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太阴阳明论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668070
  • 上传时间:2022-12-30
  • 格式:PPT
  • 页数:25
  • 大小:345.8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太阴阳明论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阴阳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二十九第二十九太阴阳明论篇太阴阳明论篇黄帝内经第一小组总述总述题解:题解:1,太阴:即足太阴脾经;,太阴:即足太阴脾经;2,阳明:即足阳明胃经;,阳明:即足阳明胃经;概述:概述:本节以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为例,阐明了整本节以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为例,阐明了整个阴经和阳经因其阴阳属性、循行部位和四时虚个阴经和阳经因其阴阳属性、循行部位和四时虚实逆从等不同,所以其疾病的虚实变化、发病部实逆从等不同,所以其疾病的虚实变化、发病部位、症候、名称等都各自有别的特征。位、症候、名称等都各自有别的特征。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1,脾经的全称是脾经的全称是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是人体

    2、十二经脉之一。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循行部位循行部位: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上行过内踝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 8 寸处,交出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上行)(上行)本经脉分支从胃别出本经脉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经病候:病候:脾

    3、经失调主要与脾经失调主要与运化功能失调运化功能失调有关。若脾经出现问题,有关。若脾经出现问题,会出现腹胀、便溏、下痢、胃脘痛、嗳气、身重无力等。会出现腹胀、便溏、下痢、胃脘痛、嗳气、身重无力等。2,胃经的全称是足阳明胃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胃经的全称是足阳明胃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循行部位循行部位: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向下沿鼻柱外侧,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入上齿中,还出,下行下行穿过膈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属胃,络脾。直行。直行向下向下一支是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一支

    4、是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下行大腿前侧,大腿前侧,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前缘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前缘下行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端。(下行)(下行)病候:病候:肠鸣腹胀,腹痛,胃痛,腹水,呕吐或消谷善肠鸣腹胀,腹痛,胃痛,腹水,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胸部及膝髌等本经循行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胸部及膝髌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胃火等证。部位疼痛,热病,发狂、胃火等证。原文:黄帝问曰:原文: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也,生病而异者何也?岐伯生病而异者何也?岐伯对曰:对曰:阴阳异位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虚更实,更逆更逆更从更从,或从内,

    5、或从外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故病异名也。译文:黄帝问道:太阴、阳明两经,译文:黄帝问道:太阴、阳明两经,互为表里,是脾胃所属的经脉,而互为表里,是脾胃所属的经脉,而所生的疾病不同,是什么道理?岐所生的疾病不同,是什么道理?岐伯回答说:太阴属阴经,阳明属阳伯回答说:太阴属阴经,阳明属阳经,两经循行的部位不同,四时的经,两经循行的部位不同,四时的虚实顺逆不同,病或从内生,或从虚实顺逆不同,病或从内生,或从外入,发病原因也有差异,所以病外入,发病原因也有差异,所以病名也就不同。名也就不同。脾胃之间的关系脾胃之间的关系联系联系m脾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m表里相互为用,经

    6、脉相连,相互络属。m水谷的纳运协调;气机的升降相因;阴阳的燥湿相济。区别区别m两经的阳阳属性不同m两经循行的部位不同m四时的虚实顺逆不同m感邪的从内从外不同生病而异者何也生病而异者何也?m阴阳异位阴阳异位(前述(前述)m更虚更实:更虚更实:此实彼虚,此虚彼实,有更虚更实的区别和交替。此实彼虚,此虚彼实,有更虚更实的区别和交替。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能写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能写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能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腑者,传化物而不能藏,故实而不能满也生生病而异者何也病而异者何也?m更逆更从更逆更从:言太阴阳明与四时的关系。从:言太阴阳明与四时的关系。从:春夏阳

    7、明实,太阴虚春夏阳明实,太阴虚;秋冬太阴实,就阳明虚秋冬太阴实,就阳明虚。反之,为逆。反之,为逆。言 经 脉 走 行。上 行 叫 做 逆,下 行 叫 做 从。言 经 脉 走 行。上 行 叫 做 逆,下 行 叫 做 从。m或从内,或从外或从内,或从外:言感邪特点。病或从内生,或从外入。言感邪特点。病或从内生,或从外入。原文:原文:帝曰:愿闻其异状也。岐伯曰:阳者,天气也,帝曰:愿闻其异状也。岐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阳道实,阴道虚。译文译文:黄帝道:我想知道它们不同的情况。岐伯说:阳黄帝道:我想知道它们不同的情况。岐伯说:阳经和六

    8、腑属阳,如同天气而主外;阴经和五脏属经和六腑属阳,如同天气而主外;阴经和五脏属阴,如同地气而主内。故属阳的六经六腑多感外阴,如同地气而主内。故属阳的六经六腑多感外邪而多实证,属阴的阴经五脏多受内伤而多虚证。邪而多实证,属阴的阴经五脏多受内伤而多虚证。1、从、从天地阴阳天地阴阳解,如杨上善曰:阳为解,如杨上善曰:阳为天气主外,阳道实也;阴为地气主内,天气主外,阳道实也;阴为地气主内,故阴道虚也;故阴道虚也;2、从、从外感内伤外感内伤发病解,张介宾曰:阴发病解,张介宾曰:阴柔也,又外邪多有余,故阳道实;内柔也,又外邪多有余,故阳道实;内伤多不足,故阴道虚;伤多不足,故阴道虚;3、从、从五脏六腑五脏

    9、六腑解,当代学者认为阴阳解,当代学者认为阴阳分别指太阴脾和阳明胃,六腑分别指太阴脾和阳明胃,六腑“泻而泻而不藏不藏”,“阳道实阳道实”即即“实而不能实而不能满满”;五脏;五脏“藏精而不泄藏精而不泄”,“阴道阴道虚虚”即即“满而不能实满而不能实”故阳道实,阴道虚。译文译文:凡是贼风凡是贼风虚邪伤人,外表虚邪伤人,外表阳气先受侵害阳气先受侵害;饮食起居失调,饮食起居失调,内在阴气先受损内在阴气先受损伤。阳分受邪,伤。阳分受邪,往往传入六腑往往传入六腑;阴气受病,每多阴气受病,每多累及五脏。邪入累及五脏。邪入六腑,可见发热六腑,可见发热不得安卧,气上不得安卧,气上逆而喘促逆而喘促;邪入邪入五脏,则见

    10、脘腹五脏,则见脘腹胀满,闭塞不通,胀满,闭塞不通,在下为大便泄泻,在下为大便泄泻,病久而产生痢疾。病久而产生痢疾。所以喉司呼吸而所以喉司呼吸而通天气,咽吞饮通天气,咽吞饮食而连地气。因食而连地气。因此阳经易受风邪,此阳经易受风邪,阴经易感湿邪阴经易感湿邪。原文:故犯贼原文:故犯贼风虚邪者,阳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阳受之则入六府,阴受之则府,阴受之则入五藏。入六入五藏。入六府则府则入五藏则入五藏则。m原文:原文:故故喉主天气,咽主地气喉主天气,咽主地气。故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阳受风气,阴受湿气。m译文译文:所以喉司呼吸而通

    11、天气,咽吞饮食而连地气。因此所以喉司呼吸而通天气,咽吞饮食而连地气。因此阳经易受风邪,阴经易感湿邪。阳经易受风邪,阴经易感湿邪。m喉主天气,咽主地气喉主天气,咽主地气m喉乃太阴呼吸之门,主气而属天,咽乃阳明水谷之道路,喉乃太阴呼吸之门,主气而属天,咽乃阳明水谷之道路,属胃而主地。所谓阴阳异位是也。又有属胃而主地。所谓阴阳异位是也。又有“阴阳二气,总属阴阳二气,总属阳明水谷之所生。清中之清者,上出于喉,以司呼吸,所阳明水谷之所生。清中之清者,上出于喉,以司呼吸,所谓清阳出上窍也。清中之浊者,足太阴为之输,禀于四肢,谓清阳出上窍也。清中之浊者,足太阴为之输,禀于四肢,滋养于五脏,所谓清阳实四肢,浊

    12、阴走五脏。滋养于五脏,所谓清阳实四肢,浊阴走五脏。”阳明者,阳明者,土也,位居中央,故主地。在天地阴阳而言,受清者为天,土也,位居中央,故主地。在天地阴阳而言,受清者为天,受浊者为地受浊者为地。m阳受风气,阴受湿气阳受风气,阴受湿气m易感性。风为阳邪。人体头面与阳分最先最易感受;湿为易感性。风为阳邪。人体头面与阳分最先最易感受;湿为阴邪,人体下部与阴分最先最易感受阴邪,人体下部与阴分最先最易感受。原文原文: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译文译文:故风邪为病,上部首故风邪为病,上部首先感受;湿邪成疾,先感受;湿邪成疾,下部首先侵害。下部首先侵

    13、害。不同性质的邪气对人体部位的侵犯有一种趋向性不同性质的邪气对人体部位的侵犯有一种趋向性以类相从,同气相求以类相从,同气相求属阳的邪气,多侵犯属阳的部位;属阳的邪气,多侵犯属阳的部位;属阴的邪气,多侵犯属阴的部位。属阴的邪气,多侵犯属阴的部位。邪气伤人还有阴阳之别,其气伤部位也不相同:邪气伤人还有阴阳之别,其气伤部位也不相同:“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m风为阳邪,其性轻扬,风邪伤害人体,往往上部先受到侵风为阳邪,其性轻扬,风邪伤害人体,往往上部先受到侵袭,如伤风感冒等;袭,如伤风感冒等;m湿为阴邪

    14、,其性重浊,所以湿邪易先伤害人体下部,常见湿为阴邪,其性重浊,所以湿邪易先伤害人体下部,常见如下肢痠痛、带下、尿浊、便脓血等。如下肢痠痛、带下、尿浊、便脓血等。病案举例郭某,男,44岁,干部。饭出不慎当风,即感左侧头痛,某医院神经科确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住院治疗月余,无显效。现头痛轻重交替,并伴有麻木感,两目视物昏花。舌质淡红,舌苔薄白少润,脉浮弦。辩证:外感风邪头痛处方:川芎茶调散加减 川芎15g 蔓荆15g 防风15g 细辛10g 白芷15g 薄荷15g 甘草5g 菊花50g 藁本35g 羌活15g 茶少许。3剂,水煎服。二诊:其症顿减,效不易方,再投3剂三诊:两目视物昏花消失,脉弦。原方

    15、3剂四诊:头痛止,目清,但四肢乏力,脉沉细。上方加白参15g,黄芪50g,6剂译文译文:手足手足足三阴经脉足三阴经脉之气,从足之气,从足上行至头,上行至头,再向下沿臂再向下沿臂膊到达指端膊到达指端;手三阳经脉手三阳经脉之气,之气,从从手上行至头手上行至头交足三阳交足三阳经,再向经,再向下行到足。下行到足。原文:原文:故阴故阴气从足上行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至头,而下行循臂行循臂 至指端;阳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至头,而下行至足。行至足。关于十二经脉关于十二经脉:m1.1.手三阴经手三阴经:起于胸中走向手指端,与手三阳经起于胸中走向手指端,与手三阳经交会,手三阴经包括手交会,手三

    16、阴经包括手太阴肺经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m2.2.手三阳经:起于手指端走向头面部,与足三阳手三阳经:起于手指端走向头面部,与足三阳经交会,手三阳经包括经交会,手三阳经包括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焦经、手太阳小肠经m3 3.足三阳经:起于头面部走向足趾端,与足三阴足三阳经:起于头面部走向足趾端,与足三阴经交会,足三阳经包括经交会,足三阳经包括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m4.4.足三阴经:起于足趾端走向腹部和胸部,在胸足三阴经:起于足趾端走向腹部和胸部,在胸中与手三阴经交会,足三阴经包括中与手三阴经交会,足三阴经包括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原文原文:故曰故曰:阳病者,上行阳病者,上行极而下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阴病者,下行极而上。上。译文译文:所以说,阳经的病所以说,阳经的病邪,上行至极点,再向下行邪,上行至极点,再向下行;阴阴经的病邪,下行至极点,经的病邪,下行至极点,再向上行。再向上行。感谢收看谢谢观看!2020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太阴阳明论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66807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