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解读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解读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手足 诊疗 指南 解读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1年版)解读0 2007年 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先后发布了 手足口病防治指南及 医疗机构手足口病诊疗技术指南(试行),2008年 4月 30日公布了 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2010年4月21日卫生部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为指导医疗机构做好手足 口病诊疗工作,结合中国手足口病诊疗实际经验,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和其它国家、地区相关资料,研究制定了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1现卫生部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制定了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作为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的补充,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
2、员参考使用。2内 容 提 要 一 概念 二 流行病学 三发病机制 四临床表现 五 实验室检查 六 物理学检查 七 诊断 八 鉴别诊断 九 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十 处置流程 十一 治疗3一、概 念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重症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4。引
3、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O多种(型),柯萨奇病毒 A组的 16,4,5,9,10型(Cox A16,4,5,9,10),B 组的 2,5型(Cox B2,5),以及肠道病毒 71型(EV71)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再次强调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 EV71最为常见5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1983年天津发生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1998年我国台湾省发生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暴发流行,在 6月和 10月两波流行中,共监测到129106例,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
4、例,死亡病例大多为 5岁以下的儿童,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等。62000年 5-8月山东省招远市小儿手足口病暴发,市人民医院接诊患儿 1 698例,其中男1 025例,女673例,年龄最小5mo,最大14岁,3例合并暴发心肌炎死亡。2006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13637例(男性8460例,占62.04;女性5177例,占37.96),死亡 6例(男性 4例,女性2例)。除西藏自治区外,全国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十位的省份 依次为山东(3 030例)、上海(2 883例)、北京(2 210例)、河北(1 133例)、浙江(
5、793例)、广东(670 例)、黑龙江(576例)、四川(335例)、江苏(287 例)和福建(240例)。我国现已列入法定传染病丙类管理。7二、流行病学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 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 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的发病率最高。8 传染源 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主要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自粪便中排 出
6、病毒。9 传播方式 有多种途径: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传播。门诊交叉感染如口腔检查器械消毒不严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10 易感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 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 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a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11三
7、、发病机制一般认为,病毒从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在局部粘膜上皮细胞或淋巴组织中增殖,继而病毒又侵入局部淋巴结,由此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第一次病毒血症。随后,病毒经血液循环侵入带有病毒受体的靶组织,如网状内皮组织、深层淋巴结、肝、脾、骨髓等处大量繁殖,并再次进入血液循环导致第二次病毒血症。最终病毒可随血流播散至全身各器官,如皮肤黏膜、中枢神经系统、心脏、肺、肝、脾等处,在这些部位进一步繁殖并引起病变。12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一)临床分期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将EV71感染分为5期。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
8、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绝大多数病例在此期痊愈。13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少数EV71感染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脑脊髓CT扫描可无阳性发现,MRI检查可见异常。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可痊愈。14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目前认为可能与脑干炎症后植物神经功能失
9、调或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有关,亦有认为EV71感染后免疫性损伤是发病机制之一。本期病例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升高,心脏射血分数可异常。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15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病情继续发展,会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可能与脑干脑炎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功能衰竭有关。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年龄以0-3岁为主。临床表现为心动过速(个别患儿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16 亦有病例以严重脑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肺水肿不明
10、显,出现频繁抽搐、严重意识障碍及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等。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病死率较高。17 第5期(恢复期):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状。18(二)普通病例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19皮疹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11、。不像水痘、麻疹、猩红热和风疹。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2021222324252627(三)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
12、病例可留有后遗症。28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29五、实验室检查(一)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二)血生化检查。
13、部分病例可有轻度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病情危重者可有肌钙蛋白(cTnI)、血糖升高。C反应蛋白(CRP)一般不升高。乳酸水平升高。(三)血气分析。呼吸系统受累时可有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酸中毒。30(四)脑脊液检查。神经系统受累时可表现为: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多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五)病原学检查。CoxA16、EV71等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咽、气道分泌物、疱疹液、粪便阳性率较高。(六)血清学检查。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等肠
14、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31六、物理学检查(一)胸X线检查。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斑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二)磁共振。神经系统受累者可有异常改变,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三)脑电图。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四)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少数病例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Q-T间期延长,ST-T改变。32七、诊断标准(一)临床诊断病例。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2.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33(二)
15、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1.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6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34(三)临床分类。1.普通病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2.重症病例:(1)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体征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2)危重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16、:频繁抽搐、昏迷、脑疝。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35八、鉴别诊断(一)其他儿童发疹性疾病。手足口病普通病例需要与丘疹性荨麻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儿急疹、带状疱疹以及风疹等鉴别。可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皮疹形态、部位、出疹时间、有无淋巴结肿大以及伴随症状等进行鉴别,以皮疹形态及部位最为重要。最终可依据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进行鉴别。36(二)其他病毒所致脑炎或脑膜炎。由其他病毒引起的脑炎或脑膜炎如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呼吸道病毒等,临床表现与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重症病例表现相似,对皮疹不典型者,应根据流行病学史尽快留取标本进行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