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和利润分配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利润和利润分配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利润 利润分配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利润和利润分配利润和利润分配一、利润的概念一、利润的概念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营业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两个部分组成。外收支净额两个部分组成。二、利润的组成二、利润的组成(一)营业利润是指企业从各种经(一)营业利润是指企业从各种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利润。营活动中所取得的利润。第一节第一节 利润概述利润概述 营业利润包括:营业成本、营业税费营业利润包括:营业成本、营业税费、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投资收益七小部分组成值变动收益和投资收益七小部分组成。具体
2、构成见课本具体构成见课本P419420(二)利润总额(二)利润总额 企业的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企业的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 金额。金额。1.1.投资收益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指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投资收益指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减去发生的投资损失和计提的收益,减去发生的投资损失和计提的投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的投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2.2.补贴收入补贴收入 补贴收入是指企业按规定实补贴收入是指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的退还的税金,或按销量际收到的退还的税金,或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
3、额补贴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以及属于国家财政扶持的领域,以及属于国家财政扶持的领域而给予的其他形式的补贴。而给予的其他形式的补贴。3.3.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是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各项支出。各项支出。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处置无形资产净收固定资产净收益、处置无形资产净收益、罚款净收入等。益、罚款净收入等。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
4、处置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处置无形资产净损失、债务重组损失无形资产净损失、债务重组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罚款支出、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净利润净利润是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是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即企业的税后 利 润。税后的金额,即企业的税后 利 润。公式表示如下:公式表示如下:(三)净利润(三)净利润 净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应计是指企业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
5、费用。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应纳所得税额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所得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增加额 -纳税调整减少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一、本年利润的核算(帐结法、表结法)一、本年利润的核算(帐结法、表结法)期末应将期末应将“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其他业务收入他业务收入”、“补贴收入补贴收入”、“营业营业外收入外收入”等科目的期末余额,转入等科目的期末余额,转入“本本年利润年利润”科目的贷方。科目的贷方。第二节第二节 本年利润及利润分配本年利润及利润分配 将将“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营业税金及附加及附
6、加”、“其他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销售销售费用费用”、“管理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等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分别转入科目的期末余额,分别转入“本年利润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科目的借方。将将“投资收益投资收益”科目的净收益,转科目的净收益,转入入“本年利润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如为净损科目的贷方;如为净损失,作相反的账务处理。失,作相反的账务处理。年度终了,应将本年收入和支出相年度终了,应将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利润分配”科目。科目。借:本年利润借:本年利润 贷:利
7、润分配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 如为亏损,作相反账务处理。结转如为亏损,作相反账务处理。结转后,后,“本年利润本年利润”科目应无余额。科目应无余额。二、利润分配的核算二、利润分配的核算利润分配科目下应分别设置以下明细利润分配科目下应分别设置以下明细科目:科目:(一)其他转入(一)其他转入(二)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二)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三)提取法定公益金(三)提取法定公益金(四)提取储备基金(四)提取储备基金(五)提取企业发展基金(五)提取企业发展基金(六)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六)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七)利润归还投资(七)利润归还投资(八)应付优先股股利(八)应付优先股股利(九)提
8、取任意盈余公积(九)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十)应付普通股股利(十)应付普通股股利(十一)转作资本(或股本)的普(十一)转作资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通股股利(十二)未分配利润(十二)未分配利润【例】【例】A A公司公司20002000年实现净利润年实现净利润500000500000元元,按,按10%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5%5%提取法提取法定公益金;并分配给普通股股东现金股定公益金;并分配给普通股股东现金股利利100 000100 000元。元。结转本年利润:结转本年利润:借:本年利润借:本年利润 500000 500000 贷:利润分配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
9、500000 50000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借:利润分配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50000 50000 利润分配利润分配-提取法定公益金提取法定公益金 25000 25000 贷:盈余公积贷:盈余公积 75000 75000分配现金股利:分配现金股利:借:利润分配借:利润分配-应付普通股股利应付普通股股利 100000 100000 贷:应付股利贷:应付股利 100000 100000实际支付时实际支付时借:应付股利借:应付股利 100000 100000 贷:银行存款贷:银行存款 100000 100000结转利润分配科目中的
10、明细科目:结转利润分配科目中的明细科目:借:利润分配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 175000 175000 贷:利润分配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法定盈余公积5000050000 利润分配利润分配-提取法定公益金提取法定公益金 25000 25000 利润分配利润分配-应付普通股股利应付普通股股利 100000 100000 如果如果2001年亏损年亏损800000元,元,20022006年每年实现利润为年每年实现利润为80000元,元,2007年年实现利润实现利润100000元,本年企业决定用盈元,本年企业决定用盈余公积弥补剩余亏损。余公积弥补剩余亏损。2001年将亏损数由本
11、年利润转入利润年将亏损数由本年利润转入利润分配分配-未分配利润时未分配利润时 借:利润分配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 800000 贷:本年利润贷:本年利润 800000 20022006年用税前利润弥补亏损时年用税前利润弥补亏损时 借:本年利润借:本年利润 80000 贷:利润分配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 80000 2007年用税后利润弥补亏损年用税后利润弥补亏损 借:所得税费用借:所得税费用 33000 贷:应交税金贷:应交税金-应缴所得税应缴所得税 33000 借:本年利润借:本年利润 33000 贷:所得税费用贷:所得税费用 33000 借:本年利润借:本年利润 6
12、7000 贷:利润分配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 67000借:盈余公积借:盈余公积 8000 贷:利润分配贷:利润分配-其他转入其他转入 8000 借借:利润分配利润分配-其他转入其他转入 8000 贷:利润分配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 8000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借借 利润分配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 贷贷 175000 500000 800000 80000 80000 80000 80000 80000 67000 975000 967000 8000 0 一、所得税会计概述一、所得税会计概述 (一)会计与税收的目的不同(一)会计与税收的目的不
13、同 1.1.会计: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会计: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既既要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要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又要决策相关。又要决策相关。2.2.税收:依据有关的税收法规税收:依据有关的税收法规,确定确定一定时期内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一定时期内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实现经实现经济合理、税负公平、促进竞争。济合理、税负公平、促进竞争。第三节第三节 所得税会计所得税会计 (二)所得税会计(二)所得税会计 1.1.现行制度现行制度:所得税会计是以利润:所得税会计是以利润表为依据表为依据,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制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制度计
14、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的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会计理论和方法。2.2.新准则新准则:所得税会计是以资产:所得税会计是以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为依据负债表及其附注为依据,结合相关账结合相关账簿资料簿资料,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企业会计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确定的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准则确定的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确定的各项资产、价值与按照税法确定的各项资产、负债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的会计理负债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论和方法。(三)所得税会计的形成和发展(三)所得税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IAS:1
15、IAS:1.1979.1979年年7 7月,发布月,发布IAS12IAS12所得所得税会计)要求企业可以在递延法和利润税会计)要求企业可以在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中进行选择;表债务法中进行选择;2 2.1994.1994年年1010月,月,修订修订IAS12IAS12取消递延法,要求企业采用利取消递延法,要求企业采用利润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润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3 3.1996.1996年年1010月,月,发布发布IAS12IAS12所得税)要求企业在利润表债所得税)要求企业在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中 选 择;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中 选 择;4 4.2000.2000年年1010月,对月
16、,对IAS12IAS12进行有限的修订进行有限的修订,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CASCAS:1 1.1994.1994年年6 6月月,财政部关于企业所财政部关于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所得税会计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包括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理方法包括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2 2.2000.2000年年1212月月,颁布颁布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沿用了沿用了9494财会第财会第2525号的做法。号的做法。3 3.2006.2006年年2 2月月,颁布了颁布了CAS18CA
17、S18号号所得税所得税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会计处理进行会计处理,实现了与国际趋同。实现了与国际趋同。(四四)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思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思路 1.1.企业根据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企业根据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得出企业当期应交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得出企业当期应交所得税金额,并以此确认为所得税金额,并以此确认为“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借:所得税费用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当期纳税对未来的影响是否应在当期考虑?当期纳
18、税对未来的影响是否应在当期考虑?2.2.资产负债表日资产负债表日,以资产负债表及其附以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为依据结合相关账簿资料注为依据结合相关账簿资料,并根据税法并根据税法规定分析计算各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规定分析计算各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等项目的账面价值。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等项目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与计税基础的差异,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然后计算差异的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然后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额并将其确认为所得税影响额并将其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与其对应的所得以及与其对应的所
19、得税费用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或收益)(什么是账面价值什么是账面价值?)借:所得税费用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净额)贷:递延所得税负债(净额)或:或: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净额)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净额)贷:所得税费用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本期实际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实际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负债为债为 本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与其期初账面余额两者之差负债与其期初账面余额两者之差.3.利润表中列报的所得税费用利润表中列报的所得税费用 =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
20、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收益递延所得税收益 或或=当期应交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净额净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净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净额例外: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对应负债的对应影响计入权益和商誉。影响计入权益和商誉。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从会计实务来看从会计实务来看,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目的主要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目的主要在于确认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在于确认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用,首先要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首先要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关键在负债,关键在于确定资产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各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各项资产
21、/负债的负债的计税基础一经确定计税基础一经确定,就可以计算暂时性差异就可以计算暂时性差异,并在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当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此基础上计算当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以及负债以及与其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与其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收益。收益。(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资产/负债是今天的交易或事项对未来纳税的影负债是今天的交易或事项对未来纳税的影响在今天的确认响在今天的确认,是否确认、确认多少取决于未是否确认、确认多少取决于未来的情况来的情况)。(一)为什么要确认(一)为什么要确认今天的交易对未来的影响今天的交易对未来的影响 例例:某公司每年税前利润总额为某公司每年税前利润总额为10001000
22、万,万,20 x120 x1年预计了年预计了200200万元的产品保修费用万元的产品保修费用,实际发生于实际发生于20 x220 x2年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适用的所得税税率33%33%。会计处理会计处理:20 x1:20 x1年计入损益年计入损益200200万元万元 税收处理税收处理: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1)(1)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负债:20 x1 20 x2 税收税收:利润总额利润总额 1000 10001000 1000 预计保修费用预计保修费用 200 (200)200 (200)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 1200
23、 8001200 800 会计会计: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 396396 264264 净利润净利润 604 736604 736 1.1.所得税费用与当期会计利润不配比(所得税费用与当期会计利润不配比(同一同一会计期间的所得税费用与会计利润应相互配比)会计期间的所得税费用与会计利润应相互配比)2.2.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基础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基础(交易或事项在某一会计期间确认,与其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在某一会计期间确认,与其相关的所得税影响亦应在该期间内确认)所得税影响亦应在该期间内确认)3.3.由于税法与会计准则规定的不一致导致税由于税法与会计准则规定的不一致导致税后
24、利润波动。后利润波动。(2)(2)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负债:20 x1 20 x2 税收税收:利润总额利润总额 1000 10001000 1000 预计保修费用预计保修费用 200 (200)200 (200)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 1200 8001200 800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396 264396 264 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6666)6666 净利润净利润 670 670670 670 体现了资产负债观 (二)资产的计税基础(二)资产的计税基础 是指按照税法规定是指按照税法规定,该项资产在未来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使用或最终处置时
25、,允许作为成本或费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以抵扣的资产价值未来可以抵扣的资产价值 如果该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如果该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全无需纳税全无需纳税,则资产的计税基础即为其则资产的计税基础即为其账面价值账面价值.1.1.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计量:初始计量:会计与税法规定相同会计与税法规定相同后续计量:后续计量:会计按公允价值会计按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变动公允价值变动记入当期损益记入当期损益 税法不认可持有利得或损失税法不认可持有利得或损失例:企业持有的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例:企业持有的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