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doc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德与法治 统编 九年级 上册 道德 法治 知识点 下载 _九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道德与法治_初中
- 资源描述:
-
1、卓中九上道德与法治重要考点期末复习第一课 坚持改革开放1、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重要性/重要意义;40多年来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腾飞的主要表现与影响有哪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
2、,也深刻影响着世界。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3、怎样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措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新型城镇化道路;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4、列举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事例。(记3条)免费接种疫苗和核酸检测;脱贫攻坚、精准扶贫; 促进多渠道创业、就业,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实行低保、医保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设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注意:第是共享发展和共同富裕的事例。)5、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材料(如社保、教育公平、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说明了什么? (记4条)党和政府坚持
3、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党和政府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6、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如社保、教育公平、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等)有什么意义?(记3条)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利于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
4、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7、其他重点基础知识: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共同富裕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同等富裕 中心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社
5、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8、怎样正确认识创新?(创新与生活的关系) 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让生活更美好;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9、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或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新的重要性)(记3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我国科技虽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
6、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我国的科技现状)10、举例说明近年来我国有哪些科技成就?(记3条)5G技术引领全球;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建成;北斗导航全球组网成功;“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国产大飞机C919;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等11、为什么会取得这些科技成就?(题目材料有关科技成就,问原因)(记3条,不同角度)我国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科技工作者弘扬中国精神,科技攻关。社会主义制度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等。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12、这些科技成就说明了什么?(题目材料有关科技成就)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创新驱动战略以来,成效显著; 我国自主
7、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我国科技在某些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等。13、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自主创新,增强创新能力。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协同机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促进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14、企业在创新中应该怎么做? 提升创新能力,加大创新投入 ;自强奋斗、敢于突破;重视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15、青少年能为建设科技强国(创新型国家)做些什么?(或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弘扬创新精神,勤于动手、善于思考、敢于质疑。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16、我国为什么要大
8、力发展教育?(重要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17、习总书记指出“大国重器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谈谈你的理解。“大国重器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主要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习总书记的话启示我们: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18、其他重点基础知识:推进以
9、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
10、会进步。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19、怎样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 (为什么是新型的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20、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主要有哪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
11、、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21、实行民主监督有何意义?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2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要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要自觉遵守宪法,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23、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有哪些? (记3条)人大代表反映。 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等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 通过电视广播、报
12、刊、网络等媒体进行监督。 网上评议政府、电视问政等。24、其他重点基础知识:注意区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方式):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公民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四种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通过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和新闻媒体等形式反映意见) 专家咨询论证制度 (通过专家论证会和座谈会的形式)社会听证制度 (通过开听证会的形式)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通过公示的形式)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第四课 建设
13、法治中国 25、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法治的意义/作用)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6、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27、怎样建设法治中国?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人大)、严格执法(政府)、公正司法(法院和检察院)、全民守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28、作
14、为青少年,你能为建设法治中国做些什么? (记3条)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积极宣传法律,弘扬法治精神。维护法律权威,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增强权利义务观念,依法维权。 29、如何建设法治政府?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30、我国怎样坚持厉行法治? 国家: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公民:增强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政府:要带头
15、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31、如何实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32、其他重点基础知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16、国家。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工作原则是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33、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35
17、、中华文化的重要作用(意义)是什么?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中华文化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36、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的内涵)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37、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马
18、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38、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节目播出有何现实意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记3条)有利于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39、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少年应该怎样做?增强文化认同感,增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感。努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