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新高考大一轮复习地理鲁教版全国通用第十五单元-第一节-碳排放与环境安全-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636825
  • 上传时间:2022-12-27
  • 格式:PPTX
  • 页数:72
  • 大小:4.8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新高考大一轮复习地理鲁教版全国通用第十五单元-第一节-碳排放与环境安全-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 新高 一轮 复习 地理 鲁教版 全国 通用 第十五 单元 第一节 排放 环境 安全 自然保护区 生态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一节碳排放与环境安全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地地 理理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内 容 索 引素养导读 体系构建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关键能力 整合突破核心素养 专项提升素养素养导读导读 体系体系构建构建课程标准1.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2.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3.结合实例,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4.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核心素养1.运用图文资料,了解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的关系,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并能够理解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综合思维)

    2、2.通过实地调查或观看影像,并结合实例了解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方式和效果。进而说明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对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综合思维)3.运用实例和资料,认识我国应对跨国污染问题的国家战略和措施,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地理实践力)4.结合实例,认识污染物跨境转移的主要方式,说明跨境污染引发的国家间的争端及其对环境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威胁。(区域认知)知识构建必备必备知识知识 自主自主诊断诊断一、碳排放与环境安全1.自然界的碳循环与温室效应(1)碳循环概念:碳元素不断地在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以及 生物圈之间进行转移和交换,构成了自然界的碳循环

    3、。过程:(2)温室效应概念: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吸收地面 长波辐射,并通过 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返还给地面。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作用:维持地球表面的 温度。变化:人类活动引起的 温室气体含量的变化会影响地球的温室效应,导致地球表面温度等发生相应的变化。2.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1)碳排放原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工业革命以来,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增长消耗了大量的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植被破坏: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人类对 森林、草原等的大规模破坏,导致植物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 贮存减少。地表水域减少:二氧化碳的 吸收、溶解条件受到干扰

    4、。(2)影响破坏了自然界中原有的碳循环和 碳平衡,增强了大气的 温室效应,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 环境安全。3.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1)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因:各国历史责任和 现实能力不同。不同国家原因发达国家历史上,大气中人为增加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由发达国家的 工业化产生的;目前,发达国家仍是世界上 人均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发达国家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进行 碳转移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期,碳排放总量 增长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不能为了发展而 牺牲环境,也不能因为减排而 延续贫困、制约发展(2)国际合作中的碳交易碳交易:二氧化碳 排放权确定为一种商品,并在国家或地区间建立起二氧

    5、化碳 排放权的“交易机制”。碳减排额:京都议定书对已经签署协议的发达国家的 碳减排额有定量的强制要求。发达国家完成碳减排指标:a.通过 技术援助等措施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碳减排。b.通过 购买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额抵消自身的碳减排指标。(3)碳减排中的中国贡献中国的承诺2015年,我国政府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中国的合作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进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国的行动我国积极推进 绿色发展,构建低碳经济体系。中国的成就我国 碳排放强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二、自然

    6、保护区与生态安全1.什么是自然保护区(1)概念:自然保护区是指国家或地区对有代表性的 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 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 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2)自然保护区结构2.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1)保护 自然本底。(2)贮备 物种。(3)保护生物多样性。(4)提供 生态服务。关键关键能力能力 整合整合突破突破考向一 考向二 规律规律深化整合深化整合考向考向一一 碳碳排放与环境安全排放与环境安全1.碳排放(1)碳循环的过程考向一 考向二(2)碳排放增多的原因考向一 考向二 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

    7、)全球气候变暖与生态系统考向一 考向二(2)全球气候变暖对海洋的影响考向一 考向二(3)全球气候变暖与自然灾害考向一 考向二(4)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健康考向一 考向二 3.国际合作中的碳交易(1)产生根源: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需要治理,而治理温室气体则会给企业造成成本差异;既然日常的商品交换可看作是一种权利(产权)交换,那么二氧化碳排放权也可进行交换;由此,借助碳权交易便成为市场经济框架下解决污染问题的最有效的方式。这样,碳交易把气候变化这一科学问题、减少碳排放这一技术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这个经济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市场机制来解决这个科学、技术、经济综合问题。(2)基本原理:合同的一方通过

    8、支付另一方获得碳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考向一 考向二 思路思路典题透析典题透析【典例1】(2018天津卷,56)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如图)及产生的影响。考向一 考向二(1)对图中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2)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9、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考向一 考向二【素养解读】【素养解读】本组题以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为切入点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通过科学家的实地考察落实地理实践力,通过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体现对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并渗透人地协调观念的培养。考向一 考向二【思路导引】【思路导引】考向一 考向二 答案 (1)D(2)D考向一 考向二 题组题组训练突破训练突破角度1碳循环下图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完成第12题。考向一 考向二 1.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A.B.C.D.2.此图可以说明()A.绿色植物的平衡作用是碳循

    10、环的重要组成部分B.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C.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的D.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处在不断的循环之中考向一 考向二 答案 1.D2.B解析 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密切相关。工厂、汽车等燃烧矿物燃料能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同时森林等植物及地表水域减少,大大减弱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溶解,由此可判断图中环节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故选D。第2题,碳循环经过了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故选B。考向一 考向二 角度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2019全国卷,68)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

    11、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第35题。3.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考向一 考向二 4.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5.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 B.湿地C.草地 D.寒漠考向一 考向二 答案3.A4.D5.C解析第3题,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A正确,B错误;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C错误;材

    12、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洼地上有浅水出露地表,洼地积水增多,降水减少不合题意,D错误。故选A。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D正确。故选D。第5题,全球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但平地上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主要不会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B错误,C正确;题干中“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A错误;气温上升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D错误。故选C。考向一 考向二 角度3减少碳排放的措施6.下图是山西

    13、省20052010年农业碳排放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描述山西省农业碳排放的特点。(2)指出山西省减少农业碳排放的应对措施。考向一 考向二 解析 第(1)题,根据示意图分析山西农业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农业碳排放主要来自秸秆焚烧和化肥的使用,而翻耕、灌溉、农药、农膜等所带来的碳排放相对较少且基本稳定。第(2)题,结合碳的来源分析应秸秆还田以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碳排放;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可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减少化肥使用量,以达到降低碳排放的目的;加强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翻耕等农业生产活动中柴油利用率、加大可降解地膜的使用、改进灌溉技术,以降低碳排放;通过生物防治等其他非农药防治,降低

    14、农药使用量等。考向一 考向二 答案(1)农业碳排放量总体呈增加趋势;秸秆焚烧和农用化肥是农业碳排放的主要组成部分;翻耕、灌溉等其他所占比例较少且基本稳定。(2)推广秸杆还田;合理使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降低化肥投入;重视农业的科技投入;大力推广可降解地膜的使用;改进灌溉技术和减少农药使用量,提倡和推广生物防治害虫或其他非农药防治的方法等。考向一 考向二 规律规律深化整合深化整合考向二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考向二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1.自然保护区概况 项目内容保护对象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措施未经改造或轻微改造的生态系统禁止人类活动干扰

    15、与破坏,使其继续保持自然状态已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停止继续破坏,将人为干扰降到最小,通过科学管理使其恢复到原生或次生的稳定状态,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考向一 考向二 项目内容划分核心区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特殊的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活动)缓冲区 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实验区可进行科研试验、教学参观、旅游、物种驯化繁殖等活动考向一 考向二 2.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意义内容保护自然本底把地球上颇具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保留下来,可为今后合理利用、改造自然指出一条应遵循的途径,促使人类能够按照需要寻求科学的发展方向为衡量人类活动结果的优劣提供了评价的标准,还可以预测人类活动可能引起的后果贮备物种

    16、自然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备地,更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最佳庇护所考向一 考向二 意义内容保护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可以为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和自然群落提供有效保护,保障它们正常生存、繁衍和进化,并能维护地区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自然保护区内的多种生态系统可持续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具有涵养水源、保持土壤、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功能,可以保障人类的生存及生活质量考向一 考向二 意义内容提供生态服务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可以通过河流或大气等传递到保护区外的其他区域,对周围地区或更广区域的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影响其他方面自然保护区也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和物种生态特性、开展科学实验、进行环境监测的重

    17、要基地,是开展生态旅游、公众环保宣传教育的良好场所考向一 考向二 思路思路典题透析典题透析【典例2】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市和同江市,总面积约20万公顷,其中核心区约6.6万公顷,保护区于1994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是一个以沼泽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东北地区湿地分布图。考向一 考向二 材料二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考向一 考向二 材料三三江平原东方白鹳数量变化图。考向一 考向二(1)三江平原位于A、B、C三条江的汇合处,其中A、B、C的名称分别是什么?三江平原分布有大面积湿地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分析三江平原湿地

    18、减少和退化的原因。(3)材料三表明三江平原湿地萎缩造成了什么问题?除此之外,你认为还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考向一 考向二【素养解读】【素养解读】本题以三江平原为载体,考查区域定位、湿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及影响,三条江的确定需要调用区域定位知识,湿地的成因则需要结合气候、地形、水文等因素综合分析,湿地减少的原因主要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相联系,湿地减少的影响则主要从对气候、水文、生物等方面的影响综合分析。由以上可见,本题体现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考查,同时有助于树立人地协调观。考向一 考向二【思路导引】【思路导引】降低升高过度开垦考向一 考向二 减少生物多样性考向一 考向二“三江”指的是黑龙江、松花

    19、江、乌苏里江,三江汇合处形成了辽阔的三江平原。湿地的成因需要结合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因素综合分析。人口增加,对粮食等的需求增加,导致大量开垦土地资源,从而造成湿地减少和退化。三江平原湿地萎缩,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除此之外,湿地减少还会导致水位下降,生态失衡,湿地退化,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考向一 考向二 答案 (1)乌苏里江、松花江、黑龙江。处于中温带,夏季温暖而短促,冬季寒冷而漫长;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夏秋多雨,且多暴雨;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2)粮食等需求增加,大量开垦土地资源造成湿地减少和退化。(3)生物多样性减少

    20、。水位下降,生态失衡,湿地退化,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考向一 考向二 题组题组训练突破训练突破角度1生态退化产生的影响(2020山东济宁5月高考模拟)河狸主要栖息于寒温带和亚寒带森林河流沿岸,具有改造栖息环境的能力。河狸用树枝、泥巴等材料筑坝蓄水,在水塘中部筑巢,达到储存食物和防御天敌的目的。上图为某森林中的河狸坝景观。据此完成第12题。考向一 考向二 1.河狸栖息环境的改造使得其栖息地附近()A.植被覆盖率降低B.湿地面积减小C.生物多样性增加D.年降水量增加2.森林中的河狸被大量捕杀,对河流产生的影响可能是()A.年径流量增多B.含沙量下降C.河水流速变慢D.下游枯水期延长考向一

    21、 考向二 答案 1.C2.D解析 第1题,河狸坝可以使其栖息地附近蓄水量增加,湿地面积扩大,相应的生物量也会增加,故生物多样性增加。第2题,河狸被大量捕杀,河狸坝就会消失,其调节河流径流的功能消失,河流旱涝灾害加剧,可能导致下游枯水期延长。考向一 考向二 角度2生态修复与自然保护区北京野鸭湖湿地公园位于北京市延庆区西北部,距北京市区约70千米,是北京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和首个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下图为景区导游图,读图,完成第34题。考向一 考向二 3.野鸭湖湿地公园()A.景观都是自然景观B.能显著缓解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C.具有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效益D.游客多来自外地4.该景区()

    22、A.有明显的核心保护区、缓冲区、游览区B.应修建深入湿地的栈道以方便游客近距离观鸟C.规划设计的定位突出北京古都文化特色D.内部采用的交通方式有利于环保考向一 考向二 答案3.C4.D解析第3题,公园内景观有自然景观也有人文景观;公园距北京市区约70千米,不会缓解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湿地具有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效益;公园游客以当地居民为主。第4题,根据示意图判断核心保护区、缓冲区、游览区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修建深入湿地的栈道近距离观鸟会对湿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规划设计的定位并未突出北京古都文化特色;内部采用的交通工具主要为自行车和四轮自行车,绿色环保无污染。考向一 考向二 5.(2

    23、020云南昆明三模)雪豹是一种常年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的珍稀濒危动物,仅分布于亚洲高山地区。因栖息地丧失与退化、盗猎、人兽冲突等,其种群减少了近20%。2013年,12个雪豹分布国签署了比什凯克宣言表明了保护雪豹的决心,并提出“雪豹景观”这一概念。“雪豹景观”是一个超保护区的大概念,指包括拥有至少百只育龄雪豹,足够且安全的猎物种群,与雪豹景观有功能性连接的区域。目前世界上已确定了23片雪豹景观。简述确定和构建“雪豹景观”的积极意义。考向一 考向二 解析 根据材料“因栖息地丧失与退化、盗猎、人兽冲突等,其种群减少了近20%”以及结合“雪豹景观”的概念可知,通过构建“雪豹景观”,调整或扩大了雪豹

    24、保护区,减少了保护区的人类活动,缓解了人兽冲突;同时,多国签署关于保护雪豹的比什凯克宣言,并提出“雪豹景观”概念,有利于跨国合作,开展协作保护,从而减少偷猎和非法贸易,提高居民的保护意识;其次,根据材料可知,雪豹仅分布在亚洲高山地区,“雪豹景观”概念中不但要拥有数量足够多的育龄雪豹,还要有足够且安全的猎物种群以及与雪豹景观有功能性连接的区域,所以构建“雪豹景观”有利于保护高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从而产生良好的综合效益。考向一 考向二 答案 有利于调整或扩大雪豹保护区;有利于跨国协作保护;有利于缓解人兽冲突,减少偷猎和非法贸易,提高居民的保护意识;有利于高山地区的生物多样

    25、性保护;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产生良好的综合效益。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专项提升专项提升规范答题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思路思路典题透析典题透析【典例】(2020全国卷,44)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因啃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甸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长越好,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越强。右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并提出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素养解读】【素养解读】本题主要考查对信息的解读和阐释能力。结合示意图综合思维土壤全氮

    26、含量随有效洞口密度呈单峰变化,由此可锁定三个答题角度:密度过小时、密度过大时和密度适宜时。解析 读图可知,当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小于760个/公顷时,随着高原鼠兔密度不断增大,土壤全氮含量逐渐升高,土壤越来越肥沃,高山草甸生长越来越好;当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大于760个/公顷时,随着高原鼠兔密度不断增大,土壤全氮含量逐渐降低,土壤肥力下降,高山草甸退化。因此要合理控制高原鼠兔的密度。答案 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促进高山草甸生长,使之不易退化;密度过大时,大量啃食植被,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高山草甸退化;密度过小时,高原鼠兔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小,土壤肥力较低,高山草甸易退化。

    27、把高原鼠兔数量(密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而不是全面灭杀。思维建模思维建模每一种生态环境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针对不同地区的区域特征可以判断该地区容易出现什么样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生态问题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多与区域特征有关),也有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造成的)。下图表示我国主要生态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规范规范对应训练对应训练1.(2019全国卷,44)阅读材料,完成下题。韩国首尔市的清溪川,历史上是一条著名的河流。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清溪川的水质迅速恶化,后被覆盖为暗河,并在其上兴建了高架道路。2003年当地启动“清溪川复原工程”:恢复自然河道;在河

    28、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处理;拆除高架道路,兴建各具特色的横跨河道的桥梁。说明“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解析 主要考查环境污染与环境管理。解题时要根据“清溪川复原工程”的具体措施分析其影响,同时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综合考虑该工程对气候(大气)、水、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恢复自然河道可以改善水生态环境,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河面同时可以调节气候(降低温差)、增加空气湿度;生态公园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污水处理可以净化水质;拆除高架道路可以减少尾气排放等。答案 恢复自然河道,恢复水生态环境;对污水隔离处理,有利于河流水质改善;恢复自然河道,对局地微气候具有调

    29、节作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能有效吸附灰尘,净化空气;拆除高架,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2.(2020福建泉州质检)阅读资料,完成下题。增殖放流是对野生水生生物进行人工繁殖、养殖或捕捞天然苗种,在人工条件下培育后,释放到渔业资源出现衰退的天然水域中,使其自然种群得以恢复,再进行合理捕捞的渔业方式。2019年6月,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通过增殖放流中华鲜、胆脂鱼及一些滤食性鱼类(滤食水中微小的浮游生物、细菌、有机碎屑),对改善和修复该水域环境有重要意义。简述保护区增殖放流对放养区水域环境的改善作用。解析 保护区增殖放流中华鲜、胆脂鱼及一些滤食性鱼类,使野生水生生物自然种群得以恢复,保护珍稀水生生物资源,增加物种多样性,稳定(改善)种群结构;再进行合理捕捞,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滤食性鱼类(滤食水中微小的浮游生物、细菌、有机碎屑)可提高水质;保持渔业资源的稳定。答案 增加物种多样性(或保护珍稀水生生物资源);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改善(提高)水质;保持渔业资源的稳定;稳定(改善)种群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新高考大一轮复习地理鲁教版全国通用第十五单元-第一节-碳排放与环境安全-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63682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