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二册经济与社会知识点总结.doc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4638173
  • 上传时间:2022-12-28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89.7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二册经济与社会知识点总结.doc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政治 统编 必修 第二 经济 社会 知识点 总结 下载 _必修2 经济与社会_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_政治_高中
    资源描述:

    1、必修2经济与社会【核心知识点】 第一课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物质资料生产】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物质资料生产离不开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一、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1.生产资料所有制(1)地位: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2)作用:不同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同一个社会可以有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其中,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3)决定因素: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根本原因2.我国的生产

    2、资料所有制内容及地位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公有制经济范围、地位公有制为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A.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B.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作用:

    3、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经济实力、保障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关键作用。集体经济: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地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作用:有利于增强国有资本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

    4、短、共同发展。4.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1)为什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制度基础,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体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能防止两极分化,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

    5、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1)主导作用的体现。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2)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非公有制经济(1)范围:在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2)地位:非公有制经

    6、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作用: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各有优势,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基础。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现阶段,我们不能实行单一公有制,更不能搞私有化。(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意义:有利于发挥各种所有制的长处,调

    7、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三、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1.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1)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目标)(2)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和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科技、国防、安全等领域,服务国家战略目标,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

    8、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3)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规范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通常采用的是股份制形式。2.必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1)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2)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原因: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9、,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措施(1)要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2)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3)要健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4)要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企业角度)(5)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坚持爱国敬业,坚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回报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10、制一、市场调节1.资源配置(1)原因:为了更好满足人类的多方面需要,社会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2)手段:计划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3)体制:如果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计划经济体制;如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市场经济体制。2.市场决定资源配置(1)地位: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2)机制: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3)优点: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把资源配置到社会最需要的环节中去.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

    11、,实现优胜劣汰。二、市场体系1.建立什么样的市场体系:要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2.构成要素:商品市场,服务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金融市场)等。每类市场都是由交易双方、交易对象、交易价格等基本要素组成的。联系:这些市场相互作用,形成有机联系的市场体系。地位: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基础。4.措施(1)形成体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

    12、公平性。(2)建立规则: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要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要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从而实现市场准人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3)完善机制: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政府定价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等方面。政府定价要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三、市场缺陷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不

    13、能由市场来调节;枪支弹药、爆炸物等特殊物品的制造和流通也不能由市场来调节;教育、医疗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服务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2.局限性(1)自发性:为了自身不正当利益和眼前利益,生产经营者可能会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甚至可能会损害国家利益。(唯利是图,不择手段)(2)盲目性:由于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和及时掌握市场上所有的信息,因而其决策必然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有利可图,一哄而上;无利可图,一哄而退)(3)滞后性:由于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市场调节往往具有滞后性。(产品积压、造成损失、供不应求等)3.单靠市场调节的弊端及危害A、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导

    14、致资源浪费; B、导致经济运行大起大落,社会经济不稳定;C、产生不正当竞争、垄断,损害社会公平;D、导致收人差距拉大。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地位)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党的领导)(2)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

    15、,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显著优势)(3)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根本目标)(4)科学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全国-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五、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1.政府的六个经济职能(1)通过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通过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3)通过实施产业政策,促进

    16、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4)通过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5)通过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6)通过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科学的宏观调控(1)原因: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2)含义: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3)目标:主要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4)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最常用的经济

    17、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3.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保障。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核心内涵(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

    18、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2.意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二、贯彻新发展理念1.原因时代需要(1)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人了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国情需要(2)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

    19、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新发展理念的内容(1)创新发展解决问题: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地位: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协调发展解决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原因:协调发展是

    20、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要求:坚持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3)绿色发展解决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地位: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求: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

    21、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4)开放发展解决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原因: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求:坚持开放发展,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5)共享发展解决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原因: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要求:坚持共享发展,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

    22、,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3.科学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联系(1)新发展理念的地位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2)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联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要增强贯彻落实的全面性、系统性,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相关链接】恩格尔系数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它由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提出,指食品占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恩格尔系数越小,一般表明家庭生

    23、活水平越高。三、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1.原因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推进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3.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任务,是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4.只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P392.含义和构成(内容)(1)含义: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

    24、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2)体系构成(内容):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人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3)科学把握七个方面的内在联系:七个方面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借鉴发达国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四、主题推动经济 高质量发展1.原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人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举措(1)建设创新引领

    25、、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补充:A.供给侧是指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以前提到“经济增长”,通常就是要扩大内需,刺激增长,现在要换一种新思路“供给侧改革”。 具体措施:“三去一降一补”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减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加

    26、法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补短板,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动能。)去产能,即化解产能过剩,是指为了解决产品供过于求而引起产品恶性竞争的不利局面去库存,狭义去库存化仅指降低产品库存水平,广义去库存化,即消化过剩产能去杠杆,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减少杠杆的过程,而“杠杆”指“使用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降成本,降低生产成本,如通过减税降费降低成本补短板,解决供给侧问题。如补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中心城区地下管网老旧、水电气暖及环卫设施不配套等问题。B.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含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27、。2.根本: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3.措施:从生产端入手,重点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C.关于实体经济(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坚实基础,所以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2)如何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

    28、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2) 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A.乡村振兴重要性: 农业农村农民 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措施: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B.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原因: 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是

    29、我国的基本国情。措施: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3)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要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4)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

    30、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安全与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4.1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的分配制度(制度环境)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制度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原因: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分配方式按劳分配(1)基本内容和要求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

    31、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2)形式:公有制企业中,工资+奖金+津贴;农村集体经济中,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3)原因A.必要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B.意义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人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3.分配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1)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除了公有制范围内的按劳分配,与多种所有制经济相

    32、适应,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2)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类别范围对应形式按劳分配: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公有制劳动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非公有制按管理要素分配: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活动参与分配的方式各种经济成分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具体分析非劳动收入按数据要素分配:数字经济下,数据的收集、使用和转移产生的价值各种经济成分具体分析按资本要素分配:利息、股息、分红,私营企业主税后利润各种经济成分财产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3)积极意义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

    33、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4.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劳动性收人和财产性收人。(1)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人,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2)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人,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3)经营性收入,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比如开饭馆、摆小摊的收入等(4)转移性收入,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属于再分配的范畴。5.劳动是

    34、财富的源泉(1)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2)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1.原因 收人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为此,必须完善个人收人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人分配关系。2.措施(1)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人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两个同步)(2)初次分配方面,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

    35、的机制。(3)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4) 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5)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人,增加低收入者收人,扩大中等收人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6)必须坚持消除贫困。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补充:(5) 根本措施: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6) 建体系:建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分配体系,建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思想、理念实施战略。以人民为中

    36、心,共享乡村振兴,区域发展。4.2 1、4.2 三、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为什么=必要性+重要性)(1)必要性 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发展思想。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更加公平地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2)重要性: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式日益多样的社会保障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

    37、,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稳定功能)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人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调节功能)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互助功能)(3)社会保障既有经济保障,也有服务保障。(4) 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形式)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还包括其他社会保障形式企业年金、社区服务,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a.地位: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b.方式: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

    38、c.作用:保障公民在因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因素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劳动收入来源时,能够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d.类型: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补充: 商业保险是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达到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商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购买商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比较-自己补充商业保险社会保险性质自愿的市场行为具有强制性和福利性质经营目

    39、标追求利润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经营方式保险公司经营由国家经办费用来源全部由个人承担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分摊保障对象签订保险合同并按照约定缴费的人法律规定有权利享受社会保险的人保障水平满足被保险人的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社会救助a.特点: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b.方式:政府通过国民收人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子无偿帮助。c.目的:保障公民最低生活水平。d.作用: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e.类型:灾害救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福利a.方式: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J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

    40、供的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b.目的: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c.特点: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社会优抚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的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具体措施(1)全覆盖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 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完善社会保障

    41、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作支撑,社会保障即使建立起来也无法维持下去。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3)权责清晰 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一项项法定权利,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4)应保尽保 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二册经济与社会知识点总结.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638173.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