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五-老年群体常见精神障碍识别及处理教学讲义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情境五-老年群体常见精神障碍识别及处理教学讲义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情境 老年 群体 常见 精神障碍 识别 处理 教学 讲义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目录 子情境一 蓝色夕阳悲观绝望的老年抑郁症 子情境二 黄色夕阳病感难消的老年疑病症 子情境三 黑色夕阳不可理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 子情境四 白色夕阳难以摆脱的老年物质依赖 子情境五 灰色夕阳一无法逆转的老年期痴呆子情境一 蓝色夕阳 悲观绝望的老年抑郁症PART01引导案例PART一、现实情境 引导案例:张大爷的自杀事件 参与式学习 互动讨论话题1:案例中张大爷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分析判断?互动讨论话题2:应从哪些方面来帮助此类老人?二、理论依据(一)案例推断 综合考虑,张大爷很可能患上了老年抑郁症。(老年抑郁量表见附录4)二、理论依据(二)分析判断 1.基础知识 抑郁障碍持续的情绪低落为主要表
2、现损伤人体免疫功能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循环系统疾病,或者成为恶性肿瘤等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自杀。二、理论依据(二)分析判断 2.判断依据 老年抑郁症与其他类型的抑郁障碍区别?可能伴随着一种并不严重的躯体疾病开始。随着躯体相关症状的逐渐改善,情绪相关症状却日渐加重。或是存在以早醒为主要特征的睡眠障碍,入睡困难却不十分明显。有时候,还能观察到类似“痴呆”的智能下降,并且老年人对此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样子。二、理论依据(二)分析判断 2.判断依据(1)躯体不适感(2)认知功能差(3)情绪情感低(4)轻生言行观二、理论依据(二)分析判断2.判断依据(1)躯体不适感老人经常会体验到一种慢性,渐进的身体不
3、舒服的感觉,如胃痛胃酸、胀气便秘、感到头晕目眩、双耳鸣想、手脚发麻、胸闷气短,不时受到失眠早醒精力不足的折磨,无原因的乏力,疑病二、理论依据(二)分析判断 2.判断依据(2)认知功能差 抑郁障碍的老年人,往往对外界刺激反应愈发迟缓,思考和回答问题时有困难,甚至长时间沉默不语,虽肢体功能完善仍行动缓慢,如抑郁加重,则出现思维注意记忆损害,形成痴呆样表现。二、理论依据(二)分析判断 2.判断依据(3)情绪情感低 老年人一旦患抑郁症,会面临持久的情绪低落,整日伤感,悲观厌世且充满悔恨和内疚,对原本喜爱的活动渐渐丧失兴趣,很难体验到愉快的感觉,对自身状态评价过低,经常自责认为自己没用,是家人的负担。有
4、些还会无端担忧家人的安全。二、理论依据(二)分析判断 2.判断依据(4)轻生言行观 抑郁障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识别和干预,那么老年人的自杀意念几乎是必然出现的结果,甚至引发反复自杀行为,包括成功自杀和自杀未遂。特别是当老年人经常诉说自己活得不快乐,还拖累他人,又难以得到家人支持和安慰,需要警惕。三、常见误区(一)情绪问题不是病(二)丧亲的悲痛不可能是抑郁症(三)退休后的情绪差只是不适应(四)只是身体不好,没有精神问题(五)老年人说自杀,不见得是真的想死三、常见误区(一)情绪问题不是病 有些老年人被诊断为抑郁症后,家属往往不能接受,觉得只是情绪方面的小问题,时间长了就会自动消失,或经过思想工作可
5、以解决,忽视了治疗和看护,未能判别自杀征兆,造成严重后果。抑郁症患病率高,各年龄段都有,虽然人时常出现情绪低落,但应注意程度和时间,不可只看自身经验。三、常见误区(二)丧亲的悲痛不可能是抑郁症居丧反应:丧失所致的悲痛,失去亲人的老年人,经常会向他人诉说痛彻心扉的心情。如果认为自己对亲人的去世负有责任,那么还会伴有难以面对的内疚与悔恨。一般两个月左右会慢慢减弱,12月内情绪最终恢复平稳。三、常见误区(二)丧亲的悲痛不可能是抑郁症老年抑郁症:是一种异常的悲痛反应,与居丧反应有多方面不同,负罪感极为强烈,甚至发展为罪恶感,认为自己的生存毫无价值和意义,考虑以结束生命来解决所有痛苦,伴有明显体重减轻和
6、睡眠障碍,持续2-12月。三、常见误区(三)退休后的情绪差只是不适应 老年抑郁症患者发病因素为有较为严重的躯体疾病、经济环境的持续恶化、家庭关系紧张等。特别是步入老年,离开工作岗位,社会活动突然中止,一时无法适应,产生负面情绪。回到家后情绪低落、兴趣下降、活动减少,亲人朋友往往只是理解其处境的感受的角度出发,往往延误治疗。三、常见误区(四)只是身体不好,没有精神问题 某些老年人患抑郁症后,往往体验和抱怨最多是自己身体上的各种不适感,而在不适感之下,经常隐藏着老年人抑郁情绪的痛苦。家人和专业人员可认真询问,帮助检查。三、常见误区(五)老年人说自杀,不见得是真的想死 老年抑郁症患者长期经受负性情绪
7、、不良认知、生理和心理症状的折磨,感觉每天生不如死,与其他年龄段相比,自杀意念往往更坚决,行为隐秘难现,自杀成功率高。应严加护理,24h不离监护视野。四、技术训练 1.训练目标(1)疑似老年抑郁症识别和判断能力(2)老年抑郁症的处理和转介能力 2.训练过程五、处理建议(一)处理原则(1)提升老年抑郁症康复可能性,减少老年人的自杀行为,保障老年人的生命安全(2)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恢复其社会功能(3)减少复发风险五、处理建议(二)处理方法 1.老年抑郁症的一般处理 2.老年抑郁症的特殊处理 3.老年抑郁症的治疗五、处理建议(二)处理方法 1.老年抑郁症的一般处理(1)密切观察 了解他们
8、的生活起居、喜怒哀乐、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变化情况,观察时间段以每天界定,即每天比前一天有哪些不同,之后做出评估,选择处理方式五、处理建议(二)处理方法(2)增进营养 研究表明,老年抑郁发生与营养不良有关,随着抑郁程度加深,食欲下降使老年人茶饭不思,加重营养不良。要注意提高食物摄入量,通过耐心沟通,劝老人进食,建议多吃富含高蛋白维生素膳食。五、处理建议(二)处理方法(3)加强护理 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我料理能力日渐丧失,专人护理势在必行,护理任务最好由直系亲属担负,也可邀请看护团队,引导老年人规律生活,早睡早起,户外活动,注意原有疾病的影响,加强治疗。五、处理建议(二)处理方法(4)心理辅导
9、从事医疗、护理、教育、社会工作或养老机构的人员都可以根据工作实践尝试,规律规范的心理辅导往往对老年人的心理康复具有较强意义,如紧握其双手,为其整理仪容,探求其内心苦闷原因等。五、处理建议(二)处理方法(5)同龄互助 条件允许情况下,推动老年抑郁患者参加同龄人座谈会,听取成功克服经验,也可选择积极意义的影视作品加以播放,如喜剧片,音乐歌舞,真实欢笑感染老年人五、处理建议(二)处理方法 2.老年抑郁症的特殊处理(1)抑郁障碍的非急性期 当老年心理工作者面对的老年人发现躯体不适等,未明确观察情绪症状且无自杀意念行为,首先考虑躯体疾病,如未发现疾病即初步怀疑老年抑郁症发生的可能。应加强观察沟通细节,定
10、期访谈,动态评估五、处理建议(二)处理方法 2.老年抑郁症的特殊处理(2)抑郁障碍的急性期 若心理工作者明确观察到老年人的躯体不适感,认知功能减退,情绪焦虑抑郁暴躁,即可高度怀疑其进入加重期,应先对自杀意念和行为进行深入访谈,评估风险,如证实则上报,24h防护五、处理建议(二)处理方法 3.老年抑郁症的治疗(1)老年抑郁症的心理治疗 需要由心理治疗师资格的,经专业化培训的老年心理工作者进行,常用的主要有支持性心理治疗,动力学心理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等五、处理建议(二)处理方法(2)老年抑郁症的药物治疗 五羟色胺: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服用方便。佛西汀,
11、舍曲林,西酞普兰,艾斯西酞普兰等,副作用头晕、头痛、失眠、乏力六、后续思考(1)如何能更有效地提升老年抑郁症的识别率?(2)在24小时全天候安全防护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3)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自杀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包括哪些?必读概念(1)自杀意念:个体存有意欲自杀的想法,但未付诸行动。与普通人在心情不佳时出现的短暂的“不想活”的想法有本质区别,前者是认真考虑的结果,后者是一过性念头。(2)自杀未遂:个体存有坚定的自杀意念,并实施了具体的自杀行为,但未能导致自身的死亡结果,是对人决心自杀但未成功的状态的描述。具有自杀未遂行为的人有再度自杀的高度危险性,应当引起警觉加强保护。情境二 黄色夕阳
12、病感难消的老年疑病症PART01引导案例PART一、现实情境 引导案例:医院里的“常客”参与式学习 互动讨论话题1:案例中的李大娘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分析判断?互动讨论话题2:应从哪些方面来帮助此类老人?二、理论依据(一)案例推断(二)分析判断 1.基础知识 2.判断依据(1)排除躯体病(2)优势观念强(3)反复就医忙(4)感受描述细二、理论依据(一)案例推断(二)分析判断 1.基础知识 疑病症:以担忧或坚信自身患有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性又是观念为主的神经症。为根本不存在的躯体疾病过于烦忧,反复到医疗机构化验,各种科学解释都不能打消其对健康的疑虑。二、理论依据 1.基础知识 老年疑病症患者深受占
13、主导地位优势观念困扰,常伴有焦虑及抑郁情绪,精神痛苦,时长长吁短叹,惶惶不可终日,甚至可能及早安排自己的后事,以防因主观想象的疾病发作而死亡,严重危害了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应及早加以识别处理二、理论依据 1.判断依据(1)排除躯体病 老年人因生理功能变化,的确经常感到身体不适,而这些主观感觉经过检查绝大多数可以发现原因。只有证实的确不存在疾病的客观证据,才可以考虑疑病的可能二、理论依据(2)优势观念强 老年疑病患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结合各种渠道的不完整或错误信息,对身体状态做出武断的判断,进而在意识层面形成具有绝对优势的疾病观念,即“我一定是得了什么病”,怪家人医院不懂科学,水平不
14、高二、理论依据(2)反复就医忙 每当医院做出该老年人为患有其所声称的疾病的判断,老人就高度质疑此医疗机构的权威性,怀疑医生业务能力,马上转到其他医疗机构,重新检查和诊治。二、理论依据(2)感受描述细 平日喜欢讨论自己的主观不良感受,身体方面的异常征兆及隐含意义,其他话题不感兴趣,描述过程言语生动形象,听起来对不良感受的体会极为精确,远超过普通人的感受程度三、常见误区(一)心理是心理,身体是身体。关于人的心理和躯体的互动关系,多数家庭的理解并不科学,以往大家认为心理疾病与身体疾病没有关系,近年来,很多公众接受了躯体疾病引发心理问题的观点,意识到身体不舒服影响情绪,但对心理因素引发的躯体问题,能科
15、学认识的人还是少数。三、常见误区(二)反复就医就是为了折磨家人。家人对老年疑病患者的异常表现难以理解,产生怨气,认为老人故意和家人过不去。其区别在于,老人反复就医不是主观意愿的体现,是为了让自己不在真实的感受中生活。其次,疑病症的核心症状就是优势疾病观念和反复就医行为,这是具有精神病理依据的表现,非老人意志可以控制四、技术训练 1.训练目标 疑似老年疑病症的识别和判断能力 老年疑病症的处理和转介能力 2.训练过程五、处理建议(一)处理原则(1)理性、耐心地应对老年人的疑虑(2)加强对老年人日常照料中的心理支持五、处理建议(二)处理方法 1.观察鉴别 2.心理辅导 3.药物治疗 4.心理治疗 5
16、.预防措施五、处理建议(二)处理方法 1.观察鉴别 在发现老年人有躯体不适主诉之后,结合其近期情况,严密观察情绪状态,判断其是否有日渐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及轻生厌世的表现。若其心理问题以情绪为主,而非关于疾病的优势观念,那么随时间流逝老人不会出现反复就医行为,反而放弃对健康的关注,甚至自杀五、处理建议 2.心理辅导 要正面肯定老年人的不良感受,告诉老年人,虽然不能确定疾病的有无,但能体会到他的痛苦和担忧,并真诚的想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大可能争取老年人的合作,鼓励老年人加入兴趣爱好小组,培养正性感受。五、处理建议 3.药物治疗 在疑病症进展过程中会伴有抑郁焦虑愤怒或恐惧情绪,老年人精神异常痛苦无
17、法自拔,首选安定类药物,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对不安,难以入睡有良好效果,注意其副作用(呼吸功能疾病)。五、处理建议 4.心理治疗 应用认知治疗处理错误观念是符合心理治疗的首要原则。如针对老年人设置的一种特殊催眠治疗,在催眠状态下,寻找老年人过于关注身体感受的潜意识因素,探索老年人压抑许久,又不能在家人等面前表达的内心冲突。五、处理建议 5.预防措施 有计划的增加老年人的生活内容,从具体事务到兴趣爱好等,分散注意力到生活方向和层面。视野开阔后实现晚年自我价值。必读概念(1)暗示:个体是否易于接受外部环境或他人的愿望、情绪、观念、判断及态度的影响。心理暗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他是人或环境
18、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有意或无意的信息,个体接收到这种信息及含义后,通常做出外界和他人所期望的反应。从机制上讲,暗示是一种被主观意愿所肯定的假设,虽然没有确定的根据,但因为主观已肯定其存在,其心理过程便竭力趋向于这种判定方向的意愿。人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接受着外界的暗示,也在不断地对他人释放着暗示的信息。必读概念(2)自我中心:个体完全以自身的价值观对人和事务进行评判,凡事以自身利益为优先考虑的因素,不关注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给人以我行我素和特立独行的感觉。但应注意其与自私自利的表现仍有一定区别,不会唯利是图,不择手段。六、后续思考(1)哪些因素可能与老年疑病症的发生有关?(2)老年疑病症与老
19、年抑郁症的相似处和异同点分别是什么?情境三 黑色夕阳不可理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PART01引导案例PART一、现实情境 引导案例:古怪的母亲 参与式学习 互动讨论话题1:案例中林母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分析判断?互动讨论话题2:应从哪些方面来帮助此类老人?二、理论依据(一)案例推断(二)分析判断 1.基础知识 2.判断依据 初次发病于60岁及以上的称为老年精神分裂症 更多学者称老年精神分裂症是起病于40或45岁以后的晚发性精神分裂症。女性略高于男性。二、理论依据 2.判断依据 主要症状表现是关系妄想和被害妄想,例如。劝说无法使其放弃荒谬的念头,常大闹四邻扰的社区鸡犬不宁,智力不受影响,生活能力正常
20、。幻觉多属于假性幻觉,内容与听觉联系紧密。妄想对象多涉及熟悉的人物,与经济财产有关的较多,最重要的是幻觉体验与妄想症状往往联系在一起,内容多与老人近期的生活状态和环境条件有关。二、理论依据 2.判断依据 表情和态度相对自然,接触和沟通能力损害不大。发病前有鲜明而特别的个性基础,如过于执拗和倔强,能力强,脾气大,偏于好斗等。老年期所经历的精神创伤可能引发各种精神症状。三、常见误区(一)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是一回事(二)就算有病也不能去精神病医院看,那里越治越重,经常打骂、电击病人(三)得了精神分裂症根本就治不好(四)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不能吃,吃了就变成白痴三、常见误区(一)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是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