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最新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第二册第一分册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664264
  • 上传时间:2022-12-30
  • 格式:PPT
  • 页数:53
  • 大小:2.2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最新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第二册第一分册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最新 基层 中医药 适宜 技术 第二 第一 分册 课件
    资源描述:

    1、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第二册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第二册第一分册第一分册目目 录录01毫针刺法05穴位贴敷疗法02艾灸疗法04刮痧疗法06耳压疗法07推拿疗法08熏洗疗法03拔罐疗法医生可根据病情确定留针时间,一般病症可酌情留针15-30分钟。出针时,用左手拇、食掼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慢慢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留针与出针毫针刺法-基本操作方法毫针刺法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 1、口角歪斜中风病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或不经昏仆仅以口歪,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临床按病们深浅及病情轻重,分为中脏腑和中经络。中脏腑病位较深

    2、,病情危重;中经络病位浅,病情轻,多无神志改变。现以中经络的口角歪斜为例,讲述中经络的毫针治疗。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取穴:颊车、地仓。随证配穴:按病情酌情配取牵正、下关、水沟、四白等穴。对于面部穴位,初起单刺病侧,病久可左右均刺。特别提示: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10次为1疗程。毫针刺法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 2、腰痛病腰痛病是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症,表现为腰部重痛、酸麻、拘急不可俯仰,或痛连臀腿。本病的发生主要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等有关。治法:取足太阳、督脉经穴为主。据症候虚实酌用补泻。取穴:肾俞、腰夹脊、委中、阿是穴。随症配穴:劳损者加次髎;肾虚者加命门。特别提示:肾俞

    3、直刺0.51寸;每次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毫针刺法针刺禁忌症1、妇女妊娠三个月以内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穴位。2、怀孕三个月以上者,其腹部、腰骶部不宜进行针刺。3、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间应禁刺。4、有出血倾向者不宜针刺。5、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6、皮肤感染、溃疡或肿瘤部位,不宜针刺。毫针刺法针刺的注意事项1、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2、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3、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内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4、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

    4、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5、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毫针刺法:针刺时异常情况的处理、一、晕针(一)现象 轻度晕针,表现为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欲吐;重度晕针、表现为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脉象细弱,甚则神志昏迷,唇甲青紫,血压下降,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症状。(二)原因 多见于初次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其他可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劳累过度、饥饿空腹、大汗后、大泻后、大出血后等。也有因患者体位不当,施术者手法过重以及治疗室内空气闷热或寒冷等。

    5、(三)处理 立即停止针刺,起出全部留针,扶持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给饮温茶,即可恢复。如未能缓解者,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素髎、合谷、内关、足三里、涌泉、中冲等,也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神阙等,必要时可配用现代急救措施。晕针缓解后,仍需适当休息。(四)预防 对晕针要重视预防,如初次接受针治者,要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恐惧心理。正确选取舒适持久的体位,尽量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对劳累、饥饿、大渴时,应嘱其休息,进食、饮水后,再予针治。针刺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神态,询问针后情况,一有不适等晕针先兆,需及早采取处理措施。此外,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消除过

    6、热过冷因素。毫针刺法:针刺时异常情况的处理、二、滞针(一)现象 针在穴位内,运针时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则患者感到疼痛。(二)原因 患者精神紧张,针刺入后局部肌肉强烈挛缩;或因行针时捻转角度过大过快和持续单向捻转等,而致肌纤维缠绕针身所致。(三)处理 嘱患者消除紧张,使局部肌肉放松;或延长留针时间,用循、摄、按、弹等手法,或在滞针附近加刺一针,以缓解局部肌肉紧张。如因单向捻针而致者,需反向将针捻回。(四)预防 对精神紧张者,应先作好解释,消除顾虑。并注意行针手法,避免连续单向捻针。毫针刺法:针刺时异常情况的处理、三、弯针(一)现象 针柄改变了进针时刺入的方向和角度、

    7、使提插,捻转和出针均感困难,患者感到针处疼痛。(二)原因 术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以致针尖碰到坚硬组织;或因患者在针刺过程中变动了体位,或针柄受到某种外力碰压等。(三)处理 出现弯针后,就不能再行手法。如针身轻度弯曲,可慢慢将针退出;若弯曲角度过大,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因患者体位改变所致者,应嘱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后,再慢慢退针。遇有弯针现象时,切忌强拔针、猛退针。(四)预防 医者进针手法要熟练,指力要轻巧。患者的体位要选择恰当,并嘱其不要随意变动。注意针刺部位和针柄不能受外力碰压。毫针刺法:针刺时异常情况的处理、四、断针(一)现象 针身折断,残端留于患者腧穴内。(二

    8、)原因 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损伤剥蚀。针刺时针身全部刺入腧穴内,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局部肌肉猛烈挛缩。患者体位改变,或弯针、滞针未及时正确处理等所致。(三)处理 嘱患者不要紧张、乱动,以防断针陷入深层。如残端显露,可用手指或镊子取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可用手指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用镊子取出。如断针完全没入皮内、肌肉内,应在X线下定位,用手术取出。(四)预防 应仔细检查针具质量,不合要求者应剔除不用。进针、行针时,动作宜轻巧,不可强力猛刺。针刺入穴位后,嘱患者不要任意变动体位。针刺时针身不宜全部刺入。遇有滞针、弯针现象时,应及时正确处理。毫针刺法:针刺时异常情况的处理、五、针后

    9、异常感(一)现象出针后,患者不能挪动体位,或重、麻、账的感觉过强,或原有症状加重,或针孔出血,或针处皮肤青紫、结节等。(二)原因肢体不能挪动,可能是有针遗留,未完全出完,或体位不当,致肢体活动受限;对过于重、麻、胀针感者,多半是行针时手法过重,或留针时间过长有关;原有病情加重,多因手法与病情相悖,即补泻反,病益笃之由;局部出血、青紫、硬结出现者,都因刺伤血管所致,个别可能由凝血功能障碍引起。(三)处理如有遗留未出之针,应随即起针,退针后让患者休息片刻、不要急于离开;对原病加重者,应查明原因,调整治则和手法,另行针治;局部出血、青紫者,可用棉球按压和按摩片刻;如因内出血青紫块较明显者,应先作冷敷

    10、以防继续出血,再行热敷,使局部癣血消散。(四)预防退针后真清点针数,避免遗漏。行针手法要柔和适度,避免手法过强和留针过时。临诊时要认真辩证施治,处方选穴精炼,补泻手法适度。要仔细查询有无出血病史,对男性患者,要注意排除血友病。要熟悉浅表解剖知识,避免刺伤血管。毫针刺法:针刺时异常情况的处理、六、针刺引起创伤性气胸(一)症状 患者突感胸闷、胸痛、气短、心悸,严重者呼吸困难、紫绀,冷汗、烦躁、恐惧,甚则血压下降,出现休克等危急现象。检查时,肋间隙变宽,外胀,叩诊呈鼓音,听诊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可向健侧移位。X线胸透可见肺组织被压缩现象。有的针刺创伤性轻度气胸者,起针后并不出现症状,而是过了一定

    11、时间才慢慢感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二)原因针刺胸部、背部和锁骨附近的穴位过深,刺穿了胸腔和肺组织,气体积聚于胸腔而导致气胸。(三)处理一旦发生气胸,应立即起针,并让患者采取半卧位休息,要求患者心情平静,切勿恐惧而反转体位。一般漏气量少者,可自然吸收。医者要密切观察,随时对症处理,如给予镇咳、消炎类药物;以防止肺组织因咳嗽扩大创口,加重漏气和感染。对严重病例需及时组织抢救,如胸腔排气、少量慢速输氧等。(四)预防医者针刺时要集中思想,选好适当体位,根据患者体形肥瘦,掌握进针深度,施行提插手法的幅度不宜过大。胸背部腧穴应斜刺、横刺,不宜长时间留针。灸法是以艾绒或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灸材,

    12、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位,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激发经气,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灸法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常用于寒湿痹痛、脏腑虚寒、阳气虚脱、气虚下陷、经络瘀阻等证及亚健康调理。艾灸疗法艾灸疗法艾灸疗法基本技术艾灸疗法种类很多,常用的有隔物灸、悬灸两大类。(一)隔物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用艾绒制成的圆锥形小体称为艾炷,一般锥体高1厘米左右,锥体直径0.8cm左右,燃烧一炷即为一壮)与施灸穴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目前常用的隔物灸有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等。(二)悬灸,用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cm5cm处熏烤,使患者

    13、局部感觉温热而无灼痛感,一般施灸时间1015分钟。常用的悬灸方法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艾灸疗法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 1、感冒感冒常由外感风寒,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治则:疏风解表散寒。常用悬灸法尧隔姜灸法。操作步骤:1、取穴:风池、大椎、曲池、合谷、尺泽。2、配穴:风寒加风门、肺俞、列缺;气虚加足三里;身痛加大杼;腹痛、腹泻加神阙。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2次,至痊愈。特别提示:对于体虚易感冒者,可在夏季进行预防性

    14、治疗。在感冒流行季节可按上述方法预防性治疗一周。艾灸疗法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 2、泄泻病泄泻亦称腹泻,常由脾胃虚弱、湿邪内盛而致,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为临床表现。治 则:健脾化湿。常用悬灸法、隔盐灸法。操作步骤:1、取穴:天枢、足三里。2、配穴:胃脘胀痛者加中脘、内关;湿盛者加上巨虚、阴陵泉;脾胃虚弱者加脾俞、公孙、气海;命火虚弱者加命门、肾俞、关元、神阙;肝木乘脾者加脾俞、太冲。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1、中暑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等忌用艾灸

    15、疗法。2、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禁忌症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注意事项1、如因施灸不慎灼伤皮肤,局部出现小水泡,可嘱患者保护好水泡,勿使破溃,任其吸收,一般25日即可愈合。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再适当外涂烫伤油等,保持疮面洁净。2、注意晕灸的发生。如发生晕灸现象,按晕针处理。3、患者在精神紧张、大汗后、劳累后或饥饿时不适宜艾灸。4、注意防止艾灰脱落或艾炷倾倒而烫伤皮肤或烧坏衣被。尤其幼儿患者更应认真守护观察,以免发生烫伤。艾条灸毕后,应将剩下的艾条套入灭火管内或将燃头浸入水中,以彻底熄灭,防止再燃遥。如有绒灰脱落床上,应清扫干净,以免复燃。拔罐疗法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

    16、病的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拔罐疗法采用的工具罐,有许多种,有玻璃罐、陶瓷罐、竹罐、橡胶罐等,甚至家中的罐头瓶也可以用于拔罐。临床中用得较多的是玻璃罐、陶瓷罐、竹罐。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拔罐的方法拔罐疗法拔罐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然后用手轻轻拔一拔罐子,看是否嘬上了。拔罐时应注意: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抹在罐子口上,也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滴落在病人的皮肤上,否则,

    17、将会烫伤病人。拔罐拔罐疗法-基本技术闪罐就是将已拔上的罐子,迅速取下,然后再拔、再取下,反复多次。闪罐法多用于虚寒证,或肌肉萎缩,或需重点刺激的穴位。闪罐时应注意:罐子在反复闪拔中,罐子本身的温度也在迅速升高,故应备有多个罐子,交替使用,防止烫伤皮肤。闪罐拔罐疗法-基本技术走罐是指在罐子拔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所以说,走罐不是作用于一个穴位,而是作用了数个穴位,一部分或一段经络。如后背的膀胱经,就是经常走罐的部位。走罐时应注意:走罐前要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

    18、罐时拉伤皮肤。走罐,常用于后背酸痛、发凉,头晕,感冒等。走罐拔罐疗法-基本技术放血拔罐是指在选定的穴位上或脓肿处,用三棱针扎上几针,再在上面拔罐。体内的瘀血、脓血会沿着针眼流出。放血拔罐时应注意:起罐后应做好消毒工作。本法一般用于发热、热毒引起的疾病。放血拔罐拔罐疗法-基本技术拔罐疗法禁忌症1、严重的心脏病患者;2、患有出血性疾病者;3、肿瘤患者;4、患有活动性肺结核者;5、孕妇;6、高热抽搐者拔罐疗法注意事项1、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火罐易脱落,均不适用。2、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动作必须迅速,才能使罐吸附有力。3

    19、、拔火罐时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泡勿需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用消毒纱布包敷袁以防感染。用特制的刮痧器具,依据中医经络腧穴理论,在体表进行相应的手法刮拭,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刮痧疗法具有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驱邪排毒、促进新陈代谢、益气扶正、调节免疫能力,理筋通络、调整关节结构和功能。尤其对外感性疾病、疼痛性疾病、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和神经、肌肉、血管性等疾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刮莎疗法刮莎疗法刮莎疗法基本操作方法1、刮莎器具的选择2、握持刮莎板方法3、刮莎的次序3、刮莎的方向 5、刮莎补泻方法6、刮莎时间7、刮莎的程

    20、度8、刮莎手法1、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极度虚弱或消瘦者。2、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3、急性骨髓炎,结核性关节炎、传染性皮肤病、烧伤、体表肿瘤、皮肤溃烂,或急性外伤创伤部位。4、精神分裂症、抽搐等不配合进行刮痧者。5、醉酒、过饥、过饱、过度疲劳者。6、孕妇的腹部、腰骶部。7、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前后二阴,以及大血管显现处等部位。禁忌症刮莎疗法刮莎疗法注意事项1、刮痧时选取适当的刮痧部位,以经脉循行和病变部位为主,刮痧部位应用热毛巾,或一次性纸巾,或用75%乙醇棉球或生理盐水棉球进行清洁或消毒袁然后取适量刮痧介

    21、质,置于清洁后的拟刮拭部位,用刮痧板涂抹均匀。刮痧后应用干净纸巾、毛巾或消毒棉球将刮拭部位的刮痧介质擦拭干净。2、刮痧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免感受风寒,夏季刮痧时,应避免风扇、空调直接吹刮拭部位。刮莎疗法注意事项3、刮痧过程中产生的酸、麻、胀、痛、沉重等感觉,均属正常反应。刮痧后皮肤出现潮红、紫红色等颜色变化,或出现粟粒状、丘疹样斑点,或片状、条索状斑块等形态变化,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疼痛,都是刮痧的正常反应,数天后即可自行消失,一般不需进行特殊处理。4、刮痧过程中若出现头晕、目眩、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欲吐,甚至神昏仆倒等晕刮现象,应立即停止刮痧,使患者呈头低脚高平卧位,饮

    22、用一杯温开水或温糖水,并注意保温,或用刮痧板点按患者百会、人中、内关、足三里、涌泉穴。穴位贴敷疗法、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本项技术既可统治外症,也可内病外治,从针灸学角度看它属于灸法的延伸。药物组方多采用具有刺激性及芳香走窜的药物,如野消喘膏冶等制剂袁具有一定的野发疱疗法冶特征。常用于久咳久喘、腹泻、痹证、喉喑病、口疮、小儿遗尿等方面的病证。该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穴位贴敷疗法基本操作方法一、辨症先穴用药二、贴敷方法:1、贴法:将已

    23、制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然后外覆胶布粘贴,或先将药物置于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腧穴进行粘贴。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敷在穴位上,外覆塑料薄膜,并以纱布、医用胶布固定即可。三、贴敷时间:1、刺激性小的药物每次贴敷48小时,可每隔13天贴治1次。2、刺激性大的药物,如蒜泥、白芥子等,应视患者的反应和发疱程度确定贴敷时间,约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多在13小时,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后再敷药,或改用其他有效腧穴交替贴敷。1、颜面部慎用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严防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误入口鼻眼内。2、对于可引起皮肤发疱,溃疡的药物需注意。3、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4、贴敷

    24、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禁忌症穴位贴敷疗法耳压疗法、耳压疗法是指使用丸状物贴压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耳压疗法常用于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炎症性疾病如中耳炎、牙周炎、咽喉炎、风湿性关节炎、面神经炎等;功能紊乱性病症如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癔症等;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耳压疗法基本操作方法一、耳穴探查1、探查工具:金属或木质探针,探头端圆钝,直径约1.52毫米。2、探查方法:采用压痛法在耳穴探查的区域用探针以轻、慢而均匀的压力寻找压痛敏感点,嘱患者感到受压处明显疼痛时及时告知或医者根据患者皱眉反应作出判断,这些压痛敏

    25、感点就是耳压治疗准确的耳穴刺激点。二、耳压治疗1、治疗工具:王不留行籽、胶布、镊子、碘伏、棉球。2、操作步骤:在选用耳穴部位进行擦拭消毒,将王不留行籽粘附在0.6*0.6厘米大小的胶布中央,用镊子夹住贴敷于耳穴上,并给予适当按压,使耳廓有发热、胀痛感。双侧耳穴轮流使用,23日1换。1、耳廓局部有炎症、冻疮或表面皮肤有溃破时禁用。2、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者禁用。3、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病患者及孕妇禁用。禁忌症耳压疗法推拿疗法、推拿古称按摩、按跷等,是在中医基础理论基础指导下,运用推拿手法或借助于一定的推拿工具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当今在

    26、重新认识天然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的优越性时,推拿这一传统的不药而愈的治疗方法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目前推拿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与各种骨伤科疾病、周围神经疾病及一些内妇儿疾病,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一些骨伤疾病,例如退行性脊柱病变、肩周炎、膝骨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上,推拿疗法已经成为第一首选疗法推拿疗法基本操作方法1、揉法用手掌根或手指面部分着力,吸定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进行轻柔和缓揉动的一种手法,称为揉法。揉法一般分为鱼际揉、掌根揉和肘揉三种。2、推法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或弧线移动,称为推法。有指推法、掌推法和肘推法三种,用指称指推法,用掌称掌推法,用肘称肘推法。3、

    27、扌衮法用小指掌指关节背侧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通过前臂的旋转运动和腕关节的屈伸运动,使之产生持续地作用于部位或穴位上的一种手法,称为扌衮法。4、按法以指或掌按压一定穴位或部位,逐渐用力,按而留之的一种手法,称按法。有指按法和掌按法两种。推拿疗法基本操作方法5、拿法用拇指与其他手指指面为着力部对称用力,夹持一定的穴位或部位,捏而提之谓之拿法。6、点法以拇指指端或指间关节突起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按而压之、戳而点之、谓之点法。有拇指点和屈指点及肘点三种。7、拍法用虚掌或拍子,拍打体表的一种手法,称为拍法,又称拍打法。8、摇法用一手握住或夹住关节近端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远端肢体,做缓和被动

    28、的环转活动的一种手法,称摇法。因施术部位的不同而名称、操作各异。9、拔伸法拔伸即牵拉、牵引的意思。拔伸法是指用两手分别握住肢体的远近端,做相反方向的牵拉;或利用肢体自身的重量做反牵拉力,两手握住肢体远端,向上或向前牵拉的一种方法。1、某些感染性疾病,如丹毒、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脓毒血症等。2、某些急性传染病,如肝炎、肺结核等。3、有出血倾向、血液病或出血症,如便血、尿血、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瘫等。4、烫伤与溃疡性皮炎的局部等。5、肿瘤的局部。6、外伤出血、骨折早期、截瘫初期等。7、严重心、脑、肺、肾等脏器疾病等。禁忌症推拿疗法熏洗疗法、熏洗疗法,就是按一定处方用药的中草药,经加清水煎煮

    29、沸后,先用蒸气熏疗,再用药液淋洗、浸浴全身或局部患处,从而产生治疗作用的一种防治疾病方法。适用于疖尧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等外科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静脉曲张等周围血管疾病;软组织损伤等骨科疾病;带状疱疹、银屑病、湿疹、寻常疣、手足癣、发癣、股癣等皮肤科疾病及某些内脏疾患如失眠、高血压等。熏洗疗法基本操作方法一、淋洗法将药物放在沙锅内,加水煎汤,过滤去渣后,乘热装入小喷壶内,不断地淋洗患处。或用消毒纱布蘸药汤连续淋洗患处。这种淋洗方法多用于疖、痈破溃流脓或创伤感染、皮肤溃疡等,尤其是发生于腹部及腰背部者。在淋洗时,并可轻轻捺按伤口四周,并用镊子持消毒棉球拭蘸伤口脓液,使脓液及坏死组织淋洗干净。淋洗后,根据伤口情况进行常规换药。二、熏洗法1、全身熏洗法2、局部熏洗法3、热罨(yan)法1、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脏病、严重高血压病等,均忌用全身熏洗。2、危重外科疾病,严重化脓感染疾病,需要进行抢救者,忌用熏洗3、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严重肢体缺血,发生肢体干性坏疽者,禁止使用中高温(超过38度)熏洗。4、妇女妊娠和月经期间,均不宜进行熏洗。5、饱食、饥饿,以及过度疲劳时,均不宜熏洗。6、饭前饭后半小时内不宜熏洗。禁忌症熏洗疗法谢谢观看!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53 结束语结束语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最新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第二册第一分册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66426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