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基于课标指向的学习要点解释 ppt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4694681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PPTX
  • 页数:49
  • 大小:15.79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基于课标指向的学习要点解释 ppt课件.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 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基于课标指向的学习要点解释 ppt课件 统编 必修 上册 基于 指向 学习 要点 解释 ppt 课件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统统编教材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中外历史纲要上上册册纲要上基于课标指向的学习要点解释纲要上基于课标指向的学习要点解释高中历史课程育人高中历史课程育人价值价值一、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一、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透过历史视窗,以历史的视角观察人类历史,提升历史(透过历史视窗,以历史的视角观察人类历史,提升历史认识的广度、深度和高度。)认识的广度、深度和高度。)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掌握并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如分析与综合、抽象(掌握并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如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比较与分类等,尤其是历史逻辑思维能力。)与概括、归纳与演绎、比较与分类等,尤其是历史逻辑

    2、思维能力。)三、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三、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涉及历史的观念、历史地看问题的思维习惯与方法,也(涉及历史的观念、历史地看问题的思维习惯与方法,也包括从历史角度形成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社会意识、公民意识等,还应包括求包括从历史角度形成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社会意识、公民意识等,还应包括求真求实意识、证据意识、问题意识、质疑精神与评判意识等)真求实意识、证据意识、问题意识、质疑精神与评判意识等)四、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四、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渗透于搜集史料、整理史事、历史思维和历史表达(渗透于搜集史料、整理史事、历史思维和历史表达等历史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必备品格和关

    3、键能力。)等历史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著名的德国数学家著名的德国数学家F.克莱因把中学生比作一门炮,十年中往里装知识,克莱因把中学生比作一门炮,十年中往里装知识,然后发射,发射后,炮膛里就空空荡荡,一无所有了。我观察被迫死记那种然后发射,发射后,炮膛里就空空荡荡,一无所有了。我观察被迫死记那种并不理解、不能在意识中引起鲜明概念、形象和联想的知识的孩子的脑力劳并不理解、不能在意识中引起鲜明概念、形象和联想的知识的孩子的脑力劳动,就想起了这愁人的戏言。用记忆替代思考,用背诵替代对现象本质的清动,就想起了这愁人的戏言。用记忆替代思考,用背诵替代对现象本质的清晰理解和观

    4、察晰理解和观察是一大陋习,能使孩子变得迟钝,到头来会使他丧失学习是一大陋习,能使孩子变得迟钝,到头来会使他丧失学习的愿望。的愿望。”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高中历史课程育人高中历史课程育人策略策略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业质量水平划分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业质量水平划分学业质量水平学业质量水平(第(第1-2层级中关于层级中关于“时空观念时空观念”部分)部分)1-2能够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空间表达方式;能够理解它们的意能够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空间表达方式;能够理解它们的意义;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义;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2-2能够将某一史事定位

    5、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利用历史年能够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统统编教材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中外历史纲要基本特点基本特点 以通史以通史+专题的叙事框架,展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本课程专题的叙事框架,展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对中外历史中外历史重大事件、历史人物和历

    6、史现象的叙述,展重大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叙述,展现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人类社会现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从分散到整体、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体、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古今中外古今中外”语境下中华文明的流变语境下中华文明的流变“古今中外古今中外”语境下的中国语境下的中国 中国一词至迟出现于西周初年中国一词至迟出现于西周初年。目前所见证据是周成王时。目前所见证据是周成王时“何尊何尊”铭文:铭文:“惟武王既克大邑商,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上天曰:则廷告于上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余其宅兹

    7、中国,自之辟民”。西周初的中国西周初的中国指指周王所在的丰和镐及其周围一带周王所在的丰和镐及其周围一带。灭商后,将商都灭商后,将商都殷一带也成为中国。后陪都洛阳,也被称为中国。中国是政治中心为中心的地理中殷一带也成为中国。后陪都洛阳,也被称为中国。中国是政治中心为中心的地理中心。心。春秋时春秋时中国扩大到周天子中国扩大到周天子“直属区直属区”和晋郑宋鲁卫等,大致相当于河南大部、山西南部、山东西和晋郑宋鲁卫等,大致相当于河南大部、山西南部、山东西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齐桓公齐桓公取得霸主地位,进入取得霸主地位,进入“中国中国”战国七雄不仅以战国七雄不仅以“中国中国”自居,相互自

    8、居,相互间也承认为间也承认为“中国中国”。秦汉时代,秦汉时代,疆域中的大部分都可以算疆域中的大部分都可以算“中国中国”;所统治的边远地区或统治范围;所统治的边远地区或统治范围之外就是夷、戎、蛮,就不是之外就是夷、戎、蛮,就不是“中国中国”。西晋灭亡后,东晋十六国产生西晋灭亡后,东晋十六国产生“中国之争中国之争”。隋朝统一后,隋朝统一后,南北方都被承认为南北方都被承认为“中国中国”。类似争论出现于北宋、辽之间和南宋、金之间,兼有双方疆域的元朝也。类似争论出现于北宋、辽之间和南宋、金之间,兼有双方疆域的元朝也采用了和隋唐一样的办法采用了和隋唐一样的办法承认双方都是承认双方都是“中国中国”。从明朝后

    9、期开始,来华的西方人一般都用。从明朝后期开始,来华的西方人一般都用“中中国国”、中华、中华帝国、中央帝国这样的名称,而不用明朝、清朝。直到、中华、中华帝国、中央帝国这样的名称,而不用明朝、清朝。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才正式成为它的简称,成为国家的代名词。才正式成为它的简称,成为国家的代名词。朕遇(东汉)光武(帝),当并驱于中朕遇(东汉)光武(帝),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大丈夫行事当磊磊原,未知鹿死谁手?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母,狐媚以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母,狐媚以取天下

    10、也。取天下也。晋书晋书石勒石勒载记载记“古今中外古今中外”语境下中华文明的流变语境下中华文明的流变“古今中外古今中外”语境下的中国语境下的中国 “中国有着仁厚的独裁统治,幅员广大,礼仪繁冗,贸易繁荣,高度都市化,商业往来独出心裁,作战方式落后。”19世纪外国图书插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颓废的鸦片烟管、高大的北京城墙、戴枷的罪犯、路边的乞丐、衣衫褴褛的穷人、求神拜佛的男女、推着独轮车的老男人、威风八面的官员出行、女人的小脚、热闹的剃头摊、奢侈的宴饮、阴沉的街道、破落的神庙19世纪世纪70年代美国驻上海总领事西华年代美国驻上海总领事西华向华盛顿报告说:向华盛顿报告说:“在中国居留的洋人中间,占上风的

    11、倾向是在万国的天平上把中国人贬到很低,说在中国居留的洋人中间,占上风的倾向是在万国的天平上把中国人贬到很低,说他们的智能低得可怜,谴责他们的道德标准,宣称他们死气沉沉,缺乏精力。他们的智能低得可怜,谴责他们的道德标准,宣称他们死气沉沉,缺乏精力。”“古今中外古今中外”语境下的中国语境下的中国 1600年以前的中国是“这样一个帝国:它在形成之时(商朝)便融合了不同的地区和民族,并在漫长的历史中保持对外来影响的开放,而不是一个拒绝外来影响的中央王国”。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韩森(Valerie Hansen)在开放的帝国一书的序言 “从1600年以后,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命运,就和其他国家交织在一起了,

    12、不得不和其他国家一道去搜寻稀有资源,交换货物,扩大知识。”史景迁(Jonathan Spence)在追寻现代中国一书的序言统统编教材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中外历史纲要上上册册学习要点学习要点1: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特点。: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特点。有学者指出“各文化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有不同程度的联系,中原文化区更起着联系各文化区的核心作用”。这一文化结构,既体现了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又形成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严文明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文物1983年第3期,第3850页。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

    13、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课标课标1.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古今中外古今中外”语境下中华文明的流变语境下中华文明的流变学习要点学习要点2:理解中国早期国家特征:理解中国早期国家特征(1)夏、商、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

    14、发展时期。也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繁荣时期。早期国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社会发展的产物,又为秦朝开辟的大一统国家奠定基础。(2)和传说时代相比,早期国家的不同点主要在于:世袭王朝,具有行政、司法等职官和军队的国家机器。这些不同点正是早期国家和秦朝及其之后的大一统国家相比的共同点。早期国家以部族联合或宗法制、分封制为基础的国家管理,比较松散,王权的集权程度不高。商朝的内外服制、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商周的井田制是理解早期国家特征的关键。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课标课标1.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

    15、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古代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主要集中在古代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主要集中在尚书尚书诗经诗经和和史记史记 夏本夏本纪纪中,但至今尚未发现像商周那样用甲骨文、金文来记录当时史事的材料。中,但至今尚未发现像商周那样用甲骨文、金文来记录当时史事的材料。如果我们采用如果我们采用“从已知到未知从已

    16、知到未知”的方法的方法“多重证明夏朝多重证明夏朝”存在,应该怎么做?存在,应该怎么做?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课标课标1.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17、古今中外古今中外”语境下中华文明的流变语境下中华文明的流变学习要点学习要点3: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战国时期,社会充满了新与旧的矛盾。随着铁犁牛耕技术的兴起,井田制已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工商业的进步和货币的广泛流通,使统治者重新考虑产业重心的问题。出于社会转型和兼并战争的需要,变法成为诸侯的共识。有学者指出:“各国变法,其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富国、强兵与君主集权。”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奖励军功、土地私有、推行县制和什伍连坐等措施就是呼应时代发展的最强音,并使呼应时代发展的最强音,并使秦国从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秦国从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走向大一统走向

    18、大一统。萧平汉战国变法运动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学术交流2001年第2期,第130133页。【课标课标1.2】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的局面及其意义。法家之学,在先秦诸子中,是最新颖的,最适合于时势的。但法家之学,亦自有其落伍之处。落伍之处在哪里呢?便是不知道国家和社会的区别。国家和社会不是一物。因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只是在一定的限度内是一致的,过

    19、此以往,便相冲突。国家是手段,不是目的。所以国家的权力,只该扩张到一定的程度,过国家是手段,不是目的。所以国家的权力,只该扩张到一定的程度,过此以往,便无功而有罪。此以往,便无功而有罪。法家不知此义,误以为国家的利益,始终和社会是一致的。秦始皇既兼并天下之后,还不改变政策,这是秦朝所以灭亡的大原因。这种错误,不是秦始皇个人的过失,也不是偶然的事实,而是法家之学必至的结果。所以说法家的思想,也是落伍的。吕思勉中国文化思想史九种【课标【课标1.2】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

    20、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的局面及其意义。学习要点学习要点4:了解孔子、老子学说与百家争鸣局面及其意义:了解孔子、老子学说与百家争鸣局面及其意义春秋时期,孔子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老子的思想包含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反对制度束缚。战国时期社会冲突和矛盾更加激烈,原有的旧制度分崩离析,士人队伍进一步扩大,代表不同社会阶层的各学派之间竞相发表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思想领域的体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诸子百家思想不仅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

    21、了思想理论基础,对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其智慧在现代社会仍极具借鉴意义。【课标【课标1.2】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的局面及其意义。学习要点学习要点5:认识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认识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秦朝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从军事、制度、经济文化等层面巩固统一,并确立中央集权体制。

    22、随着秦的灭亡,其很多举措被质疑和否定,直到汉武帝时期,通过对内对外的一系列措施充分巩固了大一统国家的发展模式。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华文化共同体初步定型。【课标课标1.3】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家等举措,认识统一多】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家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

    23、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课标【课标1.3】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家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家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课标【课标1.3】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家

    24、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家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其次张苍,秦御史;叔孙通,秦待诏博士。次则萧何沛主吏椽,曹参狱椽其余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婴等皆白徒。樊哙则屠狗者,周勃则织薄曲吹箫给丧事者 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盖秦、汉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间为天地一大变局局

    25、。”赵翼廿二史札记【课标【课标1.3】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家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家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中国传统王朝发展脉络:以中原为中心的放射状发展;北方游牧政权并行发展。中国传统王朝发展脉络:以中原为中心的放射状发展;北方游牧政权并行发展。西汉:南北兼跨的一种尝试,西汉疆域进入草原区域。西汉:南

    26、北兼跨的一种尝试,西汉疆域进入草原区域。【课标【课标1.3】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家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家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丝绸之路上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丝绸、香料、生姜、丝绸之路上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丝绸、香料、生姜、肉桂等)。肉桂等)。商人、传教士和

    27、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新年来到远方: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经过丝绸之路吸引了远方的信教者。同教新年来到远方: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经过丝绸之路吸引了远方的信教者。同时,一些肉眼看不到的旅行者如病菌也穿过丝绸之路,在遇到新的感染人群时引发时,一些肉眼看不到的旅行者如病菌也穿过丝绸之路,在遇到新的感染人群时引发毁灭性瘟疫。毁灭性瘟疫。新全球史新全球史P315下册教材下册教材P9学习聚焦学习聚焦: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展促使帝国兴起,帝国的统治进一: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展促使帝国兴起,帝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扩大了古代文明区域。

    28、步巩固扩大了古代文明区域。P12:古代世界各地区的经贸往来,以及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是文明交流的重:古代世界各地区的经贸往来,以及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是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促进了文明的发展。要表现,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学习要点学习要点6: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秦的速亡与秦的暴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两汉衰亡则与其统治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破产流亡这两大社会矛盾发展态势密切相关。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土地兼并的必然现象,致使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的尖锐。与早期国家相比,大一统国家国力强盛,对社会控制更加紧密,但统治缺乏弹性。秦朝和两汉展现了中国古代大

    29、一统国家覆亡的主要模式,即亡于内部的社会矛盾,但具体又有不同,秦朝是危机急剧爆发,两汉则是危机逐渐积累。【课标【课标1.3】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家等举措,认识统一多】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家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学习要点学习要点1: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至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至隋唐时期的民

    30、族交融和区域开发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频繁更迭,在民族迁徙、冲突战争、友好交往、统治者改革等方式的影响下,民族交融成为这一时期的历史大趋势。汉人政权南移、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整体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隋唐盛世在很大程度上是两晋南北朝民族交融的成果。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繁荣昌盛的阶段,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族交融成为这一时期的突出特色。中央政府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对周边地域的管理,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对我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31、发展【课标课标1.4】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隋唐帝国的形成过程实际就是一个政治统一的过程,它具体体现在北周吞并北齐周隋革命隋的南北统一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中,而直接成为这一政治统一进程起点的,则是北魏的内乱。内乱既是北魏式统一政治出现破绽,产生分裂的结果,同时也是历史归结于隋唐这样一个大统一时期的出发点。“

    32、古今中外古今中外”语境下中华文明的流变语境下中华文明的流变 隋唐既继承了汉魏以来的中原文化传统,有融汇了北方草原族群的文化因素。国家与社会都呈现出一种繁荣宏大的气象,推动着中华文明演进至前所未推动着中华文明演进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有的高度。降至武则天、唐玄宗,随着关陇集团垄断政权局面的结束,李唐皇室蜕变成“奉长安文化为中心,恃东南财赋以存立”的统治群体中心,促进了中华文明新文化的形成和繁荣。【课标【课标1.4】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

    33、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学习要点学习要点2:认识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认识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从保证农民生产的租庸调制到“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的两税法,反映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学习要点学习要点3:认识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认识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成就成就教材P47问题探究:【课标【课标1.4】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

    34、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唐朝以核心的农耕文明区为中心,不断开疆唐朝以核心的农耕文明区为中心,不断开疆拓土,实现拓土,实现“南北兼跨南北兼跨”的局面的局面。唐朝的南。唐朝的南北统辖,东西兼顾的力度与局面的维系能否北统辖,东西兼顾的力度与局面的维系能否成功决定了行政建制与军事控制的长久或断成功决定了行政建制与军事控制的长久或断裂,建基于行政之上的疆域亦呈现伸缩不定裂,建基于行政之上的疆域亦呈现伸缩不定之状态之状态。1、中原核心区决定了王朝能否存在的基、中原核心区决

    35、定了王朝能否存在的基础,是否繁荣。础,是否繁荣。2、周边地区决定了王朝是否能成为空前、周边地区决定了王朝是否能成为空前帝国或是某一特定地域的王朝(宋和明帝国或是某一特定地域的王朝(宋和明朝)。朝)。冯道(882-954年),瀛洲景城人(今河北交河县)。唐末投刘守光作参军,后投河东监军张承业当巡官。张承业重视他的“文章履行”,推荐给晋王李克用,任河东节度使掌书记。后唐庄宗时任户部尚书、翰林学士,明宗时出任宰相。后晋高祖、出帝时均连任宰相,契丹灭晋后,被任为太傅,后汉代晋后任太师,后周代汉后依然任太师。周世宗政北汉前,冯道极力劝阻,激怒周世宗,令监修周太祖陵墓。后去世。“古今中外古今中外”语境下中

    36、华文明的流变语境下中华文明的流变“道之履行,郁然有古人之风;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体。然而事四朝,相六帝道之履行,郁然有古人之风;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体。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夫一,可得为忠乎?夫一女二夫,人之不幸,况于再三者哉。女二夫,人之不幸,况于再三者哉。”薛居正薛居正旧五代史旧五代史“无廉耻者无廉耻者”欧阳修欧阳修新五代史新五代史;“奸臣之尤奸臣之尤”司马光司马光他(晋高祖石敬瑭)要冯道出使辽国行礼,表示对父皇帝的尊敬。冯道毫不犹豫,说他(晋高祖石敬瑭)要冯道出使辽国行礼,表示对父皇帝的尊敬。冯道毫不犹豫,说“陛下受北朝恩,陛下受北朝恩,臣受陛下恩,有何不可。臣受陛下恩,有何不

    37、可。”好个奴才的奴才!好个奴才的奴才!中国通史简编中国通史简编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标课标1.5】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化;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学习要点学习要点1:认识两宋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

    38、的新:认识两宋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变化。“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者。”南宋南宋 叶适叶适水心别集水心别集卷卷14纪纲二纪纲二宋生于忧患,长于忧患,死于忧患。宋生于忧患,长于忧患,死于忧患。【课标【课标1.5】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化;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

    39、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学习要点学习要点2: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辽夏金元诸少数民族政权,坚守草原本位的同时经营汉地,促进了民族的交融,推动中国政治中心的北移,以及政治与经济中心的进一步分离。辽夏金因俗而治,维持了较长时间的稳定。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初步奠定了中国疆域的规模。元朝糅合辽、金、宋的法统,建立起以维护蒙古贵族特权、皇权膨胀、“臣僚奴化”为主要特征的“家天下”政治形态,对明清产生重要影响。元朝交通空前发达,南北经济差

    40、距进一步拉大,中西交往盛极一时,民族矛盾突出,但不同民族的交往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导致中国政治中心确定在北方,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改变了统一王朝之下南北关系的格局。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课标课标1.6】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以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以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

    41、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学习要点学习要点1:认识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意义。:认识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意义。学习学习要点要点2:认识认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和面临的危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和面临的危机。(1)明朝对东北、西北、西南边疆采用卫所和土司的双重管理体制,加快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从羁縻政策到直接管辖的变化。西

    42、南改土归流虽是在清朝大规模推开的,但却是在明朝就开始了。(2)在整个世界变化的框架中,观察明清的重要变化和面临的危机。“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展现了中西以不同方式推进全球化;中国主动建构了“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推动了新兴太平洋贸易的发展。将商业贸易、人口流动、区域开放等视为明清国家边疆拓展和加强管理的动力。赵轶峰:明清社会定义为“帝制农商社会”,呈现出一种新旧杂陈的状态(明清帝制农商社会研究初编,科学出版社,2017年)黄宗智:是人口压力造成经济的“过密化”或“内卷化”,导致了明清工商业经济的活跃,因而是没有发展的增长(参见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1986年;

    43、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1992年)李伯重:16世纪50年代以降江南地区的经济变化,称之为“早期工业化”,明清江南工业发展同样属于由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推动的“斯密型成长”,而且如果没有西方的入侵,这种发展还有很大空间,尽管并不一定能导致资本主义的近代工业化(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观照英国首观照英国首发工业革命的背景)发工业革命的背景)“古今中外古今中外”语境下中华文明的流变语境下中华文明的流变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标课标1.7】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军

    44、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学习要点学习要点1:认识列强侵华的:认识列强侵华的史史事事及其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影响学习要点学习要点2:概述晚清时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概述晚清时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学习要点学习要点3:认识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抗争和:认识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抗争和探索探索及其存在的及局限性及其存在的及局限性(1)现代化

    45、:懵懂无知的现代化(鸦片战争)走火入魔的现代化(太平天国)刻不容缓的现代化(甲午战争)步履蹒跚的现代化(辛亥革命)以谁为师的现代化(五四运动)(2)核心问题:为什么要现代化(鸦片战争);要什么样的现代化(太平天国);为什么要快速现代化(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什么是最适合中国的现代化(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李元亨.专题教学如何突出主题立意,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12)【课标【课标1.7】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

    46、在的局限性。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学习要点学习要点1:认识列强侵华的:认识列强侵华的史史事事及其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影响学习要点学习要点2:概述晚清时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概述晚清时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学习要点学习要点3:认识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抗争和:认识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抗争和探索探索及其存在的及局限性及其存在的及局限性(1)传统政治体制变化:)传统政治体制变化:联系两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关史事,了解清王朝联系两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关史事,了解清王朝慈禧慈禧奕集团和湘淮官僚集

    47、团兴起的历史面相,分析、评价其试图解决国弱民贫问奕集团和湘淮官僚集团兴起的历史面相,分析、评价其试图解决国弱民贫问题的自救方案,认识到题的自救方案,认识到洋务运动洋务运动(160160周年)周年)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但未能挽救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但未能挽救国家落后沉沦的局面国家落后沉沦的局面。东南互保是地方督抚第一次挑战中央权威,刺激了地方的离心,。东南互保是地方督抚第一次挑战中央权威,刺激了地方的离心,表明了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表明了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2)中西交往:天朝上国的心态)中西交往:天朝上国的心态顽强的文化优越顽强的文化优越封闭状态下的极度自信封闭

    48、状态下的极度自信非理性的保守非理性的保守群体性的文化自卑心理学习西方时的焦虑、紧张(比较日本明治维新时的始惊、次醉、终狂)“古今中外古今中外”语境下中华文明的流变语境下中华文明的流变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1901年梁启超李鸿章传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标1.8】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

    49、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学习要点学习要点1: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并理解辛亥革命的: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并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历史意义。学习要点学习要点2: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特点。学习要点学习要点3:探讨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探讨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影响。(1)辛亥革命:为什么清政府“招人恨”?“旧邦”如何“新造”?1912年2月15日,南方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就这样落到袁世凯手里。(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尤其是袁世凯败亡后,中国重新落入黑暗的深渊。但中

    50、国在国际地位、经济、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诸方面出现种种新气象。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课标课标1.9】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学习要点学习要点1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基于课标指向的学习要点解释 ppt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694681.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