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与感恩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孝道与感恩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孝道 感恩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孝道与感恩孝道与感恩1 关于孝道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界上家的概念、孝的概念最浓厚的民族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据考证,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孝”字。“孝”是一个会意字,它的意思是小子搀扶着长着长长胡须的老人。尔雅里对孝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中华民族有一部关于孝文化伟大经典孝经,该书通过孔夫子和他的学生曾子的对话,阐述了关于孝道的理论。孝经开头描述,孔子端坐堂上,曾子在旁边侍坐。孔子问曾子:曾参啊,你知道什么是孝吗?曾子马上跪立身体说:学生不知道,请老师教诲。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有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由此引出孝道的阐述。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孝道是
2、德性的根本,教育的开端啊!我们的身体皮肤毛发,都是父母所赐,我们要认真保护好身体,保护好皮肤、毛发,不让他们受伤,这就是孝的开始啊!(现在的人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纹身的,染发的,自杀的等等)2十二字孝道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即:奉养、敬亲、侍疾、立身、谏诤、善终。3奉养1、奉养。中国传统孝道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物质上供养父母,即赡养父母,“生则养”,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儒家提倡在物质生活上要首先保障父母,有好吃的,要首先让老年人吃。这一点非常重要,孝道强调老年父母在物质生活上的优先性。(大家一般理解的孝,这是最基本的,但是也有人做不到,不赡养父母的事情很多。)二十四孝里有两则
3、故事,一则是百里负米,说的是孔子的学生子路,他非常孝敬父母。因为从小家境贫寒,为人非常节俭。经常吃野菜度日。子路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百里之外对于交通发达的现在不算什么,但是在古代基本考走的年代是非常远的路程。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另一则降桑椹蔡顺奉母,说的是东汉时期的有个人叫蔡顺。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母亲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蔡顺长大后,非常明白事理,对母亲百般孝敬。王莽当政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生灵涂
4、炭,民不聊生。蔡顺只得靠采摘桑椹为生,他总是把成熟的黑色桑椹与还没成熟的红桑椹分开存放。有一次,他正在采集桑椹,赤眉军将他抓走,问他为什么把成熟的黑色桑椹与未成熟的红桑椹分开存放。蔡顺回答道:红色的桑椹还未成熟,吃起来发酸,所以留着自己吃;而黑色桑椹已经成熟,味道甜美,所以拿回家给母亲吃。赤眉军感叹道:“真是个孝子啊!我们不能将你留在这里,该让你回去孝敬你的母亲!”于是将他释放,还送给他三斗白米,两只牛蹄,让他拿回去孝敬母亲。4奉养-无违之孝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懿子
5、:鲁国三家贵族(孟、叔、季)之一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5敬亲2、敬亲。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首先要“敬”和“爱”,没有敬和爱,就谈不上孝。论语里有几段孔子和学生关于孝的问答。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侍奉父母,但是像狗跟马也都能服侍人,如果少了尊敬又要怎样分辨这两者呢。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也来了,子夏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子女保持和悦的脸色是最难的,有事要做时年轻人代劳,有酒菜食物时年长的
6、人吃喝,难道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我们现在奉养父母亲一定要记得,孝顺来自于内在的情感,只有父母对子女这一伦,我们做子女的不能计较任何条件。这也就是说,对待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父母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父母孝敬,而且和饲养的犬马对主人服侍没有什么两样。同时,孔子认为,子女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是时刻保持这种“爱”,即心情愉悦地对待父母。孟子:“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6侍疾3、侍疾。老年人年老体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国传统孝道把“侍疾”作为重要内容。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时诊治,精心照料
7、,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怀。(久病床前无孝子)父母都会老。论语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弟子规讲“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父母亲生病,子女要昼夜服侍病床前,对于草药煎熬好后,要亲尝药的热读,不烫嘴了再给父母亲喂药。这一点西汉文帝刘恒就做到了。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三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他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薄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
8、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7立身 4、立身。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这就是说,做子女的要“立身”并成就一番事业。儿女事业上有了成就,父母就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因此,终日无所事事,一生庸庸碌碌,这也是对父母的不孝。这方面的人物故事就更多了。比如说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他12岁时就立下的宏伟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周总理一生鞠躬尽瘁,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去世后,十里长街送总理,万人相送。联合国总部还降半旗哀悼。8谏诤 5、谏诤。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
9、:“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孔子说,服侍父母时,发现父母将有什么过错,要委婉地劝阻,看到自己的心意没有被接受,仍然要恭敬地,不触犯他们,内心忧愁但是不去抱怨。劝谏父母确实很难,需要耐心和技巧。9谏诤 这段话很清楚地提醒我们父母也是人,也可能犯错。你给父母进谏,劝阻他们不要做不该做的事。但是,如果你委婉劝阻了,却看到自己的心意没有被父母接受。这时候不能吵架,更不能翻脸,仍然要恭敬地不要触犯他们,也不要去抱怨他们。我们做子女的 能够得到父母的生养照顾,那是像天地一样的大恩。我们对父母亲一定要牢牢地记得,好好地孝顺,万一父母如果做得不对了,做子女的往往只有设法自己努力行善,减少父
10、母的一些过错,多多积德。让别人看在你子女的份上,对你父母减少一些批评,所以这是很现实的问题。10谏诤 孝经谏诤章指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也就是说,在父母有不义的时候,不仅不能顺从,而应谏诤父母,使其改正不义,这样可以防止父母陷於不义。弟子规里也说“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意思是说如果父母亲有过错,做子女应该直言规劝其改正错误。在规劝父母的时候,脸色要和悦,声音要柔和。如果父母亲听不进去你的规劝,那就等他们高兴时再对他们进行规劝。如果他们还是不听,那就哭着恳请他们改正错误,即使这样惹得父母发怒用鞭子棍棒抽打自己,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