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脱氢和氧化脱氢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催化脱氢和氧化脱氢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催化 脱氢 氧化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第四章第四章 催化脱氢和氧化脱氢催化脱氢和氧化脱氢 第三节 烃类的氧化脱氢一、氧化脱氢反应简介 如上节课所学,催化脱氢受化学平衡转化率不会太高(转化率太高了选择性又低了),尤其是低级烷烃和低级烯烃的催化脱氢反应(20-50%),芳烃还好些(可以达到85%的转化率)。要使平衡向有利于脱氢方向移动,可以采取移走生产物-氢的方法。如果在脱氢系统中加入能够和氢相结合的所谓氢“接受体”,随时去掉反应生成的氢,这样就可以使平衡向脱氢方向移动,转化率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同时由于这些氢的“接受体”与氢结合放出大量的热量,又可以大大降低热量的消耗。可以作为氢接受体的物质很多,如氧、卤素和含硫化合物等。它们能夺取
2、烃类分子中的氢,使其转变为相应的不饱和烃,而烃被氧化,这种类型的反应称为氧化脱氢反应。1.以氧气为氢接受体的氧化脱氢2、以卤素为氢接受体的氧化脱氢反应3、以硫化物为氢接受体的氧化脱氢反应 含硫化物如SO2或者元素S,都可以作为氢接受体,使烷烃、烯烃和烷基芳烃发生氧化脱氢反应生成相应的不饱和烃。v以SO2为氢接受体的氧化脱氢反应是吸热反应,但热效应比催化脱氢反应小,热力学上也比脱氢反应有利。v 以SO2为氢接受体的乙苯氧化脱氢反应,热效应和平衡常数见表4-11(P182)所示。v 以SO2为氢接受体,对乙苯的氧化脱氢特别有效。乙苯的转化率达95%,选择性为90%。v v 以以SO2为氢接受体的氧
3、化脱氢反应,缺为氢接受体的氧化脱氢反应,缺点是:点是:v 具有腐蚀性;具有腐蚀性;v 会有硫析出,长期运转,会堵塞管道;会有硫析出,长期运转,会堵塞管道;v 催化剂很容易结焦,而且不容易除去;催化剂很容易结焦,而且不容易除去;v 在反应过程中会使催化剂部分转化,生在反应过程中会使催化剂部分转化,生成含硫化合物,因此必须经常用空气再生;成含硫化合物,因此必须经常用空气再生;v 产物烯烃、二烯烃容易与硫化物发生反产物烯烃、二烯烃容易与硫化物发生反应,形成含硫化合物,影响选择性。应,形成含硫化合物,影响选择性。v 二、正丁烯氧化脱氢合成丁二烯v二烯是最简单的具有共轭双键的二烯烃二烯是最简单的具有共轭
4、双键的二烯烃,易发生齐聚和聚合易发生齐聚和聚合反应反应,也易与其它具有双键的不饱和化合物共聚也易与其它具有双键的不饱和化合物共聚,因此是重要因此是重要的聚合物单体的聚合物单体,主要用来生产合成橡胶主要用来生产合成橡胶,也用于合成塑料和树也用于合成塑料和树脂脂,丁二烯的主要用途见表丁二烯的主要用途见表4-12。v 1.生产方法生产方法 v(1)从烃类热裂解制低级烯烃的副产)从烃类热裂解制低级烯烃的副产C4馏分得到。馏分得到。v(2)由乙醇生产丁二烯由乙醇生产丁二烯。v(3)由正丁烷和正丁烯催化脱氢生产丁二烯由正丁烷和正丁烯催化脱氢生产丁二烯 正丁烷脱氢是连正丁烷脱氢是连串可逆反应串可逆反应(一)
5、催化剂v已经研究成功的正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的催化剂有多种,其中应用于工业上,主要有下列两类:v v 1.钼酸铋体系钼酸铋体系v钼酸铋体系是以Mo-Bi氧化物为基础的组分或者多组分催化剂。v 最初使用的是 Mo-Bi-O 二组分和 Mo-Bi-P-O 三组分催化剂,但是,这两种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都比较低。v 后来对上述催化剂经过改进,发展为组分、7组分和更多组分的混合氧化物催化剂,例如:v Mo-Bi-P-Fe-Ni-K-O、Mo-Bi-P-Fe-Co-Ni-Tl-O等。(Tl-铊)v 经过改进后的多组分氧化物催化剂,在活性和选择性方面都有明显提高。v 在适宜的条件下,正丁烯在组分混合氧化
6、物催化剂上,氧化脱氢,丁烯转化率可达到66%,丁二烯的选择性为80%。这类催化剂中Mo或者Mo-Bi氧化物是主要活性组分,碱金属、铁族元素、VB族元素以及其它元素的氧化物,都是作为助催化剂,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或者稳定性。v 催化剂常用的载体是硅胶。钼酸铋体系催化剂用于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的主要不足之处是:副产物中,含氧化合物、尤其是有机酸的生成量比较多,三废污染严重。v2.铁酸盐尖晶石催化剂铁酸盐尖晶石催化剂v这类催化剂有:v ZnFe2O4、MnFe2O4、MgFe2O4、ZnCrFeO4 和 Mg0.1Zn0.9Fe2O4 等铁酸盐,具有尖晶石型结构的氧化物催化剂。(Mg-镁)v
7、 这类催化剂,是60年代后期开发的一类丁烯氧化脱氢催化剂。v 据研究,在该类催化剂中,a-Fe2O3的存在是必要的,不然催化剂的活性就会很快下降。v 铁酸盐尖晶石催化剂,对丁烯氧化脱氢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含氧副产物少,三废污染少。正丁烯在这类催化剂上氧化脱氢,转化率可达到70%左右,而选择性可达到90%或者更高。v v 另一类使用比较早的催化剂是以Sb(锑)或者Sn(锡)氧化物为基础的混合氧化物催化剂,现在正在进行研究改进。v 各类催化剂氧化脱氢具有代表性的反应性能见下表所示:(二)正丁烯氧化脱氢的化学v正丁烯分子吸附在催化剂表面正丁烯分子吸附在催化剂表面Fe3+附近的阴离子缺位上附近的阴
8、离子缺位上(以表示以表示),氧则解离为氧则解离为O-形式吸附在毗邻的另一缺位上。吸附形式吸附在毗邻的另一缺位上。吸附的丁烯在的丁烯在O-的作用下的作用下,先以均裂方式去掉一个先以均裂方式去掉一个-H,并与并与O-结结合合,再以异裂方式脱掉第二个再以异裂方式脱掉第二个-H而形成而形成C4H6-,脱去的第二个脱去的第二个氢则与晶格氧相结合。所形成的氢则与晶格氧相结合。所形成的C4H-6与与Fe3+发生电子转移发生电子转移而转化为产物丁二烯并从催化剂表面解吸出来而转化为产物丁二烯并从催化剂表面解吸出来,而而Fe3+则则被还原为被还原为Fe2+。所形成的两个。所形成的两个OH基则结合生成基则结合生成H
9、2O,同时产同时产生一个缺位。气相氧吸附在此缺位上发生解离吸附形成生一个缺位。气相氧吸附在此缺位上发生解离吸附形成O-,同时使同时使Fe2+氧化成氧化成Fe3+,因而形成氧化因而形成氧化-还原催化循环。还原催化循环。Fe3+对氧化脱氢有活性对氧化脱氢有活性,如还原为如还原为Fe2+活性就迅速衰退。活性就迅速衰退。Fe2+对氧化脱氢没有活性对氧化脱氢没有活性,正丁烯吸附在正丁烯吸附在Fe2+上上,只能被完全只能被完全氧化为氧化为CO2,因此在氧化脱氢反应中因此在氧化脱氢反应中,必须避免必须避免Fe3+的过度还的过度还原。在铁酸盐尖晶石催化剂中锌离子和铬离子的存在有利于原。在铁酸盐尖晶石催化剂中锌
10、离子和铬离子的存在有利于促进氧化促进氧化-还原的循环还原的循环,避免避免Fe2+的生成。的生成。v根据上述机理可推知这类催化剂活性衰退的根据上述机理可推知这类催化剂活性衰退的原因可能是催化剂表面或近表面这一层在反原因可能是催化剂表面或近表面这一层在反应过程中形成的阴离子缺位应过程中形成的阴离子缺位,在反应条件下不在反应条件下不能被气相中氧再充满能被气相中氧再充满,因而使因而使Fe2+不能再被氧不能再被氧化成化成Fe3+,导致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下降。导致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下降。v2.主要副反应主要副反应v丁烯氧化脱氢过程,可能发生的副反应,主要有下列几种类丁烯氧化脱氢过程,可能发生的副反应,主要
11、有下列几种类型:型:v (1)丁烯、丁二烯丁烯、丁二烯氧化降解氧化降解,生成,生成饱和饱和或者或者不饱和不饱和的小于的小于个碳原子的醛、酮、酸等含氧化合物,如甲醛、乙醛、丙个碳原子的醛、酮、酸等含氧化合物,如甲醛、乙醛、丙烯醛、丙酮、低级有机酸等;烯醛、丙酮、低级有机酸等;v (2)丁烯、丁二烯丁烯、丁二烯氧化氧化,生成呋喃、丁烯醛、丁酮等;,生成呋喃、丁烯醛、丁酮等;v (3)丁烯、丁二烯丁烯、丁二烯完全氧化完全氧化,生成,生成CO和和CO2及及H2O;v (4)丁烯、丁二烯丁烯、丁二烯氧化脱氢环化氧化脱氢环化,生成芳烃;,生成芳烃;v (5)丁烯、丁二烯丁烯、丁二烯深度氧化脱氢深度氧化脱氢
12、,生成乙烯基乙炔、甲基,生成乙烯基乙炔、甲基乙炔等;乙炔等;v (6)反应产物反应产物和和反应副产物反应副产物的的聚合结焦聚合结焦。v v各种副反应的反应图式可表示如下:v v v v不饱和含氧化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容易自聚,尤其是在有机酸存在时,会加速自聚反应。聚合物的存在会影响后处理过程,而且这些含氧副产物大多易溶于水,造成污染。v 这些副反应的发生,与所采用的催化剂有关:v 使用钼酸铋体系催化剂,含氧副产物生成量较多,尤其是有机酸的生成量比较多(23%);v 采用铁酸盐尖晶石催化剂,含氧副产物的总生成率1%。v 炔烃的生成,将会给产物丁二烯的精制带来麻烦,丁烯在铁酸盐尖晶石催化
13、剂上氧化脱氢,可能会发生深度脱氢,而生成副产物炔烃(主要是乙烯基乙炔和甲基乙炔)。这是铁酸盐尖晶石催化剂的不足之处。(三)动力学研究v正丁烯在铁酸盐尖晶石催化剂上氧化脱氢,主要副反应是深度氧化反应。原料正丁烯和产品丁二烯都能发生深度氧化,生成CO、CO2和H2O,其动力学图式为:v v v v经动力学研究结果,认为,上述各反应,都符合双位强吸附机理,控制步骤是表面反应。v 各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v E1=825 kJ/mol;E2=103 kJ/mol;v E3=107 kJ/mol.v 副反应(2)和(3)的活化能,都比主反应的活化能要小。v 在铁酸盐尖晶石催化剂上,丁烯或丁二烯的吸附能力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