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适应性测试理综试题含解析.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广西南宁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适应性测试理综试题含解析.doc》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 南宁市 2020 高中 毕业班 第一次 适应性 测试 试题 解析
- 资源描述:
-
1、2020 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适应性测试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理科综合理科综合 第第 I 卷选择题(共卷选择题(共 126 分)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者共有的元素有 C、H、O、N B遗传信息只能从 DNA 流向 RNA,再流向蛋白质 C三者的单体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D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多糖 2下列与真核细胞生物膜系统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2、 A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等 B分泌蛋白运输和分泌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增强 D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借助细胞膜上的受体 3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和乙烯都可促进保卫细胞中 NO 的合成,从而促进气孔的 关闭。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脱落酸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B乙烯可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 C脱落酸和乙烯都是作为信息分子调控气孔的运动 D研究发现细胞分裂素能降低保卫细胞中 NO 水平,推测其可能促进气孔开放 4扁桃体是储存 T 细胞的重要场所。慢性扁桃体炎会降低患儿的细胞免疫,切除扁桃体是
3、目前有效的治疗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扁桃体、胸腺都是 T 细胞成熟和分布的场所 B细胞免疫中 T 细胞密切接触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 C扁桃体反复发炎可能使其部分组织遭到破坏,造成 T 细胞数量增多 D切除扁桃体可能会影响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卫作用 5某农田弃耕后,发生了从草本到灌木阶段的演替。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区域群落区别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 B调查该区域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C该区域草本和灌木的垂直分层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和光能 D该区域的某两种动物之间可能既有捕食、又有竞争关系 6如图为人类的性染色体组成。不考虑突变和基因重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红
4、绿色盲基因位于一 2 片段,男性发病率高,且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为患者 B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基因位于一 2 片段,女性发病率高,但部分女患者症状较轻 C正常情况下,X、Y 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 D男性某一细胞中不可能出现 2 条 X 染色体 7下列有关垃圾处理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 废电池必须集中处理的原因是防止电池中汞、镉、铬、铅等重金属元素形成的有毒化合 物对土壤和水源污染 B将垃圾分类回收是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 C家庭垃圾中的瓜果皮、菜叶、菜梗等在垃圾分类中属于湿垃圾 D不可回收垃圾图标是 8关于三种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它们的分子式都是
5、 C8H8 C它们分子中所有原子都一定不共面 D的二氯代物有 4 种 9设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I2与 4 mol H2反应生成的 HI 分子数为 2NA B标准状况下,2. 24 L H2O 含有的电子数为 NA C1 L 01 mol/L 的 NH4NO3溶液中含有的氮原子数为 0.2NA D7.8 g 苯中碳碳双键的数目为 0.3NA 10.X、Y、Z、M、R、Q 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已知常温下 X 单质为黄色固体,Y 是无机非金 属材料的主角,Z 焰色反应呈黄色。部分信息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A 族 BX
6、、Y 均可跟 M 形成化合物,但它们的成键类型不相同 CZ、R、Q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DY 元素氧化物是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太阳能电池的材料 1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且存在对应关系的是 12.碳钢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设备管道等领域,随着深层石油天然气的开采,石油和天然气 中含有的 CO2及水引起的腐蚀问题(俗称二氧化碳腐蚀)引起了广泛关注。深井中二氧化 碳腐蚀的主要过 程如下所示: 负极:(主要) 正极:(主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钢铁在 CO2水溶液中的腐蚀总反应可表示为 B深井中二氧化碳对碳钢的腐蚀主要为化学腐蚀 C碳钢管道在深井中的腐蚀与油气层中盐份含量有关
7、,盐份含量高腐蚀速率会加快 D腐蚀过程表明含有 CO2的溶液其腐蚀性比相同 pH 值的 HCl 溶液腐蚀性更强 13. 25时,向 20. 00 mL 01 mol/L H2X 溶液中滴入 0.1 mo1/L NaOH 溶液,溶液中由水电 离出的 c水(OH-) 的负对数一 lgc 水(OH-)即 pOH水-与所加 NaOH 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的电离程度:MP B图中 P 点至 Q 点对应溶液中逐渐增大 CN 点和 Q 点溶液的 pH 相同 DP 点溶液中 二、选择题:本题共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分
8、。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 题第题第 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 9 题第题第 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 0 分。分。 14.氢原子的能级如图,大量氢原子处于 n=4 能级上。当氢原子从 n=4 能级跃迁到 n=3 能级 时,辐射光的波长为 1884 nm,已知可见光光子的能量在 1. 61 eV3. 10 eV 范围内,下列 判断正确的是 A氢原子从 n=4 能级跃迁到 n=3 能级,辐射的光子是可见光光子
9、B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要吸收能量 C氢原子从 n=3 能级跃迁到 n=l 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 1884 nm D用氢原子从 n=2 能级跃迁到 n=l 能级辐射的光照射 W逸=6. 34 eV 的铂,能发生光电效 应 15. 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射向一个木块,第一次木块被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第二次木块静止 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两次子弹都能射穿木块而继续飞行,这两次相比较 A第一次系统产生的热量较多 B第一次子弹的动量的变化量较小 C两次子弹的动量的变化量相等 D两次子弹和木块构成的系统动量都守恒 16.若宇航员在月球表面附近自高 h 处以初速度 v0 水平抛出一个小球, 测出小球
10、从抛出到落 地的位移为 L。已知月球半径为 R,万有引力常量为 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B月球的质量 C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D月球的平均密度 17.如图所示,边长为 L 的正六边形的 5 条边 AB、CD、DE、EF、FA 上分别放置 5 根长度 也为 L 的相同绝缘细棒。每根细棒均匀分布着等量正电荷。现将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置于 BC 边中点,此时正六边形几何中心 O 点的电场强度为零。若移走+Q 及 AF 边上的细棒, 则 O 点电场强度的大小为(k 为静电力常量,不考虑绝缘棒及+Q 之间的相互影响) A B C D 18.如图所示,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 A、B
11、通过固定在 O 点的光滑滑轮用轻绳相连,小球 A 置于光滑半圆柱上,小球 B 用水平轻绳拉着,水平轻绳另 一端系于竖直板上,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 O 点在半圆 柱横截面圆心 Ol 的正上方,OA 与竖直方向成 30角、其长 度与半圆柱横截面的半径相等,OB 与竖直方向成 60角,则 A轻绳对球 A 的拉力与球 A 所受弹力的合力大小相等 B轻绳对球 A 的拉力与半网柱对球 A 的弹力大小不相等 C轻绳 AOB 对球 A 的拉力与对球 B 的拉力大小之比为 : D球 A 与球 B 的质量之比为 2 :1 19.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有两根水平放置的平行粗糙金属导轨 CD、EF,导
12、轨上放有一金属棒 MN.现从 t=0 时刻起, 给金属棒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且电流 I 的大小与时 间 t 成正比,即 I=kt,其中 k 为大于零的常量,不考虑电流对匀强磁场的影响,金属棒与导 轨始终垂直且接触良好。下列关于金属棒的加速度 a、速度 v 随时间 t 变化的关系图像,可 能正确的是 20.如图,一截面为椭圆形的容器内壁光滑,其质量为 M,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内有一质量 为 m 的小球,当容器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作用力 F 作用且系统达到稳定时,小球偏离平衡 位量如图,重力加速度为 g,此时 A若小球对椭圆面的压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则 B若小球对椭圆面的压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则 C
13、小球对椭圆面的压力大小为 D小球对椭圆面的压力大小为 21.如图所示为粗细均匀的裸铜导线制成的半径为 r 的圆环,PQ 为圆环的直径,其左侧上方 的 圆面积内存在垂直圆环所在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圆环的电阻为 2R。 一根长度为 2r、电阻为 R 的均匀金属棒 MN 以圆环的圆心 O 点为旋转中心,紧贴着网环以 角速度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转动过程中金属棒与圆环始终接触良好,开始时 MN 与 PQ 重合 A金属棒中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 B时间内通过金属棒 MN 的横截面电荷量为 C金属棒中电流的有效值是 D金属棒旋转一周电路中产生的热量为 第卷非选择题(共第卷非选择题(共 17
14、4 分)分)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 题第题第 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 都必须作答。第都必须作答。第 33 题第题第 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一)必考题:共 129 分。分。 22(6 分)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定理。将木板竖直放置在斜槽末端的前方某一固 定位置,在木板上依次固定好白纸、复写纸,将小球从不同的标记点由静止释放。记录标记 点到斜槽底端的高度 H,并根据落点位置测量出小球离开斜槽后的竖直位移 y,改变小球在 斜槽上的释
15、放位置,在斜槽比较光滑的情况下进行多次测量,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记录数 据如下: (l)小球从标记点滑到斜槽底端的过程,速度的变化量为 (用 x、y、g 表示)。 (2)已知木板与斜槽末端的水平距离为 x,小球从标记点到达斜槽底端的高度为 H,测得小球 在离开斜槽后的竖直位移为 v,不计小球与槽之间的摩擦及小球从斜槽滑到切线水平的末端 的能量损失。小球从斜槽上滑到斜槽底端的过程中,若动能定理成立,则应满足的关系式是 . (3)保持 x 不变,若想利用图像直观得到实验结论,最好应以 H 为纵坐标,以 为横坐标, 描点画图。 23(9 分)某同学准备利用下列器材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A待
16、测干电池两节,每节电池电动势约为 1.5 V,内阻约几欧姆 B直流电压表 Vl、V2,量程均为 3V,内阻约为 3 k C定值电阻 R0,阻值未知 D滑动变阻器 R,最大阻值Rm E导线若干和开关 (l)根据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乙中的实物连成实验电路。 (2)实验之前, 需要利用该电路图测出定值电阻 R0, 方法是把滑动变阻器 R 调到最大阻值 Rm, 再闭合开关,电压表 Vl和 V2的读数分别为 U10、U20,则 R0= (U10、U20、Rm表示)。 (3)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读出电压表 V1和 V2的多组数据 U1、U2,描绘出 U1 -U2图 像如右图所示
17、,图中直线斜率为 k,与纵轴的截距为以,则两节干电池的总电动势 E= , 总内阻 r= (用 k、a、R0表示)。 24.(12 分)如图所示,内壁粗糙、半径 R=0.4 m 的四分之一网弧轨道 AB 在最低点 B 处与 光滑水平轨道 BC 相切。质量 m2 =0.4 kg 的小球 b 左端连接一水平轻弹簧,静止在光滑水平 轨道上,质量 m1=0.4 kg 的小球 a 自圆弧轨道顶端由静止释放,运动到圆弧轨道最低点 B 的 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 0.8 J,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 g=10 m/s2。求: (l)小球 a 由 A 点运动到 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小球 a 通过弹簧
18、与小球 b 相互作用的过程中,a 球的最小动能; (3)小球 a 通过弹簧与小球 b 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中,弹簧对小球 b 的冲量 I 的大小。 25(20 分)如图所示,直线 y= x 与 y 轴之间有垂直于 xOy 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区域, 直线 x=d 与 y= x 间有沿 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 电场强度 E=3105 V/m, 另有一半径R= m 的圆形匀强磁场区域 I,磁感应强度 B1 =0.9 T,方向垂直坐标平面向外,该圆与直线 x=d 和 x 轴均相切,且与 x 轴相切于 S 点。一带负电的粒子从 S 点沿 y 轴的正方向以速度 v0进 入圆形磁场区域 I,经过一段时间进入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