,唐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印迹。源流,唐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印迹。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知识体系概览知识体系概览主题归纳整合主题归纳整合一、宋元一、宋元时期时期(9601368年年)是中华文明的继续发是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展时期1政治上:政治上:(1)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民族融合;民族融合;(2)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宋代在中央和地方全面实行分化事权的改革;宋代在中央和

    19、地方全面实行分化事权的改革;(3)元代行省制度影响深远。元代行省制度影响深远。2经济上:经济上:(1)江南经济快速发展江南经济快速发展,经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济重心南移完成;(2)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呈商品经济呈现繁荣的局面;现繁荣的局面;(3)纸币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纸币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平;(4)对外交往对外交往以海路为主,海外贸易更加发达。以海路为主,海外贸易更加发达。3思想文化思想文化上:上:(1)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壮大市民阶层壮大,推动了文化的高推动了文化的高度繁荣;度繁荣;

    20、(2)科技发明出现高峰科技发明出现高峰,三大发明在此时期完成并外传;三大发明在此时期完成并外传;(3)理学形成;理学形成;(4)多元化、市民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多元化、市民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二、宋元时期思想、科技、文化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二、宋元时期思想、科技、文化折射出的时代特征1思想:理学出现思想:理学出现,儒家思儒家思想逐渐成熟。理学是适应封建中央集权强化的需要而出现的想逐渐成熟。理学是适应封建中央集权强化的需要而出现的,实质上反映实质上反映了封建了封建社会中后期强化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社会中后期强化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2科技:科技:(1)宋元时期是火药、宋元时期是

    21、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发明广泛使用的成熟阶段指南针、印刷术三大发明广泛使用的成熟阶段,更是外传西方的重要时期更是外传西方的重要时期,反映反映了宋元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中外交流的空前繁荣了宋元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中外交流的空前繁荣,也反映了社会生产发展的需也反映了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要。(2)三大发明的成熟和外传三大发明的成熟和外传,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3文学:文学:(1)宋词成宋词成为宋朝主要的文学形式。宋代民族政权并立、国家分裂为宋朝主要的文学形式。宋代民族政权并立、国家分裂,用词抒发对国家分裂的用词抒发对国家分裂的悲愤;宋代悲愤;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

    22、壮大,词的文学形式和特色更加适应市民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词的文学形式和特色更加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活的需要。(2)元曲成为元朝主要的文学形式。元曲反映了元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元曲成为元朝主要的文学形式。元曲反映了元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并行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并行,统治异常黑暗的时代特征统治异常黑暗的时代特征,如关汉卿借窦娥冤的呐喊控诉等。如关汉卿借窦娥冤的呐喊控诉等。4书画艺术:书画艺术:(1)宋代随着手工业、商业的宋代随着手工业、商业的不断发展不断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城市经济繁荣,封建文化高度发展封建文化高度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书

    23、法家、画家涌现出一大批书法家、画家,山山水画成就突出。水画成就突出。(2)宋代强化中央集权宋代强化中央集权,反映在绘画方面反映在绘画方面,如宫廷画盛行;强调以如宫廷画盛行;强调以景写意景写意,抒发作者个人抒发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文人画产生。内心情感的文人画产生。第四单元第四单元知识体系概览知识体系概览主题归纳整合主题归纳整合一、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一、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明清时期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年鸦片战争前)是中国是中国古代文明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日趋巩固;古代文明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日趋巩固;二是封建

    24、制度渐趋衰落。具体表现为:二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具体表现为:1在政治方面在政治方面(1)君主专制得到君主专制得到空前的加强:明空前的加强:明初废丞相强化皇权,实行厂卫特务统治、八股取士等,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清增设初废丞相强化皇权,实行厂卫特务统治、八股取士等,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清增设军机处,大兴军机处,大兴“文字狱文字狱”,使君主专制得到强化。这也同时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使君主专制得到强化。这也同时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说明了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说明了封建制度渐趋衰落。(2)统一多民族国家日趋巩固:通过采取灵活的措施对边疆统一多民族国家日趋巩固:通过采取灵活的措施对边疆地区加强管理地区

    25、加强管理,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对外实行闭关政策但对外实行闭关政策,阻碍了社会进步阻碍了社会进步,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2在经济方面:在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发展均超过了前代水平;区域农业、手工业发展均超过了前代水平;区域间长途贩运和商帮的发展凸显间长途贩运和商帮的发展凸显了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明朝中后了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明朝中后期萌芽,并在清代有了缓慢发展。期萌芽,并在清代有了缓慢发展。3在文化方面:在文化方面:明清文化具有承古萌新的时代特征。明清文化具有承古萌新的时代特征。(1)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反封

    26、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体现了儒学思想的活跃;体现了儒学思想的活跃;(2)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出现了一大批科技巨著出现了一大批科技巨著,但总体而言已开始落后于世界发但总体而言已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展潮流;(3)文学艺术具有高度的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文学艺术具有高度的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4)教育、科举、文化政策教育、科举、文化政策都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色彩。都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色彩。二、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二、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特点(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选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

    27、选官制度等体现了继承官制度等体现了继承,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发展。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发展。(2)专制程度空前专制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废丞相、八股取士和军机处的设置等方面。强化。主要体现在废丞相、八股取士和军机处的设置等方面。(3)体现了时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2影响影响(1)有利于维护多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2)使皇帝的决

    28、策更具有个人独断和使皇帝的决策更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因循守旧之风助长了官场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行。(3)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三、明清时期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三、明清时期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1经济上:经济上:自然经济占自然经济占绝对的统治地位绝对的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非常脆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非常脆弱,商业资本尚未从商业资本尚未从传统经济中彻底分化出来传统经济中彻

    29、底分化出来。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新。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经济因素的成长。2政治上: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是阻碍中是阻碍中国近代化的最主要因素。国近代化的最主要因素。3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上:传统儒家思想仍占据统传统儒家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治地位,明清进步思想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明清进步思想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没有形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完整的理论体系。4对外关系上:对外关系上:封建政府执行封建政府执行“海禁海禁”和和“闭闭关锁国关锁国”政策,人为割断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使中国丧失了融政策,人为割断了中国与世界的交

    30、流,使中国丧失了融入世界潮流的契机。入世界潮流的契机。四、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新变化的表现四、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新变化的表现1经济:经济:明清时期商品经明清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济高度发达,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形成了全国性市场形成了全国性市场,大批大批商业性市镇出现商业性市镇出现,在此基础上在此基础上,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关系萌芽。2思想:思想:具有民主色彩具有民主色彩的反封建思想产生,以黄宗羲、的反封建思想产生,以黄宗羲、顾炎武等为代表,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顾炎武等为代表,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3文

    31、化:文化:反映市民阶层文化需要的文学、绘画和书法作品涌现反映市民阶层文化需要的文学、绘画和书法作品涌现,在艺术上更加追求个性在艺术上更加追求个性,具有一定的反传统、反封建的色彩。具有一定的反传统、反封建的色彩。4对外交往:对外交往: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欧洲国家与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欧洲国家与中国贸易大量增加中国贸易大量增加,玉米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玉米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大批传教士来大批传教士来华华,将一些西方自然科学将一些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带入中国,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出现。知识带入中国,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出现。第五单元第五单元知识体系概览知识体系概览主题归纳整合主题归纳

    32、整合一、中国外交从一、中国外交从“朝贡体系朝贡体系”到到“不平等条约体系不平等条约体系”1“朝朝贡体系贡体系”立足点是传统立足点是传统“华夷观华夷观”思想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定位。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定位。在该体系下在该体系下,“朝贡朝贡册封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质上是宗主认同外交。在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质上是宗主认同外交。在“朝贡体系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与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东亚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与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文化圈。2“不平等条约体系不平等条约体系”即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即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

    33、平等条约所确立的西方列强在华特权制度的总称。其法律依据是立的西方列强在华特权制度的总称。其法律依据是1842年南京条约以来的年南京条约以来的所有不平等条约。这个所有不平等条约。这个“不平等条约体系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本质特征是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的本质特征是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进而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进而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使中国逐渐陷入了使中国逐渐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深渊。“不平等条约体系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逼迫中国推进近代化。客观上逼迫中国推进近代化。首先,不平等条约将中国卷入了全球化进程,经济上开始与世界经济

    34、接轨;其首先,不平等条约将中国卷入了全球化进程,经济上开始与世界经济接轨;其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中国逐渐接受了互派外交使节、递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中国逐渐接受了互派外交使节、递交国书等国际惯例;再次,交国书等国际惯例;再次,“不平等条约体系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逐步具有了谈判意识和使中国逐步具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条约意识。二、全面认识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二、全面认识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1从起因看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2从发动者看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

    35、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日美为主,反映出近代国际格局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美国转移的变化。反映出近代国际格局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美国转移的变化。3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4从结果看从结果看,均以中国失败而告终。均以中国失败而告终。5从列强侵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对中国产华的影响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生了双重影响。(1)灾

    36、难性灾难性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侵略者烧杀侵略者烧杀抢掠抢掠,疯狂毁坏中华文明遗产。疯狂毁坏中华文明遗产。政治上: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政治上: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践踏了中国严重践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国家主权。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国家主权。经济上: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倾销商品和掠夺经济上: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原料,通过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通过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社会性质:在列强的枪炮下社会性质:在列强的枪炮下,中国国门被迫打开中国国门被迫

    37、打开,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政治:闭关锁国被打破政治:闭关锁国被打破,有利有利于中华民族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于中华民族融入世界发展潮流。经济:自然经济逐步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提供了条件。思想:促使中国人民开始觉醒,开始学习西方,寻求救国救民之道。思想:促使中国人民开始觉醒,开始学习西方,寻求救国救民之道。三、鸦片战争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三、鸦片战争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18401901年年)的阶段特征的阶段特征总述:从鸦片总

    38、述: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18401901年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逐步确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逐步确立时期立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的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的时期。1政治政治(1)屈辱线索:列强屈辱线索:列强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侵华战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侵华战争,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争,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抗争探索:农民阶级抗争探索: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发起

    39、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发起了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发起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发起了戊戌维新运动。戊戌维新运动。2经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经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企业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出现和民族工业的出现,使中国产生了近代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使中国产生了近代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实业救国实业救国”的思的思潮潮,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3思想:清朝统治者从思想:清朝统治者从“天朝上国

    40、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逐渐的迷梦中逐渐惊醒惊醒,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思想主流。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思想主流。“中体西用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先后登、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先后登场场,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4生活: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以及戊戌维新生活: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以及戊戌维新运动的推动运动的推动,西方的生活方式传入中国西方的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受到冲击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向近代社会迈进。第六单元第六单元知识体系概览知识体系概览主题归纳整合主题归纳整合一、民国初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孕育一、民国初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孕

    41、育时期时期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年)的阶段特征的阶段特征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社会半殖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时期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时期,也是新的革命力暗、最混乱的时期,也是新的革命力量孕育发育时期。这表现在:量孕育发育时期。这表现在:1政治上政治上(1)北洋军阀政府对内专制独裁北洋军阀政府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主义,参加一战参加一战,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2)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维护民主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发动发动了

    42、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等一系列革命运动了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等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但未能给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了尽头。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了尽头。2经济上经济上(1)一战期间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革命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2)一战结束后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民族工业迅速萧条。3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上(1)辛亥革命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实业

    43、救国”和民主科学思潮影响扩大。和民主科学思潮影响扩大。(2)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前期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科学思想前期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科学思想,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展。4社会生活上: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上: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近近代化的代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体现了明显的民主性和革命性的特点。趋势进一步发展,体现了明显的民主性和革命性的特点。第七单元第七单元知识体系概览知识体系概览主题归纳整合主题归纳整合主题

    44、一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主题一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1相同点相同点(1)社会性质: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而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4)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2不同不同点点主题二比较辛亥革命与国民革命主题二比较辛亥革命与国民革命2.相同点相同点(1)社

    45、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2)革命任务:都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3)作用: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作用: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4)结果:结果:失败。失败。(5)失败原因: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破坏;主观上,革命领导失败原因: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破坏;主观上,革命领导者的软弱妥协或错误方针。者的软弱妥协或错误方针。主题三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时期的领导作用主题三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时期的领导作用1政治:中共政治: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这

    46、一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政治主张政治主张,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2组组织:积极帮助和促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织:积极帮助和促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把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把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阶级的联盟,并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并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宣传党宣传党的纲领,开展的纲领,开展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3群众运动:大革命的群众运动:大革命的特点之一就是群众运动。中国共产特点之一就是群众运动。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和发动工农运动党积极领导和发动工农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

    47、军阀的统治基础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基础,支持和配合了北支持和配合了北伐战争。伐战争。4军事: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军事: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建立了革命武装建立了革命武装,创创办了黄埔军校办了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制度。在北伐战争中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制度。在北伐战争中,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主题四中国共产党从幼主题四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稚走向成熟的过程1从中国的国情认识到民主革命从中国的国情认识到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性。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中国的纲领的重要性。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标志着

    48、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中国的社会现实。社会现实。2从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受挫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中国共产从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受挫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认识到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党在斗争中认识到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取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得革命的胜利,于是进行国共合作于是进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建立革命统一战线。3从国民革命从国民革命运动失运动失败中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国民革命运动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败中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国民革命运动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错误,国民党右

    49、派叛变革命。为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错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为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昌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4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夺取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在创建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在创建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创立了毛泽东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理论,探索出了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探索出了中国式的革

    50、命道路。5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遵义会议是在没有共产国际参与的情思主义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遵义会议是在没有共产国际参与的情况下召开的况下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自己的组织、路线问题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自己的组织、路线问题,是中国共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题五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主题五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工农武装割据”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第一—十单元复习ppt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694688.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