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铸造简史及发展简介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国铸造简史及发展简介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铸造 简史 发展 简介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引:材料与人类文明引:材料与人类文明 一、中国古代铸造的发展简史一、中国古代铸造的发展简史二二.青铜发展史青铜发展史三、铁器时代三、铁器时代 四、中国的现代铸造工业四、中国的现代铸造工业目录目录 人类的文明进程是人类的文明进程是依据什么而划分的?依据什么而划分的?材料应用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里程材料应用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里程碑:碑:石器时代、铜器时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代、铁器时代。发展得越来越快。发展得越来越快。人类冶金技术大约有人类冶金技术大约有000年的历史,经历了三次大发展,前两次年的历史,经历了三次大发展,前两次发生在中国,后一次发生在欧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一次比一次大。发生在中
2、国,后一次发生在欧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这三次大发展是:中国商周青铜冶铸技术,战国秦汉铸铁和生铁炼钢技这三次大发展是:中国商周青铜冶铸技术,战国秦汉铸铁和生铁炼钢技术,欧洲近代冶金技术的发明。术,欧洲近代冶金技术的发明。人类冶金技术的第一次大发展是:人类冶金技术的第一次大发展是:从从青铜冶铸青铜冶铸开始,发明和使用了各种铸造方法以及采用鼓风炉熔炼开始,发明和使用了各种铸造方法以及采用鼓风炉熔炼等。这次大发展的技术原因是中国充分运用了制陶和烧陶的技术优势以等。这次大发展的技术原因是中国充分运用了制陶和烧陶的技术优势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及丰富的资源优势。人类冶金技术的第二次大发展是:人
3、类冶金技术的第二次大发展是:发明了发明了生铁铸造、生铁柔化和生铁炼钢技术生铁铸造、生铁柔化和生铁炼钢技术。这次大发展的技术原。这次大发展的技术原因是中国充分运用鼓风炉炼铜和热处理的技术优势。因是中国充分运用鼓风炉炼铜和热处理的技术优势。人类冶金技术的第三次大发展是:人类冶金技术的第三次大发展是:发明发明液态炼钢、机械化冶炼和加工技术液态炼钢、机械化冶炼和加工技术。这次大发展的技术原因是。这次大发展的技术原因是欧美等国家充分利用蒸汽机、电动机和机械装置的技术优势和金属理论欧美等国家充分利用蒸汽机、电动机和机械装置的技术优势和金属理论优势。优势。一、中国古代铸造的发展简史一、中国古代铸造的发展简史
4、 我国的铸造技术已有我国的铸造技术已有60006000年的悠久历史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上最早掌握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铸造工艺的文明古国之一。铸造工艺的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商朝(公元前我国商朝(公元前16001600年年公元前公元前10461046年)起就己创造了年)起就己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灿烂的青铜文化,所谓所谓“钟鸣鼎食钟鸣鼎食”,”,成了当时贵成了当时贵 族权势和地族权势和地位的标志。位的标志。在河北省兴隆县的古燕国铸冶作坊遗址的发掘中,发现距在河北省兴隆县的古燕国铸冶作坊遗址的发掘中,发现距今今2200 23502200 2350年的战国时期的铁范年的战国时期的铁范(铁质铸型铁质铸型)等等8
5、787件件,说明早说明早在战国时期在战国时期,铸铁件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了。铸铁件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了。铜录山古铜矿遗址位于铜录山古铜矿遗址位于中国湖北省黄石市西南中国湖北省黄石市西南20余余公里处的大冶湖畔,发掘出公里处的大冶湖畔,发掘出自西周(自西周(公元前公元前11世纪至世纪至8世纪)至西汉(公元前世纪)至西汉(公元前5世纪世纪至至2世纪)的采矿井、巷世纪)的采矿井、巷360多条(个),古代冶铜炉多条(个),古代冶铜炉7座。座。被发现于被发现于1973年,是迄今为年,是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好、最完整、止中国保存最好、最完整、采掘时间最早、冶炼水平最采掘时间最早、冶炼水平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
6、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铜矿遗址,国内外的一处古铜矿遗址,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观后赞叹不已,许多专家学者观后赞叹不已,并誉之为并誉之为这是中国这是中国“继秦始继秦始皇兵马俑后的又一个皇兵马俑后的又一个 奇迹奇迹”,可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可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字塔相媲美。我国的金属铸造生产,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古代劳动人我国的金属铸造生产,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古代劳动人民通过世代相传的长期生产实践,创造了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民通过世代相传的长期生产实践,创造了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传统铸造工艺,其中以传统铸造工艺,其中以泥范、铁范和熔模铸造泥范、铁范和熔模铸造最重要,称为古最重要
7、,称为古代三大铸造技术。代三大铸造技术。泥范铸造泥范铸造 我国在夏代已能用石范我国在夏代已能用石范(范,模子)(范,模子)铸造青铜器,但石铸造青铜器,但石料不易加工,也不耐高温,在制陶术发达的基础上,很快就改料不易加工,也不耐高温,在制陶术发达的基础上,很快就改用用泥范泥范。用泥范铸造器物,是我国古代最主要、应用最普遍的。用泥范铸造器物,是我国古代最主要、应用最普遍的铸造方法。铸造方法。商代早期的泥范商代早期的泥范,有有两合范、三面范和内范两合范、三面范和内范,用以铸造,用以铸造凿、凿、锛、爵等小型生产工具和日用器具锛、爵等小型生产工具和日用器具。商代中期商代中期发展到能够用多个型、芯组成的发
8、展到能够用多个型、芯组成的复合复合范范,铸造百斤以上的大型铜器。,铸造百斤以上的大型铜器。商代晚期商代晚期的泥范结构更加复杂化,有的体积很的泥范结构更加复杂化,有的体积很大,比如在铸造司母戊大鼎时大,比如在铸造司母戊大鼎时,由由8块外范构成鼎身块外范构成鼎身,用用4块外范拼成了鼎底,每条鼎足又由块外范拼成了鼎底,每条鼎足又由3块外范组合块外范组合成,反映了当时泥范铸造的高超水平。成,反映了当时泥范铸造的高超水平。晚商的青铜晚商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大而且质量也高。一些青铜器上面铸造,不仅规模大而且质量也高。一些青铜器上面的花纹和铭文非常清晰,很难看出是用泥范铸的。的花纹和铭文非常清晰,很难看出是
9、用泥范铸的。西周晚期西周晚期,一副泥范可以连铸数器,改变了过,一副泥范可以连铸数器,改变了过去一范只铸一器的状况。去一范只铸一器的状况。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铸造工艺又有了新发展,已普遍时期铸造工艺又有了新发展,已普遍采用器身和附件采用器身和附件分铸法分铸法,铸造出不少体型大、形状铸造出不少体型大、形状复杂、纹饰精细的器物。复杂、纹饰精细的器物。重重875Kg,外,外型尺寸型尺寸1.33m0.78m1.10m是迄今世界上是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型最古老的大型青铜器青铜器出自战国时期的秦国。由出自战国时期的秦国。由3462个铸件组成,总重量达个铸件组成,总重量达1241公斤公斤铜车马铜车马 在在汉代
10、汉代,铸造技术进一步提高。,铸造技术进一步提高。从唐宋时期从唐宋时期起,起,我国在用泥范铸造大型和特大型铸件方面,取得了令我国在用泥范铸造大型和特大型铸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沧州的五代铁狮,当阳的北宋铁塔,人瞩目的成就。如沧州的五代铁狮,当阳的北宋铁塔,北京大钟寺明代的大钟等,它们的重量都有几十吨,北京大钟寺明代的大钟等,它们的重量都有几十吨,即使在现代条件下铸造,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即使在现代条件下铸造,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我国古代在泥范铸造方面还有一项重大的发明我国古代在泥范铸造方面还有一项重大的发明枣枣叠铸法叠铸法。所谓叠铸,是把许多个范块或成对范片叠合。所谓叠铸,是把许多个范块或
11、成对范片叠合装配,由一个共同的浇道进行浇注,一次得到几十甚装配,由一个共同的浇道进行浇注,一次得到几十甚至上百个铸件。这种铸造方法效率高,铸件质量好,至上百个铸件。这种铸造方法效率高,铸件质量好,节约造型材料和金属液,适合于小型铸件的成批大量节约造型材料和金属液,适合于小型铸件的成批大量生产。生产。叠铸技术产生于战国时期叠铸技术产生于战国时期,我国最早的叠铸件是,我国最早的叠铸件是战国的齐刀币。到了汉代,叠铸工艺已相当精细,广战国的齐刀币。到了汉代,叠铸工艺已相当精细,广泛应用于钱币、小型器具的生产。泛应用于钱币、小型器具的生产。在国外,叠铸法是近代才发展起来的在国外,叠铸法是近代才发展起来的
12、,目前仍在广目前仍在广泛应用。泛应用。河北沧州铁狮子,又称作河北沧州铁狮子,又称作“镇海吼镇海吼”。铁狮距今已有。铁狮距今已有10001000多多年的历史。这一件我国最大的年的历史。这一件我国最大的铸铁铸铁艺术品,狮身高艺术品,狮身高3.83.8米,头米,头部高部高1.51.5米,通高米,通高5.35.3米,通长米,通长6.16.1米,身躯宽米,身躯宽3.173.17米。铁狮的总米。铁狮的总重量为重量为29.3029.30吨吨。六刀币六刀币 三刀币三刀币永乐大钟永乐大钟它重46.5吨,通高6.75米,最大外径3.3米。永乐大钟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它是采用地坑造型、表面陶范的泥型法铸造的。钟
13、体内外遍铸经文,共22.7万字。铸造时,几十座熔炉同时开炉,熔化的铜汁沿着泥做的槽道注入陶范,一次成形,工艺高超。战国时期,我国已用战国时期,我国已用铁范铁范铸造。铸造。1953年在河年在河北兴隆出土了一批铁范,北兴隆出土了一批铁范,包括锄、镰、斧、凿、车包括锄、镰、斧、凿、车具等类共具等类共87件,大部分完整配套。范的结构也十分件,大部分完整配套。范的结构也十分紧凑,形状和铸件相吻合紧凑,形状和铸件相吻合,范壁较薄(范壁较薄(5mm左右左右),),且壁厚均匀。在保证铸件质量的前提下,范壁薄可且壁厚均匀。在保证铸件质量的前提下,范壁薄可以减轻铁范重量,便于操作;范壁厚度均匀,有利以减轻铁范重量
14、,便于操作;范壁厚度均匀,有利于浇铸件各个部分冷却速度的均匀。范壁均铸有把于浇铸件各个部分冷却速度的均匀。范壁均铸有把手,以便握持。此外,还用了铁的内芯插入手,以便握持。此外,还用了铁的内芯插入锄范锄范,形成了锄孔。可见当时已经很熟练地掌握了铁范铸形成了锄孔。可见当时已经很熟练地掌握了铁范铸造技术。除了河北兴隆发现过大批战国铁范以外,造技术。除了河北兴隆发现过大批战国铁范以外,石家庄、磁县等地也发现过战国铁范,说明战国时石家庄、磁县等地也发现过战国铁范,说明战国时期铁范铸造技术已得到普遍应用。期铁范铸造技术已得到普遍应用。从泥范铸造改进为铁范铸造,在铸造发从泥范铸造改进为铁范铸造,在铸造发展史
15、上具有重要意义。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铁范能够重复使用,铁范能够重复使用,而且铸件规整,减少加工余量,降低成本。而且铸件规整,减少加工余量,降低成本。采用铁范可以使铸件较快地冷却,利于得到采用铁范可以使铸件较快地冷却,利于得到白口组织。白口铁经过柔化(热)处理后变白口组织。白口铁经过柔化(热)处理后变成可锻铸铁,是当时制造农具、手工工具的成可锻铸铁,是当时制造农具、手工工具的理想材料。所以我国古代的铁范,被看作是理想材料。所以我国古代的铁范,被看作是生产可锻铸铁工艺流程中一个必备的手段。生产可锻铸铁工艺流程中一个必备的手段。当时,世界其它地区还不能生产铸铁,而我当时,世界其它地区还不能生产铸铁,
16、而我国的铁范铸造却超越了几个技术发展的阶段国的铁范铸造却超越了几个技术发展的阶段脱颖而出,这是我国古代一项重大的技术成脱颖而出,这是我国古代一项重大的技术成就。直到现代,铁范铸造仍在广泛使用。就。直到现代,铁范铸造仍在广泛使用。熔模铸造在古代又称为熔模铸造在古代又称为失蜡法失蜡法或或拨蜡法拨蜡法。此法。此法是先用调好的油蜡制模,然后在外面敷上泥料而制是先用调好的油蜡制模,然后在外面敷上泥料而制型,阴干后加热化去蜡模,入窑焙烧,烧成后即可型,阴干后加热化去蜡模,入窑焙烧,烧成后即可趁热浇注。趁热浇注。早在早在战国以前,我国就出现了熔模铸造技术战国以前,我国就出现了熔模铸造技术。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
17、出土的战国早期用熔模法铸造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早期用熔模法铸造的青铜件,是尊和尊盘口沿上的透空附饰。附饰由的青铜件,是尊和尊盘口沿上的透空附饰。附饰由表层纹饰和内部多层次的铜梗所组成。纹饰分内外表层纹饰和内部多层次的铜梗所组成。纹饰分内外两层,镂空的花纹之间互不接续,彼此独立,全靠两层,镂空的花纹之间互不接续,彼此独立,全靠内层铜梗支承。从附饰铸件的精巧纤细、玲珑剔透内层铜梗支承。从附饰铸件的精巧纤细、玲珑剔透来看,当时的熔模铸造技术已比较成熟了。来看,当时的熔模铸造技术已比较成熟了。熔模铸造工艺精细,能铸造用一般方法无法得熔模铸造工艺精细,能铸造用一般方法无法得到的艺术铸件。到的艺术
18、铸件。1978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尊盘,研究发现是失蜡法所铸,年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尊盘,研究发现是失蜡法所铸,说明中国在春秋时期已经发明这种技术。说明中国在春秋时期已经发明这种技术。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红铜加入锡、铅,成为一种新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红铜加入锡、铅,成为一种新的合金,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的合金,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所以今人谓之现一层青灰色的锈,所以今人谓之“青铜青铜”,而古人,而古人则将这种合金称之为则将这种合金称之为“金金”,文献
19、中所讲的,文献中所讲的“赐金赐金”、“受金受金”,即指青铜。,即指青铜。(Bronze Age)是由丹麦的考古学家)是由丹麦的考古学家GJ汤姆森首先提出来的人类物质进化史上的分期概汤姆森首先提出来的人类物质进化史上的分期概念。世界上所有的古老文明都经历了念。世界上所有的古老文明都经历了、和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青铜时代(距今约在青铜时代(距今约 4000年至年至 2200年)创造了独步年)创造了独步世界的青铜文化。世界的青铜文化。从出土和传世的大量青铜器可见,古老从出土和传世的大量青铜器可见,古老的铸造技术在远古的中国已经发展到了登峰的铸造技术在远古的中国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
20、的地步,青铜器在中国先民的生活和精造极的地步,青铜器在中国先民的生活和精神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这样神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这样说,古代青铜器与青铜工艺的演化,不仅是说,古代青铜器与青铜工艺的演化,不仅是中国人的物质进化史,更是中国人的精神进中国人的物质进化史,更是中国人的精神进化史。化史。中国古代青铜冶铸技术中国古代青铜冶铸技术 早在商代,我国青铜冶铸技术已趋成熟,形早在商代,我国青铜冶铸技术已趋成熟,形成了独特精湛的成了独特精湛的泥范铸造工艺泥范铸造工艺:制作模型制作模型塑出塑出花纹花纹翻制泥范翻制泥范刮制泥芯刮制泥芯范芯自然干燥和高范芯自然干燥和高温烘烧并进行修整温烘
21、烧并进行修整范芯的组装和糊泥范芯的组装和糊泥浇铸铜浇铸铜液液出范出范出芯出芯清理清理加工修整加工修整打磨,形成打磨,形成产品。产品。由于许多青铜器物的形状极其复杂,在复合由于许多青铜器物的形状极其复杂,在复合范铸造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分铸法、浑铸法、失范铸造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分铸法、浑铸法、失蜡法等铸造工艺和相应的金属加工工艺。蜡法等铸造工艺和相应的金属加工工艺。人类在长期的青铜冶铸的实践中,还逐渐认人类在长期的青铜冶铸的实践中,还逐渐认识到合金成分,性能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并能人识到合金成分,性能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并能人为地控制铜、铅、锡的配比,从而得到性能各异为地控制铜、铅、锡的配比,从而得到
22、性能各异适用于有不同用途的适用于有不同用途的“六齐六齐”规律。早在春秋时规律。早在春秋时期的考工记中的有关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期的考工记中的有关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合金配比的经验性科学总结。关于合金配比的经验性科学总结。“六齐六齐”是我国古代配制青铜合金的六条是我国古代配制青铜合金的六条规定,见于考工记一书,原文如下:规定,见于考工记一书,原文如下:“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
23、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如箭的化学成分箭的化学成分 “司母戊司母戊”大方鼎是商代晚期的青大方鼎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四足,铜鼎,长方、四足,该鼎通耳高该鼎通耳高 133 厘米,横长厘米,横长110厘米厘米,宽宽78厘米,重达厘米,重达875公斤;此鼎深腹、长方、平底腹侧公斤;此鼎深腹、长方、平底腹侧铸有铸有“司母戊司母戊”(司是祭祀之意,母戊(司是祭祀之意,母戊为商十五代二十九王文丁的母亲)铭文;为商十五代二十九王文丁的母亲)铭文;立耳外侧饰双虎食人首,四壁周边饰餮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