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第二册第一分册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最新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第二册第一分册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基层 中医药 适宜 技术 第二 第一 分册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第二册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第二册第一分册第一分册目目 录录01毫针刺法05穴位贴敷疗法02艾灸疗法04刮痧疗法06耳压疗法07推拿疗法08熏洗疗法03拔罐疗法医生可根据病情确定留针时间,一般病症可酌情留针15-30分钟。出针时,用左手拇、食掼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慢慢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留针与出针毫针刺法-基本操作方法毫针刺法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 1、口角歪斜中风病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或不经昏仆仅以口歪,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临床按病们深浅及病情轻重,分为中脏腑和中经络。中脏腑病位较深
2、,病情危重;中经络病位浅,病情轻,多无神志改变。现以中经络的口角歪斜为例,讲述中经络的毫针治疗。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取穴:颊车、地仓。随证配穴:按病情酌情配取牵正、下关、水沟、四白等穴。对于面部穴位,初起单刺病侧,病久可左右均刺。特别提示: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10次为1疗程。毫针刺法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 2、腰痛病腰痛病是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症,表现为腰部重痛、酸麻、拘急不可俯仰,或痛连臀腿。本病的发生主要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等有关。治法:取足太阳、督脉经穴为主。据症候虚实酌用补泻。取穴:肾俞、腰夹脊、委中、阿是穴。随症配穴:劳损者加次髎;肾虚者加命门。特别提示:肾俞
3、直刺0.51寸;每次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毫针刺法针刺禁忌症1、妇女妊娠三个月以内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穴位。2、怀孕三个月以上者,其腹部、腰骶部不宜进行针刺。3、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间应禁刺。4、有出血倾向者不宜针刺。5、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6、皮肤感染、溃疡或肿瘤部位,不宜针刺。毫针刺法针刺的注意事项1、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2、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3、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内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4、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
4、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5、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毫针刺法:针刺时异常情况的处理、一、晕针(一)现象 轻度晕针,表现为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欲吐;重度晕针、表现为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脉象细弱,甚则神志昏迷,唇甲青紫,血压下降,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症状。(二)原因 多见于初次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其他可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劳累过度、饥饿空腹、大汗后、大泻后、大出血后等。也有因患者体位不当,施术者手法过重以及治疗室内空气闷热或寒冷等。
5、(三)处理 立即停止针刺,起出全部留针,扶持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给饮温茶,即可恢复。如未能缓解者,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素髎、合谷、内关、足三里、涌泉、中冲等,也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神阙等,必要时可配用现代急救措施。晕针缓解后,仍需适当休息。(四)预防 对晕针要重视预防,如初次接受针治者,要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恐惧心理。正确选取舒适持久的体位,尽量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对劳累、饥饿、大渴时,应嘱其休息,进食、饮水后,再予针治。针刺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神态,询问针后情况,一有不适等晕针先兆,需及早采取处理措施。此外,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消除过
6、热过冷因素。毫针刺法:针刺时异常情况的处理、二、滞针(一)现象 针在穴位内,运针时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则患者感到疼痛。(二)原因 患者精神紧张,针刺入后局部肌肉强烈挛缩;或因行针时捻转角度过大过快和持续单向捻转等,而致肌纤维缠绕针身所致。(三)处理 嘱患者消除紧张,使局部肌肉放松;或延长留针时间,用循、摄、按、弹等手法,或在滞针附近加刺一针,以缓解局部肌肉紧张。如因单向捻针而致者,需反向将针捻回。(四)预防 对精神紧张者,应先作好解释,消除顾虑。并注意行针手法,避免连续单向捻针。毫针刺法:针刺时异常情况的处理、三、弯针(一)现象 针柄改变了进针时刺入的方向和角度、
7、使提插,捻转和出针均感困难,患者感到针处疼痛。(二)原因 术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以致针尖碰到坚硬组织;或因患者在针刺过程中变动了体位,或针柄受到某种外力碰压等。(三)处理 出现弯针后,就不能再行手法。如针身轻度弯曲,可慢慢将针退出;若弯曲角度过大,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因患者体位改变所致者,应嘱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后,再慢慢退针。遇有弯针现象时,切忌强拔针、猛退针。(四)预防 医者进针手法要熟练,指力要轻巧。患者的体位要选择恰当,并嘱其不要随意变动。注意针刺部位和针柄不能受外力碰压。毫针刺法:针刺时异常情况的处理、四、断针(一)现象 针身折断,残端留于患者腧穴内。(二
8、)原因 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损伤剥蚀。针刺时针身全部刺入腧穴内,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局部肌肉猛烈挛缩。患者体位改变,或弯针、滞针未及时正确处理等所致。(三)处理 嘱患者不要紧张、乱动,以防断针陷入深层。如残端显露,可用手指或镊子取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可用手指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用镊子取出。如断针完全没入皮内、肌肉内,应在X线下定位,用手术取出。(四)预防 应仔细检查针具质量,不合要求者应剔除不用。进针、行针时,动作宜轻巧,不可强力猛刺。针刺入穴位后,嘱患者不要任意变动体位。针刺时针身不宜全部刺入。遇有滞针、弯针现象时,应及时正确处理。毫针刺法:针刺时异常情况的处理、五、针后
9、异常感(一)现象出针后,患者不能挪动体位,或重、麻、账的感觉过强,或原有症状加重,或针孔出血,或针处皮肤青紫、结节等。(二)原因肢体不能挪动,可能是有针遗留,未完全出完,或体位不当,致肢体活动受限;对过于重、麻、胀针感者,多半是行针时手法过重,或留针时间过长有关;原有病情加重,多因手法与病情相悖,即补泻反,病益笃之由;局部出血、青紫、硬结出现者,都因刺伤血管所致,个别可能由凝血功能障碍引起。(三)处理如有遗留未出之针,应随即起针,退针后让患者休息片刻、不要急于离开;对原病加重者,应查明原因,调整治则和手法,另行针治;局部出血、青紫者,可用棉球按压和按摩片刻;如因内出血青紫块较明显者,应先作冷敷
10、以防继续出血,再行热敷,使局部癣血消散。(四)预防退针后真清点针数,避免遗漏。行针手法要柔和适度,避免手法过强和留针过时。临诊时要认真辩证施治,处方选穴精炼,补泻手法适度。要仔细查询有无出血病史,对男性患者,要注意排除血友病。要熟悉浅表解剖知识,避免刺伤血管。毫针刺法:针刺时异常情况的处理、六、针刺引起创伤性气胸(一)症状 患者突感胸闷、胸痛、气短、心悸,严重者呼吸困难、紫绀,冷汗、烦躁、恐惧,甚则血压下降,出现休克等危急现象。检查时,肋间隙变宽,外胀,叩诊呈鼓音,听诊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可向健侧移位。X线胸透可见肺组织被压缩现象。有的针刺创伤性轻度气胸者,起针后并不出现症状,而是过了一定
11、时间才慢慢感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二)原因针刺胸部、背部和锁骨附近的穴位过深,刺穿了胸腔和肺组织,气体积聚于胸腔而导致气胸。(三)处理一旦发生气胸,应立即起针,并让患者采取半卧位休息,要求患者心情平静,切勿恐惧而反转体位。一般漏气量少者,可自然吸收。医者要密切观察,随时对症处理,如给予镇咳、消炎类药物;以防止肺组织因咳嗽扩大创口,加重漏气和感染。对严重病例需及时组织抢救,如胸腔排气、少量慢速输氧等。(四)预防医者针刺时要集中思想,选好适当体位,根据患者体形肥瘦,掌握进针深度,施行提插手法的幅度不宜过大。胸背部腧穴应斜刺、横刺,不宜长时间留针。灸法是以艾绒或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灸材,
12、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位,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激发经气,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灸法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常用于寒湿痹痛、脏腑虚寒、阳气虚脱、气虚下陷、经络瘀阻等证及亚健康调理。艾灸疗法艾灸疗法艾灸疗法基本技术艾灸疗法种类很多,常用的有隔物灸、悬灸两大类。(一)隔物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用艾绒制成的圆锥形小体称为艾炷,一般锥体高1厘米左右,锥体直径0.8cm左右,燃烧一炷即为一壮)与施灸穴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目前常用的隔物灸有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等。(二)悬灸,用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cm5cm处熏烤,使患者
13、局部感觉温热而无灼痛感,一般施灸时间1015分钟。常用的悬灸方法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艾灸疗法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 1、感冒感冒常由外感风寒,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治则:疏风解表散寒。常用悬灸法尧隔姜灸法。操作步骤:1、取穴:风池、大椎、曲池、合谷、尺泽。2、配穴:风寒加风门、肺俞、列缺;气虚加足三里;身痛加大杼;腹痛、腹泻加神阙。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2次,至痊愈。特别提示:对于体虚易感冒者,可在夏季进行预防性
14、治疗。在感冒流行季节可按上述方法预防性治疗一周。艾灸疗法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 2、泄泻病泄泻亦称腹泻,常由脾胃虚弱、湿邪内盛而致,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为临床表现。治 则:健脾化湿。常用悬灸法、隔盐灸法。操作步骤:1、取穴:天枢、足三里。2、配穴:胃脘胀痛者加中脘、内关;湿盛者加上巨虚、阴陵泉;脾胃虚弱者加脾俞、公孙、气海;命火虚弱者加命门、肾俞、关元、神阙;肝木乘脾者加脾俞、太冲。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1、中暑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等忌用艾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