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665371
  • 上传时间:2022-12-30
  • 格式:PPT
  • 页数:93
  • 大小:1.0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水痘 带状疱疹 病毒性 脑炎 课件
    资源描述:

    1、精选ppt1林卫红精选ppt2 是水痘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VZVVZV)引)引起的一种脑炎,发病率为起的一种脑炎,发病率为11,随着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6060岁以上约占岁以上约占1%1%。精选ppt3 一般病情较轻,多数都能恢复。一般病情较轻,多数都能恢复。复发的少。复发的少。VZVVZV分布较广,除引起皮肤分布较广,除引起皮肤损害外,还可引起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损害外,还可引起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病变,包括脑神经(三叉神经和面的病变,包括脑神经(三叉神经和面神经)、周围神经、脊髓、脑膜、脑神经)、周围神经、脊髓、脑膜、脑血管及脑实质。血管及脑实质。精

    2、选ppt4【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公认水痘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目前公认水痘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是同一种病毒,传播途径多由血循环侵是同一种病毒,传播途径多由血循环侵入,但带状疱疹后脑炎或带状疱疹后脊入,但带状疱疹后脑炎或带状疱疹后脊髓炎可由神经节逆行直接传入。髓炎可由神经节逆行直接传入。精选ppt5 VZVVZV仅对人有传染性,初次感染常见仅对人有传染性,初次感染常见于无免疫力的儿童,引起水痘,有的于无免疫力的儿童,引起水痘,有的患者感染的病毒以一种潜伏的形式长患者感染的病毒以一种潜伏的形式长期存在于脊神经后根神经节或三叉神期存在于脊神经后根神经节或三叉神经节内,保留原来的者基因组。经节

    3、内,保留原来的者基因组。精选ppt6 成年后,当机体免疫机能低下时,病成年后,当机体免疫机能低下时,病毒增生繁殖,沿感觉神经离心传至相应皮肤毒增生繁殖,沿感觉神经离心传至相应皮肤引起皮疹(带状疱疹),或沿神经(以三叉引起皮疹(带状疱疹),或沿神经(以三叉神经第一支多见)上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第一支多见)上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炎、脊髓炎等。由此表明水痘病毒和引起脑炎、脊髓炎等。由此表明水痘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实际上是同一种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实际上是同一种病毒。精选ppt7 近年来研究表明带状疱疹的发病机近年来研究表明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功能关系十分密切。机体制与机体免疫功能关系十

    4、分密切。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是带状疱疹病毒活化的基免疫功能低下是带状疱疹病毒活化的基础。础。精选ppt8【病理病理】水痘水痘-带状疱疹脑炎分为两种类型:带状疱疹脑炎分为两种类型:水痘脑炎是病毒直接侵犯脑部所水痘脑炎是病毒直接侵犯脑部所致,病理主要是脑膜的炎症改变以及脑血管致,病理主要是脑膜的炎症改变以及脑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血管套),有的表现为小周围炎细胞浸润(血管套),有的表现为小脑炎,常为免疫反应的结果,属感染后脑炎。脑炎,常为免疫反应的结果,属感染后脑炎。精选ppt9 带状疱疹脑炎带状疱疹脑炎 病理变化与病理变化与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病理改变相似,为脑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病理改变相似,为脑血管周围的

    5、单核细胞浸润、神经元变性、血管周围的单核细胞浸润、神经元变性、髓鞘脱失,神经细胞核内髓鞘脱失,神经细胞核内Cowdry ACowdry A型包型包涵体和病毒样颗粒。涵体和病毒样颗粒。精选ppt10其它的病理改变:其它的病理改变:在椎间脊神经节,镜下可见炎细胞在椎间脊神经节,镜下可见炎细胞浸润和出血性坏死。邻近的感觉神经和浸润和出血性坏死。邻近的感觉神经和脊神经后根有脱髓鞘改变。病变可波及脊神经后根有脱髓鞘改变。病变可波及到脊髓。到脊髓。精选ppt11【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老年人,潜伏期为本病多见于老年人,潜伏期为1212周。周。起病后先感到乏力、低热、四肢疼痛等,继起病后先感到乏力、低

    6、热、四肢疼痛等,继之受累神经节支配区感到顿痛或牵扯痛,约之受累神经节支配区感到顿痛或牵扯痛,约3535天后在神经节相应皮肤区出现簇状的带天后在神经节相应皮肤区出现簇状的带状疱疹。状疱疹。精选ppt12 出现明显的神经痛症状,有如刀割、出现明显的神经痛症状,有如刀割、电击、锥刺样痛,疼痛的范围往往比皮疹面电击、锥刺样痛,疼痛的范围往往比皮疹面积大,待皮疹消退后,这种疼痛仍持续不止,积大,待皮疹消退后,这种疼痛仍持续不止,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迁延数月或更久。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迁延数月或更久。可伴有眼部症状,因角膜溃疡可至失明,可伴有眼部症状,因角膜溃疡可至失明,20%20%有有BellB

    7、ell氏麻痹。氏麻痹。精选ppt13 出疹到脑部症状的间隔时间不等,可出疹到脑部症状的间隔时间不等,可同时发生,也可间隔半年之久,平均同时发生,也可间隔半年之久,平均7 7周内周内出现脑部症状。少数病人脑损害在先,常突出现脑部症状。少数病人脑损害在先,常突然发生头痛、呕吐、发热、抽搐、偏瘫、失然发生头痛、呕吐、发热、抽搐、偏瘫、失语及精神异常、意识障碍,少数病人由烦躁、语及精神异常、意识障碍,少数病人由烦躁、谵妄转为昏迷而死亡。谵妄转为昏迷而死亡。精选ppt14 发生眼部带状疱疹者可有迟发性同发生眼部带状疱疹者可有迟发性同侧小脑症状,或对侧进行性偏瘫。(原侧小脑症状,或对侧进行性偏瘫。(原因为

    8、脑动脉炎所致,即三叉神经眼支的因为脑动脉炎所致,即三叉神经眼支的带状疱疹可造成同侧颈内动脉极其分支带状疱疹可造成同侧颈内动脉极其分支的炎症和闭塞)的炎症和闭塞)精选ppt15 脑干受累者有颅神经麻痹,共脑干受累者有颅神经麻痹,共济失调,锥体束征。脊髓受损者表现济失调,锥体束征。脊髓受损者表现半横断性、横断性和上升性脊髓炎。半横断性、横断性和上升性脊髓炎。精选ppt16【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1.1.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轻或中度增高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轻或中度增高(最多达(最多达500/mm3500/mm3),蛋白轻度或中度增高。),蛋白轻度或中度增高。2.2.血清学检查补体结合实验可查到带

    9、状疱疹血清学检查补体结合实验可查到带状疱疹病毒抗体。病毒抗体。3.3.皮疹明显者活检皮损的细胞可查到多形核皮疹明显者活检皮损的细胞可查到多形核巨细胞与核内包涵体。电镜可发现病毒颗粒。巨细胞与核内包涵体。电镜可发现病毒颗粒。精选ppt17【治疗治疗】1 1、确诊后可尽早给予转移因子、干扰素、确诊后可尽早给予转移因子、干扰素和抗病毒药物,有认为阿糖腺苷对水痘和抗病毒药物,有认为阿糖腺苷对水痘-带带状疱疹病毒最有效,剂量为状疱疹病毒最有效,剂量为1015mg/kd/d1015mg/kd/d,612612小时内静滴完,用小时内静滴完,用3535日。日。现多用无环鸟苷或更昔洛韦现多用无环鸟苷或更昔洛韦.

    10、2.2.激素治疗有争议,有人认为激素易引起激素治疗有争议,有人认为激素易引起播散性带状疱疹感染。播散性带状疱疹感染。精选ppt18 3 3、缓解疼痛可局部神经阻滞治疗。吩、缓解疼痛可局部神经阻滞治疗。吩塞嗪类药物塞嗪类药物 泰尔登大剂量短程治疗可使泰尔登大剂量短程治疗可使疼痛长时间解除,疼痛长时间解除,200mg/d 200mg/d 连用连用5 5日。日。4 4、抗癫痫药对有疱疹后闪电样神经痛、抗癫痫药对有疱疹后闪电样神经痛有效,可用卡马西平有效,可用卡马西平0.2g0.2g,日,日3434次口服。次口服。5 5、其它、其它 理疗、深部理疗、深部X X线照射脊神经根线照射脊神经根部。部。精选p

    11、pt19预防预防 灭活水痘疫苗正在研制阶段。灭活水痘疫苗正在研制阶段。免疫球蛋白:选择抗免疫球蛋白:选择抗VZVVZV滴定度高滴定度高的正常人血浆制备水痘的正常人血浆制备水痘-带状疱疹免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疫球蛋白。精选ppt20 慢病毒感染这一名称于1954年提出,当时发现这类疾病的病原是和普通病毒及一种与病毒特征相似又不同于病毒的非寻常致病因子。精选ppt21 其中普通病毒:如麻疹病毒、风疹病毒、乳多空病毒等。宿主常暴露于致病因子数年后才发病,如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的病原体乳头多瘤空泡病毒。精选ppt22 非普通病毒:这类致病因子不通过平常途径(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但可通过接种、角膜移植

    12、、消毒不彻底的器械、注射针头等传染,可以在动物之间传递,可在体内复制,但不引起免疫反应,病变组织中找不到病毒颗粒,故认为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病毒的新传递因子,现已证实为朊蛋白(prion),由此引发的一类疾病称朊蛋白病,现在已不归属于慢病毒脑炎。精选ppt23慢病毒感染疾病慢病毒感染疾病 包括包括1、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2、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E)3、进行性风疹性全脑炎精选ppt24 慢病毒脑炎的共同特征为:1、病毒感染至发病的 潜伏期长,可达数月及数年;2、亚急性或慢性发病,进行性加重,预后良;3、病毒或致病因子在体内大量存在,但无明显的炎 症病理变化,病变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内

    13、,病变 较弥散,常为多灶性;4、常伴有细胞免疫缺陷;5、病情顽固,进行性加重,很少缓解,死亡率高。精选ppt25一、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一、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SSPE)又称亚急性包涵体脑炎,亚急性硬化性白质脑炎。可能是目前为止了解最多,并最具有特征的神经系统慢病毒感染,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应用,本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作为常规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慢病毒感染,仍具有代表性意义。精选ppt26 本病1933年1934年由Dawson 首先报道,由于在患者脑组织的病理上发现了包涵体,怀疑与病毒感染有关,但30年来一直未证实。由于免疫技术、超微结构及病毒培养方法的进展,1969年从本病患者脑部分

    14、离出麻疹病毒,证实是一种麻疹或类麻疹病毒引起的脑部慢病毒感染。精选ppt27 患者常在2岁前罹患过麻疹,数月或数年后发生本病。自患麻疹至SSPE发生为“抑制性感染”阶段。在此期间感染在细胞间进行扩散,尽管血清麻疹抗体水平增高,但不能阻止疾病进展,一旦感染波及中枢神经系统则发病。精选ppt28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及发病机制 现已明确本病为麻疹病毒在脑内的持续性感染。麻疹病毒可引起急性病毒性脑炎,但又如何在感染数年之后又引起罕见的脑炎,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精选ppt29 目前的研究结果是因为麻疹病毒M蛋白缺陷所致。此种病毒称麻疹缺陷病毒,由于其M基因表达缺陷,无M蛋白形成,而M蛋白是病毒核衣壳与宿主细

    15、胞膜上的病毒蛋白相结合所必需的,有M蛋白存在病毒才会出芽。SSPE由于缺乏该结构蛋白,影响了病毒的出芽和细胞外释放,麻疹病毒衣壳在细胞内聚集,形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持续感染。精选ppt30病理病理 中枢神经系统呈亚急性炎症变化,可侵犯大脑皮层、纹状体、脑干等,灰质和白质均受累;镜下 1、神经细胞大量坏死,消失 2、白质和皮质深层有斑片样脱髓鞘和神经胶质细胞增生,故有“硬化性脑炎”之称精选ppt31 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神经细胞核内可见Cowdry A型及B型包涵体以及细胞浆包涵体,CowdryB型包涵体位于核内,呈一或数个核仁样大小的球形体,与核仁的区别是其嗜酸性,胞浆内包涵体与核内包涵体同时

    16、存在,为单个或多个,常呈肾形。免疫组化:抗麻疹病毒抗体标记可见阳性细胞。电镜可见病毒颗粒。3、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侵润,精选ppt32临临 床床 年龄 多发生于12岁以下儿童,18岁以上很少受累。810岁是高峰。病史 半数以上有麻疹病史,典型病例通常在2岁前患原发性麻疹感染,经过68年无症状期后发病。但从麻疹发病后数月到20后发病均有报道。6.4%7%的病人在接种疫苗后发病,间隔1年以上。精选ppt33 起病 隐袭,缓慢发展,无发热。病程218个月,80%在9个月左右死亡。表现 根据病程演变特点,大致分为四期 第一期 行为及精神障碍期 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人格改变,情绪不稳、健忘、

    17、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下降,并有行为异常,嗜睡、幻觉、注意力不集中、性格改变、坐立不安等,此期约经数周至数月。精选ppt34 第二期 运动障碍期 重要的特征是肌阵挛抽动,躯干和四肢的肌阵挛,进行性加重,尚可有舞蹈样和手足徐动样姿态、震颤、共济失调、癫痫发作等。此期约经 13个月。精选ppt35第三期 强直期 肢体肌强直,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去皮层或去大脑强直,阵发性角弓反张,逐渐昏迷,由于丘脑下部受累可出现体温波动、呼吸不规则、高热等。精选ppt36第四期 终末期 大脑皮质功能几乎完全丧失并出现眼球浮动,肌张力低下,不自主运动减少至无运动,最终死亡。精选ppt37辅助检查辅助检查 脑脊液正常

    18、或轻度的细胞蛋白增高,可见浆细胞和激活的淋巴细胞。大多数免疫球蛋白增多。血清及脑脊液有高滴度的麻疹抗体。脑电图示特征性变化:周期性同步爆发的高波幅慢波。即在低平的背景电活动上间隔48s,周期性地出现23Hz的高波幅慢波,持续时间0.52s,双侧对称,以顶枕部最著,该波在第二期最明显,至第四期消失。精选ppt38 CT及MRI 早期可正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皮质萎缩、脑室扩大和多灶性低密度白质病损。精选ppt39 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1972年):典型的临床表现;特殊的脑电图所见;脑脊液的典型改变(IgG指数增加);血清及脑脊液有高滴度的麻疹抗体;脑组织活检或病理检查发现全脑

    19、炎的病理改变,发现细胞内包涵体或麻疹病毒颗粒;脑组织中分离出麻疹病毒。具备上述标准的4条即可诊断。精选ppt40 鉴别诊断主要与其它慢病毒感染鉴别。进行性风疹性全脑炎以小脑共济失调为主。另外应和儿童和青少年痴呆性疾病相鉴别,如脂质沉积病,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肌阵挛性癫痫等。精选ppt41防防 治治 主要是对症、防止并发症,对疾病本身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可试用干扰素、丙种球蛋白等。抗癫痫药如丙戊酸钠等,可能有助于控制癫痫及肌阵挛,也能使患者症状得到一定改善。预防本病的最好办法是接种麻疹疫苗。精选ppt42预预 后后 本病的病程可持续数月至2、3年,以1年左右居多,通常13年死亡,也有持续10年

    20、以上的病例,约10的病人可长期缓解或病情稳定。精选ppt43 二、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二、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PML)自1958年作为淋巴网状系统疾病并发症首次报告后已证实是乳头多瘤空泡病毒感染所致。此病毒先寄生于人体内,在特殊条件下引起脑疾病,目前认为可能是病毒直接作用于少突胶质细胞,破坏所支持的髓鞘,形成严重的多阶段性脱髓鞘病变。精选ppt44 本病属机会性感染,常发生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多在全身性严重疾病的基础上发生,是AIDS、霍奇金病、淋巴瘤、白血病及其他癌症、肉瘤等的罕见并发症。另外也可见于慢性肉牙肿性疾病如结节病、结核等,还可见于长期用激素及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仅

    21、少数病人缺少明确的基础疾病。精选ppt45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和发病机制 近年来认为本病免疫力下降是由乳头多瘤空泡病毒科JC病毒(首先分离出病毒的病人姓名的第一个字母)及SV40PML病毒引起的。精选ppt46 正常人70以上可以测得JC病毒及SV40病毒的抗体,提示这两种病毒广泛存在,寄生于正常人体肾脏和B淋巴细胞内。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病毒随激活的B淋巴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由于病毒的转录因子选择性地在胶质细胞内表达,因此 这些病毒在星形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内进行复制而导致发病。精选ppt47病理病理 以神经系统多灶性部分性融合性脱髓鞘病变为主。有时伴有轻度的血管周围细胞浸润。脑白质病变最为

    22、明显,内有广泛性多灶性脱髓鞘病变,以大脑半球为主,灰质不如白质明显,脑干、小脑及脊髓亦可受累。精选ppt48 病灶区少突胶质细胞及髓鞘脱失,轴突相对保持完整。病灶周围常有奇异星形细胞,及具有肥大核的少突胶质细胞,可见核内包涵体,系由大量乳头多瘤空泡病毒颗粒组成。精选ppt49临床临床 年龄 多见于成年男性,1885岁均可,大多在50岁以上。起病 亚急性或慢性发病,起病无发热,大多数病人在原发疾病确诊后24年出现神经症状。临床表现 多样化,与病变的部位和数量有关。多以精神症状及智能障碍为首发,可逐渐出现瘫痪、视觉障碍、共济失调、构音障碍、最后发展为痴呆。少数有癫痫发作。可出现程度不等的意识障碍,

    23、严重者昏迷。一旦出现神经症状则病情迅速进展,平均36个月死亡。精选ppt50辅查辅查 脑脊液多数正常。血清JC病毒抗体阳性。脑电图呈非特异性弥散性或局灶性慢波。CT示白质内有多灶性低密度区,注射造影剂后无增强。MRI对特征性白质病损的发现更为敏感。活检 少突胶质细胞内有嗜酸性包涵体,为确诊的依据。精选ppt51 诊断诊断 在淋巴瘤、癌肿、肉芽种或用免疫抑制剂药的患者,出现迅速进展的以脑白质损害为主的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应考虑本病。精选ppt52治疗治疗无特殊治疗。主要为支持、对症、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精选ppt53 朊蛋白病(朊蛋白病(PrionPrion)朊蛋白病是一类由具有传染性的朊蛋白(

    24、prion protein,PrP)所致的散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指一组可传递的海绵状脑病。精选ppt54 过去称为慢病毒感染疾病。这组疾病潜伏期长,其致病因子PrP不是细菌、寄生虫等微生物,也不是病毒、类病毒,而是一种特殊的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并且具有一些特殊的理化特性:耐高热、不具备核酸,不被一般有机溶剂溶解,不被理化因子破坏。因此疾病的传播形式及途径不同于一般的传染病。其潜伏期可达数年到30年。精选ppt55 自1986年英国发现疯牛病以来,迄今已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的大量流行,新的人类海绵状脑病变异型的发现,再次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极大重视。美国加州大学Prusiner教

    25、授因为发现朊蛋白作为一系列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病原体的杰出贡献而获得1997年度诺贝尔医学奖。对朊蛋白病的研究,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精选ppt56动物朊蛋白病包括 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羊骚痒病 传染性水貂脑病等。精选ppt57人类朊蛋白病包括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CJD)柯鲁病(Kuru)Gerstmann Strussler sydrome(GSS)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精选ppt58 人类的Prion病是一种罕见病,世界范围内每年的发病率仅为万分之一左右。其PrP是由位于第20号染色体短臂上的PRNQ基因所编码。该蛋白有两种异构体,分别是存在于正常细胞的PrPc和引起动物及人类朊蛋白

    26、病的PrPsc。精选ppt59 正常大脑只有PrPc没有PrPsc,而致病动物大脑可同时存在PrPc及PrPsc,两种异构体的序列并无差别,但蛋白的空间构型不同。PrPc为螺旋结构,水溶性蛋白,可以被蛋白酶水解。PrPc是一种细胞内膜结合蛋白,其生物学功能还不清楚。精选ppt60 PrPsc呈片层结构,不溶于水,不能被蛋白酶水解。这种构象的的不同导致了化学性质及生物学作用的巨大差异。PrPsc还可促进PrPc转化为PrPsc。PrPsc与正常细胞膜成分结合在一起,不易被机体免疫系统所识别,可在宿主体内长期潜伏,从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其确切的增殖机制尚不清楚。精选ppt61 人类朊蛋白病大约

    27、有15为遗传性,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遗传性患者家族中均有朊蛋白基因的突变(在人类命名为PRNP)机体对从螺旋到片层的转变特别易感,遇到外来致病因子(如PrPsc)时约半数的人可发病,其潜伏期长短与接触致病因子的量及不同构型的毒株有关。精选ppt62人类朊蛋白病有如下几个特点:除新变异型CJD外,其余三种疾病多为中年以上发病;临床表现为进展性的精神症状、智力障碍、锥体外系症状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病理改变主要是神经细胞脱失,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以灰质为主的神经毡海绵状变性,淀粉样斑。四种病理变化中以海绵样变性最具特异性。在病理变化中无任何炎性改变;预后不良;实验动物可以传递。精选ppt63 一

    28、、Creutzfeldt-Jakob 病(病(CJD)又称亚急性海绵状脑病,克雅氏病。是最常见的人类朊蛋白病。它是中枢神经系统唯一既有传染性又具有遗传性的变性疾病。本病主要累及皮质、基底节和脊髓,故又称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本病呈全球性分部,发病率为1/100万。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60岁。精选ppt64病因 CJD病因可概括为外源性朊蛋白感染和内源性朊蛋白(PrP)基因突变。精选ppt65 外源性感染的途径主要有:受损的皮肤粘膜接触了含有朊病毒患者的血液或分泌物。进食已患病的动物制品,如进食疯牛病的牛肉或其他制品。注射带有朊病毒血液或生物制品,如注射了患脑提取的垂体生长素等。移植

    29、性传染,如接受患有朊蛋白患者的器官,或使用了朊蛋白患者使用过的手术器械等。内源性发病原因为:家族性的CJD患者自身的朊蛋白的遗传性突变。精选ppt66 根据不同的病因,临床中常将CJD分为:散发性、医源性、遗传性和变异型四种类型。散发型 是最常见的类型,占8595,其传播方式还不清楚。精选ppt67 医源型 与暴露于CJD患者组织(如使用人尸体制成的生长激素)相关,PrP可通过角膜、硬脑膜移植,经肠道外给予人生长激素制剂和埋藏未充分消毒的脑电极而传播。手术室和病理实验室工作人员以及制备脑源性生物制品者要提高警惕,医务人员应避免身体破损处、结膜和皮肤与病人的脑脊液、血液或组织相接触。精选ppt6

    30、8 家族型(遗传型)因PrP基因突变所致,为典型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绝大多数密码子200的谷氨酸转变为赖氨酸,其次为密码子178的天冬氨酸转变为天冬酰胺。精选ppt69 变异型CJD 此型病人脑组织的动物传染实验证实,与疯牛病具有相似的种系遗传性,变异型CJD病人脑组织匀浆分子分析(经蛋白酶消化)发现,其Western印迹图形与疯牛病的相似性超过与散发性CJD的相似性。考虑与食用受污染的疯牛病制品有关。精选ppt70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健康人的细胞内存在正常的朊蛋白,即PrPC,当外来致病的朊蛋白或遗传性突变导致PrPC 变为PrPSC 时,中枢神经系统就发生病变。外源致病性PrP 通过破损皮肤

    31、粘膜进入血液,而后首先在脾脏和网状内皮系统进行复制,最后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特定区域神经细胞。PrP进入神经细胞后可使神经细胞的核酸合成新的朊蛋白,致使神经细胞逐渐失去功能,导致神经细胞的死亡。精选ppt71病理病理 病变主要侵及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小脑皮质、纹状体、脊髓。精选ppt72光镜所见:1、大脑各叶皮质及皮质下核团的海绵状改变,可见神经毡中充满大小不等的空泡,状如海绵;2、神经细胞显著减少,残留的神经细胞呈不同程度的退变,尤以大脑皮质锥体细胞层明显,也可见于基底神经节和脑干神经核团;病程短的表现轻;小脑Purkinje细胞变性、坏死,颗粒细胞减少;精选ppt73 3、胶质细胞弥

    32、漫性增生,星形细胞增生较明显,尤其在神经细胞脱失区域,可见肥大的星形细胞;4、白质病变较轻,有轻度的脱髓鞘现象;5、脑实质及脑膜均不见炎性反应,无免疫应答迹象。精选ppt74 电镜所见:可见变性的神经细胞内有大量单层膜包绕脂褐素颗粒,核周见双层膜包绕的大小不等的空泡,突触明显减少,空泡位于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的突起内。Prion呈杆状。精选ppt75临床临床 CJD分为散发型、医源型(获得型)家族型和变异型四种类型。8090的CJD呈散发型,医源型占5,家族型占10。精选ppt76 1、年龄 2578岁,5070岁是发病高峰,平均年龄58岁。近年英法报道的新变异型CJD发病年龄较轻,发病年龄为1

    33、939岁的青中年,儿童亦可罹患,平均26岁;散发型发病年龄为5570岁的中老年。精选ppt77 2、亚急性发病,个别急性及隐袭性发病。呈进行性加重,大多数一年内死亡。3、CJD的临床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初期)数周或数月,记忆力减退、失眠、头昏类似于神经衰弱症状及性格改变、精神异常、肢体无力、也可出现头痛、眩晕及走路不稳等。精选ppt78 第二阶段 (中期)渐进性智力减退为主要表现,一旦出现记忆障碍,病情迅速发展,病人外出找不到家,人格改变,痴呆。可伴有失语、轻偏瘫、视觉障碍、锥体束征、锥体外系征和小脑体征。脊髓前角细胞损害可引起肌萎缩。约2/3病人出现肌阵挛,最具特征性。精选ppt79

    34、 第三阶段(晚期)出现尿失禁、无动性缄默、木僵或去大脑强直状态,也可呈植物状态,常因合并感染而死亡。变异型CJD临床表现以共济失调、行为异常、感觉迟钝为主,未发现肌阵挛和特征性EEG改变,病程比其它类型CJD长,可持续22个月。精选ppt80辅助检查辅助检查 免疫荧光检测CSF中14-3-3蛋白可呈阳性,CJD脑组织大量神经元破坏可导致14-3-3蛋白释出至脑脊液,可作为临床诊断CJD的重要指标。也可检测血清S100蛋白,因CJD病人S100蛋白蛋白随病情进展呈持续性增高。疾病晚期脑电图可出现间隔0.52秒周期性棘慢复合波,全导周期性同步放电(PSD)有一定诊断价值。精选ppt81CJD患者脑

    35、电图PSD表现精选ppt82 晚期CT和MRI可见脑萎缩;MRI显示双侧尾状核、壳核T2呈对称性均质高信号,很少波及苍白球,无增强效应,T1可完全正常,此征象对CJD诊断很有意义。精选ppt83诊断诊断 建议采用以下三条标准:在2年内发生的进行性痴呆;肌阵挛、视力障碍、小脑症状、无动 性缄默等四项中具有其中两项;脑电图周期性同步放电的特征性改 变。精选ppt84 具备以上三项可诊断为很可能CJD;仅具备两项,不具备第项诊断为可能CJD;如病人脑活检发现海绵状态和PrPsc者,则为确诊的CJD。可用脑蛋白检测代替脑电图特异性改变。精选ppt85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须与Alzheimer病、帕金森病

    36、痴呆、血管性痴呆、橄榄脑桥小脑萎缩等相鉴别。精选ppt86治疗和预防治疗和预防 目前无特殊治疗。主要是对证治疗。据文献报道,本致病因子未从唾液和粪便中检出,因此提示呼吸道、消化道和性传播的可能性不大,但医源性传递屡有报道。精选ppt87 应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预防。手术器械和注射器尽量用一次性器具;非一次器具用漂白粉(5%NaOH)或1N NaOH1小时,用134oC 138oC 高压1小时,能减少其传染性,但不能完全灭活。尽量不用组织提取物。精选ppt88 90病例于病后1年内死亡,病程迁延数年者罕见。人们已经发现缺乏PrPc基因的鼠并不发生CJD,因此,为此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思路。对症治疗可

    37、用巴氯芬治疗痉挛性张力增高,氯硝安定治疗肌阵挛,痴呆可试用三乐喜等。精选ppt89二、柯鲁病(二、柯鲁病(KuruKuru病)病)1957年发现,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致死性朊蛋白病,仅见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部高原土著居民,由于食亡故亲人肉而传播,现已不存在。病变限于脑部,病变广泛呈海绵状。多发生在成年妇女及5岁以上儿童,缓慢起病,逐渐出现共济失调、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痴呆,多于起病后320个月死亡。精选ppt90 三、三、Gerstmann-Strussler Sheinker Gerstmann-Strussler Sheinker(GSSGSS)音译为格斯特曼施特劳斯纳病,本病是由朊蛋白引

    38、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家族性神经系统变性病。十分罕见。病理改变为小脑、大脑和基底节的海绵状变性,以及显著的淀粉样斑块沉积,合并脊髓小脑束和皮质脊髓束变性。精选ppt91 发病年龄为1966岁,平均40岁;发病及进展缓慢;临床表现常以小脑性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以后出现智能减退,性格改变,最后痴呆。缓慢进展的双下肢痉挛性截瘫,脑干受累导致一系列橄榄脑桥小脑变性的症状。病程210年。精选ppt92四、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四、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罕见,至1998年为止仅发现了9个家系23例病人。病程736个月。发病年龄为1861岁。本病的病理特点是丘脑病变最重。近年来研究发现,本病不仅丘脑有PrPsc沉积,大脑也有,以颞叶最多。临床症状为进行性失眠(24小时内睡眠时间不超过1小时)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也可出现锥体束征。精选ppt93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66537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