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原理》第五章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传播学原理》第五章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播学原理 传播学 原理 第五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第六章 大众传播的受众 本章学习重点、难点:本章学习重点、难点:1 1、“使用与满足使用与满足”理论要点理论要点2 2、受众研究的经典理论、受众研究的经典理论3 3、受众调查的意义及方法、受众调查的意义及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受众概述受众概述一、传播过程中的受众一、传播过程中的受众 1.1.传播过程中,传着发出的信息只有被受众接受才传播过程中,传着发出的信息只有被受众接受才完成传播。了解受众的态度和反应有助于传者进行完成传播。了解受众的态度和反应有助于传者进行相应调整,优化传播效果。相应调整,优化传播效果。2.2.3.3.大众传播受众特点:大众传播受众特点:(1 1)众多()众多(2 2)分散)
2、分散 (3 3)匿名)匿名 (4 4)流动)流动 (5 5)异质)异质传播类别传播类别传受关系传受关系互动反馈互动反馈人际传播人际传播一对一一对一直接、及时、集中、明显直接、及时、集中、明显大众传播大众传播一对多一对多间接、延时、分散、匿名间接、延时、分散、匿名二、二、受众观的历史变迁受众观的历史变迁 变迁时间变迁时间变迁原因变迁原因 主要观点主要观点 20世纪世纪20、30年代年代新兴传播工具在社会生活新兴传播工具在社会生活中崭露头脚,带来变化中崭露头脚,带来变化“大众大众”是分散的、被动的存在,容易被媒介传是分散的、被动的存在,容易被媒介传递的信息所操纵和改变;大众传播是一种单向的递的信息
3、所操纵和改变;大众传播是一种单向的过程,大众媒介在其中居于垄断和控制地位,社过程,大众媒介在其中居于垄断和控制地位,社会影响力巨大会影响力巨大20世纪中世纪中期以后期以后媒介公司化、集团化经营媒介公司化、集团化经营成为主流,跨行业媒介垄成为主流,跨行业媒介垄断集团出现断集团出现受众是受众是“市场消费者市场消费者”,主要从市场角度展开受,主要从市场角度展开受众研究,侧重于消费行为研究,即了解媒介产品众研究,侧重于消费行为研究,即了解媒介产品的消费者人员构成、消费目的和消费习惯等的消费者人员构成、消费目的和消费习惯等20世纪世纪40年代年代媒介企业化和垄断化的发媒介企业化和垄断化的发展使媒介权力与
4、公民权利展使媒介权力与公民权利日益日益“脱钩脱钩”,导致,导致“社社会责任会责任”理论的提出理论的提出受众是受众是“权利权利”主体,进而提出主体,进而提出“媒介接近权媒介接近权”概念,认为受众有权接近媒介和利用媒介传播个概念,认为受众有权接近媒介和利用媒介传播个人信息。受众享用包括表达权、知情权、参与权人信息。受众享用包括表达权、知情权、参与权在内的各项权利在内的各项权利 三、受众的选择性心理和行为三、受众的选择性心理和行为1、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 信息要提高竞争力才会被受者的选择:信息要提高竞争力才会被受者的选择:(1 1)结构性因素:信息刺激的强度、对比度、重复率和新)结构性因素:信息刺
5、激的强度、对比度、重复率和新鲜度鲜度(2 2)功能性因素:延缓性因素(文化、社会因素长期作用)功能性因素:延缓性因素(文化、社会因素长期作用下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个人特征)和即时性因素(接触信下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个人特征)和即时性因素(接触信息时的心理状态)息时的心理状态)2、选择性理解、选择性理解受者对信息带有主观色彩的符号还原,影响因素:受者对信息带有主观色彩的符号还原,影响因素:(1 1)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文化背景(2 2)个人动机)个人动机(3 3)个人的心理预期)个人的心理预期(4 4)个体当下的情绪)个体当下的情绪3、选择性记忆、选择性记忆 受者倾向于记亿与自己观念、经验、个性、需求
6、受者倾向于记亿与自己观念、经验、个性、需求一致的信息一致的信息四、受众对媒介的使用与满足四、受众对媒介的使用与满足1.1.产生时间产生时间 始于始于2020世纪世纪4040年代,了解受众使用媒介的动机;年代,了解受众使用媒介的动机;2.2.产生原因产生原因 60 60年代从传着角度进行的传播效果研究陷入困境,年代从传着角度进行的传播效果研究陷入困境,学者们尝试从受者角度研究受众心理与媒介接触学者们尝试从受者角度研究受众心理与媒介接触间关系。间关系。3.3.主要观点主要观点 (1)(1)接触使用传媒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和社会因接触使用传媒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和社会因素、个人的心理
7、因素有关素、个人的心理因素有关 (2)(2)接触和使用传媒的条件:接触和使用传媒的条件:a 接触媒介的可能性接触媒介的可能性 b媒介印媒介印象即受众对媒介满足需求的评价象即受众对媒介满足需求的评价 (3)(3)受众选择特定的媒介和内容开始使用受众选择特定的媒介和内容开始使用 (4)(4)接触使用后的结果:一种是满足需求,一种是未满足接触使用后的结果:一种是满足需求,一种是未满足 (5)(5)人们根据满足结果来修正既有的媒介印象,不同程度上人们根据满足结果来修正既有的媒介印象,不同程度上改变着对媒介的期待改变着对媒介的期待 4.4.主要局限:主要局限:(1 1)研究方法:过于强调个人和心理因素,
8、忽略了社会条)研究方法:过于强调个人和心理因素,忽略了社会条件和所处环境的制约件和所处环境的制约 (2 2)研究假设:受众的能动性是有限的,仅限于)研究假设:受众的能动性是有限的,仅限于“有选择有选择的接触的接触”范围,其接触行为通常是仪式化的,而非高度范围,其接触行为通常是仪式化的,而非高度精心的精心的 (3 3)研究范围:脱离传媒生产过程和社会系统来单纯考察)研究范围:脱离传媒生产过程和社会系统来单纯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不能全面揭示受众与传媒的社会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不能全面揭示受众与传媒的社会关系关系 第二节第二节 受众的类型和特征受众的类型和特征 一、受众的类型:一、受众的类型:“
9、广广”:对一切媒介及信息都有兴趣接触和使用,但没有明确:对一切媒介及信息都有兴趣接触和使用,但没有明确的接受方向和固定的接受重点的接受方向和固定的接受重点 “窄窄”:对信息的兴趣、需求方面显示出某种共同的接受倾向:对信息的兴趣、需求方面显示出某种共同的接受倾向 注意:两者间并非泾渭分明和绝对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注意:两者间并非泾渭分明和绝对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不断发展变化的有你,相互渗透,不断发展变化的 二、决定受众社会特征的主要因素:二、决定受众社会特征的主要因素:1.1.文化特征(最突出的是民族特征)文化特征(最突出的是民族特征)2.2.社会环境(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