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归纳.doc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4637990
  • 上传时间:2022-12-28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31.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归纳.doc》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语文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归纳 统编 年级 上册 23 孟子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知识点 归纳 下载 _八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资料 本文通过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和有关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一、整体把握: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全文共两部分。第一部分: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第二部分: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说明人才在困难中造就,安逸享乐能使人(国家)死亡。二、具体问题:1.文章讲的是逆境中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出身卑微,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

    2、凡的事业。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地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3.第二段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4.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其结果(受磨练的益处)才能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5.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

    3、而后喻。6.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从反面揭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国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7.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理解内容8、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吗?先摆事实,举出古代六位人物成就事业的例子,从中归纳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经历磨难,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再分析说理,说明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重点论证“生于忧患”,并以一简练的对偶句,由个人谈到治国

    4、;说明国家要发展,也要有忧患意识。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9、作者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你认为能改的条件是什么?不断的总结犯错误的经验教训,使有积极进取、不断改正之心。*10、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文章你说说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面对艰苦环境的磨难,有的人奋发图强,有的人意志消沉,关键取决于受磨砺者自身,只有自我觉醒,努力战胜困难,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反之则会在磨难中消沉、毁灭。*11、本文中孟子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

    5、安逸享乐使国家萎靡死亡。*12、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答:客观上,思想、生活、行动上经受艰苦的磨难,逆境能使人磨练意思,增加能力;主观上还要自己努力,才有可能成功。(首先,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所以“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才能起到“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其次,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主客观条件相互结合,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1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答:内有法家拂晓士,外有敌国外患。14. 请写出至少2则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穷且

    6、易坚,不坠青云之志。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15、本文讲了哪两方面的问题?有怎样的相似之处?这样写的根本目的?答:造就人才,治理国家。造就人才需要艰苦的客观环境的磨练和自己的主观努力,而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与个人的成长因素相似,要有因敌国而生的忧患意识(客观环境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要有法家拂士这样的贤臣,国家便会繁荣强大。*16、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会殃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什么观点?这一点提醒我们什么?本文的中心论点: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提醒我们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能安逸享乐,应有忧虑意识。(结合现实问题例如:面对金融危机的今天,我们应有忧虑意识,不应该以大国自居;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应该时刻保有忧虑意识,使祖国早日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归纳.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63799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