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证十二条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脉证十二条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二 课件
- 资源描述:
-
1、:n 本篇论述了痉、湿、暍病的病因病机、证候、治疗及其预后。n一、病名分析 n 痉病,“痉,强急也”,痉病邪在筋脉,以项背强急、口噤不开、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外感风寒、邪阻经络、耗伤津血和筋脉失养都可致痉,但本篇是以外感风寒所致者为主,与温病热盛津伤引起的痉厥不同。n 湿病,以病因命名,有外湿和内湿之分,本篇以论外湿为主,是感受外湿并兼风夹寒,侵犯肌表,流注关节所致,以发热身重、骨节疼烦为主症。n 暍 即“伤暑也”,暍病以发热身重、汗出、烦渴、少气脉虚为主症,与后世所谓烈日下远行,猝然昏倒之中暑有所不同。二、和篇原因 n 痉、湿、暍三病都由外感诱发,起病多有太阳表证,与伤寒相似,故合为一篇。此
2、外,痉、湿、暍三病具有伤寒与杂病的过渡性质,故该篇作为论述杂病具体证治的开端,寓意深刻。一、痉一、痉 病病n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4)n 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5)n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6)上述三条论述误治伤津致痉。()病因病机)病因病机【分【分 析】析】4条:表证,发汗太多误治 5条:风病,误下复汗 6条:疮家,误汗 【原文】【原文】n 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9)n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7)上述二条原文论述痉病的主要
3、脉症。(二)主要脉症(二)主要脉症【分【分 析】析】第九条 【原文】【原文】n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1)n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2)(三)刚痉与(三)刚痉与【提要】【提要】n上述二条论述刚痉与柔痉的证候及其鉴别。风寒表实无汗刚痉 风寒表虚汗出柔痉 1.1.柔柔 痉痉 (四)证治太阳病,其证备:指具备太阳表虚证:n 发热,汗出,身痛等。n 脉反沉迟:里津不足。身体强,几几然:风寒阻络,里津不足,筋脉失养而拘急。诊断:1、太阳表虚证 2、津亏筋脉拘急证 病机:风寒表虚,津液不足,筋脉失养。n治法:调和营卫,兼以生津。n方剂:栝蒌桂枝汤。n方义:栝蒌桂枝汤,即
4、桂枝汤加栝蒌根。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栝蒌根:清热生津,舒缓筋脉。病案病案(产后发痉)(产后发痉)n席梁丞医案:秦某某,女,20岁。1948年秋,因产后七八日,头晕眼花,不能坐起。临证时忽见患者手指抽掣,相继呵欠,张大其口越张越大,竞至门角裂破流血,急令人以手按合,亦竞不止。复现面色淡白,目瞪流涎,冷汗时出,神识昏迷,脉弦缓无力。辨证:新产亡血伤阴,汗多伤阳;复受外感,风人经俞而发痉,势有阴竭阳脱之象。治法:回阳固脱,祛风镇痉。方药:急煎高丽参15克与服,半小时后稍有好转,续用瓜萎桂枝场加味。高丽参9克,炙黄芪30克,桂枝6克,杭芍9克,附片4.5克,栝楼根12克,炙甘草9克,生姜9克,
5、大枣5个。2剂,水煎服。n 二诊:服1剂后,汗出渐少,2剂服完,抽搐亦缓解,惟感眩晕疲乏乃表固阳回,阴血仍亏。拟以养血镇痉,气血并补之剂。方药:栝楼桂枝汤合四物汤加减。炙黄芪30克,当归9克,桂枝4.5克,杭芍9克,栝楼根9克,生地15克,川芍4.5克,钩藤9克炙甘草6克,高丽参9克。连服2剂后,眩晕减轻,精神日趋恢复。n 按语:新产之妇,亡血伤津,汗多伤阳,复加外感。风邪鼓荡,则汗出有加,更伤其津,经脉液竭,阳气脱逸,而痉病由生。古圣有训:“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当急所固。”故先急煎大剂独参汤以补气固脱,待气回津生,再以栝楼桂枝以祛风邪。舒筋脉,并合四物汤以养血活血,此“治风先治血,
6、血行风自灭”之又一范例也。2.2.欲作刚痉欲作刚痉 n分析:太阳病无汗伤寒表实证 小便反少里津不足 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表里之气闭 塞,邪气上逆,筋脉失养。欲作刚痉刚痉发作初期。诊断:1、伤寒表实证 2、痉病初发 n病机:风寒表实,筋脉失养。n治法:温散表邪,通达经隧。n方剂:葛根汤。n方义:葛根汤即是桂枝汤加麻黄、葛根。麻黄与桂枝汤相伍辛温发散,开泄太阳之邪;葛根升津液舒筋脉,则起解肌疏筋作用。病案病案n1.痉病,素体强壮多痰,已巳二月廿二日,晨起感冒,即头痛发热,头痛如劈不能俯,角弓反张,两足痉挛,苔白滑,脉弦迟,瞳神弛纵,项强颈直,确系风邪挟湿,侵犯项背督脉经道,亟以葛根汤先解其项背之邪
7、。葛根12g(先煎),麻黄9g(先煎),桂枝6g,白芍6g,生姜9g,红枣6枚,炙甘草6g。服葛根汤后,周身得汗,头痛减轻,项强瘥,拟下方以减背部压力,采大承气汤:枳实6g,炙厚朴9g,大黄9g,玄明粉9g。服大承气汤,得下三次,足挛得展,背痉亦松。n2.杨德明医案:刘某某,女,45岁,1986年10月6日就诊。口噤不语20余天,某医院诊为咀嚼肌痉挛症,用西药治疗5天,症情依旧。即来我院就诊。诊见:右颞颌关节僵硬,疼痛,不能咬嚼食物,张口约0.5厘米,舌淡,苔薄白,脉紧。处方:葛根、白芍各60克,甘草30克,桂枝12克,麻黄4克,生姜、大枣各10克,水煎温服。同时用药渣热敷患处(每日3次,每次
8、大约30分钟)。5剂后,口噤不语减轻,颞颌关节僵硬、疼痛明显缓解,张口约1.7厘米。守方续服4剂;即张口自如,诸症消失。随访至今未发。3.3.阳阳 明明 痉痉 病病 n分析:胸满口噤 n 卧不着席 表证不解-入里于阳明 n 脚挛急 化热灼津,筋脉拘急 n 齘齿n诊断:1、阳明热盛 2、抽搐惊厥n病机:阳明实热,伤津动风。治法:泻其实热,急下存阴。n方剂:大承气汤。n方义:用大承气汤釜底抽薪,泻下实热则 痉病可愈。n临床应用(1)治流行性乙型脑炎。陈氏等治本病两组各30例。本组用白虎汤合大承气汤加减:生石膏50g,知母、大黄各l0g,生甘草、元明粉、枳实、厚朴各6g。酌情对症对味。日14剂水煎服
9、或鼻饲。两组均针对高热、惊厥、呼吸衰竭用西药对症处理。两组分别治愈27、20例,病残2、7例,死亡1、3例。n (2)治肠梗阻。张氏治急性肠梗阻98例。本组74例,用大承气汤加味:生大黄(后下)、芒硝各10一15g,炒莱菔子30g,川朴1530g,枳实9g,桃仁、木香各12g。日12剂水煎分4次口服或鼻饲。取穴:足三里、上巨虚、内关、合谷等,或中脘、天枢、足三里、内庭等,针刺强刺激,留针30分钟,日2次。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酌用抗生素及对症处理。本组74例,结果:治愈66例,转手术7例,死亡1例。直接手术24例,治愈23例,死亡1例。林氏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65例,用大
10、承气汤加味:大黄、厚朴各915g,枳实、香附各912g,芒硝(冲)、木香各615g,莱菔子1015g,党参2030g,桃仁69g,水煎浓缩至200ml,日2次口服或胃管注入;夹管1.52小时。并用温盐水300500ml日12次高位灌肠。均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消炎及支持疗法。结果:治愈38例,有效11例,无效46例(转手术),总有效率7538。n (6)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防治肠麻痹、肠粘连。郭氏等对腹部手术后的37例患者,常规使用加味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并结合应用抗生素、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对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防治肠麻痹、肠粘连,有较好疗效。处方:大黄(
11、后下)、芒硝各30g,枳实、厚朴各20g,莱菔子30g,黄芪20g,党参15g,上药加水400ml,浸泡30分钟后,文火煎20分钟,下大黄再煎10分钟,取汁l00ml,二煎加水300ml,煎至l00ml后滤出,两汁相混共200ml,术后次日上午始用,保留灌肠每日1剂,至排气止。结果显效6例,有效28例,无效3例。痉病证治归纳鉴别表痉病证治归纳鉴别表 病 机 症 状 治 法 方 剂柔痉风寒表虚,津液不足 太阳病,发热,不恶寒,汗出,身体强,几几然,脉沉迟 调和营卫兼以生津 栝蒌桂枝汤 欲作刚痉 风寒表实筋脉失养 太阳病,发热,恶寒,无汗,小便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 调和营卫兼以生津 葛根汤 阳
12、明痉病阳明里实,热伤津液 胸满,口噤齘齿,脚挛急,卧不着席泻其实热急下存阴 大承气汤 (五)预后(五)预后 【原文】【原文】n 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3)n 痉病有灸疮,难治。(10)n 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8)上述三条论述痉病的预后。二、湿二、湿 病病(一)临床表现(二)基本治法 (三)证治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也。(15)本条论述湿邪发黄的证候。湿郁肌表 湿阻气滞 一身尽疼痛 湿郁发热 湿热郁蒸 身色如熏黄 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
13、,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18)本条论述风湿在表时正确发汗的治法。n 【分【分 析】析】n治法:微汗散邪(微微似欲出汗)风为阳邪 性轻扬,易表散大汗 湿为阴邪 性粘滞,难速去 风祛湿存,卫阳耗伤,病不愈。微似汗出 缓缓蒸发 营卫畅通 风湿俱去结果结果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14)本条论述内湿外湿相合湿痹的证候和治法。【分【分 析】析】n1.湿痹证状:湿流关节关节疼痛而烦 湿阻脉道脉沉而细 湿盛困脾 气化不行小便不利 湿胜则濡泄大便反快 2.湿痹治则:“当利其小便”利水祛湿,温经通阳1.1.头
14、中寒湿头中寒湿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19)本条论述寒湿在于头中的证治。【分【分 析】析】n病机:寒湿之邪蒙蔽头面清窍。n症状:阳为湿郁 经脉不畅 身疼发热面黄寒湿在上 卫表被郁 肺气不降 上逆而喘 脉大 病邪在上 头痛鼻塞而烦 湿邪并未入里 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n治则:宣泄头面寒湿。n方法:纳药鼻中。2.2.寒湿在表寒湿在表 【原文】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20)n分析:湿家 久患湿病之人n 身烦疼 寒湿 阻痹肌表,可见发热 n 无汗恶寒,肢体疼痛而烦。病机:寒湿痹着肌表,
15、经络受阻。n治法:辛温散寒,微汗除湿。n方剂:麻黄加术汤。n方义:麻黄汤,辛温发汗,解表祛湿。白术,健脾除湿,麻黄得术,虽发汗而不致过汗,术得麻黄,能行表里之湿。n禁忌:禁火攻。病案病案n2.赵明锐医案:王某某,男,农民。因在田间劳动,忽着风寒侵袭,数日后即周身关节烦痛,并呈游走性,尤以下肢疼痛为甚,局部指压凹陷不起,疼痛拒按,肌体沉重,举步艰难。大便正常,小便短赤,脉大而数。曾有医生给服过五皮饮加减之类无效。脉证相参,诊为湿滞肌表留于肌肉,风湿相搏,投以麻黄加术汤,嘱勿大汗。服2剂后,疼痛稍减轻。但浮肿消退。上方加羌活、苍术各15克,继服2剂后疼痛大减,以后调养数日痊愈。n 按语:寒湿外侵,
16、留着经脉,气血不利,而致身疼,正合麻黄加术汤之证,投之果效。n3.刘柏医案:姜某某,男,20岁,1977年11月10日就诊。二年前患者睡湿炕而得此病。每年冬、春季受风寒或接触冷水即发。疹从四肢起后惭漫延到周身,时起时消。起时瘙痒难忍并伴肤痛,夜不得眠。来诊,见全身有散在痒疹,舌苔白腻,脉浮而紧。此系风寒湿邪郁于肌肤不得透发而致,当用疏风散寒祛湿之法。拟麻黄加术汤3剂。病人服药后周身出微汗,痒疹消失病愈。1年后追访未再发。n 按语:病起于寒湿袭表,又见寒湿在表之舌脉,直辨为麻黄加术汤证,甚是。3.3.风湿在表风湿在表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
17、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21)【分析】【分析】:汗出当风 久伤取冷 一身尽疼 风湿在表,病位呈游走性 发热,日晡所剧 风湿化热倾向解表祛湿,轻清宣化。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杏薏甘汤,是麻黄汤去桂枝加薏苡仁而成,使原辛温发散之剂,变为辛凉清宣之法。病案病案n 张某,男,28岁,工人。1990年6月12日诊。患者1周前汗出淋雨,遂周身出现风团。痒甚,午后加剧。前医予抗组织胺药治疗乏效。诊见周身红色风团,瘙痒难忍。察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濡数,皮肤划痕征(+),诊为荨麻疹。证属汗出当风,风湿为患。治宜清宣利湿,祛风止痒。方用麻杏薏甘汤加减:麻黄15g,杏仁10g,苡仁15g,甘草15g,当归10g,地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