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ppt课件(共106张PPT).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ppt课件(共106张PPT).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统编 年级 上册 文言文 复习 ppt 课件 106 下载 _七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刘刘 义义 庆庆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 刘义庆;字季伯,刘义庆;字季伯,南朝宋南朝宋彭城人。南朝宋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文学家。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六朝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的代表作,由由刘义庆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一部名士底
2、(的)教科书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全书有8 8卷,分德行、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36门。门。咏雪选自咏雪选自“言语言语”一门。一门。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咏 雪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柳柳絮絮 xxyyynyn谢道谢道韫韫无无奕奕ff 谢太谢太傅傅zhuzhu 雪雪骤骤chch nn 差差可可拟拟读准字音读准字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 本文的古今异义字本文的古今异义字词语词语古义古义今今义义儿女儿女文义文义因因风起风起家中的家中的子侄辈子侄辈子女子女诗文诗文文章意思文章意思凭借凭借因为因为
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用原文字词填空,感知课文。用原文字词填空,感知课文。1.故事发生的时间:故事发生的时间:2.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地点:3.参与的人物有:参与的人物有:4.主要事件是:主要事件是:寒雪日寒雪日内集内集谢太傅、兄子、兄女谢太傅、兄子、兄女讲论文义讲论文义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寒雪寒雪”“”“内集内集”“”“欣然欣然”“”“大笑大笑”等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文章结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表示一种
4、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谢道韫的才气。自主探究自主探究讲授新课讲授新课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你怎样理解你怎样理解“公大笑乐公大笑乐”?(1)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2)“笑笑”前喻,前喻,“乐乐”后喻。后喻。(3)为)为“柳絮柳絮”一喻而一喻而“笑乐笑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撒盐空中撒盐空中”和和“柳絮因风起柳絮因风起”两个两个比喻,你更喜欢哪一个比喻,你更喜欢哪一个?前者雪的颜色和前者雪的颜色和形态形态跟盐相似跟盐相似 后者雪的飘飞和柳絮的飘飞情状接近后者雪的飘飞和柳絮
5、的飘飞情状接近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用柳絮比喻的妙处飞扬之态飞扬之态轻盈之雅轻盈之雅文学之韵文学之韵形形 神神 韵韵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你从你从咏雪咏雪这个故事中感受到谢家怎样的这个故事中感受到谢家怎样的特点?特点?这种思想自由的风气源于社会风气的这种思想自由的风气源于社会风气的相对自由。相对自由。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与友与友期期行行 太丘太丘舍舍去去 尊君在尊君在不不zizi相相委委而去而去非人非人哉哉友人友人惭惭qqshshfufucncnwi wi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
6、言文复习课件通假字通假字:尊君在不尊君在不 “不不”通通”否否”古今异义古今异义:1.陈太丘与友陈太丘与友期期 古古:今今:2.太丘舍太丘舍去去 古古:今今:3.下车下车引引之之 古古:今今:4.元方入门不元方入门不顾顾 古古:今今:约定约定去去,离开离开日期日期前去前去,前往前往拉拉引用引用回头看回头看照顾或顾客照顾或顾客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词类活用词类活用:陈太丘与友陈太丘与友期期 约定约定(动词动词)日期日期(名词名词)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作动词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友友友友于于元方元方家君家君君君家君家君人人君君
7、君君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问题研究:1、“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其他敬称和谦称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敝人卑职陛下令尊寡人足下令郎老朽麾下敬词有谦词有敬词有谦词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课文中课文中“君君”“尊君尊君”“”“家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的称谓有什么不同不同?尊君在不尊君在不君与家君君与家君您的父亲您的父亲(对别人父亲的(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一种尊称)您您(有礼貌地(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称呼对方)我的父亲我的父亲 谦词,对别
8、人称谦词,对别人称 自己的父亲自己的父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2 2、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朋朋友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11.论语十二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孔 子 简 介 孔子(公元前孔子(公元前551-551-公元前公元前479479),),名丘,字名丘,字仲尼仲尼,春秋春秋时期时期鲁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想的创始人被誉为
9、被誉为“万世师表万世师表”、“千古圣千古圣人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相传他有弟子三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圣人”,战国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孔孟”。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论语 简 介 论语是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孔子及其弟子的的语录结集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篇492章章,以语录体,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
10、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大学论语中庸孟子知识链接“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因为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处世方法。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四书”,再加上诗经尚,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11、春秋,总称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四书五经”。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十三经三经。”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之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与影响之大。论语影响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论论语语 说说 愠愠 传传 三三省省 逾逾 矩矩 罔罔 殆殆 箪箪食食 知之者不如知之者不如
12、好好之之者者诲诲人不人不倦倦 曲曲肱肱 笃笃志志 哉哉dihu jun dzilnyuynwng“悦”的古字,愉快gng生字音形xngchunydnho j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词语积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通假字不亦不亦说说乎乎说:同说:同“悦悦”,喜悦、高兴。,喜悦、高兴。吾十吾十有有五而志于学五而志于学有:同有:同“又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古今异义 不亦不亦君子君子乎乎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可以可以为师矣为师矣古:可以、凭借古:可以、
13、凭借今:可能、许可今:可能、许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古今异义饭饭疏疏食饮水食饮水古:粗劣古:粗劣今:疏通、疏散今:疏通、疏散饭疏食饮饭疏食饮水水古:冷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古今异义匹夫匹夫不可夺志也不可夺志也古:普通人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吾日吾日三三省吾身省吾身古:多次古:多次今:数词,三今:数词,三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词类活用学而学而时时习之习之时:名词时:名词-状语,按时状语,按时吾吾日日三省吾身三省吾身日:名词日:名词-状语,每日,天天状语,每日,天
14、天温温故故而知而知新新故、新:形容词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词类活用传传不习乎不习乎传:传:动词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名词,传授的知识饭饭疏食饮水疏食饮水饭:饭:名词名词-动词,吃饭动词,吃饭好之者不如好之者不如乐乐之者之者乐:乐:名词名词-意动。以意动。以为乐为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一词多义为:为:可以可以为为师矣师矣为为人谋而不忠乎人谋而不忠乎知知人不人不知知而不愠而不愠温故而温故而知知新新当、做替了解懂得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一词多义 而而人不知人不知而而不愠不愠温故温故而而知
15、新知新博学博学而而笃志笃志其其仁在仁在其其中矣中矣其其不善者而改之不善者而改之转折顺承并列它的他人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特殊句式省略句:省略句:可以为师矣。可以为师矣。“以以”后面省略代后面省略代词词“之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择”判断句:判断句:贤哉,回也!贤哉,回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找出本课中出现的成语:找出本课中出现的成语:(1 1)不亦乐乎不亦乐乎:不也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不也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2 2)温故知
16、新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3 3)逝者如斯: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4 4)箪食瓢饮:箪食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后用为生活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5 5)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师。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6 6)择善而从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
17、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7 7)匹夫不可夺志: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8 8)富贵浮云:富贵浮云: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学习小结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1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第一章)2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四章)(第四章)3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五章)(第五章)4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第十二章)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 学习态度:学习态度:1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七章)(第七章)2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其不善者而改之。而改之。(第九章)(第九章)3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第十章)(第十章)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修身做人修身做人 1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19、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第一章)2 2、吾日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第二章)(第二章)3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不逾矩(第三章)(第三章)4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第六章)5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八章)(第八章)6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十一章)(第十一章)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在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是怎么看待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是怎么看待“箪食瓢饮箪食瓢饮”的?的?生甲:颜回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在这
20、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真是不容易,所以说,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生乙: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种高洁的学者风范。他不因为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转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终迷失了自我。生丙:我不十分赞同二位的意见。我觉得没有必要完全摈弃优厚的物质条件,利用好它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不也很好吗?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答案】这句话说的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了。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这种宁死
21、不屈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受不住诱惑或经不住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叛徒。4.4.你是如何理解你是如何理解“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 志也志也”这句话的?这句话的?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诫子书诸葛亮告诫劝勉书信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 诸葛亮诸葛亮(181234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后来任事家。曾隐
22、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后世称诸葛武侯。蜀国丞相。后世称诸葛武侯。代表作有代表作有出师表出师表诫子诫子书书等。等。作家作品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歇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歇后语、诗句后语、诗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
23、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夫(夫()淡泊(淡泊()淫慢(淫慢()遂(遂()穷庐(穷庐()险躁(险躁()ff给下列生字注音给下列生字注音dn bdn bynynsusullzozo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 重点句子翻译。重点句子翻译。(1)(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有道德修养的人,摒除杂念干扰有
24、道德修养的人,摒除杂念干扰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努力培养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自己的品德。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 重点句子翻译。重点句子翻译。(2)(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现远大理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 重点句子翻译。重点句子翻译。(3)(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怠忽就不能振奋精神,放纵怠忽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
25、修养性情。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 问题探究1.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 问题探究2.2.怎样理解文中的怎样理解文中的“静静”?“静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是修身养德的基础。“静以修身静以修身”意为以宁静心结来涵养德行。这就要求人意为以宁静心结来涵养德行。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