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湖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概述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635919
  • 上传时间:2022-12-27
  • 格式:PPT
  • 页数:61
  • 大小:1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湖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概述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湖北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必修 概述 课件
    资源描述:

    1、湖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概述ppt近几年中国经济史分值分布08年年09年年10年年11年年12年年13年年14年年15年年累累计计选选择择题题古代史古代史44412、31、42、44、512近代史近代史5、6、869、1175、6、86、86、78、1116现代史现代史910、12131110、1210139非非选选择择题题古代史古代史21212近代史近代史2222(2)222现代史现代史23(3)分分值值古代史古代史313133666656近代史近代史915816966659现代史现代史763363331 合计合计1934242215181515高考命题来看:考查点比较零散,涉及经济史的方

    2、方面面,且考查角度十分灵活。从考查方式来看,一是关注细节知识;二是关注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从题目呈现看,多以形式多样的方式呈现全新的经济史料,反映历史的细节,以“小切口”考察历史的深度和广度。注重以史实为依托,构建琐碎的史实框架结构,特别注重概念的掌握和时空定位。从不同视角,用不同史观多元分析和评价经济生活现象。从当今社会发展和高考命题情况来看,中国经济史是复习的重点从世界的视野从文明演进的角度以生产力发展的标准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试大纲:(1)农业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手工

    3、业 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的经营方式;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商业 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4)主要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种经济制度 两种经济政策 三大经济部门 四大经济现象一种经济制度:土地制度1 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氏族公社所有2 2、夏商西周、夏商西周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井田制”3 3、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 春秋春秋鲁国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鲁国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战国战国秦国

    4、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几种形式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几种形式 封建社会(战国以来)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均田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主要)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两种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前期:积极为主后期:消极为主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导致中国落伍于世界综合认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1)表现: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逃亡;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2)目的:经济上,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政治

    5、上,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保证兵源,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文化上,中国传统的“重利轻义”为代表的伦理思想。(3)重农抑商自商鞅变法以后就是中国传统的经济政策,历朝政府都延续这一政策。但并非完全禁止商业,工商业是自然经济的必要补充,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也重视工商业,如唐代长安“市”的设置。三大经济部门三大经济部门 农业、手工业、商业农业、手工业、商业 1.1.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提供原料提供原料提供工具,促进发展提供工具,促进发展提提供供商商品品提提供供商商品品调调整整刺刺激激手手工工业业发发展展调调整整刺刺激激农农业业发发展展经营经营形态形态经营方式经营方式

    6、产品特点产品特点流通方式流通方式 地位地位主要特征主要特征官 营 手官 营 手工业工业官府直接官府直接经营的大经营的大规模生产规模生产(劳役制)(劳役制)满足政府皇满足政府皇室需求,不室需求,不计成本计成本不流通不流通至 明 代 前至 明 代 前期 占 据 主期 占 据 主导地位导地位农业的补充与农业的补充与从属;多种经从属;多种经营形式并存;营形式并存;技术先进,产技术先进,产品精美;历史品精美;历史悠久,领先世悠久,领先世界;私营中资界;私营中资本主义萌芽产本主义萌芽产生生私 营 手私 营 手工业工业家庭小作家庭小作坊发展为坊发展为雇佣劳动雇佣劳动从事商品生从事商品生产产在市场上在市场上流

    7、通流通明 中 叶 后明 中 叶 后占 据 主 导占 据 主 导地位地位家 庭 手家 庭 手工业工业个体农户个体农户的副业的副业家庭消费,家庭消费,缴纳赋税缴纳赋税剩余部分剩余部分出售出售一 直 存 在一 直 存 在于 社 会 经于 社 会 经济生活中济生活中3 3.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 先秦时期,商人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商朝以贝作为货币。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市场形成并繁荣。秦汉商业发展艰难,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得到发展。隋唐商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中出现固定的交易场所市,政府设置官员管理物价、税收等,市中有邸店、柜坊。唐朝后 期,一些繁华大城市出现夜市。农村草市也发展起来。两宋商业空

    8、前繁荣,打破市坊界限;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币“交子”;市镇和草市繁荣。明清时期出现商人团体商帮,涌现出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和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商品经济发展向农村延伸,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四大经济现象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 城市商品经济突破性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 1.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小农经济也可说是自然经济,也可以说是自耕农经济,特点:分散性(家庭为单位)、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自足性(生产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纳税)。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比如封建社会时期的社会经济情况就是小农经济占主导,现在偏远的农村还大量存在这种经

    9、济现象。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简单地讲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没有商品交换。它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该种经济形态占统治地位的持续时间涵盖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以及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主要特征闭塞性、迟滞性。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的对称,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商品经济最早产

    10、生于第二次社会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并进一步扩大,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时出现了商品经济的重要媒介商人。当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商品之间的交换主要由市场调配时,这种社会化,由市场进行资源调配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主要特征: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进取性。2 2.城、市、草市、夜市城、市、草市、夜市 古代的古代的“城城”和和“市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城”是指用城墙围起来的防御性设施,也是统治者是指用城墙围起来的防御性设施,也是统治者的政治中心。的政治中心。“市市”是划定用于商业活动的场所,是划定用于商业活动的场所,一般在城内,宋以后突破了时间、地域的

    11、限制。一般在城内,宋以后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草市草市”主要指在离城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主要指在离城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有的逐渐发展为市镇。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有的逐渐发展为市镇。“夜市夜市”则指城市中的则指城市中的“市市”在时间上继续延长到夜间贸在时间上继续延长到夜间贸易。易。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试大纲:(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

    12、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3)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地位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变:指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这一变化在鸦片战争后的30年间表现较明显。同时,每一种经济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中,有的呈上升趋势,有的呈下降趋势。二化:一是指全球化。近代中国经济的变化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密切联系。一是指近代化。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近代化。重点和难点解析 1.全面认识中国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 解体的原因 (1)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

    13、因。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2)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市场的扩大,不断诱使着农业生产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解体的特点 (1)解体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冲击。(2)解体的速度:在国内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沿海、沿江地区交通便利,商业比较发达,解体的速度快一些;边远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解体的速度较慢。(3)解体的结果:由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

    14、的商品经济体制。解体的影响 (1)自然经济解体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从而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2)自然经济的解体,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商品化的程度增强,但是同时中国经济也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3)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根本基础,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在根本上冲击着封建制度。2.从整体上把握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个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二大阶级:无产阶级的壮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 三大障碍: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四个阶段 “春”:1895-1919;“夏”:1927-1936 “秋”:1937-1945;“冬”

    15、:1946-1949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1)地位 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始终未能在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2)作用 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改变了中国近代的经济结构,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中国现代化。从政治上看,它推动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和壮大,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同时,它还推动无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

    16、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在夹缝中生存,难以独立发展。思维启迪:国家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基本前提,要坚持独立自主,优化投资环境,保障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民族经济繁荣为维护民族独立提供物质保证。概念辨析:近代工业、洋务企业、民族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 近代工业:相对于传统手工业而言的,即采用机器生产的企业。洋务企业: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是不是民族工业?)(是不是民族工业?)人教版:将洋务企业排除在民族工业之外,民族资本主义等同民族工业;人民版:正文和导语、小结中表述似矛盾,没有定论。官僚资本 19世

    17、纪后期清政府洋务派大官僚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开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官僚资本的雏形。1936年以后,近现代历史文献中使用的官僚资本一词,主要是指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力量,通过发行公债、苛捐杂税、商业投机、通货膨胀等手段巧取豪夺而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工商企业。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四大家族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和战时经济统制手段大发横财,进而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到1949年,官僚资本大约占有全国工矿和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垄断全国钢铁产量的90%,煤产量的33%,发电量的67%,并拥有全国最大的银行和十几个垄断性贸

    18、易公司。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人民政府在全部没收官僚资本的基础上,直接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baidu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考试说明:(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2)经济体制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邓小平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经济特区的创办;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一个核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个方面:对内改革

    19、和对外开放 三个阶段:1949-1956(过渡时期)1956-1976(曲折探索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新时期)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问题理解过渡时期 1.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认识 “一五”计划的特点 (1)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集中发展重工业是发展生产力的内容,三大改造是变革生产关系的表现。(2)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注意协调重工业、轻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关系。(3)计划具有指导性,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3)社会主义工业

    20、化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飞跃,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相互关联,不可分割,被比喻为“一体两翼”。曲折探索时期 19561976年探索中的核心问题及经验教训 核心问题 (1)建国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2)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问题。经验教训 (1)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2)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反对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可以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阶段。(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

    21、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时期1、中国改革的历程,可以分为以下阶段 (1)19781992年“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 1978-19841978-1984年,年,重点在农村,先是农民自发进行包产到户,然后得到了党和国家的肯定,再由点到面,逐步展开,普遍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而形成了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新的“农村包围城市”。1984-19881984-1988年,年,重点转向了城市,转向了大中型企业,转向了全面和系统配套改革,在各个领域都展开了全方位的改革开放。19881991年底,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阶段特点:试验性

    22、和探索性 (2)19922007年 改革进入“深水区”阶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发展阶段2、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原因:(1)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2)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从而积累了实践经验。(3)邓小平南方谈话,冲破了思想束缚。(4)国内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经济体制改革要有重大突破。特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关系市场化;二是企业行为自主化;三是宏观调控间接化;四是经济管理法制化。(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的特性,是

    23、指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而形成的制度性特征。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有的,是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特征。表现:所有制结构: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根本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对外开放格局特点的理解 (1)全方位指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我们在坚持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2)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

    24、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3)宽领域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4.4.近现代中国两次对外开放的比较 5.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项目项目原因原因核心内容核心内容意义意义土地土地改革改革新解放区的封建新解放区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碍生产力发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私有制解放农村生产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力,促进了农业发展业发展农业农业合作合作化化分散的小农

    25、经济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济发展需要把土地等生产资料把土地等生产资料变为公有制,实行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集体经营进一步解放了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生产力人民人民公社公社化化党的一些领导人党的一些领导人错误认识错误认识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公有化规模扩大公有化规模挫伤农民积极挫伤农民积极性,阻碍了生性,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产力发展家庭家庭联产联产承包承包责任责任制制农民自发,中央农民自发,中央认可认可在坚持公有制前提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实行分户经营,下,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了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性,推

    26、动了农业生产发展业生产发展二、概念解析1、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所有制基础上的组织管理国民经济的体系和制度。(1)改革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2)改革的内容是调整、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3)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5)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改革的重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顺农民和集体的关系。第二步改革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理顺农民与国家关系。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进行扩大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试点开始的,不断深化。建立社会主义市

    27、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各种市场,形成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由市场形成价格,保证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各种经济资源由市场来发挥决定性配置作用。2.管理体制、经营体制、产业结构等术语 以农村为例:经营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管理体制撤公社建乡镇政府 产业结构兴办乡镇企业,非农产业等 3.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试说明:(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近代以来铁路公路的建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革与发展。(3)大众传媒的发展影

    28、 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影视事业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起。服饰服饰饮食饮食住宅住宅社会习俗社会习俗变化原因变化原因 近近 代代 中中 国国晚清时期晚清时期1840191118401911洋布、洋装(西装)渐洋布、洋装(西装)渐渐进入百姓生活;渐进入百姓生活;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新派人士欢的中山装受新派人士欢迎;迎;2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纪二三十年代,服装五花八门:西服,服装五花八门:西服、旗袍、粗布大衫,学、旗袍、粗布大衫,学生装,欧洲风格的裙子生装,欧洲风格的裙子等等西餐、面包、西餐、面包、咖啡等,吃西咖啡等,吃西餐成为一种时餐成

    29、为一种时尚尚 西式洋楼、西式洋楼、中西合璧的中西合璧的豪宅豪宅维新派主张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废止缠足”,改革婚姻制度,改革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色彩有反清革命色彩1 1、西风东渐:鸦片战争后、西风东渐: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民主思想涌进我国先进中国民主思想涌进我国先进中国人的探索(洋务、戊戌、辛亥人的探索(洋务、戊戌、辛亥、新文化)改革开放、新文化)改革开放 2 2、三次工业(科技)革命影、三次工业(科技)革命影响、全球化的影响响、全球化的影响 3 3、社会变革(转型)的影响、社会变革(

    30、转型)的影响: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中: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后都发生重国成立、改革开放后都发生重大变化大变化 4 4、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改善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首位,改善人民生民生活放在首位,改善人民生活(如建国后分土地住房给农活(如建国后分土地住房给农民、城市解决就业问题、统购民、城市解决就业问题、统购统销政策、菜篮子工程、安居统销政策、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等)工程等)5 5、人们自身需求的推动,思、人们自身需求的推动,思想观念变化的推动想观念变化的推动民国时期民国时期1912194919121949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

    31、足令;倡导改革服和废止缠足令;倡导改革婚姻制度、婚丧仪式、社交婚姻制度、婚丧仪式、社交礼仪等礼仪等 农村仍处于落后、封闭之中农村仍处于落后、封闭之中 现现 代代 中中 国国 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前1949197819491978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统购统销政策(凭票证计划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统购统销政策(凭票证计划供应),保障基本物质生活需要;供应),保障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生活水平差距不生活水平差距不大,总体较低大,总体较低 革除陋习;社会风气发生根革除陋习;社会风气发生根本变化本变化 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后19781978以后以后颜色从灰蓝色为主变为颜色从灰蓝色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五

    32、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走向多样化 19871987年,基本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解决温饱问题;“菜篮子工程菜篮子工程”人均居住面人均居住面积逐年增加积逐年增加,楼房为主,楼房为主,更宽敞和,更宽敞和舒适。舒适。“安安居工程居工程”树社会新风、休闲生活等树社会新风、休闲生活等 表一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表二 近现代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变迁概况 交通工具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变迁通讯工具的变迁水路交通水路交通铁路交通铁路交通公路交通公路交通民用航空民用航空 时时 期期 晚清时期晚清时期 (1840191118401911)1919世纪世纪7070年代初年代初期,洋务派在上期,洋务派在上

    33、海建立轮船招商海建立轮船招商局局 淞沪铁路;淞沪铁路;80 80年代唐胥铁路标年代唐胥铁路标志中国铁路诞生志中国铁路诞生;奠定中国近代铁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路网基本格局2020世纪初世纪初,汽车汽车开始出现在上开始出现在上海海;修路技术传修路技术传入中国入中国19091909冯如制成第一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架飞机航空事航空事业开始;业开始;1920 1920年首条航线开通年首条航线开通:北北京京 天津天津民航开民航开始始福建巡抚在台湾主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第一条有线持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线;电报线;20 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置无线电台;1919世纪世纪8080年

    34、代,外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电话公司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19121949)(19121949)陆续修建陆续修建,进展缓进展缓慢慢陆续修建公路陆续修建公路 发展缓慢发展缓慢 新中国新中国 时期时期 1949 1949 19781978国家统一管理;国家统一管理;呈现萎缩状态,呈现萎缩状态,有的转向高档旅有的转向高档旅游服务业游服务业 宝成铁路宝成铁路;兰新铁兰新铁路等路等 公路网逐渐建公路网逐渐建立汽车工业和立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发展石油工业发展 发展有限发展有限逐渐形成全国通讯逐渐形成全国通讯网络网络 1978 1978 以后以后加快铁路建设;加快铁路建设;“九五九五”

    35、期末铁期末铁路运营总里程亚路运营总里程亚洲第一、世界第洲第一、世界第四四19971997起几次火起几次火车提速车提速 迅速发展迅速发展 发展迅速成为世界发展迅速成为世界民航大国民航大国电讯产业快速发展电讯产业快速发展20032003年末,固定电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话和移动电话数量世界第一互联网发世界第一互联网发电子邮件电子邮件 影影 响响 推动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对人民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推动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对人民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观念和生活方式。类别类别名称名称时间时间意义意义影响影响 报刊报刊中国从报中国从报

    36、万国公报万国公报1919世纪中前期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最早办的报外国人在华最早办的报(略)(略)略略1919世纪世纪7070年代起年代起国人自己创办报刊国人自己创办报刊申报申报18721872(上海)(上海)19491949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中文报刊时务报时务报戊戌变法期间戊戌变法期间宣传改良思想,思想启蒙宣传改良思想,思想启蒙民报民报辛亥革命期间辛亥革命期间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新青年新青年新文化运动期间新文化运动期间宣传民主、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宣传民主、科学的新文化思想红色中华红色中华新华日新华日报报解放日报解放日报新民主主义革

    37、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时期夺取革命胜利发挥重要作用夺取革命胜利发挥重要作用中央日报中央日报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宣传党的路线、政策、方针宣传党的路线、政策、方针种类、数量大增种类、数量大增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来 电影电影定军山定军山19051905年年标志中国电影事业起步标志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歌女红牡丹歌女红牡丹19311931年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第一部有声电影渔光曲渔光曲19351935年年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风云儿女风云儿女 插曲插曲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后来成为国歌国歌电视电视北京电视台试播北京电视台试播19581958年年中国电视事业起步中国电视事业起步互联网互联网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19941994年年成为成为“第四媒介第四媒介”表三 大众传媒的变迁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湖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概述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63591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