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示范教案第2课时.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示范教案第2课时.docx》由用户(云出其山)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课外 古诗词 诵读 示范 教案 课时 下载 _七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扫除生字生词,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3.了解边塞诗及其艺术特色。4.反复诵读,感受诗歌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提高诗歌鉴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教学难点1.了解边塞诗及其艺术特色。2.反复诵读,感受诗歌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提高诗歌鉴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2.学生:查阅有关李白与杜甫的资料,背诵两首诗。教学过程 第二
2、课时行军九日思故园长安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诗歌中领略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的不同风采,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军旅诗人岑参的艺术世界,感受他的表达魅力!二、自我研学1.作者简介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2.背景简介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因史书载时年九月唐军收
3、复长安,此诗可能是他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3.文体知识边塞诗的思想内容:描写边塞的奇特风景。表现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或壮志难酬的愤懑。反映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艰苦生活。现征人思乡、闺中念远的边愁。三、整体感知1.朗读指导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播放情境课文)2.诗词大意(1)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译文: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给我送酒来。赏析:劈头一个“强”字,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无心过节却勉强应付。“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次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暗寓题目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