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新标高中古诗文背诵篇目推荐72篇(原文译文)简版完全版(2).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7版新标高中古诗文背诵篇目推荐72篇(原文译文)简版完全版(2).doc》由用户(叶思起)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标高 中古 诗文 背诵 篇目 推荐 72 原文 译文 完全 下载 _其它资料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 语文组 编辑 2017 版新标版新标高中高中古诗文背诵篇目推荐古诗文背诵篇目推荐 72 篇篇 文言文(32 篇) (一)必修(10 篇) 1. 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 “朝闻道”“君子喻于义” “见贤思齐焉” “质 胜文则野” “士不可不弘毅” “譬如为山” “知者不惑”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孚” “小子何莫学夫诗” “君子食无求饱” “克己复礼为仁”) 【原文】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篇第三则) 【译文】 孔子说: “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奏乐有什 么用?” 【原文】 子曰:“朝闻道,夕死
2、可矣。” (论语里仁第四则) 【译文】 孔子说: “如果在一个国家里,一个人早上能达成了一直坚持的理想。实施了自己的政 治主张(仁政),那么他就算晚上死去那也是值得的。” 【原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修养有学问的人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 【原文】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看见 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原文】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3、 【译文】 孔子说: “实讲诚信略胜一筹而文辞甘拜下风的人, 那么他只能在民间做个普通老百姓; 文辞略胜一筹而不能做到朴实讲诚信的人, 那么他只能做个官员的助手或属员听命于人。 只 有将自己打造成文辞与朴实诚信萃集的人,然后才能成为地位高尚的人。” 【原文】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 论 语泰伯章) 【译文】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 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原文】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簣,进
4、,吾进也。” 【译文】 孔子说:“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堆成了,如果停下来 那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 语文组 编辑 好比用土平地、即使才倒下一筐,如果要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原文】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第九) 【译文】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译文】 子贡问(他的老师孔子)说:“有什么话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就回答)说: “那就应该是“宽恕”了吧!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
5、别人。” 【原文】 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 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 【译文】 孔子说:“同学们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 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原文】 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足,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谨慎,到有道德的人 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原文】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
6、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 语颜渊篇) 【译文】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颜回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 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 努力的。 2. 劝学(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 荀子 【原文】【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ng)绳, ( ru)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槁暴 (p),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砺 (l) 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参省 (xng)乎己,则知知 (zh)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
7、尝跂跂 (q)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 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舆 (y)马者,非利足 也,而致致 千里;假舟楫楫 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生 (x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蛟 (jio)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跬 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骐 (q)骥骥 (j)一跃,不能十步; 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 语文组 编辑 驽驽 (n)马十驾,功在不舍。锲锲 (qi)而舍之,朽木不折;锲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镂 (lu)。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8、。蟹蟹 六跪而二螯螯 (o),非蛇鳝鳝 (shn)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躁 也。 【译文】【译文】 有道德品行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出来的,但它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但它却比水还要寒 冷。木材笔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如果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符合圆规的标准 了。假如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它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用火烤使它变成这样的。因此木材用墨线量过, 再经过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也就能变得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 天检查并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变得智慧明达,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以前整天地思考,
9、却没有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后跟眺望远方,却不如登上高处看的更 为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加长,但是人们在远处也可以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增强,但 是听的人却听得更清楚。借助车马的人,脚步并不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借助船之的人,不一定 都善于游水,却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本性与普通人并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变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生长;积累善行从而养 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就可以达到很高的境界,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因此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 有办法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聚成江河大海。千
10、里马一次跨越,也跃不 出十步之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可以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走个不停。雕刻一件物品但如果最后放 弃了,那么连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若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和强 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深泉水,这是因为它心专一啊。蟹有六条腿与两个蟹钳,但是若 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心浮躁啊。 【简析】【简析】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的意思。本篇较系统地论述 了学习的重要作用、态度和方法。前一部分(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第二、三段),论述学 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 荀子认为,学
11、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专门学习一门技术才能速成(学一速成), 然后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 神境界。 第 1 自然段:提出中心论点:学习不可随意停止。 第 2 自然段:用比喻的论证方法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重要性)。 第 3 自然段:论述学习的重要作用,强调君子之所以能够超过一般人,并非天生比别人优秀,而是后 天善于学习的结果。 第 4 自然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论述学习要善于积累,要坚持不懈,要用心专一。 3. 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 【原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
12、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 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 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 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 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 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 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
13、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 语文组 编辑 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译文】 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 小人妨碍国家, 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 所以忧愁苦闷, 写下了 离骚 。 “离骚” , 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 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 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 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 怨愤引起
14、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 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它对远古上溯到帝喾,近世称述 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 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就其 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举的是近 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称述的事物也是透散着芬芳的, 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 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
15、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断, 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4.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 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 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 志则纵情以傲物
16、;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 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 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 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 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
17、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译文】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 头;要使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民心。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不稳固却要求 树木长得高大, 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 臣虽然愚笨, (也) 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何况 (像 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应该)推崇皇权 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不居安思危,不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 情不能克服欲望, 这就像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 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 样啊! 所有君主帝王,承受上天的重
18、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成 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 语文组 编辑 名就就道德衰退,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而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 住天下就难了吗?当初创业时,能力绰绰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 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 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 竭尽 诚意就能使吴和越这样敌对国家也能结成一体。 越这样敌对国家也能结成一体。 就是骨肉亲 属也能行同陌路。虽然可以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震慑他们,但是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 除罪罚,却不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怨恨不在有多大,可怕 的是人民
19、;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用腐朽的缰绳驾驭 飞奔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理吗? 这是为什么呢?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想到该知足来 警惕自己;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 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 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 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 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 罚
20、,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 的人而任用他们,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 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 都能(被)重用,君王大臣之间没有什么事情(烦心),可以尽享游玩的快乐,可以颐养像 松、乔两位神仙的长寿。(皇上)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不必多说,老百姓就可以 被教化,何必劳神苦思,事事过问代替百官的职务呢?劳损聪明的耳目,违背无为而治的方 针呢! 5. 师说 韩愈 【原文】【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受 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孰
21、 能无惑?惑而不 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 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 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 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 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读 (d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读 (du)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不 (fu) 焉,小学而大遗,吾
22、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 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 (y)。”呜呼!师道之不复, 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欤 (y)!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tn)子、苌(chng)弘(hng)、师襄(xing)、老聃(dn)。郯 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 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pn),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 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贻 之。 【译文】
23、【译文】 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 语文组 编辑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 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了。出 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 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 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 远,尚且要跟从老师向
24、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 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疼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 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 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 智。 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 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原因,就说:“他和他年龄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