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时变效应下预应力损失及二次效应分析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时变效应下预应力损失及二次效应分析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体外 预应力 混凝土 梁时变 效应 损失 二次 分析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时变效应下预应力损失及二次效应分析12345绪论体外预应力筋的有限元模拟体外预应力简支梁时变效应下二次效应分析体外预应力梁时变效应下的预应力损失研究结论与展望绪 论研究的背景国内外体外预应力结构的研究现状本文研究内容1.1 研究背景 随着1936年第一座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建成以及后来钢筋防锈蚀技术的突破,体外预应力结构凭借其一系列优点被广泛采用。由于构造原因,体外预应力结构会出现二次效应,此外,时变效应或预应力损失与其共同作用下将对结构的承载力、动力特性及极限状态下裂缝的宽度变化产生影响。1.2 国内外体外预应力结构的研究现状 早期研究以试验为主,从对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分析
2、过渡到体外筋,通过跨高比、体外筋的配筋率、有效预应力等相关参数对极限状态下结构的承载力以及体外筋的应力进行研究。现阶段关于体外预应力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体外筋的极限应力、体外筋的张拉方式、结构的极限承载力、二次效应、弯矩重分布、预应力引起的次力矩、预应力损失、转向块的设计与布置等方面。1.4 研究内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时变效应下预应力损失及二次效应分析不同体外筋模型的分析比较二次效应分析常规带刚臂杆单元模型多段多节点杆单元模型等效节点荷载模型基于迭代的带刚臂杆单元模型ANSYS模型体外预应力梁时变效应下的预应力损失研究 混凝土的收缩徐变ANSYS中徐变分析方法预应力筋的松弛各项体外预应力损失几
3、何非线性以及ANSYS中几何非线性作用的计入体外预应力筋的有限元模拟体外预应力筋有限元模型不同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对比分析2.1 体外预应力筋有限元模型2.1.1 常规带刚臂杆单元模型 分别为杆单元两端节点号,是刚臂与直杆的连接点,为固定不变的结构坐标系。2.1 体外预应力筋有限元模型2.1.2 多段多节点杆单元模型 上述模型为三段四节点杆单元模型,该类模型的主要特点是认为体外筋在转向块位置处可以自由滑移,因而体外筋在其全长范围内为常应变构件2.1 体外预应力筋有限元模型2.1.3 等效节点荷载模型 通过把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划分为一系列的梁单元,将体外筋的贡献转化为施加在梁单元上的等效节点荷载
4、来模拟。2.1 体外预应力筋有限元模型2.1.4 基于迭代的带刚臂杆单元模型 根据常规的线弹性结构分析,分别得到体外筋不同节段的轴力。取3个轴力的平均值为假定的常数参考值,再分别求出3个轴力值与平均值的差值,然后通过每根杆件在结构坐标系下的转换矩阵得出各杆单元的等效节点荷载,再次进行线弹性求解,求出位移增量后与第一次求解得到的位移相加得到位移总量,再次求解得到体外筋不同节段的轴力,按照上述步骤重复进行,直到计算得到的3个不同轴力值与其平均值之差小于规定的容许值为止,在此基础上得到其他的内力及应力结果。2.1 体外预应力筋有限元模型2.1.5 ANSYS模型 采用Beam188单元来模拟主梁,L
5、ink10单元模拟体外筋,Mpc184-刚性梁单元来模拟体外筋与主梁的连接,Combin14弹簧-阻尼器单元来模拟转向块,在每个转向块左右两侧体外筋连线的角平分线处取一个较小距离建立一个节点,与面向转向块处节点之间建立弹簧单元,与面向主梁节点之间建立刚性梁单元。2.2 不同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对比 分别以平面杆系程序为基础,将多段多节点和基于迭代的带刚臂杆单元模型嵌入其中,及通过ANSYS进行建模,对本算例进行分析。再与已有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2.2 不同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对比位移和内力计算结果 节点节点2挠挠度(度(mm)节点节点1转角转角(度)(度)节点节点2转角转角(度)(度)段轴力段
6、轴力(kN)段轴力段轴力(kN)段轴力段轴力(kN)常规带刚臂杆单元模型-1.924-0.02820.011029.2134.529.2多段多节点杆单元模型-2.123-0.0311-0.013971.371.371.3等效节点荷载模型-2.500-0.0344-0.0172一一一迭代的带刚臂杆单元模型-2.050-0.0301-0.012962.462.462.4ANSYS简支梁模型-2.134一一72.272.272.22.2 不同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对比模型误差(单位:%)从上述两个表格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跨中位移还是体外筋的轴力,ANSYS简支梁模型的计算精度最高,基于迭代的带刚臂杆单元模
7、型次之,从而验证了使用ANSYS模拟体外预应力结构的可靠性以及迭代模型的可行性。节点节点2挠度挠度节点节点1转角转角节点节点2转角转角段轴力段轴力段轴力段轴力段轴力段轴力常规带刚臂杆单元模型9.49.320.95988.659等效节点荷载模型17.810.623.7一一一迭代的带刚臂杆单元模型3.43.27.212.512.512.5ANSYS简支梁模型0.5一一1.31.31.3体外预应力简支梁时变效应下二次效应分析混凝土的徐变混凝土的收缩及预应力筋的松弛时变效应下二次效应分析3.1 混凝土的徐变3.1.1 混凝土的徐变机理与流变模型 徐变是指在持续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变形将随时间不断增
8、加的现象。徐变理论:黏弹性理论、渗出理论、黏性流动理论、塑性流动理论、微裂缝理论、内力平衡理论等。徐变系数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流变模型可用于分析和研究徐变的计算方法,流变模型的基本流变元件大体由弹簧、阻尼器和摩擦装置三种组成,基本元件加以组合后可得三种流变基本模型。徐变计算理论是如何将正常载荷下徐变试验结果应用于变应力下的结构构件徐变分析理论,主要包括有效模量法、老化理论(徐变率法)、弹性徐变理论(叠加法)、弹性老化理论(流动率法)和继效流动理论等。我国最新采用的JTGD3362-2018规范中徐变系数根据下列公式进行计算:3.1 混凝土的徐变3.1.2 混凝土徐变的计算理论与数学模型3.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