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示范教学方案第2课时.pptx

  • 上传人(卖家):云出其山
  • 文档编号:4658605
  • 上传时间:2022-12-29
  • 格式:PPTX
  • 页数:4
  • 大小:32.0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示范教学方案第2课时.pptx》由用户(云出其山)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课外 古诗词 诵读 示范 教学 方案 课时 下载 _七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课课外外古古诗诗词诵词诵读读教教学学方案方案教教学学目标目标1.扫除生字生词,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3.了解边塞诗及其艺术特色。4.反复诵读,感受诗歌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提 高诗歌鉴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教教学学重点重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教教学学难点难点1.了解边塞诗及其艺术特色。2.反复诵读,感受诗歌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提 高诗歌鉴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教教学学手段手段多媒体。教教学学课时课时 2 课时课课前前准备准备1.教师

    2、:制作相关课件。2.学生:查阅有关李白与杜甫的资料,背诵两首诗。教教学学过程过程第二课第二课时时行军九日思故园长安一、新一、新课课导导入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诗歌中领略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的不同风采,今天让我们继续 走进军旅诗人岑参的艺术世界,感受他的表达魅力!二二、自我、自我研研学学1.作者简介岑参(约 715770 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2.背景简介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长安

    3、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 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因史书载时年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他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3.文体知识边塞诗的思想内容:描写边塞的奇特风景。表现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或壮志难酬的愤懑。反映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艰苦生活。现征人思乡、闺中念远的边愁。三、整体感三、整体感知知1.朗读指导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播放情境课文)2.诗词大意(1)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译文: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 给我送酒

    4、来。赏析赏析:劈头一个“强”字,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无心过节却勉强应付。“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次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暗寓题目中“行军”的特定 环境。(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译文: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靠近这战场开放了。赏赏析析: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渲染了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衬托出自己的思 乡心切。第四句是想象之语,扣住诗歌题目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 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表现了诗人对国事 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四四、合作探、合作探究究1.关于重阳节可以想象的意

    5、象和场景有很多,例如“插茱萸”“登高”“饮酒”等,为什 么诗人独写菊花?明确:赏菊是重阳节的民俗之一,诗人在战场想象自己家乡长安的菊花,傍着战场盛开,以绚烂反衬战争的残酷和故园的凋敝,表达的是忧国忧民的思想。这样写是以小见大、托物 言志。2.末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在手法上有什么特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本诗末句是虚写,在想象中描绘了故园菊花盛开的情景。并借助菊花意象寓情于 景,使情景交融,表达了对故乡长安的忧虑、战争的厌恶以及安史之乱的反思。五、本五、本诗诗小小结结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远的情景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 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这是一首

    6、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夜上受夜上受降降城闻笛城闻笛一、自我一、自我研研学学1.作者简介李益(公元 748829 年),字君虞,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广德二年(764)随 家迁居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授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尉。多次从军边塞出任幕僚,脱离军府后漫游江淮,入长安历任中书舍人、集贤殿学士、右散骑常侍等职,终于礼部 尚书衔。中晚唐的重要诗人,尤以七言绝句和边塞诗著称。二二、整体感、整体感知知1.朗读指导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播放情境课文)2.诗词大意(1)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译文

    7、: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鉴赏鉴赏: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2)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译文: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鉴赏鉴赏:后两句则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 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 霜的月地,久久凝

    8、视着远方三、合三、合作作探探究究1.在这首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比喻,描绘了边塞怎样的环境特色?明确:寒冷、凄清。2.这首边塞诗历来备受推崇,请你体会其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明确: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情感。3.播放微课:古诗词中的思乡怀远四、本四、本诗诗小小结结这是一首书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边塞诗,堪称边塞诗中的一首“绝唱”。诗人通过对边塞 月夜的独特景色的描写,从多角度表现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 之情。四四、布置、布置作作业业1.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传达出的主题思想。2.任选其中的一首诗,改写成散文形式,并配上图画,表现诗歌的意境。板板书书设计设计行军九日思故园长安头两句:写诗的环境实以小见大托物言志 后两句:思念故土虚夜上受降城闻笛写景边塞月景诉说乡愁抒情思念故乡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示范教学方案第2课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65860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