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嗅觉及食品的嗅觉识别概述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五节嗅觉及食品的嗅觉识别概述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节 嗅觉 食品 识别 概述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嗅觉(olfaction):气体刺激鼻腔内嗅觉细胞嗅觉细胞而产生的感觉。嗅觉是一种基本感觉,它比视觉原始,比味觉复杂。现在嗅觉已不是最重要的感觉,但嗅觉的敏感性还是比味觉敏感高很多。嗅觉器灵敏度比味觉高高很多:最敏感的气味气味物质:甲基硫醇1.4110-10M 最敏感的呈味呈味物质:马钱子碱1.610-6 M 嗅觉感官能够感受到的乙醇乙醇溶液的浓度要比味觉感官所能感受到的浓度低低24,000倍。食品除味道之外,还含有各种不同气味。味道和气味共同组成食品的风味,直接影响人类对食品的接受性和喜好性,同时对内分泌亦有影响。因此,嗅觉与食品有密切的关系,是进行感官嗅觉与食品有密切的关系,是进行感官评
2、价时所使用的重要感觉之一。评价时所使用的重要感觉之一。一、嗅觉器官一、嗅觉器官 鼻子(两个鼻腔)是人体感受气味的嗅觉器官。在鼻腔上部有一块对气味异常敏感的区域,称为嗅感区嗅感区或嗅裂嗅裂,嗅感区内的嗅粘膜嗅粘膜是嗅觉感受体。是嗅觉感受体。嗅粘膜嗅粘膜呈不规则形状,上面布满了嗅细胞嗅细胞、支持支持细胞细胞和基细胞基细胞。嗅细胞嗅细胞是嗅觉感受体最重要的成分。过程过程:空气中气体物质的分子在呼吸作用下,首先进入嗅感区嗅感区,吸附并溶解在嗅粘膜嗅粘膜的表面,进而扩散至嗅毛嗅毛,被嗅细胞嗅细胞所感受,然后嗅细胞将所感受到的气体刺激通过传导神经传导神经以脉冲信号的形式传递到大脑大脑,从而产生嗅觉嗅觉。二
3、、嗅二、嗅 觉觉 过过 程程 气味是能够引起气味是能够引起嗅觉反应的物质嗅觉反应的物质。三、气味(三、气味(odourodour)海宁海宁(Henning)曾提出过气味的三棱体三棱体概念,他所划分的六种基本气味分别占据三棱体的六个角(见右图),而所有气味都是由这六种基本气味六种基本气味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类型类型实例实例芳香味水杨酸甲酯焦臭味邻甲氧基苯酚乙醚味1-丙醇亚硫味乙硫醚甜味香草醛腐烂臭味丁酸油味庚醇金属味己醇辛辣味苯甲醛1.嗅觉疲劳 嗅觉疲劳是嗅觉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嗅觉长期长期作用于同一种气味刺激同一种气味刺激而产生的适适应现象应现象。嗅觉疲劳比其它感觉的疲劳都要突出突出。嗅觉疲
4、劳存在于嗅觉器官末端,感受中心神经和大脑中枢上。四、嗅觉特征四、嗅觉特征嗅觉疲劳的三个特征:1、施加刺激到嗅觉疲劳式嗅感消失有一定的时间间隔(疲劳时间疲劳时间);2、在产生嗅觉疲劳的过程中,嗅味阈嗅味阈逐渐增加;3、嗅觉对一种刺激疲劳后,嗅感灵敏度再恢复恢复需要 一定的时间。在嗅觉疲劳期间,有时所感受气体的本本质质也会发生变化。如:在嗅闻硝基苯硝基苯时,气味会从苦杏仁味变为沥青味;在闻三甲胺三甲胺时,开始象鱼味,过一会又象氨味。这种现象是由于 不同的气味组分在嗅感 粘膜上适应速度适应速度不同而 造成的。2、交叉疲劳现象:对某一气味物质的疲劳会影响到嗅觉对其它其它气味气味刺激的敏感性。对松香和蜂
5、蜡气味的局部疲劳会导致橡皮气味阈值的升高;对碘气味产生嗅觉疲劳的人,对酒精和芫荽油气味的感觉也会降低。嗅觉疲劳产生的原因 有人认为气味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大量大量的气味分子刺激嗅感区,导致嗅觉疲劳,疲劳速度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提高。也有研究者认为在强刺激作用下,在嗅感区某些部位的持续持续 去电荷去电荷干扰了嗅感 信号的传输而导致 嗅觉疲劳。3、嗅味的相互影响 气味和色彩、味道不同,两种或两种以上气味混合后会产生多重结果多重结果:1)气味混合后,某些主要气味特征主要气味特征受到压制或消失,这样无法辨别混合前的气味;2)混合后气味特征变为不可辨认特征,即混合后无味。这种结果又称中和作用中和作用;n
6、3)混合后某种气味被压制,而其它的气味特征保持不变,即失掉了某种气味失掉了某种气味;4)混合后原来的气味特征彻底改变,形成一种新的气味新的气味;5)混合后保留部分保留部分原来的气味特征,同时又产生一种新的气味。气味混合中比较引人注意的是用一种气味去改变或遮盖另一种不愉快的气味,即“掩盖”在日常生活中:香水、除臭剂 在食品上:葱、姜等(鱼、肉腥味)人类嗅觉在察觉能力上强于味觉,但对分辨气味物质浓度变化却不及味觉。由于嗅觉更易疲劳,疲劳 持续时间也长,影响因素较多(气体纯度、实验方法、条件、身体状况等),所以准确测定 嗅觉阈值嗅觉阈值较难。五、嗅阈及其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影响因素:(1)个体差异大;
7、(2)时间(上午嗅觉敏感度会提高,饭后下 降);(3)大气环境、人的身体状况;(4)人的各个生理期。1、嗅技术 嗅觉受体位于鼻腔最上端鼻腔最上端的嗅上皮内。在正常的呼吸中,吸入的空气主要通过下鼻道和中鼻道,只有极少量缓慢通过鼻腔嗅区。所以只能感受到有轻微的气味轻微的气味。六、食品的嗅觉识别 为了获得明显的嗅觉,就必须将嗅味物质置于鼻腔下面,适当用力地吸气(收缩鼻孔)或扇动鼻翼作急促呼吸,头部稍微低下对准被嗅物质使气味自下而上通入鼻腔,使空气形成急速的涡流,嗅味物质因而能够较多地接触嗅区,引起嗅觉的增强。这一过程称为嗅技术嗅技术。注:注:(1)同一气味物质使用嗅技术不能超过三次,否则会引起嗅觉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