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版:第10课-过秦论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17-18版:第10课-过秦论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7 18 10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目标重点1.积累“制、亡、利、固、遗、度”等一词多义及通假字、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2.品评鉴赏本文广用排比、对偶,极力渲染夸张的特点。3.理解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行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栏目索引自知自疑自学在前互动互学交流深化点击主题积累素材文苑氧吧生成素养(15)氓隶()(16)蹑足()(17)锄櫌()(18)棘矜()(19)长铩()(20)谪戍()(21)度长絜大()(8)藩篱()(9)黔首()(10)隳名城()(11)合从缔交()(12)锋镝()(13)劲弩()(14)瓮牖()1.读准字音(1)崤函()(2)膏腴()(3)召滑()(4)逡巡()(5
2、)箭镞()(6)鞭笞()(7)蒙恬()自知自疑自学在前语言积累答案xioyshoqnzchtinfnqinhuzndjnwn yumnniyuqnshzhxi2.理解词义(1)通假字合从缔交:锄櫌棘矜:(2)一词多义答案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名词,险固之地动词,巩固形容词,固执、顽固副词,本来通“纵”同“耰”,碎土平田用的农具答案致以致天下之士:致万乘之势:制赵奢之伦制其兵: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履至尊而制六合: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动词,招纳动词,达到动词,统领、统率动词,控制并利用动词,统治名词,规模答案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秦无亡
3、矢遗镞之费:吞二周而亡诸侯:利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名词,逃走的人动词,失去动词,使灭亡名词,有利的形势形容词,锋利名词,好处答案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蒙故业,因遗策: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延秦人开关延敌: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动词,丢失形容词,原来的、旧的名词,遗失之物动词,读wi,给予动词,迎战动词,延续动词,邀请答案因因遗策:因利乘便:因河为池:以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动词,沿袭介词,凭借介词,凭借、就着连
4、词,表目的,来介词,用介词,把介词,凭借答案而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争割地而赂秦:而迁徙之徒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连词,表目的连词,表递进连词,表因果(3)古今异义山东豪俊古义:今义:赢粮而景从古义:今义:流血漂橹古义:今义:答案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山东省。担负。胜,与“输”相对。盾牌。使船前进的工具。答案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古义:今义:迁徙之徒也古义:今义:皆明智而忠信古义:今义:吝惜。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征发。迁移。见识明,有智谋。懂事理,有远见。答案才能不及中人古义:今义:平常的人。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4)词类活用有席卷
5、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内立法度:南取汉中:序八州而朝同列:履至尊而制六合: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答案 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袋一样 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名词作状语,向南名词用作动词,排列座次名词用作动词,登上名词用作动词,用破瓮做;用草绳系追亡逐北:却匈奴七百余里:约从离衡:序八州而朝同列:外连衡而斗诸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以愚黔首: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答案动词用作名词,逃走的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离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动词的使动用法,
6、使争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弱,削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愚蠢形容词用作动词,变小;变弱答案3.特殊句式(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2)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3)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5)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判断句,“也”表判断 状语后置句,应为“于钩戟长铩铦”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九国之师抗”宾语前置句,应为“不施仁义”被动句,“为”表被动品读感悟答案一、图表知全局总结本文的中心,完成图表内容。答案答案贾谊在过秦论这篇文章里论述了秦朝兴衰的原因,指出其原因是不施行仁义。其目的是希望
7、汉文帝以秦朝为鉴,施行仁义,以免重蹈秦朝的覆辙。这篇文章表现出贾谊对农民起义的力量和意义有所认识,对统治者施暴政于人民表示反对,这些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答案二、细读析文本1.文章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答案答案主要写了秦国势力的崛起。先写秦的地理优势和秦孝公统一天下的雄心,然后写秦孝公的对内对外政策,最后写实施上述内外政策取得的成果。答案2.我们知道,“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吞并”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有“天下”的意思,那么,我们把课文中“有之意,之心”句换成“有吞并天下之心”,好吗?答案答案不好。(1)文段意在突出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
8、秦对诸侯各国虎视眈眈的情态、咄咄逼人的气势。(2)这样写为后文写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张本,为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做了铺垫。(3)这样写增加了行文的气势,又使叙述生动形象。答案3.朗读第二段思考:本段可分为几个层次?请概括层意。答案答案本段可分为两个大的层次。第一层次(从开头至“弱国入朝”):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续沿袭秦孝公的政策,以及六国的应对策略和结果。这一层又可以分为三个小的层次:第一小层(“孝公既没要害之郡”),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的攻取;第二小层(“诸侯恐惧已困矣”),六国采取的应对措施;第三小层(“于是从散弱国入朝”),秦与六国征战的结果。第二层(最后一
9、句话):简略写孝文王、庄襄王在位时的情况。4.朗读第三段思考:本段写了秦朝哪两个方面的哪些措施?为什么要写这些?答案答案写了秦朝攻和守两个方面的措施。攻(“及至始皇士不敢弯弓而报怨”):(1)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2)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守(“于是废先王之道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1)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2)隳名城,杀豪杰;(3)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4)践华为城,因河为池;(5)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写秦巧取豪夺、愚弱天下的气势和以暴政来治理天下的措施,忘却了本该遵守的“仁义”二字,显示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为下文进
10、一步议论做铺垫。答案5.文章第五段为什么铺叙九国人多势众而又极写陈涉的卑微弱小?答案答案作者在这里使用了映衬手法。(1)作者铺叙九国的“强大”,实是为了映衬秦国的强大,九国这样人多势众,却被秦国轻而易举地彻底击败,更显出秦国的强大。(2)作者极写陈涉的卑微弱小,目的也在于映衬。陈涉地位不如诸侯,武器不如诸侯,军队不如诸侯,谋虑不如诸侯。但结果却是秦国不但不能胜陈涉,反倒被陈涉一举灭亡。一个卑微弱小的“四不如”诸侯的陈涉,却能够一举灭亡秦国,可见秦国已经“攻守之势异也”。(3)作者这种映衬的写法,有助于发人深思:为什么强盛了“百有余年”、曾经吞并天下诸侯的秦国,会如此迅速地败亡于卑微弱小的陈涉呢
11、?作者“过秦”的深意已经隐含在这里面了。答案1.作者简介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18岁时即以文才著称,20岁时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又被提升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被召回,任文帝爱子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抑郁而终,年仅33岁。贾谊的政治思想基本上属于儒家一派。其文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颇有文采,感染力很强。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主要作品: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辞赋吊屈原赋、鸟赋。n相关链接2.背景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