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5.1《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30张 -(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4638521
  • 上传时间:2022-12-28
  • 格式:PPTX
  • 页数:30
  • 大小:5.88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5.1《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30张 -(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论语 高中语文 5.1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30张 _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1 十二 ppt 课件 30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下载 _选择性必修上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论语十二章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理解孔子关于学习修养方面的观点,提高自己学习品质。3 3理解孔子的义利观,培养正确的价值观。2 2体会孔子关于人的品德、意志、责任与担当方面的观点,培养自己的毅力和意志。助读资料助读资料第一章写作背景写作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的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奴隶和自由民的反抗斗争不断。诸侯国逐渐崛起和周王室的日益衰落,出现了旷日持久、错综复杂的“大国争霸”局面。这个时期各诸侯之间兼并争霸战争以及相互交往的频繁,构成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写作背景写作背景面对春秋战国这样的乱世,知识分子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路线。各自的想法大

    2、不相同,于是形成不同的学说流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百家争鸣”中最重要的一个学术流派。经过历史的淘汰和选择,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之后成为中国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必备知识必备知识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其学以“仁”为核心,以“孝悌”为仁之本,“仁”的实行则以“礼”为规范。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

    3、奉为儒家经典。必备知识必备知识一、通假字知者不惑(知,同“智”,智慧)二、古今异义1.小子何莫学夫诗(古义: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今义:年幼的人)2.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古义:指激发人的情感;今义:兴盛、流行,使盛行,开始,起来,准许等)三、一词多义1.闻朝闻道,夕死可矣(动词,知道,听说)不求闻达于诸侯(动词,闻名,传扬)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动词,听见,听到)2.喻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动词,知晓,明白)王好战,请以战喻(动词,作比喻)3.野质胜文则野(形容词,粗野、鄙俗)之子于归,远送于野(名词,郊外,离城市较远的地方)野芳发而幽香(形容词,野外自然生长的)4.归一日克己复

    4、礼,天下归仁焉(动词,称赞,称许)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动词,出嫁,嫁)民归之,由水之就下(动词,归向,归附)5.事敏于事而慎于言(名词,工作)请事斯语矣(动词,实践,从事)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动词,侍奉)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名词,事情)6.言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名词,字)不学诗,无以言(动词,说话)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名词,话,言语)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词,著作)四、词类活用1.朝闻道,夕死可矣(名词用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2.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名词用作动词,成为君子)3.就有道而正焉(形容词用作动词,匡正)4.知者不惑(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迷惑)五、文言句式1.敏于事而慎

    5、于言(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事敏而于言慎”)2.可谓好学也已。(判断句,也,表判断)3.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如何,固定结构,对怎么样)4.仁以为己任(宾语前置句,介词“以”的宾语“任”前置,正常语序为“以仁为己任”)5.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省略句,句中,可,可以,以,凭借,“以”后省略代词“之”,指代诗)任务研读任务研读第 二 章任务一:分类梳理文章内容,体会孔子智慧任务一:分类梳理文章内容,体会孔子智慧1.孔子在学习修养方面的观点,主要在哪几章,你如何理解?示例:(1)在第1章中: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安贫乐道,要善于抵制物欲,不断向有

    6、道之人学习,做事要勤勉,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2)第3章中:“朝闻道,夕死可矣”之“道”不是一般的“道理”“事理”,而是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3)第5章,在人格修养方面,孔子强调,人既要保持自己的本质,又要加强后天的文化修养,后天文化的熏陶与人性本有的敦厚、原始的朴素气质互相均衡了,那才是君子之人。另外,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借鉴,别人好的方面要学习,不好的方面要反省鉴戒。(4)第11章中,孔子认为推己及人的恕道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也是思想品德修养,强调“修己”。

    7、2.人应该具备怎样的意志和品质?孔子阐述了哪些看法?(1)第7章中孔子认为君子应该有远大的志向,有顽强的意志,有坚持不懈的恒心。君子任重道远,需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2)第9章中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重要的有三点,缺一不可。3.如何理解孔子关于仁德、义利等方面的观点?(1)第2章中,孔子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2)第4章中,孔子从义利的角度来区别君子与小人。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君子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义,以义为原

    8、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任务二:探究孔子关于学习诗经的意义。任务二:探究孔子关于学习诗经的意义。4.阅读第12章,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学习诗经的好处的论述?(1)“诗可以兴。”“兴”就是通过一种形象的比喻,让人们产生联想,从而理解抽象的事物或道理。朱熹解论语中“可以兴”为“感发意志”。人们在创作诗经时,都是有感而发的,因而每一个字中都饱含感情。读诗经的人,自然也能感受到这种感情,并受到它的熏陶,从而,诗经起到了影响人们心志的作用,对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古人十分重视诗经的兴发作用,很多人都是因受诗经的感召而确立自己的人生志向的。(2)“诗可以观。”“观”是“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

    9、盛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诗经是人们有感而发的产物,因而它必然是对其所诞生的时代的真实反映。学习诗经,有助于我们了解那个时代,以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掌握全面的社会历史知识,了解各种各样的风俗民情。这些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以古证今,提高现实观察力,提高洞察人情世态、分辨是非的能力。(3)“诗可以群。”“群”是指使人们聚集起来,也就是说诗经具有团结民众的作用。“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些语句无不说明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诗经就具有形成并增强向心力的作用。诗经中有不少篇章是号召人们团结一致抵御外敌的,即便在今天看来,这些文章仍然具有一定的号召力。例如,无衣篇:“岂曰无衣

    10、?与子同袍。王地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种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精神与气势,读来让人热血沸腾。(4)“诗可以怨。”“怨”是“讽刺时政”的意思,是说诗可以批评指责为政之失,抒发对苛政的怨愤与讥刺之情。如诗经中的硕鼠伐檀等篇目。另外,“怨”还有不满的意思。如诗经中采薇表达的是百姓遭受战争痛苦后的不满,氓表达的是弃妇的不满因而“怨”并不局限于“刺上政”。诗经的这个社会作用值得我们借鉴。(5)“事父、事君”是从人之大伦的角度说的。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需要扮演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每个人都要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这就是孔子曾经说过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在其位,各行其是,才能

    11、确保整个社会安定有序,而学习诗经将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这种精神。(6)“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是从知识获取的角度说的。古代获取知识的渠道并不像现代这么多,信息也没有现在这么集中,获取起来也没有现在这么方便。而诗经中恰恰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知识,雅学、地学、博物学、本草学无所不包,为人们获取知识提供了方便。所以孔子特别提倡学习诗经,以让弟子们获取这些知识。任务三: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任务三: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1.选文在阐述观点的时候,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1)比喻论证。如“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用堆土成山的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比喻论证,使论证生

    12、动形象,易于理解接受。(2)对比论证。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通过“君子”和“小人”的对比,阐述了君子重义轻利的观点。2.选文在写法方面,有哪些特点?(1)言简意赅,富于哲理。论语重在记言,一般只说自己的观点,不作论述,辞章简短,语言质朴。在这些简短而质朴的语言中,隐含着深远的思想,深刻的哲理。如:“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以简短的话语,强调了“仁”的重要性;“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突出了“文质彬彬”的重要性。(2)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生动活泼。选文运用了对偶、排比、比喻、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等是对偶

    13、,语言整饬;“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等运用了排比修辞,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运用反问,既强化了语气,又启发弟子思考;“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运用了比喻修辞,形象地阐述了持之以恒的道理;“朝闻道,夕死可矣”,运用夸张修辞,突出了君子对真理的执着追求。课堂小结论语十二章选文主要阐述了儒家关于君子的人格修养、精神追求、义利观等方面的观点,初步显现了孔子的思想和智慧以及论语的突出艺术特色,为我们进一步研读论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论语十二章学习修养意志品质仁德、义利不求物质,注重德行朝闻道,夕死可矣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要持之以恒,不要功亏一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人而不仁如礼何?如乐何?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诗可以兴、观、群、怨随堂练习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你运用这句名言,写一个议论片段,阐述自己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5.1《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30张 -(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638521.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