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生物与环境--二轮复习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636016
  • 上传时间:2022-12-27
  • 格式:PPT
  • 页数:32
  • 大小:2.1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生物与环境--二轮复习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生物 环境 二轮 复习 课件
    资源描述:

    1、种群、群落、生态系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及其保护统及其保护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种群数量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性别比例年龄组成年龄组成预测变预测变化方向化方向直接影响直接影响影响数影响数量变动量变动迁入率和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的决定种群的大小和密度大小和密度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比较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比较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J”J”型和型和“S”S”型增长曲型增长曲线的比较线的比较项目项目“J”型曲线型曲线“S”型曲线型曲线前提条件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无限(食物、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环境资源有限种群数量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变化规律数量连续增

    2、加,Nt=N0l t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值后停止增长,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种群增长率种群增长率或增长速或增长速率率增长率保持稳定增长速率先上升后下降 K/2最大K值的有无值的有无无K值有K值 1种间关系:曲线图如下:种间关系:曲线图如下:2 2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植物的分层分布与光照强度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一般随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注意:注意: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区的植物呈垂直分布主要受温度制约。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栖息场所有关。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动物种类的多少随植物层次的多少而变化。(2)水平结构: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湿度等因素的影

    3、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生物在垂直结构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3.群落的演替演替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原先没有过植被,或原先有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保留了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的演替火灾过后的草原或森林、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1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生物成分:见下图。生态

    4、系统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非生物的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物质和能量生产者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分解者 其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其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是一个生态系统是一个生态系统必不可少成分。必不可少成分。(2)食物链和食物网 捕食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消费者。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分解者只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它与动植物之间不能形成捕食或竞争关系。(3)一种生物数量变动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其他营养级的生物都将减少。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但结果比原来数量要

    5、大。“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其他生物的变动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在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若青蛙突然减少,以它为食的蛇也将减少,鹰就要多捕食兔和鸟,从而导致兔、鸟减少,而鹰的数量可大体维持不变。(4)生物的富集作用 概念:指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的过程。原因:重金属、化学农药等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后往往积累在动物的脂肪组织中,难被分解、难排出体外。故营养级越高,富集物的浓度越高。2.2.能能量流量流动过动过程程初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摄入摄入初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同化同化用于生长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发育和繁殖次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摄入摄入分分解解者者利利用用遗体遗体残骸

    6、残骸粪便粪便呼呼吸吸作作用用散失散失呼呼吸吸作作用用散失散失能能量量在在第第二二营营养养级级中中的的变变化化可见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每个营养级都有可见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每个营养级都有能量的能量的输入输入、传递传递、转化转化和和散失散失过程。过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初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生产者生产者(植物)(植物)次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三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分解者分解者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1942年对赛达伯

    7、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的定量分析 生态金字塔:能量金字塔永远为正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一般为正金字塔,但有时也会出现“倒置”的特殊形状的金字塔。有关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 计算增重:生产者消费者(用乘法)求最多增重:选最短食物链和20%的传递效率;求最少增重:选最长食物链和10%的传递效率。计算消耗:消费者生产者(用除法)求最少消耗:选最短食物链和20%的传递效率;求最多消耗:选最长食物链和10%的传递效率。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如利用秸秆培育食用菌,利用植物残体生产沼气等,从而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注意不是循环利用)。合理调

    8、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使牧草的能量流向牛羊而不流向害虫。碳循环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1)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平衡和稳态 实例:如图所示的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5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 (2)正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 若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体死亡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类死亡。因此,由于正反馈的作用,污染会越来越重,鱼类的死亡速度也会越来越快。6.6.种类:可分

    9、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种类:可分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概念概念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影响影响因素因素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抗力稳定性越高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则越容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则越容易恢复,与自身调节能力有关易恢复,与自

    10、身调节能力有关 联系联系一般呈现相反关系一般呈现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差恢复力稳定性差,反之亦然反之亦然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图所示:如图所示:生态环境的保护 1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DNA分子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蛋白质的多样性。(2)从进化角度看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生态价值)和潜在价值。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具体保护措施具体保护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利用生物技术保护,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生物与环境--二轮复习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63601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