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章-地壳和岩石圈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三章-地壳和岩石圈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壳 岩石圈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三章第三章 地壳和岩石圈地壳和岩石圈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地壳地壳G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划分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划分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特点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特点陆壳和洋壳的关系陆壳和洋壳的关系A 稳定状态地壳和活动状态地壳稳定状态地壳和活动状态地壳B 地壳的化学组成地壳的化学组成岩石圈岩石圈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厚度变化约在厚度变化约在 5 80km 之间,之间,平均厚度约平均厚度约 16km。大陆较厚,平均约大陆较厚,平均约3035km。大洋较薄,平均约大洋较薄,平均约 7km。地壳(Crust)活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
2、缘,海沟以外为洋壳;,海沟以外为洋壳;被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大陆基以外为洋壳。,大陆基以外为洋壳。分界线上可形成特殊的中性喷出岩分界线上可形成特殊的中性喷出岩类类安山岩类安山岩类(“安山岩线安山岩线”),此线的大陆一侧主要是安山岩、此线的大陆一侧主要是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等,为大陆型地英安岩、流纹岩等,为大陆型地壳;而大洋一侧主要是橄榄玄武壳;而大洋一侧主要是橄榄玄武岩、粗面岩等,为大洋型地壳。岩、粗面岩等,为大洋型地壳。1、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活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1)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划分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划分陆壳面积约占地壳总面积的
3、陆壳面积约占地壳总面积的40%,质量约占地壳的质量约占地壳的63%。厚度较大,。厚度较大,平均约平均约 33km(3035km),在某些,在某些高山地区可厚达高山地区可厚达 7080km(如珠穆如珠穆朗玛峰朗玛峰),在某些盆地和裂谷区,在某些盆地和裂谷区仅仅 20km 左右左右(东非大裂谷东非大裂谷)。大陆地壳的结构在横向和纵向上均大陆地壳的结构在横向和纵向上均表现出很强的不均一性,总体上表现出很强的不均一性,总体上看,由上向下亦可分为看,由上向下亦可分为 3 层:层:1、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2)大陆地壳大陆地壳(Continental Crust)上地壳上地壳(Upper
4、 crust):一般厚:一般厚 10 15km,主要,主要由沉积岩和变质岩组成,其中常侵入或穿插着由沉积岩和变质岩组成,其中常侵入或穿插着一些来自下部层位的花岗岩和混合岩体。该层一些来自下部层位的花岗岩和混合岩体。该层物质的平均化学成分接近物质的平均化学成分接近酸性岩酸性岩,大致与花岗,大致与花岗岩相当。物质的密度约为岩相当。物质的密度约为 2.5 2.7g/cm 3,地,地震波震波Vp随岩性不同变化较大,一般为随岩性不同变化较大,一般为 4 6.1km/s。1、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2)大陆地壳大陆地壳(Continental Crust)中地壳中地壳(Middle cru
5、st):一般厚:一般厚 5 10km,横向厚度,横向厚度变化大,各地区厚度不一。主要由混合岩、花岗岩变化大,各地区厚度不一。主要由混合岩、花岗岩及糜棱岩等岩石组成,平均化学成分接近于及糜棱岩等岩石组成,平均化学成分接近于中中(酸酸)性岩性岩,与,与(花岗花岗)闪长岩相当,密度约为闪长岩相当,密度约为 2.7 2.8g/cm 3,地震波,地震波Vp一般为一般为 5.56 6.3km/s。由于该层岩石中的含水性一般较下地壳强,并且其温由于该层岩石中的含水性一般较下地壳强,并且其温度和压力又较上地壳高,因此,常表现出较强的塑度和压力又较上地壳高,因此,常表现出较强的塑性流变特征,地震波速度常出现壳内
6、低速层,而视性流变特征,地震波速度常出现壳内低速层,而视电阻率特征则常出现高导层。电阻率特征则常出现高导层。1、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2)大陆地壳大陆地壳(Continental Crust)下地壳下地壳(Lower crust):一般厚:一般厚 10 20km,可能主要,可能主要为麻粒岩、麻粒岩相角闪岩和片麻岩组成,其中常为麻粒岩、麻粒岩相角闪岩和片麻岩组成,其中常散布着一些中、酸性的岩浆岩体散布着一些中、酸性的岩浆岩体(下地壳部分熔融下地壳部分熔融),并可能穿插着较多的基性岩脉并可能穿插着较多的基性岩脉(幔源幔源)。下地壳物质。下地壳物质的总体化学成分可能为的总体化学成分
7、可能为(中中)基性基性,相当于基性成,相当于基性成分较高的闪长岩分较高的闪长岩(玄武岩、粗玄岩和辉长岩组分?玄武岩、粗玄岩和辉长岩组分?认识不一认识不一)。该层物质的密度约为。该层物质的密度约为 2.8 2.9g/cm 3,地震波地震波Vp一般为一般为 6.4 7.0km/s。1、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2)大陆地壳大陆地壳(Continental Crust)全球不同构造单元地壳结构全球不同构造单元地壳结构(Rudnick and Fountain,1995;Rev.Geophys.)普遍认为下地壳具基性(镁铁质)成分特征普遍认为下地壳具基性(镁铁质)成分特征我国不同构造单元
8、平均地壳结构我国不同构造单元平均地壳结构(Gao s.,1998,EPSL)总体来看总体来看,陆壳的厚度变化较大,结构较复杂,物质,陆壳的厚度变化较大,结构较复杂,物质成分主要相当于中、酸性岩,物质的平均密度较洋成分主要相当于中、酸性岩,物质的平均密度较洋壳小,约为壳小,约为 2.7 2.8g/cm 3。陆壳内岩石变形强烈,。陆壳内岩石变形强烈,而且陆壳的形成年代较老,演化时间漫长,自地球而且陆壳的形成年代较老,演化时间漫长,自地球形成的早期便开始发育,并一直演化至今。形成的早期便开始发育,并一直演化至今。如南美洲圭亚那的古老角闪岩年龄为如南美洲圭亚那的古老角闪岩年龄为4.1301.7 Ga。
9、1、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2)大陆地壳大陆地壳(Continental Crust)洋壳面积约占地壳的洋壳面积约占地壳的60%,质量,质量占占37%。厚度较薄,一般为。厚度较薄,一般为 5 10km,在洋中脊地区较,在洋中脊地区较薄,远离洋中脊地区厚度有薄,远离洋中脊地区厚度有增厚趋势。结构相对比较稳增厚趋势。结构相对比较稳定、简单,从上到下一般可定、简单,从上到下一般可分为分为 3 层:层:1、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3)大洋地壳大洋地壳(Oceanic Crust)层层 1 或称沉积层,或称沉积层,未固结或弱未固结或弱固结的大洋沉积物,厚度不固结的大洋沉积
10、物,厚度不一,一般在洋中脊的轴部地一,一般在洋中脊的轴部地区缺失该层,由洋中脊向两区缺失该层,由洋中脊向两侧到海沟或大陆坡坡脚处厚侧到海沟或大陆坡坡脚处厚度逐渐增大,该层一般厚几度逐渐增大,该层一般厚几百米,物质的平均密度为百米,物质的平均密度为 2.3g/cm 3,地震波,地震波 Vp约为约为 2.2km/s。1、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3)大洋地壳大洋地壳(Oceanic Crust)层层 2 或称玄武岩层或称玄武岩层,主要为玄武,主要为玄武岩组成,有时夹有少量沉积岩。岩组成,有时夹有少量沉积岩。玄武岩常具有枕状构造。该层玄武岩常具有枕状构造。该层的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在的厚
11、度变化较大,一般在 0.5 2.5km 之间,物质的密之间,物质的密度为度为 2.55 2.65g/cm 3,地,地震波震波 Vp 一般为一般为 5.2km/s。枕状构造枕状构造,由于熔岩在海水层之,由于熔岩在海水层之下溢散时,因压力较大,使其下溢散时,因压力较大,使其无法起泡并快速冷却收缩而形无法起泡并快速冷却收缩而形成的一种椭球状外形。成的一种椭球状外形。1、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3)大洋地壳大洋地壳(Oceanic Crust)层层 3 或称大洋层或称大洋层,该层的物质可,该层的物质可能主要为变质的玄武岩、辉长能主要为变质的玄武岩、辉长岩及蛇纹岩。该层的厚度从大岩及蛇纹
12、岩。该层的厚度从大洋中脊向两侧有规律地增加,洋中脊向两侧有规律地增加,一般厚度一般厚度 3 5km,物质的,物质的密度为密度为 2.68 3g/cm 3,地震,地震波波Vp为为(6.70.25)km/s。1、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3)大洋地壳大洋地壳(Oceanic Crust)总体来看总体来看,洋壳的厚度变化较小,物质成分,洋壳的厚度变化较小,物质成分主要相当于基性岩,物质的平均密度较陆主要相当于基性岩,物质的平均密度较陆壳大,约为壳大,约为 2.8 2.9g/cm 3。洋壳内部的。洋壳内部的岩石变形程度较弱,具有较统一的刚性性岩石变形程度较弱,具有较统一的刚性性质。质。洋
13、壳形成的年代较新,一般形成于距今洋壳形成的年代较新,一般形成于距今 2 亿亿年以来。年以来。1、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3)大洋地壳大洋地壳(Oceanic Crust)大陆造山带内的镁铁质岩石为主大陆造山带内的镁铁质岩石为主的蛇绿岩套,是洋壳俯冲消亡的蛇绿岩套,是洋壳俯冲消亡后残留的古老洋壳。后残留的古老洋壳。1、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4)陆壳和洋壳可以相互转化陆壳和洋壳可以相互转化冀东,冀东,25亿年前的大洋地壳遗迹,是亿年前的大洋地壳遗迹,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大洋地壳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大洋地壳遗迹遗迹.在大陆基础上也可以形在大陆基础上也可以形
14、成洋壳,如东非大裂成洋壳,如东非大裂谷和红海,认为是未谷和红海,认为是未来海洋的雏形。来海洋的雏形。1、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4)陆壳和洋壳可以相互转化陆壳和洋壳可以相互转化地壳地壳G 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A 稳定状态地壳和活动状态地壳稳定状态地壳和活动状态地壳地壳的活动性地壳的活动性地壳稳定区的特征地壳稳定区的特征地壳活动区的特征地壳活动区的特征B 地壳的化学组成地壳的化学组成岩石圈岩石圈地壳的活动性,地壳的活动性,表现在频繁表现在频繁的地震和火山喷发,地壳的地震和火山喷发,地壳的急剧升降的急剧升降(如造山运动如造山运动和裂谷作用和裂谷作用)。地壳活动区,地
15、壳活动区,通常分布在板通常分布在板块边缘块边缘(板块理论板块理论)或地槽或地槽(槽台理论槽台理论)、大陆边缘和、大陆边缘和造山带等。造山带等。现代地壳活动区主要分布在:现代地壳活动区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带、大洋中脊带环太平洋带、大洋中脊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稳定状态地壳和活动状态地壳稳定状态地壳和活动状态地壳(1)地壳的活动性地壳的活动性地壳稳定区,地壳稳定区,也称作克拉通也称作克拉通(Craton)和地块等。和地块等。克拉通克拉通,指地壳上长期稳定的构造单元,指地壳上长期稳定的构造单元(与造山带相对与造山带相对应应)。仅用于大陆地区,是地盾和地台的统称。仅用于大陆地区,是
16、地盾和地台的统称。地块地块,具有一定综合结构形态的地质块体。是一个大,具有一定综合结构形态的地质块体。是一个大小不限,既可出现在地台内,又可出现在地槽褶皱小不限,既可出现在地台内,又可出现在地槽褶皱带中。如塔里木地块、柴达木地块、四川地块等。带中。如塔里木地块、柴达木地块、四川地块等。特点为:特点为:由结晶岩石组成;由结晶岩石组成;没有或很少沉积盖没有或很少沉积盖层;层;在地史发展上表现较长期隆起,因此它四周在地史发展上表现较长期隆起,因此它四周沉积往往向中心消失或减薄,并有地层间超覆现象;沉积往往向中心消失或减薄,并有地层间超覆现象;它的延伸没有方向性。它的延伸没有方向性。现代地壳稳定地区主
17、要分布在:非洲、美洲、印度、现代地壳稳定地区主要分布在:非洲、美洲、印度、澳大利亚、东欧、西伯利亚和中国,以及南极大陆澳大利亚、东欧、西伯利亚和中国,以及南极大陆和深海平原等。和深海平原等。稳定状态地壳和活动状态地壳稳定状态地壳和活动状态地壳(1)地壳的活动性地壳的活动性1)地壳厚度稳定,陆壳)地壳厚度稳定,陆壳3040km,洋壳,洋壳57km,地震波反映的,地震波反映的界面清晰;界面清晰;2)平面呈浑圆状,无明显延伸方向,面积广大,地形起伏很小,)平面呈浑圆状,无明显延伸方向,面积广大,地形起伏很小,可形成大的平原或盆地;可形成大的平原或盆地;3)物质组成较简单稳定,陆壳和洋壳明显的分层,成
18、分稳定;)物质组成较简单稳定,陆壳和洋壳明显的分层,成分稳定;4)构造变动微弱,地震和火山等不发育;)构造变动微弱,地震和火山等不发育;5)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微弱,岩石类型单调;)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微弱,岩石类型单调;6)地壳顶部一般具有双层结构,既由基底和盖层组成,二者为)地壳顶部一般具有双层结构,既由基底和盖层组成,二者为角度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稳定状态地壳和活动状态地壳稳定状态地壳和活动状态地壳(2)地壳稳定区的特征地壳稳定区的特征 1)地壳厚度变化大,如年轻造山带地壳厚度)地壳厚度变化大,如年轻造山带地壳厚度50km(喜马拉雅喜马拉雅7080km),大陆裂谷区,大陆裂谷区202
19、5km(东非大裂谷东非大裂谷);2)平面形态多呈狭长带状,延伸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平面形态多呈狭长带状,延伸达数百到数千公里;3)物质组成复杂,造山带的下部可能是超镁铁质岩和榴辉岩)物质组成复杂,造山带的下部可能是超镁铁质岩和榴辉岩与中酸性岩的混合物,在洋中脊为拉斑玄武岩、辉长岩或与中酸性岩的混合物,在洋中脊为拉斑玄武岩、辉长岩或斜长岩;斜长岩;4)构造变动强烈,形成复杂的褶皱和断裂,地震和火山活动)构造变动强烈,形成复杂的褶皱和断裂,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密集带;的密集带;5)岩浆活动强烈、广泛;)岩浆活动强烈、广泛;6)沉积厚度大,但岩性和厚度不稳定;)沉积厚度大,但岩性和厚度不稳定;7)地球物
20、理异常带,如地热异常,具有高的地温梯度,地热)地球物理异常带,如地热异常,具有高的地温梯度,地热流可能是正常值的流可能是正常值的2-3倍,重力异常和磁异常都呈条带状分倍,重力异常和磁异常都呈条带状分布,具明显方向性。布,具明显方向性。稳定状态地壳和活动状态地壳稳定状态地壳和活动状态地壳(3)地壳活动区的特征地壳活动区的特征 地壳地壳G 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A 稳定状态地壳和活动状态地壳稳定状态地壳和活动状态地壳B 地壳的组成地壳的组成地壳的无机组成地壳的无机组成地壳的有机组成地壳的有机组成 岩石岩石岩石圈岩石圈地壳由各种岩石组成,岩石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矿物则由一种或几地壳由
21、各种岩石组成,岩石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矿物则由一种或几种元素构成,因此元素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元素在地壳中的含种元素构成,因此元素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和分布都是极不均匀的,当一些有用元素在某一地区高度富集时量和分布都是极不均匀的,当一些有用元素在某一地区高度富集时便形成矿产,如铁元素富集形成铁矿、金元素富集形成金矿、有机便形成矿产,如铁元素富集形成铁矿、金元素富集形成金矿、有机碳富集形成煤矿等。碳富集形成煤矿等。美国化学家美国化学家F.W.Clarke(克拉克克拉克,1889)最早研究了地壳中元素的平均含最早研究了地壳中元素的平均含量。他根据采自世界各地的量。他根据采自
22、世界各地的 5159 个岩石样品的化学分析数据,求个岩石样品的化学分析数据,求出了地壳内出了地壳内 50 种元素的平均质量百分比。鉴于他在这项工作中的种元素的平均质量百分比。鉴于他在这项工作中的贡献,地质学上把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百分比称为元素的贡献,地质学上把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百分比称为元素的克拉克拉克值克值。克拉克值克拉克值(Clarke value),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系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系(通常为地壳通常为地壳)中的相对中的相对平均含量平均含量,又称元素丰度又称元素丰度(Abundance of Elements)。一、地壳的无机组成一、地壳的无机组成一、地壳的无机组成一、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