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课件人教版3.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宋明理学》课件人教版3.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宋明理学 课件 人教版
- 资源描述:
-
1、第第 3 3 课课 宋宋 明明 理理 学学课标:课标:(1)了解宋明理学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了解宋明理学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2)认识宋明理学在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认识宋明理学在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朱熹在岳麓书院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时手书字迹讲学时手书字迹探究一:探究一:阅读阅读P12P12第一子目第一子目,思考儒学独尊地位动摇的原因?思考儒学独尊地位动摇的原因?(1 1)汉唐时期的儒学,无法控制社会动荡时期的人心;)汉唐时期的儒学,无法控制社会动荡时期的人心;(2 2)佛教盛行、道教传播,使儒学的独尊地位出现危机;)佛教盛行、道教传播,使儒学的独尊地位出现危机;(3 3)隋唐时
2、期,三教合一、三教并行弥漫在各个领域,儒学)隋唐时期,三教合一、三教并行弥漫在各个领域,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的正统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一、三教合一:一、三教合一:(宋明理学兴起的(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背景)儒学本身的缺陷:汉唐儒学,无法控制人心。儒学本身的缺陷:汉唐儒学,无法控制人心。儒学本身在儒学本身在思辩性思辩性和和理论性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些论证要么是些论证要么是“不备不备”,要么是,要么是“不明不明”。魏晋南北
3、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尤其是政治腐败,王朝更迭,军,尤其是政治腐败,王朝更迭,军阀割据,战争颇兴,阀割据,战争颇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观念也开始受到等观念也开始受到怀疑。怀疑。传统儒学传统儒学充斥着充斥着伦理说教伦理说教,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安慰,缺乏治心的手段缺乏治心的手段。汉唐儒学汉唐儒学简单的理论体系,已经简单的理论体系,已经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道教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道”为最
4、高信仰。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鬼神崇拜观念上,以教在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神仙方术衍化形成。衍化形成。东汉末年东汉末年出现的出现的道教组织,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师道教组织,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师张道陵张道陵创立创立教团组织,距今已有教团组织,距今已有18001800年历史。道教为年历史。道教为多神崇拜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对尊奉的神仙是对“道道”之信仰的人格化之信仰的人格化体现。道士是体现。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宫观是教徒活动的场所。道教的神职人员,宫观是教徒活动的场所。佛教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距今已
5、有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距今已有25002500多年,多年,是由是由古印度古印度迦毗罗卫国迦毗罗卫国(尼泊尔)(尼泊尔)王子王子乔达摩乔达摩悉达悉达多多所创(因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所创(因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摩尼释迦摩尼)。)。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佛佛”的意思是的意思是“觉者觉者”,又称如来。佛教重视,又称如来。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步和觉悟。信徒修行信徒修行悟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悟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难、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越生死和苦难、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道教道
6、教佛教佛教补充:补充:修炼丹药修炼丹药长生不老长生不老因果报应因果报应轮回来世轮回来世 材料一:材料一:唐朝唐朝杜牧杜牧的的江南春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材料二:材料二:梁武帝梁武帝名萧衍,自幼名萧衍,自幼习儒习儒,一度又信,一度又信奉道奉道教,经常屈教,经常屈尊拜访著名道士尊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将陶称为,以至于当时人们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山中宰相”。后来后来梁武帝梁武帝又又舍道释佛舍道释佛,以皇帝之身三次出家,以皇帝之身三次出家,“舍身舍身”同泰寺。同泰寺。材
7、料三材料三 清清丁云鹏丁云鹏三教图三教图。此图此图绘绘佛佛、道道、儒儒三教的创始人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释迦牟尼、老子老子、孔子孔子三人于三人于一图一图之中,之中,似正在辩似正在辩经论道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氏趺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氏趺(f)坐于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请问:上述材料反映了汉唐的什么现象?请问:上述材料反映了汉唐的什么现象?1 1、魏晋南北朝:汉代儒学的天命观难以控制人心,社会动、魏晋南北朝:汉代儒学的天命
8、观难以控制人心,社会动荡使人们渴求心灵安慰,佛教、道教的盛行和传播,儒学发展渐荡使人们渴求心灵安慰,佛教、道教的盛行和传播,儒学发展渐现了危机。现了危机。2 2、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三教合一三教合一”、三教并行,佛、道的发展使儒、三教并行,佛、道的发展使儒学正统地位面临着严重挑战。学正统地位面临着严重挑战。归纳:为什么会兴起理学?归纳:为什么会兴起理学?时代背景:时代背景:从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以从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以 儒学为主体儒学为主体“三教合一三教合一”的趋势。的趋势。3 3、北宋时期:儒学家展开复兴儒学、抨击佛道活动,不断、北宋时期:儒学家展开
9、复兴儒学、抨击佛道活动,不断思考和探索,把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与传统儒思考和探索,把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与传统儒家的积极入世和现实人生观联系起来,逐渐确立了一套以家的积极入世和现实人生观联系起来,逐渐确立了一套以“理理”或或“天理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被称为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被称为“理学理学”。二、宋明理学:二、宋明理学:探究二:探究二:阅读阅读P1214P1214第二子目第二子目,思考什么是理学?为什么在思考什么是理学?为什么在 宋代兴起?宋代兴起?1、含义:、含义:理学:理学:宋代儒士既贯通宋代儒士既贯通宇宙自然宇宙自然和和人生命运人生命运,又继,又继承承孔孟
10、正宗孔孟正宗,并能,并能治理国家治理国家,形成以,形成以“理理”为核心为核心的的新的儒学思想体系,称之为新的儒学思想体系,称之为“理学理学”或或“道学道学”。理。理学的学的基本特征基本特征是是重视义理重视义理。道、佛道、佛儒(根本)儒(根本)(目的)(目的)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学术活跃;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学术活跃;2、历史背景:、历史背景: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推动文化思想的发展;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推动文化思想的发展;从魏晋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奠定了基础。从魏晋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奠定了基础。
11、宋代科举制的发展,儒士有重修养、明气节、参政事的风气;宋代科举制的发展,儒士有重修养、明气节、参政事的风气;4、代表人物:代表人物:程颢程颢 程颐程颐 朱熹朱熹陆九渊陆九渊 王阳明王阳明程朱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陆王心学宋明宋明理理学学3、实质:实质:理学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封建专制统理学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封建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周敦颐周敦颐,湖南省道县,湖南省道县人,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人,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的开山鼻祖开山鼻祖,提出无极、,提出无极、阴阳、五行、至诚、无欲阴阳、五行、至诚、无欲等基本概念,为后世理学等基本概念,为后世理
12、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理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5、理学的特点:、理学的特点:吸收佛、道思想,使儒家思想吸收佛、道思想,使儒家思想理论化、思辩化、哲学化理论化、思辩化、哲学化,成,成为完备、精致的思想理论体系。为完备、精致的思想理论体系。以以封建伦理道德为核心封建伦理道德为核心,约束人性,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约束人性,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通俗化、世俗化通俗化、世俗化,更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更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6、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1 1)思想:)思想:世界观:世界观:“天理天理”是是宇宙万物的
13、本原。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万物只有一 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核心思想)道德观:道德观:“天理天理”和和儒家伦理道德儒家伦理道德直接联系;直接联系;认识论:认识论:主张通过主张通过“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去把握去把握“理理”。世界观:世界观:理之源在于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天理天理”就是三纲就是三纲 五常;五常;道德观:道德观:强调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人性与天理一致;人性与天理一致认识论:认识论:主张主张“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二程二程”:朱熹:朱熹: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
14、容: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材料一: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理学的理学的宇宙观宇宙观:“理理”是世界的本原。是世界的本原。其实质是其实质是客观唯客观唯心主义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物,如绝,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物,如绝对精神、上帝的意志。对精神、上帝的意志。材料二:材料二: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材料三:材料三: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材料四:材料四:“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
15、智岂不是天理?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是“遏人欲而存天理遏人欲而存天理”。理学的理学的道德观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德和等级秩序。)材料五:材料五: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一事不穷,
16、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理学的理学的方法论方法论:“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格物:研究,接触事物;(格物:研究,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致知:获得知识.即通过实践、学习,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明白即通过实践、学习,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明白先天存在的先天存在的“理理”。实质:实质:不在于求科学之真,而在于明德至善。不在于求科学之真,而在于明德至善。)思考:思考: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的区别?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的区别?“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思想的前提,是思想的前提,是“理理”在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着,要把在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着,要把握握“理理”,就需要通过接触世间的万事万物,在体会到
17、各种知识的基,就需要通过接触世间的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先天存在的础上,加强对先天存在的“理理”的体验。的体验。实践出真知,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探求事物发生、发展的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探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根据这一理论,规律、真知是通过实践发现和认识的,而不是规律。根据这一理论,规律、真知是通过实践发现和认识的,而不是人们思想中先天存在的。人们思想中先天存在的。两者的区别:两者的区别:人们思想中是否有先天存在的人们思想中是否有先天存在的“理理”(或(或“真知真知”)(2 2)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的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
18、专制统治;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日、朝形成朱熹的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日、朝形成“朱子学朱子学”;用用“三纲五常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促成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欲求,促成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注重主观意志、品德气节、人性庄严,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注重主观意志、品德气节、人性庄严,塑造中华民族性格;7、陆王心学:、
19、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1 1)陆九渊陆九渊心学:心学:新学的开创者新学的开创者 陆九渊陆九渊(1139-1192)(1139-1192),号象山,号象山先生,字子静。先生,字子静。南宋南宋著名哲学著名哲学家、教育家。陆九渊是中国家、教育家。陆九渊是中国“心学心学”的创始人。明朝的王的创始人。明朝的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陆王学派”。思想主张:思想主张:宇宙观:宇宙观:心是万物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心即理也”);强调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 理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天
20、地万物都在心中;认识论:认识论:内心反省内心反省(发明本心)(发明本心),即可得理。,即可得理。与朱熹观点有分歧:与朱熹观点有分歧:“鹅湖之会鹅湖之会”。(2 2)王阳明王阳明心学:心学:心学的集大成者心学的集大成者 王守仁(王守仁(1472152814721528),),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曾被贬贵州时居住于阳明曾被贬贵州时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军事家,“心学心学”的集大的集大成者。成者。思想主张:思想主张:宇宙观:宇宙观:心是万物的本原心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