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压受拉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受压受拉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受压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箍筋箍筋纵向钢筋纵向钢筋普通箍筋普通箍筋纵向钢筋纵向钢筋纵向钢筋纵向钢筋螺旋式箍筋螺旋式箍筋第1页/共72页一、短柱受力分析及破坏特征一、短柱受力分析及破坏特征箍筋箍筋纵向钢筋纵向钢筋箍筋箍筋纵向钢筋纵向钢筋 在轴心荷载作用下,纵向钢筋和混凝土一起共同受压,整个截面的应变基本是在轴心荷载作用下,纵向钢筋和混凝土一起共同受压,整个截面的应变基本是均匀分布的。均匀分布的。当荷载较小时,压应变的增加与荷载的增加成正比,钢筋和混凝土压应力的增加当荷载较小时,压应变的增加与荷载的增加成正比,钢筋和混凝土压应力的增加也与荷载的增加成正比;也与荷载的增加成正比;荷载较大时,由于混凝土出现塑性变形,压应变增加
2、速度加快。在相同的荷载增荷载较大时,由于混凝土出现塑性变形,压应变增加速度加快。在相同的荷载增量下,纵筋的应力增长加快,混凝土的应力增长缓慢。这就是随着荷载不断增大,量下,纵筋的应力增长加快,混凝土的应力增长缓慢。这就是随着荷载不断增大,混凝土塑性性能引起的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应力重分布的现象。混凝土塑性性能引起的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应力重分布的现象。破坏时,对于一般强度的纵筋,达到屈服,柱子出现与荷载平行的纵向裂缝,混破坏时,对于一般强度的纵筋,达到屈服,柱子出现与荷载平行的纵向裂缝,混凝土被压碎,构件破坏。凝土被压碎,构件破坏。第2页/共72页一、短柱受力分析及破坏特征一、短柱受力分析及破坏特
3、征破坏特征:破坏特征:1、对于普通钢筋,破坏时,钢筋先达到受压屈服,继续增加的荷载全部、对于普通钢筋,破坏时,钢筋先达到受压屈服,继续增加的荷载全部由混凝土承担,直至混凝土被压碎。由混凝土承担,直至混凝土被压碎。2、钢筋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都得到充分利用。、钢筋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都得到充分利用。对于高强钢筋,破坏时,钢筋达不到受压屈服。混凝土先被压碎,钢筋的对于高强钢筋,破坏时,钢筋达不到受压屈服。混凝土先被压碎,钢筋的高强度没有达到充分利用。高强度没有达到充分利用。取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为取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为0.002,所以混凝土破坏时纵筋的应变也为,所以混凝土破坏时纵筋的应变也为0.002。
4、25/400102002.0mmNEsss纵筋的抗压强度最多只能发挥400N/mm2箍筋箍筋纵向钢筋纵向钢筋箍筋箍筋纵向钢筋纵向钢筋第3页/共72页第4页/共72页二、长柱长细比的影响二、长柱长细比的影响长细比长细比构件的计算长度构件的计算长度l0与其截面最小回转半径与其截面最小回转半径i的比值。的比值。l0/i矩形截面矩形截面l0/b圆形截面圆形截面l0/d 受压构件由于材料、制作安装偏差等不可避免地具有初始偏心。因此,在受压构件由于材料、制作安装偏差等不可避免地具有初始偏心。因此,在轴向力作用下,柱子不仅发生轴向压缩变形,同时还发生横向弯曲变形。轴向力作用下,柱子不仅发生轴向压缩变形,同时
5、还发生横向弯曲变形。对于短柱(对于短柱(长细比长细比l0/i比较小)比较小)侧向挠度小,计算时一般可侧向挠度小,计算时一般可忽略侧向挠度的影响。忽略侧向挠度的影响。对于长柱(对于长柱(长细比长细比l0/i比较大)比较大)侧向挠度引起的附加弯矩对侧向挠度引起的附加弯矩对柱承载力的降低不可忽略柱承载力的降低不可忽略。对于细长柱(对于细长柱(长细比长细比l0/i特别大)特别大)柱发生柱发生“失稳破坏失稳破坏”,承载,承载力更低。力更低。suluNN稳定系数稳定系数 反映长柱承载反映长柱承载力随长细比增大力随长细比增大而降低的程度而降低的程度侧向挠度第5页/共72页三、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三、轴心受
6、压构件承载力计算纵向钢筋纵向钢筋箍筋箍筋箍筋箍筋纵向钢筋纵向钢筋)(9.0sycuAfAfNNN:轴心压力设计值:轴心压力设计值Nu: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设计值: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稳定系数,见表:稳定系数,见表5-1A:构件截面面积,当配筋率大于:构件截面面积,当配筋率大于3%时,取净面积时,取净面积fy:纵向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当为高强钢筋时,取:纵向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当为高强钢筋时,取360N/mm2。As:全部纵向受压钢筋的截面面积。:全部纵向受压钢筋的截面面积。第6页/共72页纵向钢筋纵向钢筋箍筋箍筋)2(9.00syssycorcuAfAfAfNfc: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
7、值: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Acor:构件的核心截面面积构件的核心截面面积:间接钢筋对混凝土约束的折减系数:间接钢筋对混凝土约束的折减系数fy:间接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间接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Ass0:间接钢筋的换算截面面积间接钢筋的换算截面面积fy:纵向钢筋抗压屈服强度设计值:纵向钢筋抗压屈服强度设计值As:纵向钢筋面积:纵向钢筋面积sAdAsscorss10第7页/共72页受压构件受压构件 混凝土结构中,除了板、梁混凝土结构中,除了板、梁等受弯构件外,另一种主要的构等受弯构件外,另一种主要的构件件受压构件。如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如钢筋混凝土柱。柱。轴向力通过轴向力通过截面重心轴截面重心轴轴心受
8、压构件轴心受压构件N偏心受压构件偏心受压构件轴力不通过轴力不通过截面重心轴截面重心轴N第8页/共72页偏心受压构件偏心受压构件N按照偏心力在截面上作用位置的不同:按照偏心力在截面上作用位置的不同:NM只对一个轴有偏心:只对一个轴有偏心:单向偏心受压单向偏心受压N对两个轴都有偏心:对两个轴都有偏心:双向偏心受压双向偏心受压NM1M2第9页/共72页单向偏心受压构件的钢筋布置单向偏心受压构件的钢筋布置NNe0AAhb纵向钢筋的布置纵向钢筋的布置NMNA远离轴远离轴向力一向力一侧的钢侧的钢筋筋As。靠近轴靠近轴向力一向力一侧的钢侧的钢筋筋As。箍筋的布置箍筋的布置 为防止斜截面受剪破坏,除了配置平行
9、于为防止斜截面受剪破坏,除了配置平行于轴向力的纵向钢筋外,还应适当配置轴向力的纵向钢筋外,还应适当配置箍筋箍筋。箍。箍筋应做成筋应做成封闭式封闭式,与纵向钢筋形成整体骨架。,与纵向钢筋形成整体骨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纵向钢筋纵向钢筋箍筋箍筋 箍筋作用:箍筋作用:抗剪;抗剪;约束砼;约束砼;阻止纵筋受阻止纵筋受压向外凸,防止砼保护层剥落。压向外凸,防止砼保护层剥落。asas第10页/共72页5.2.1 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和破坏特征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和破坏特征试验结果:试验结果:偏心受压短柱偏心受压短柱的破坏可归纳为两种情况:的破坏可归纳为两种情况:受
10、拉破坏受拉破坏和和受压破坏受压破坏,破坏,破坏形态与形态与偏心距偏心距e0和和纵向钢筋纵向钢筋配筋率配筋率有关。有关。试验试件:试验试件:偏心受压偏心受压短短柱柱短柱?为什么?短柱?为什么?第11页/共72页受拉破坏受拉破坏发生条件发生条件破坏过程破坏过程AsAsNe0cussfyAssAs 一般发生在偏心距比较大且纵一般发生在偏心距比较大且纵筋配置适当的时候。筋配置适当的时候。截面部分受拉、部分受压。受截面部分受拉、部分受压。受拉区由于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而拉区由于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而开裂,横向裂缝随着荷载的增大而开裂,横向裂缝随着荷载的增大而向受压区延伸,受拉区钢筋向受压区延伸,受拉区钢
11、筋As首先首先屈服。中和轴很快向受压区移动,屈服。中和轴很快向受压区移动,最后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构件最后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构件破坏。破坏。e0Ne0第12页/共72页破坏特点破坏特点破坏开始于受拉钢筋破坏开始于受拉钢筋As的屈服,然后压区混的屈服,然后压区混凝土压碎。凝土压碎。破坏有明显的预兆,横向裂缝开展显著,变破坏有明显的预兆,横向裂缝开展显著,变形急剧增大,具有塑性变形的性质。形急剧增大,具有塑性变形的性质。破坏过程和特征与适筋的双筋受弯构件类似。破坏过程和特征与适筋的双筋受弯构件类似。受拉破坏受拉破坏 这种破坏一般发生在偏心距较大的情况下,故也称这种破坏一般发生在偏心距较大的情
12、况下,故也称“大偏心受压破坏大偏心受压破坏”Ne0fyAssAsAsAs第13页/共72页受压破坏受压破坏1 1、当轴向力、当轴向力N N偏心距较小时偏心距较小时 破坏过程破坏过程e0AsAsNe0cusssAsfyAs 截面大部分受压。受拉区应截面大部分受压。受拉区应力很小,可能出现裂缝,但出现力很小,可能出现裂缝,但出现较迟,开展也不大。破坏首先发较迟,开展也不大。破坏首先发生在受压区,受压混凝土达到极生在受压区,受压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出现纵向裂缝,受压限压应变,出现纵向裂缝,受压钢筋达到抗压屈服,构件破坏。钢筋达到抗压屈服,构件破坏。而另一侧钢筋受拉,未达到屈服而另一侧钢筋受拉,未达
13、到屈服强度。强度。Ne0第14页/共72页2、当轴向力、当轴向力N N偏心距更小时偏心距更小时 受压破坏受压破坏破坏过程破坏过程e0 全截面受压,构件不出现全截面受压,构件不出现横向裂缝。靠近轴向力一侧的横向裂缝。靠近轴向力一侧的混凝土压力较大。破坏时靠近混凝土压力较大。破坏时靠近轴向力一侧的混凝土被压碎,轴向力一侧的混凝土被压碎,钢筋钢筋As达到抗压屈服强度。达到抗压屈服强度。而远离轴向力一侧的钢筋而远离轴向力一侧的钢筋As可可能达到抗压屈服强度,也可能能达到抗压屈服强度,也可能未达到屈服。未达到屈服。AsAsNe0cusssAsfyAsNe0第15页/共72页3、当轴向力、当轴向力N N偏
14、心距虽然很大,但受拉钢筋偏心距虽然很大,但受拉钢筋As配置过多时配置过多时 受压破坏受压破坏破坏过程破坏过程e0 本应发生大偏心受压破坏,本应发生大偏心受压破坏,即先受拉钢筋屈服,后混凝土即先受拉钢筋屈服,后混凝土压碎,钢筋压屈。但由于受拉压碎,钢筋压屈。但由于受拉钢筋钢筋As过多,受拉钢筋没有屈过多,受拉钢筋没有屈服时,受压混凝土压碎,钢筋服时,受压混凝土压碎,钢筋屈服。由于有过多的受拉钢筋,屈服。由于有过多的受拉钢筋,应力达不到屈服。与受弯构件应力达不到屈服。与受弯构件超筋梁类似。应避免。超筋梁类似。应避免。e0NcussAsAssAsfyAs第16页/共72页受压破坏受压破坏4 4、当轴
15、向力、当轴向力N N偏心距极小,偏心距极小,AsAs钢筋配置过少时钢筋配置过少时 破坏过程破坏过程 因为混凝土质地不均匀,或考虑钢筋因为混凝土质地不均匀,或考虑钢筋面积后,截面的实际重心(物理重心)可面积后,截面的实际重心(物理重心)可能偏到轴向力的另一侧。造成离轴向力较能偏到轴向力的另一侧。造成离轴向力较远的一侧混凝土压应力反而更大,破坏开远的一侧混凝土压应力反而更大,破坏开始于离轴向力较远一侧的边缘混凝土的压始于离轴向力较远一侧的边缘混凝土的压应变达到极限值而压碎。应变达到极限值而压碎。可通过可通过限制限制As的最小配筋量的最小配筋量而防止发生。而防止发生。防止办法防止办法e0AsAsNe
16、0cuss实际重心轴实际重心轴fyAssAs第17页/共72页受压破坏受压破坏 这种破坏一般发生在偏心距较小的情况下,故也称这种破坏一般发生在偏心距较小的情况下,故也称“小偏心受压破坏小偏心受压破坏”破坏特点破坏特点靠近轴向力一侧的混凝土被压碎,钢筋靠近轴向力一侧的混凝土被压碎,钢筋As达到屈服,钢筋达到屈服,钢筋As可能受拉,也可能受压。可能受拉,也可能受压。但一般不屈服。但一般不屈服。破坏没有明显的预兆,没有显著的横向裂破坏没有明显的预兆,没有显著的横向裂缝和变形,具有突然性。缝和变形,具有突然性。Ne0sAsfyAsNe0sAsfyAs第18页/共72页偏心距偏心距e0很大很大偏心距偏心
17、距e0较大较大偏心距偏心距e0很小很小偏心距偏心距e0极小极小As配置很少配置很少限制最小限制最小As第19页/共72页大偏心受压破坏大偏心受压破坏小偏心受压破坏(部分截面受压或全截面受压)小偏心受压破坏(部分截面受压或全截面受压)第20页/共72页破坏形态破坏形态破坏条件破坏条件破坏特征破坏特征备注备注受拉破坏受拉破坏(大偏压(大偏压)偏心距较大偏心距较大,纵筋配置适当,纵筋配置适当时时 受拉钢筋首先达到屈服,受拉钢筋首先达到屈服,然后受压区砼压碎,构件破坏。然后受压区砼压碎,构件破坏。破坏有明显的预兆,裂缝、变形破坏有明显的预兆,裂缝、变形显著发展。具有延性破坏性质。显著发展。具有延性破坏
18、性质。破坏时破坏时:混凝土压应力为混凝土压应力为fc;钢筋钢筋As应力为应力为fy或或s;钢筋钢筋As应力为应力为fy受压破坏受压破坏(小偏压(小偏压)偏心距较小偏心距较小,或偏心距较大,或偏心距较大但纵筋配筋率很但纵筋配筋率很高时高时 靠近轴向力一侧砼被压碎靠近轴向力一侧砼被压碎,受压钢筋屈服,远离一侧钢筋,受压钢筋屈服,远离一侧钢筋受拉或受压,但一般不屈服。破受拉或受压,但一般不屈服。破坏没有明显预兆,具有脆性破坏坏没有明显预兆,具有脆性破坏性质。性质。破坏时破坏时:混凝土压应力为混凝土压应力为fc;钢筋钢筋As应力为应力为fy;钢筋钢筋As应力未知,应力未知,记为记为s。两类破坏的本质区
19、别在于两类破坏的本质区别在于破坏时钢筋破坏时钢筋As能否达到受拉屈服能否达到受拉屈服。第21页/共72页第22页/共72页轴向压力对偏心受压构件的侧移和挠曲产生附加弯矩和附加曲率的荷载效应称为偏心受压构件的二阶荷载效应,简称二阶效应二阶效应。侧移产生的二阶效应侧移产生的二阶效应由挠曲产生的二阶效应由挠曲产生的二阶效应P-效应P-效应第23页/共72页1 1 杆端弯矩同号时的二阶效应杆端弯矩同号时的二阶效应(1)(1)控制截面的转移控制截面的转移图图5-17 杆端弯矩同号时的二阶效应杆端弯矩同号时的二阶效应(P-效应效应)5.4.1 由挠曲产生的二阶效应由挠曲产生的二阶效应(P-)效应效应第24
20、页/共72页(2)(2)考虑二阶效应的条件考虑二阶效应的条件杆端弯矩同号时,发生控制截面转移的情况是不普遍的,为了杆端弯矩同号时,发生控制截面转移的情况是不普遍的,为了减少计算工作量,减少计算工作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当只要满足规定,当只要满足下述三个条件中的一个条件时,就要考虑二阶效应:下述三个条件中的一个条件时,就要考虑二阶效应:M1/M20.9轴压比轴压比 N/fcA0.9lc/i34-12(M1/M2)第25页/共72页3)3)考虑二阶效应后控制截面的弯矩设计值考虑二阶效应后控制截面的弯矩设计值2mnsMCM120.70.30.7mMCM220111300(/)
21、/cnscalMNehh 0.5ccf AN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除规定,除外,其他偏心受外,其他偏心受压构件考虑轴向压力在挠曲杆件中产生的二阶效应后控制截面的压构件考虑轴向压力在挠曲杆件中产生的二阶效应后控制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弯矩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Cmns2as,所,所以以没有没有x0.3h0时,在正常配筋范围内一般属于大偏心受压破坏,故时,在正常配筋范围内一般属于大偏心受压破坏,故 ei0.3h0时,在正常配筋范围内一般属于小偏心受压破坏,故时,在正常配筋范围内一般属于小偏心受压破坏,故第36页/共72页sycsyAfbxfAfN1)()2(0
22、01ssycahAfxhbxfNe)(0ssyahAfeNsiahee2b,siahee2sax 2b,sax 2大偏心受压构件的配筋计算大偏心受压构件的配筋计算,已知已知N,e0,b,h,fy,fy,fc,求,求As,As两个方程,三个未知数两个方程,三个未知数x,As,As,无唯一解。需补充一个条件。,无唯一解。需补充一个条件。考虑经济性,让混凝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考虑经济性,让混凝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取取x=bh0,当然,当然x2as。)()2(00001sybbcsahfhhhbfNeAysybcsfNAfhbfA01bhAsminbhAsmin取取As=minbh,按按As已知已
23、知的情况的情况重算。重算。把把As代入到左上代入到左上式求式求As。)(minbhAs第37页/共72页已知已知N,e0,b,h,fy,fy,fc,As,求求As两个方程,两个未知数两个方程,两个未知数x,As,可解。,可解。)()2(001ssycahAfxhbxfNe)(0201ssyscahAfhbfNe2010)(bhfahAfNecssyss211b说明说明As仍不能满足抗压要求,仍不能满足抗压要求,按按As未知情况重算未知情况重算,或,或按小偏心受按小偏心受压构件压构件计算。计算。b20sahx20sahx左边上公式求左边上公式求As。右边公式求右边公式求As。ysycsfNAfh
24、bfA01(左边上公式求(左边上公式求As))(0sysahfeNA(右边公式求(右边公式求As)sycsyAfbxfAfN1)()2(001ssycahAfxhbxfNe)(0ssyahAfeNsiahee2b,sax 2b,sax 2大偏心受压构件的配筋计算大偏心受压构件的配筋计算,siahee2第38页/共72页sycsyAfbxfAfN1)()2(001ssycahAfxhbxfNe)(0ssyahAfeNb,sax 2b,sax 2大偏心受压构件的配筋计算大偏心受压构件的配筋计算,偏心受压构件还有可能由于长细比比较大,在与弯矩作用平面相垂直的平面内发生纵偏心受压构件还有可能由于长细比
25、比较大,在与弯矩作用平面相垂直的平面内发生纵向弯曲而破坏。因为在该平面内没有弯矩作用,因此还需要向弯曲而破坏。因为在该平面内没有弯矩作用,因此还需要对垂直于弯矩平面按轴心受力对垂直于弯矩平面按轴心受力构件进行验算构件进行验算。NM)(9.0AfAfNcsy(P117,式(,式(5-4)N:轴向力设计值:轴向力设计值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稳定系数: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稳定系数As:全部纵向受压钢筋的截面面积:全部纵向受压钢筋的截面面积A:构件截面面积,当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构件截面面积,当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0.03时,时,A改用净面积改用净面积Ac,Ac=A-Assiahee2siahee2第39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