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湖南省株洲市第二 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B).docx

  • 上传人(卖家):meimeiwenku
  • 文档编号:4694523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990.3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湖南省株洲市第二 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B).docx》由用户(meimeiwenku)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 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B 湖南省 株洲市 第二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12 月月 历史试题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数学_高中
    资源描述:

    1、湖南株洲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三历史试题(B)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45分1春秋初期发生过“周郑交质”,郑庄公姬寤生先把世子(继承人)送到周都城,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到了郑国居住,以证明双方互信。这主要反映出A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不足B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破坏C礼乐制度遭到破坏D周礼规范了贵族阶层道德2下图为某学生针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作的一幅漫画一锅好汤。其意是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使百家思想得到均衡发展B兼采众家之长的理念C尚未实现学术的高度统D使儒家思想名存实亡3有学者在研究元朝历史时,引用了下面的材料: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

    2、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该学者引用这些材料主要是为了说明A元朝推行民族平等政策B边疆地区经济得到发展C元朝沿用唐朝“羁縻”政策D元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4战国时期吕氏春秋.审时篇中首次提到农业“三才”。指出,“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该理论A反映了儒家“天人感应”生态观念B适应了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势的需要C反映了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成熟D不利于畜力、自然力、机械力的普及5有学者指出,科举制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它所促成的“上升”型流动,也在于其“下降”型流动。下列对科举制“上升”和“下降”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央加强了对选官的控制B促进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C提高官员群

    3、体的文化素质D平衡官员来源的地域分布61916年6月8日,漫西家马星驰发表了漫画今日始撒手长往乎(如图).漫画可用来说明A三权分立体制导致了袁世凯的专制B袁世凯的卖国行径阻碍了中国发展C袁世凯独的规统治破坏了民主体制D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7下面是1912-1915年全国报社及报纸发行变化统计表(据不完全统计)。1912年后的数据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报社数(单位:家)1912年1915年全国其中全国其中北京上海汉口北京上海汉口50050156/2052报纸发行量(单位:份)1912年1913-1915年4200万3900万A政府高压政策的加强B“二次革命”的失败C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D各

    4、种“主义”的冲击8近代中国,孙中山等革命派推崇王夫之,将其视为“恢复中华”的思想先驱,并印发王夫之的黄书等有关“华夷之辨”的书籍,倡导“排满革命”“光复旧物”。此举A复兴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B高举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体现了革命派的斗争策略9有学者指出,从社会发展和分层角度而言,人类的食物结构在原始社会无差别或差别很小,进入阶级社会后,差别出现并逐渐拉大。这意在说明A阶级压迫加大了贫富差距B奴隶社会落后于原始社会C社会发展拉大了不同阶层食物结构的差距D人们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其生产食物的能力10如图所示为1946年5月1日刊于联合画报上的漫画作品张果老向着民主唱,背着民主跑。该

    5、作品A体现了中西艺术风格的融合B讽刺了国民党倒行逆施的专制行径C揭露了官僚资本的卖国本质D表现了知识分子对联合政府的向往11下表是国家统计局调查的我国某一历史时期, “国家计划”成分在经济中的比重。表格中“1”“2”代表的年份可能是A1927年,1949年B1949年,1965年C1966年,1976年D1978年,1998年12“他们将自己生活的时代视为拉丁语文学的重生或复兴,并创造了中世纪一词,表示自己生活的新时代与几个世纪以前的黑暗时代截然不同。”材料中的“他们”属于A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B宗教改革时期的改革者C启蒙运动时期的学者D科学革命时代的科学者13下图是德国的对外扩张(193819

    6、39年)。对此图的历史解读,正确的是A此时欧洲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B德法处于“奇怪的战争”阶段C此图可示绥靖政策发展到顶峰D苏德爆发战争使二战规模扩大14二战后,英国经济由盛转衰,经济增长率长期落后于其它发达国家。英国这种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创新乏力,综合国力持续衰落的现象,被称为“英国病”。为此,英国政府进行过许多努力,但更效果不彰,直到撒切尔夫人主政期间,“英国病”才基本治愈。撒切尔政府的主要成功经验是A加强国家干预经济增加计划性B通过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C推行企业国有化加强宏观管理D发展信息产业激发创新活力15下图为1824年德国画家弗里德里希所绘希望的毁灭,它虚构了一只前往北极探险的“

    7、希望号”木船撞毁于海上厚冰的情状。画中仿如巨石的厚重冰片层层相叠,相形之下一只小船翻一旁。该作品体现了A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工具进步B浪漫主义对理性主义的质疑C分裂影响了德国的发展前景D现代主义对天人关系的反思二、材料分析题: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经济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思潮在经济领域中的体现,指表现于经济领域内的一种民族情绪。罗志田先生说过,提起近代中国(主要是晚清时期)的民族主义,“多想到其因外侮而起的救国观念与卫国运动”。那么,具体到近代中国的经济民族主义,则自然可以“顺推”为近代中国经济领域“因外侮而起的救国观念与卫国运动”。中国近代经济民族主义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

    8、代出现的。那时,早期改良思想家提出采西学、制洋器;振兴百工、发展商务、实行商战等。摘编自李玉认识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的新维度材料二众所周知,“经济民族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给欧洲和美国乃至世界带来深重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40年代,痛定思痛,根本克服“经济民族主义”的国际制度被设计出来。二战后,美国“经济民族主义”为“经济自由主义”取代,“经济民族主义”逐渐没落。20世纪70年代以来,当新保守主义取代凯恩斯主义成为主导思想时,美国的贸易政策则发生了逆转,主张加强政府对外贸活动的干预,实行“公平与合理贸易”政策,以保昔日的竞争优势。这样一种以非关税措施为政策工具的贸易保护主义也被称为“新经济

    9、民族主义”。这样的“经济民族主义”,表面上是对美国有利的,但是实际上是对美国不利的。摘编自庞中英积极应对全球“经济民族主义”的挑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的基本内涵及其积极作用。(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民族主义”的认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由此可见,在商品经济时代,具有决定意义的不是门第和血统,而是人的才干,是人的素质。于是,人的地位、人的价值、人的自我完善等问题突显出来。人们对等级制度和“天生”的“高贵”产生了极大怀疑。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文主义出现了,天赋人权理论产生了,启蒙运动发展起来。所以(这些)不是哪个人编造的

    10、,而是时代的呼唤。材料二从这时起,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已很难分开,所以国际史学界将这两种运动统称为社会主义潮流。这是一股全新的历史潮流。从工人运动的情况来看,主要有1848年巴黎工人的6月起义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一系列工人大罢工,特别是1885年美国芝加哥工人总罢工,突出了8小时工作制的口号等。社会主义运动方面,主要有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建立、巴黎公社革命、各国工人阶级的社会民主党或社会党建立(到1889年已有14个国家建立了工人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广为传播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历史学习精要(1)依据材料一,你认为“时代的呼唤”的基本内容有哪些?(2

    11、)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19世纪社会主义“是一股全新的历史潮流”的主要理由有哪些?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随着历史的进展,中国文化的内容和空间都有不断的变化:由黄河流域为核心的“中国”,一步一步走向世界文化中的“中国”。每一个阶段,“中国”都要面对别的人群及其缔造的文化,经过不断的接触与交换,或迎或拒,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些邻居族群的文化,甚至“自己”和“别人”融合为一个新的“自己”。这一“自己”与“他者”之间的互动,使中国文化不断成长,占有了更大的地理空间,经历数千年,一个多元而复杂的中国文化体系终于成形。摘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析

    12、(任意一点或整体) ,并得出结论。(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参考答案1 A 2B 3D 4B 5B 6C 7A 8D 9C 10B 11D 12A 13C 14B 15B16(1)内涵:对外要求抵制外国经济侵略,收回已失的经济利权;对内大力振兴实业,发展民族经济。(其它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积极作用:推动救亡图存运动,争取民族独立;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加强中华民族认同感;促进现代商业理念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2)认识:有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争取民族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相对获益;不利于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应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发

    13、展民族经济;民族国家理性需要经济民族主义;处理好经济民族主义与全球化的关系。(至少两个角度)公众号:高中试卷君17(1)人权自由、政治平等、民主民族意识、法治、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等。(2)社会主义运动有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工人运动不断发展;工人政党建立和壮大;社会主义运动政治斗争与经济斗争结合;社会主义运动国际联合;马克思主义广为传播;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密切配合;社会主义不断付诸实践。18观点:中国文化在兼容并蓄与自我更新中不断发展。论证: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只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西域的香料、核桃、葡萄等植物传入中国,还有多种乐器、歌舞以及佛教等传入中国,佛教在魏晋时期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宋代新儒学则融合佛教、道教思想,形成更为思辨和和理论化的理学,儒学家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不断进化。近代中国受到西方强势的工业文明冲击,原有的制度和文化的弊端日益显露,但是中国文明没有消亡,先后有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以“救亡图存”为目标学习器物、制度和思想,改造中国文化,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转型。总结:中国文化具有包容性,同时不断学习更新,使中国文化在优秀传统基础上历久弥新,为世界文化做出贡献。7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湖南省株洲市第二 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B).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69452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