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基础》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毒理学基础》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毒理学基础 毒理学 基础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毒理学基础毒理学基础 第一部分 毒理学原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毒理学概述一、描述毒理学二、机制毒理学三、管理毒理学四、毒理学科学与艺术第二节 毒理学简史 一、古代与中世纪毒理学 二、启蒙时代毒理学 三、现代毒理学第三节 毒理学展望 一、从高度综合到高度分化 二、从整体动物实验到替代实验(3R法)三、从阈剂量到基准剂量 四、从构效关系到定量构效关系 五、从传统毒理学到系统毒理学 六、从危险度评定到危险度管理毒理学与药理学的异同点 毒理学最先是从药理学发展而来。毒理学 接触相毒物动力相毒作用相 药理学 药剂相药物动力相药效相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 毒性和毒效应 一、外源化学物和毒性一
2、、外源化学物和毒性 几个基本概念:几个基本概念:毒理学,外源化学物,毒性,中毒,毒物毒理学,外源化学物,毒性,中毒,毒物 毒物的分类:毒物的分类:9大类大类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 毒性和毒效应二、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1 损害作用:是指影响机体行为的生物化学改变,功 能紊乱或病理损害,或者降低对外界环境应激的反 应能力。2 非损害作用:机体发生的生物学变化在机体适应代偿能力范围内,对其他其他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易感性也没增高。第二节 外源化学物作用于 人体的毒效应谱 一、毒效应谱 二、毒作用分类 速发性或迟发性作用 局部或全身作用 可逆或不可逆作用 超敏反应 特异质反应第二节 外源化学物
3、作用于 人体的毒效应谱 三、选择性毒性、靶器官和高危人群 四、生物学标志(biomarker)1.定义: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并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学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2.分类及应用:分类及应用:暴露生物学标志:评价暴露水平及建立生物阈限值;效应生物学标志:确定剂量反应关系,评价危险度;易感生物学标志:鉴定易感个体和易感人群,保护高危人群。第三节 剂量和剂量-反应关系 一、剂量和暴露特征 生物有效剂量:又称靶剂量,指送大剂量中到达毒生物有效剂量:又称靶剂量,指送大剂量中到达毒 作用部位的部分作用部位的部分 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24h内一次或多次染毒;内一次或多次染毒
4、;亚急性毒性试验:在亚急性毒性试验:在1个月或短于个月或短于1个月的重复染毒;个月的重复染毒;亚慢性毒性试验:在亚慢性毒性试验:在1个月至个月至3个月的重复染毒;个月的重复染毒;慢性毒性试验:在慢性毒性试验:在3个月以上的重复染毒。个月以上的重复染毒。第三节 剂量和剂量-反应关系 二、剂量-反应关系和量-反应、质反应 1.剂量-反应关系的意义 2.效应和反应的定义及比较 效应:是量反应,表示暴露一定剂量外源化学物后 所引起的一个生物个体、器官或组织的生物 学改变。反应:是质反应,质暴露某一化学物的群体中出现 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率。第三节 剂量和剂量-反应关系 三、量反应和剂量-效应曲
5、线 四、质反应和剂量-反应曲线 五、毒物兴奋效应 六、时间因素第四节 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体内试验 体外试验 人体观察 流行病学调查第五节 毒性参数和安全限值 一、毒性参数和安全限值、毒性参数和安全限值 1 致死剂量或浓度 a 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b 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c 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 d 最大非致死剂量或浓度 2 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水平(LOAEL)一、毒性参数和安全限值、毒性参数和安全限值 3 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NOAEL)4 观察到作用的最低水平(LOEL)5 未观察到作用水平(NOEL)6 阈值:一种物质使机体(人或实验动物)开始
6、发 生效应的剂量或浓度。7 安全限值 二、剂量-反应关系比较 (一)比较剂量-反应关系 (二)药物的治疗指数和安全范围 (三)安全范围和暴露范围 (四)强度和效能第三章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第一节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 一一 生物膜与生物转运生物膜与生物转运 1 被动转运:顺浓度差通过生物膜的过程 a 简单扩散 b 滤过 2 特殊转运 a 主动转运:在载体参与下逆浓度通过生物膜 b 易化扩散:在载体参与下顺浓度通过生物膜 c 膜动转运:吞噬和胞饮作用,胞吐作用第一节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 二二 吸收吸收 1.定义:外源化学物从机体的接触部位透过生物膜定义:外源化学物
7、从机体的接触部位透过生物膜 屏障进入血液的过程屏障进入血液的过程 2.途径:途径:经胃肠道吸收 经呼吸道吸收 经皮肤吸收 经其他途径吸收(如静脉、腹腔、皮下、肌肉 )第一节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 三三 分布分布 1 外源化学物在组织器官中的贮存 a 蓄积:外源化学物以相对较高的浓度富集 于某些组织器官的现象 b 血浆蛋白贮存库 肝脏贮存库 肾脏贮存库 脂肪组织贮存库 骨骼贮存库 2 特殊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第一节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 四四 排泄排泄 1 经肾脏排泄 2 经粪便排泄 3 经肺排泄 4 其他途径排泄(脑脊液、乳汁、汗液、唾液及毛发和指甲等)第二节 外源化学物在体
8、内的生物转化 一、生物转化的意义一、生物转化的意义 二、生物转化酶二、生物转化酶 三、生物转化反应类型三、生物转化反应类型(1)相反应,包括:氧化反应 原反应 解反应 三、生物转化反应类型三、生物转化反应类型(2)相反应(结合反应)葡萄糖醛酸结合 硫酸结合 谷胱甘肽结合 甲基化反应 乙酰化反应 氨基酸结合 影响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某些因素影响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某些因素 毒物代谢酶的遗传多态性 毒物代谢酶的抑制和激活第三节 毒物动力学 一、经典毒物动力学一、经典毒物动力学 (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速率类型(一级速率过程和零级速率过程)房室类型(2)房室模型和时)房室模型和时-量曲线量曲线(
9、3)基本参数:)基本参数:表观分布容积(Vd)消除速率常数(Ke)曲线下面积(AUC)半减期 (t1/2):外源化学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清除率(CL)生物利用度(F):外源化学物进入机体时的吸收率 二、生理毒物动力学模型二、生理毒物动力学模型第四章 毒作用机制第一节 毒物的ADME过程与靶器官 一一 从接触部位进入血液循环从接触部位进入血液循环 (一)毒物的吸收 (二)毒物进入体循环前的清除 二二 从血液循环进入靶部位从血液循环进入靶部位 (一)促进毒物分布到靶部位的机制 1 毛细血管内皮的多孔性 2 专一化的膜转运 3 细胞器内的积蓄 4 可逆性细胞内结合 第一节 毒物的ADME
10、过程与靶器官 二二 从血液循环进入靶部位从血液循环进入靶部位 (二)妨碍毒物分布到靶部位的机制 1 血浆蛋白结合 2 专一化屏障 3 贮存部位的分布 4 与细胞内结合蛋白结合 5 从细胞中排出 (三)排泄与重吸收 1 排泄 2 重吸收(肾小管、肠粘膜)第一节 毒物的ADME过程与靶器官三三增毒与解毒增毒与解毒(一)(一)终毒物的形成终毒物的形成 1 终毒物终毒物:指直接与内源靶分子反应或引起 机体生物学微环境的改变、导致机体结构和功 能紊乱并表现毒物毒性的物质。2 终毒物的分类终毒物的分类(4类)类)亲电子剂 自由基 亲核物 活性氧化还原反应物第一节 毒物的ADME过程与靶器官三三 增毒与解毒
11、增毒与解毒 (二)(二)解毒作用解毒作用 1 解毒:消除终毒物或阻止终毒物生成的生物转化过程 2 分类 无功能基团毒物的解毒 核物的解毒 亲电子剂的解毒 自由基的解毒蛋白质毒素的解毒 3 解毒失败的原因 解毒能力耗竭 解毒酶失活 某些结合反应可被逆转 解毒过程有时产生潜在有害副产物第二节 靶分子的反应 一、反应的类型一、反应的类型 非共价结合 共价结合 去氢反应 电子转移 酶促反应 二、毒物对靶分子的影响二、毒物对靶分子的影响 靶分子的功能失调 靶分子的结构破坏第三节 细胞调节功能障碍 毒物引起细胞调节功能障碍 (一)基因表达调节异常 1 基因转录调节障碍 2 信号转导调节障碍 3 细胞外信号
12、产生的调节障碍 (二)细胞瞬息活动的调节障碍 1 电可兴奋细胞的调节障碍 2 其他细胞活动的调节障碍 毒物引起细胞维持功能障碍 (一)细胞内部维持的损害 (二)细胞外部维持的损害第四节 修复障碍 损伤修复机制损伤修复机制(一)分子修复(蛋白质、脂质、DNA修复)(二)细胞修复(巨噬细胞、施旺细胞)(三)组织修复(细胞的凋亡、增殖、分裂及胞外基质替代)修复障碍及其引起的毒作用 (一)修复障碍 (二)修复障碍引起的毒性 1 炎症 2 坏死 3 纤维化 4 致癌作用第十二章 血液毒理学 血液毒理学的概念:研究药物、非治疗性化学剂以 及环境中其他物质对血液和造血器官有害效应的 学科。第一节 外源化学物
13、对血液的损害作用 造血作用 血液毒性 第二节 红细胞毒理学 一、对红细胞生成的影响(5种贫血类型)a铁幼粒红细胞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e继发性贫血 二、对血红蛋白呼吸功能的影响 a高铁血红蛋白 b硫化血红蛋白 c碳氧血红蛋白 d其他因素 对红细胞存活期的影响第三节 白细胞毒理学 对粒细胞生成的影响 对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中毒性白血病第四节 血小板及凝血毒理学 对血小板生成的影响 a特异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a凝血蛋白合成减少 b凝血因子清除增加 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第五节 血液毒理学研究方
14、法 动物模型与血液检测 体外骨髓实验及应用第十三章 免疫毒理学第一节第一节 免疫生物学基础概述免疫生物学基础概述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1.组成:a 免疫器官及组织:中枢及周围 b免疫细胞 c 免疫分子 2.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第十三章 免疫毒理学 二、免疫应答过程及其病理反应二、免疫应答过程及其病理反应 1.免疫应答免疫应答3阶段:阶段:a 启动阶段 b诱导阶段 c效应阶段 2.免疫应答的病理反应:免疫应答的病理反应:a超敏反应 b自身免疫反应第二节 免疫毒性作用及其机制 免疫抑制 超敏反应 自身免疫第三节 免疫毒性作用的试验方法与评价 检测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