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腐蚀学原理-第五章金属的钝化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646987
  • 上传时间:2022-12-28
  • 格式:PPT
  • 页数:17
  • 大小:1.6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腐蚀学原理-第五章金属的钝化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腐蚀 原理 第五 金属 钝化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五章 金属的钝化5.1 钝化现象与阳极钝化 5.1.1 钝化现象 铁的溶解速度与HNO3浓度的关系(25)铁在浓硝酸中的钝化现象,早在19世纪30年代就被发现了。后来又发现,不少金属,如Cr、Ni、Co、Mo、Ta、Nb,W、Ti等同样具有这种钝化现象。除浓硝酸外,其他强氧化剂,如硝酸钾、重铬酸钾、高锰酸钾、硝酸银、氯酸钾等也能引起一些金属钝化,甚至非氧化性介质也能使某些金属钝化,如镁在氢氟酸中、钼和铌在盐酸中。大气和溶液中的氧也是一种钝化剂。钝化使金属的电位向正移动0.5V2V。图例如,铁钝化后电位由-0.5V+0.2V升高+0.5V+1.0V;铬钝化后电位由-0.6V+0.4V升高到+0

    2、.8V+1.0V。5.1.2 阳极钝化 由钝化剂引起的金属钝化,通常称为“化学钝化”。阳极极化也可引起金属的钝化。某些金属在一定的介质中(通常不含有C1-离子),当外加阳极电流超过某一定数值后,可使金属由活化状态转变为钝态,称为阳极钝化或电化学钝化。例如,18-8型不锈钢在30的硫酸中会发生溶解。但若外加电流使其阳极极化,当极化到-0.1V(SCE)之后,不锈钢的溶解速度将迅速下降至原来的数万分之一。并且在-0.1V1.2V(SCE)范围内一直保持着高的稳定性。Fe、Ni、Cr、Mo等金属在稀硫酸中均可因阳极极化而引起钝化。问题:为什么两种方法得到的极化曲线形状不一样?不同方法测得的阳极钝化曲

    3、线(a)控制电位法;(b)控制电流法解读:AB段:为金属的活性溶解区。在此区间金属进行正常的阳极溶解,溶解速度受活化极化控制,其中直线部分为Tafel直线。BC段:为金属的活化钝化过渡区。B点对应的电位称为初始钝化电位EPP,也叫致钝电位。B点对应的临界电流密度称为致钝电流密度,用iPP表示。因为一旦电流密度超过iPP,电位大于EPP,金属就开始钝化,此时电流密度急剧降低。但BC段为活化钝化过渡区,在此电位区间,金属表面状态发生急剧变化,并处于不稳定状态。CD段:为金属的稳定钝化区。电位达到C点后,金属转入完全钝态,通常把这点的电位称为初始稳态钝化电位EP。CD电位范围内,电流密度通常很小,为

    4、Acm2数量级,而且几乎不随电位变化,称为维钝电流密度iP。维钝电流密度很小反映了金属在钝态下的溶解速度很小。DE段为金属的过钝化区。电位超过D点后电流密度又开始增大。D点的电位称为过钝化电位Etp。此电位区段电流密度又增大了,通常是由于形成了可溶性的高价金属离子,如不锈钢在此区段因有高价铬离子形成,引起钝化膜的破坏,使金属又发生腐蚀了。2Cr3+7H2O Cr2O72+14H+6e不锈钢的阳极极化曲线示意图EF段:为氧的析出区。当达到氧的析出电位后,电流 密度增大,这是由于氧的析出反应造成的。对于某些体系,不存在DE过钝化区,直接达到EF析氧区,如图5-3中虚线DGH所示。问题(1)每个阶段

    5、金属表面发生了什么?(2)铝合金表面可否进行强制阳极氧化?5.2 金属的自钝化金属的自钝化:没有任何外加极化的情况下,由于腐蚀介质的氧化剂(去极化剂)的还原引起的金属的钝化,称为金属的自钝化。满足下列两个条件。(1)氧化剂的氧化还原平衡电位E0,C要高于该金属的致钝电位EPP,即E0,CEPP;(2)在致钝电位EPP下,氧化剂阴极还原反应的电流密度iC必须大于该金属的致钝电流密度iPP,即在EPP下iCiPP。第一种情况,图5-5中阴极极化曲线1与阳极极化曲线只有一个交点a,该点处于活化区。a点对应着该腐蚀系统的腐蚀电位和电流,此种情况如钛在不含空气的稀硫酸或稀盐酸中的腐蚀及铁在稀硫酸中的腐蚀

    6、。第二种情况,图5-5中阴极极化曲线2与阳极极化曲线有三个交点,b点在活化区,d点在钝化区,c点处于过渡区,所以金属处于不稳定状态。金属可能处于活化态,也可能处于钝化态,即钝化很不稳定。这种情况如不锈钢浸在除去氧的酸中,钝化膜被破坏而又得不到修补,使金属腐蚀。b点和d各处于稳定的活化区和钝化区,对应着高的腐蚀速度和低的腐蚀速度。阴极极化对钝化的影响(极化图)第三种情况,图5-5中阴极极化曲线3与阳极极化曲线交于钝化区的e点,这类体系金属或合金处于稳定的钝态,金属会自发地钝化,所以叫自钝化。例如,不锈钢或钛在含氧的酸中,铁在浓硝酸中就是属于这种情况。实测曲线的起始电位对应着腐蚀系统的混合电位,即

    7、理论曲线图中阴阳极极化曲线的交点位置。图中第二种情况,cd间对应着实测极化曲线出现负电流,这显然是由于腐蚀系统的还原速度大于氧化速度的缘故。由图还可看出,只有当阴极电流密度超过阳极的最大电流密度(iPP)时(图中第三种情况),该金属才可能发生钝化。理论极化曲线与实测极化曲线对比结论,即金属腐蚀系统中其致钝电流(iPP)愈小,致钝电位(EPP)愈低,则金属愈易钝化。不同的金属具有不同的自钝化趋势。若对金属腐蚀阳极控制程度减小而言,一些金属自钝化趋势减小顺序为:Ti、Al、Cr、Be、Mo、Mg、Ni、Co、Fe、Mn、Zn、Cd、Sn、Pb、Cu。但这一趋势并不代表总的腐蚀稳定性,只能表示钝态所

    8、引起的阳极过程阻滞而使腐蚀稳定性的增加。如果将易自钝化金属和钝性较弱的金属合金化,同样可使合金的自钝化趋势得到提高,使耐蚀性明显增大。此外,在可钝化金属中添加一些阴极性组分(如Pt、Pd),进行合金化,也可促进自钝化,并提高合金的热蚀性,这是因为腐蚀表面与附加的阴极性成分相接触,从而引起表面活性区阳极极化加剧而进入钝化区的缘故。若自钝化的电极还原过程是由扩散所控制,则自钝化不仅与进行电极还原的氧化剂浓度有关,还取决于影响扩散的其他因素,如金属转动、介质流动和搅拌等。如图5-8所示,当氧浓度不够大时,极限扩散电流密度(iL1)小于致钝电流密度(iPP,Fe),使共轭阴、阳极极化曲线交于活化区(点

    9、1),金属便不断地溶解。若提高氧浓度,使iL2iPP,Fe时,则金属便进入钝化状态。其腐蚀稳定电位交于阳极极化曲线的钝化区。此时氧通过共轭极化使金属溶解,同时与溶解的金属产物结合而使金属表面发生钝化。图5-8 氧化剂浓度的影响若提高介质同金属表面的相对运动速度(如搅拌),则由于扩散层变薄,进而提高了氧的还原速度,使iL2iPP(图5-9)。这样共轭极化曲线便交于点2,进入钝化区。图5-9 搅拌的影响溶液组分如溶液酸度、卤素离子、络合剂等也能影响金属钝化。通常金属在中性溶液中比较容易钝化,这与离子在中性溶液中形成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溶解度较小有关。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金属较难钝化。这是因为在酸性溶

    10、液中金属离子不易形成氧化物,而在碱性溶液中又可能形成可溶性的酸根离子(例如MO2-2)的缘故。许多阴离子尤其是卤素离子的存在,甚至可以使已经钝化了的金属重新活化。例如,氯离子的存在可以使不锈钢出现点蚀现象。活化剂浓度越高,破坏越快。活化剂除氯外,按其活化能力的大小可排列为如下次序:Cl-Br-I-F-OH-视条件不同这个次序也是有变化的。电流密度、温度以及金属表面状态对金属钝化也有显著影响。例如,当外加阳极电流密度大于致钝电流密度iPP时,可使金属进入钝化状态。提高阳极电流密度可加速金属钝化,缩短钝化时间。温度对金属钝化影响也很大,当温度升高时,往往由于金属阳极致钝电流密度变大及氧在水中溶解度

    11、下降,使金属难于钝化。反之,温度降低,金属容易出现钝化。金属表面状态如金属表面氧化物能促使金属钝化。又如用氢气处理后的铁,暴露于空气中使其表面形成氧化膜,再在碱中阳极极化,会立即出现钝化。若未在空气中暴露,立即在碱中进行阳极极化,则需经较长时间后才能出现钝化。5.3 钝化理论5.3.1 成相膜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当金属阳极溶解时,可以在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覆盖得很好的固体产物薄膜。这层产物膜构成独立的固相膜层,把金属表面与介质隔离开来,阻碍阳极过程的进行,导致金属溶解速度大大降低,使金属转入钝态。稳稳 定定 电电 位位 /V金金 属属机械除膜前机械除膜前机械除膜后机械除膜后铁铁钴钴镍镍铬铬

    12、锰锰镁镁0.10.1-0.08-0.08-0.03-0.03-0.05-0.05-0.35-0.35-0.9-0.9-0.57-0.57-0.53-0.53-0.45-0.45-0.86-0.86-1.2-1.2-1.5-1.5如果将钝化金属通以阴极电流进行活化,得到的阴极充电曲线上往往出现电位变化缓慢的水平阶段,如图5-10所示。这表明还原钝化膜时,需要消耗一定的电量。在某些金属如Ca、Ag、Pb等上呈现出的活化电位与致钝电位很接近,这说明这些金属上的钝化膜生长与消失是在接近于可逆的条件下进行的。图5-10阴极充电曲线示意图5.3.2 吸附理论吸附理论认为:金属钝化是由于表面生成氧或含氧粒子

    13、的吸附层,改变了金属溶液界面的结构,并使阳极反应的活化能显著提高的缘故。即由于这些粒子的吸附,使金属表面的反应能力降低了,因而发生了钝化。吸附理论认为:金属钝化是由于表面生成氧或含氧粒子的吸附层,改变了金属溶液界面的结构,并使阳极反应的活化能显著提高的缘故。即由于这些粒子的吸附,使金属表面的反应能力降低了,因而发生了钝化。这一理论的主要实验依据是测量电量的结果。因为发现某些情况下为了使金属钝化,只需要在每平方厘米电极上通过十分之几毫库仑的电量就能使金属产生钝化。如铁在0.05mol/L NaOH溶液中用105Acm2的电流极化时发现,只需要通过0.3mCcm2的电量就能使铁钝化。这种电量远不足

    14、以生成氧的单分子吸附层。其次是测量界面电容。该理论认为,如果界面上产生了即使是极薄的膜,则界面电容值应比自由表面上双电层的数值要小得多(因为C=D/4d)。但测量结果表明,在1Cr18Ni9不锈钢表面上,金属发生钝化时界面电容改变不大,无法说明成相氧化物膜的存在。又如在铂电极上只要有6的表面充氧,就能使铂的溶解速度降低4倍;若有12的铂表面充氧,则其溶解速度就会降低16倍之多。实验表明,金属表面所吸附的单分子层不一定必须要完全遮盖表面,只要在最活泼、最先溶解的表面(如金属晶格的顶角及边缘)吸附着单分子层,便能抑制阳极过程,使金属钝化。作业复习题1、2、3、6、7、8、9、10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腐蚀学原理-第五章金属的钝化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64698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