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四册哲学与文化 知识总结.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四册哲学与文化 知识总结.doc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政治 部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四册哲学与文化 知识总结 统编 必修 第四 哲学 文化 知识 总结 下载 _必修4 哲学与文化_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_政治_高中
- 资源描述:
-
1、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必备知识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1.1追求智慧的学问一、哲学的产生: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的起源: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二、哲学的含义:1.从哲学的本义上看: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2.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方法论: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3.从哲学与世
2、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4.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三、 哲学的作用:1.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2.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3.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四、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
3、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1.2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特别提醒】“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能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二、 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首先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
4、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3.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三、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展开。2.唯物主义:(1)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具有朴素和直观色彩。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世界本原归结自然科学中的原子等。基本评价: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 辩证唯物主义和
5、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武器。【特别提醒】唯物主义并不都是正确的,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但二者都是非科学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唯心主义:(1)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2)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看作世界本原(如心外无物;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
6、)主观唯心主义典型观点:孟子:“万物皆备于我”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神、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理生万物;事物是理念的影子等)客观唯心主义经典观点: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
7、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中外的神创论:上帝创造世界;盘古开天地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8”就是发,喜鹊报喜,慧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特别提醒】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这里一定要注意是“从根本观点上看”。不能认为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要一律提倡。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不能笼统地说唯物主义就都是正确的、科学的。不能认为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要全盘否定。唯心主义在认识领域强调反思的作用,对认
8、识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不能把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把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不能认为一切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都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哲学上“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关于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范畴,是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关于世界“怎么样”的问题,是流。是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世界的问题哲学史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元论是不可能的,二元论的实质偏向于唯心主义)【特别提醒】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
9、准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而不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注意区分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哲学的基本派别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两大派别的标准是根据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也就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1.3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
10、尔巴哈的唯物主义。3.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和自然科学的的其他巨大进步。 4.社会科学前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等取得的积极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三个阶段1.1845年马克思写下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两部文献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史上实现了一次彻底的革命,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式创立。2.1847年出版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出版的资本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公开问世。3.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的完成,马克
11、思主义哲学也在资本论中走向成熟。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结合。3.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4.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即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并经过实践反复检验)和革命性(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的统一。5.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1.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12、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 世界的本质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哲理【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方法论】(1)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原理】(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2)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二、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
13、性 哲理【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含义+客观性+普遍性)【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特别提醒】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但人类可以发现、认识、利用规律。三、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作用) 哲理【原理】人能够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3.尊重客观规
14、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方法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特别提醒】“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特性。它是对宇宙一切事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既可以指物质具体形态,也可
15、以指具体的思想。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意识有正确的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错误意识是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根源于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不依赖于意识,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能决定物质。【特别提醒】(1) 规律是联系,但并非所有的联系都是规律,只有同时满足四个条件的联系才是规律。(2) 规律不等于现象,凡是能够借助感官直接感知的均为现象而非规律,上表的举例均不属于规律,
16、如“苹果落地”属于自然现象,但其中蕴含的“万有引力”则属于规律。(3) 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规律混同于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4) 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则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或废除。(5) 唯心主义同样承认规律的存在,但是却否认规律的客观性。(6) 规律本身没有好坏之分。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的作用。(7) 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8) “太阳东升西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水往低处流”等是体现规律的现象。四、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
17、,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3.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4.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五、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性)【原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18、,与自然和谐共生。六、 两个基本概念、一个结论、一对关系: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意识:(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本质)3.一个结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4.一对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承认运动但否认是物
19、质在运动)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承认物质但否认物质在运动)形而上学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世界是物质的,也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观)1.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
20、客观的。)【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3.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联系是有条件的。【方法论】要求我们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4.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原理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方法论1】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原理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
21、能;【方法论2】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5.系统优化方法(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优化的趋势,这要求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的功能; 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使各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力求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原理】发展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
22、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重要提示】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不是看形式的新与旧,不是看出现的时间顺序的先与后,也不是看一时力量的强与弱,其根本标志在于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2.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1】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是量变和质变。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方法论1】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坚持适度原则
23、。【原理2】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方法论2】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原理3】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3.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事物发展的途径)【原理1】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进中有曲折,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前途是光明的。【方法论1】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原理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方法论2】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