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感染的研究进展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念珠菌感染的研究进展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念珠菌 感染 研究进展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念珠菌感染的研究进展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刘维达 医学博士引言念珠菌感染是由念珠菌属,尤其是白念珠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广谱病变。该病病原菌既可侵犯皮肤、粘膜和指(趾)甲等引起浅部念珠菌病,又能累及内脏、系统甚至播散导致深部念珠菌感染。随着免疫受损或低下人群的不断扩大,机会性念珠菌病继续增多,迄今仍是医学真菌领域研究的热点。病因学及发病机理病因学及发病机理念珠菌是一种芽生的酵母状真菌。已知可以致病的常见念珠菌有:白念、热带、近平滑、克鲁斯、星状、季也蒙和光滑念珠菌等八种。近年来不断有新念珠菌种致病的报道,如都柏林念珠菌、解脂念珠菌、延沫念珠菌等。这些菌不仅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里,而且也可寄生在正
2、常人体皮肤、口咽、胃肠道、肛门和阴道粘膜上而不发生疾病,是一种典型的条件致病菌。病因学及发病机理病因学及发病机理念珠菌病起因可能多为内源性的。促使该病发生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糖尿病,肺结核,肿瘤和艾滋病,严重烧伤,脏器移植等;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可出现菌群替代现象,长时间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也可招致机体免疫功能特别是细胞免疫下降而有利于念珠菌的感染。病因学及发病机理病因学及发病机理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进步,超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内置医用装置的应用增多,各种介入性操作和手术的开展,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念珠菌属除可成为医院内肺部和消化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外,还可在静脉留置
3、导管引起的败血症和免疫功能缺陷患者中造成黏膜及皮肤念珠菌感染。病因学及发病机理病因学及发病机理一、病原菌一、病原菌(一)致病菌谱变迁:念珠菌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白念珠菌,少数非白念珠菌也可致病,近年来调查表明后一类感染有上升趋势。在阴道念珠菌病中发现在非白念珠菌属中以光滑念珠菌的分离率最高。我科博士对不同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群体的致病菌研究结果支持以前的报道,并且发现在RVVC中非白念珠菌所占比例较高,并且是以光滑念珠菌为主,这是否与该菌的耐药性有关还是存在其它机制,我们正在进行下一步研究。病因学及发病机理病因学及发病机理(二)毒力因素:念珠菌为双形态真菌,分酵母相和菌丝相,二者可以互相转化。一般以
4、芽生孢子形式传播,不引起临床症状。如在阴道局部防御力减退情况下孢子大量繁殖,并转化为菌丝相粘附于阴道粘膜细胞上使之穿孔,通过所分泌的蛋白酶及水解酶而加重炎症损伤。病因学及发病机理病因学及发病机理念珠菌的毒力因子主要包括与黏附有关的黏附素、与侵入有关的酶及其表型转换。粘附素是促进白念珠菌粘附于宿主细胞的生物分子。编码白念珠菌识别宿主蛋白的基因分离和鉴定是近来的热点工作。由这些基因编码的白念珠菌粘附素多肽包括 1p、Als 5p和Hwp1p,以及Int 1p、Mnt 1p和Pmt1p,后2者是甘露糖基转移酶并可能通过它们在甘露聚糖合成中的作用促进粘附。病因学及发病机理病因学及发病机理白念珠菌的Hw
5、p1,Ala1p/Als5p,Als1p和光滑念珠菌的Epa1p是属于葡萄糖磷酯酰肌醇依赖的细胞壁蛋白(GPI-CWP)类蛋白。对白念珠菌GPI-CWP类蛋白的基因组研究有利于发现一些新的基因,对新的白念珠菌黏附素的鉴定这将是未来研究的努力方向。病因学及发病机理病因学及发病机理与侵入有关的酶包括SAP(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和PL(磷脂酶),它们是白念珠菌产生的胞外酶的2大家族,其中一些酶与毒力相关。如PLB1在念珠菌动物模型中证明是白念珠菌毒力所必需的;一个基因敲除的试验菌株在体外产生的磷脂酶减少并且毒力降低。病因学及发病机理病因学及发病机理SAP家族包括至少9个成员。有研究发现了白念珠菌毒
6、力因子Saps家族在感染过程中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SAP依感染类型甚至时相的不同而不同表达。我科博士已对不同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白念珠菌SAP家族的差异表达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患者群体SAP家族有不同表达。病因学及发病机理病因学及发病机理在念珠菌毒力调节因子方面的研究发现光滑念珠菌的转录因子ACE2灭活后其毒力增强,ACE2编码的调节毒力的蛋白在调节宿主念珠菌间相互作用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念珠菌属首次报道的毒力调节因子。病因学及发病机理病因学及发病机理另外,白念珠菌的形态发生学和表型转换也与白念珠菌的毒力相关,在表型转换的研究中,以菌株WO-1的白色不透明的转换系统研究最多
7、,最近的研究表明白念珠菌利用一组共同的保守路径来调节二态性、交配和表型转换。调节二态性的主要路径包括通过Cph1的丝分裂素-活化蛋白(MAP)激酶路径,经过 Efg1的cAMP-依赖蛋白激酶路径和通过Rfg1和 Nrg1的Tup1-介导的抑制。Cph1-介导的 MAP 激酶路径是交配过程最关键性的,而这3条路径均参与白色不透明间转换的调节。病因学及发病机理病因学及发病机理(三)菌株基因型的研究:国外学者对外阴阴道复发感染前后的念珠菌菌株的基因型进行分析发现其基因型基本稳定未变。我科博士对阴道念珠菌病复发前后分离的菌株进行基因型比较半数以上的患者也未发现基因型的改变,同时还对初发、复发不同阴道念
8、珠菌病患者和携带者分离的念珠菌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多数菌株未见依来源不同而有不同的基因型,推测发生VVC和RVVC可能和菌株的基因型关系不大。病因学及发病机理病因学及发病机理(四)念珠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1、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机制(1)、多药外排载体:这是主要负责将细胞内药物转运到细胞外的一类特殊蛋白泵,包括两种不同机制的载体,一是ATP能量依赖型的多药载体超家族,进行能量依赖的主动运输;另一是非能量依赖型的MF超家族,通过电化学势能进行被动运输。这两种泵的功能改变可直接引起耐药菌株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病因学及发病机理病因学及发病机理有研究发现,这两种蛋白泵功能的增强与耐药密切相关,而且发现
9、控制蛋白泵的基因位于真菌染色体上,该基因突变可使蛋白泵过渡表达,蛋白泵将药物从胞内泵出胞外,从而降低了细胞内的药物浓度,使得念珠菌对唑类药物不再敏感。目前已被证实的基因有MDR1、CDR1、CDR2、PDR1、PDR2、FLR1和PMR1。病因学及发病机理病因学及发病机理(2)、唑类药物的靶酶:靶酶即与细胞色素P450相关的羊毛固醇14去甲基化酶(14DM),它是麦角固醇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唑类药物对其有高度亲和力。因此,靶酶对药物的亲和力降低以及靶酶产生过多、结构改变和过度表达等均可导致念珠菌耐药。如国内王文莉等1999年报道靶酶基因1个或1个以上点突变可造成耐药菌株发生耐药发生。病因学及发病
10、机理病因学及发病机理2、对其他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机制 有人通过次抑菌浓度传代培养法诱导出对AmB低敏感的念珠菌,分析发现其细胞膜磷脂含量、固醇/磷脂及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均下降,膜的流动性增加,据此推测胞膜结构的变化影响了AmB与麦角固醇及磷脂的结合从而导致耐药的发生。另外,目前普遍认为,胞嘧啶脱氨酶及UMP焦磷酸化酶的缺陷是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产生耐药的最主要原因。病因学及发病机理病因学及发病机理二、宿主(一)、宿主防御功能减退(1)、局部防御屏障受损:烧伤、创伤、手术、某些介入性操作造成皮肤、粘膜的损伤,使病原体易于透过人体屏障而入侵。病因学及发病机理病因学及发病机理(2)、免疫系统功能缺陷先天性
11、免疫系统发育障碍,或后天性受破坏(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影响),如放射治疗、细胞毒性药物、免疫抑制剂、损害免疫系统的病毒(HIV)感染,均可造成念珠菌的机会感染。另外,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是先天性免疫或内分泌的异常导致出现持续性或复发性白念珠菌的粘膜、皮肤和甲的感染,研究表明,该病多见于T淋巴细胞活性受损或活化巨嗜细胞所需的T细胞因子产生异常的患者。而这些免疫缺陷常常具有针对白念珠菌的特异性。病因学及发病机理病因学及发病机理近年来,我科对阴道念珠菌病的免疫学机制也进行了研究,在成功构建阴道念珠菌病的小鼠模型后,对小鼠阴道组织的局部细胞免疫进行了研究,发现阴道局部具有TGF-的高水平表达,另外对R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